简述武汉城市分布特点及优越的自然条件?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4
简述湖北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的优越性?

(满意请采纳)地质与地貌 在地质构造上,湖北省位于秦岭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的接触带上。荆山、大洪山以北主要属秦岭褶皱系的武当—淮阳隆起带,是省境北部武当山、桐柏山、大洪山和大别山形成的地质基础;其西北部与川陕二省交界处主要属大巴山褶皱带,构成了鄂西北的大巴山和荆山,这两个构造单元都属于古生代构造带。荆山、大洪山以南,自西而东分属于上扬子台褶带和下扬子台褶带,都是燕山运动形成的地台盖层褶皱带。前者是鄂西的武陵山、巫山形成的地质基础,其地质发育与贵州高原大体一致;后者是鄂东南幕阜山脉形成的基础,与赣北、皖南山地连成一体,连绵横亘于长江南岸。江汉断拗镶嵌于上、下扬子二台地褶带之间,是白垩纪以来的陆相断陷盆地,后经长江、汉水合力冲积成为江汉平原。在地貌上,湖北省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55.5%,丘陵和岗地占24.5%,平原湖区占20%。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全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省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全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 省境沉积地层完备,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并有经区域变质而大面积分布的变质岩系,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矿产131种,其中磷、红金石、硅灰石、石榴石、泥灰岩居全国首位;铁、铜、石膏、岩盐、重晶石、萤石、石墨、金、汞、锰、钒、镍等储量亦很丰富。在矿床的组成成分上,一般伴生或共生有多种有益成分,如大冶铁矿,除铁矿外,还伴生有铜、钴、金、银等,可供综合利用。煤炭资源较少,质量较差。江汉平原一带已发现储油构造数十个。 气候 主要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利于农业生产。全省年均温15~17℃,鄂东沿江和三峡河谷在17℃左右,鄂北低于16℃,山区则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7月均温为27~29℃,江汉平原最高温在40℃以上,为中国酷热地区之一;1月3~4℃,三峡河谷高于5℃,北部和山区2℃左右,江汉平原因地处北方冷空气南下通道,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最低温-17~-15℃。无霜期大体是南部长于北部,平原河谷盆地长于山区。鄂北和鄂西北为230~240天,江汉平原和鄂东南为250~270天,鄂西南河谷盆地最长,在280天以上,山区较短,不足210天。但由于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低温阴雨天气出现。全省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由于受地形影响,大神农架南部和竹溪县光顶山东部年降水量达1400~1600毫米,为全省多雨中心。降水年际变化较大。江汉平原最多雨年为最少雨年的1.8~2.2倍;降水以夏季最多,占年降水量40%左右,冬季降水量少。降水季节变率也较大,某些年份梅雨期长,常发生洪涝,以江汉平原危害尤甚;某些年份梅雨期短,乃至“空梅”,造成旱灾。 水文 水力资源居中国第4位,地表水体积占中国第10位。长江由西向东横贯全省,在川、鄂边境切过巫山,形成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过宜昌后,穿行于江汉平原,过小池口流入江西、安徽2省。汉江全长的3/4流经省境,与源出边境山地的众多河流,共同汇注长江。省内中小河流共有1193条,总长度达3.5万多公里。长江干流偏于省境南部,主要支流多集中在北岸,水系发育呈不对称性。除长江与汉江外,河流年均径流量为946.1亿立方米,几乎相当于黄河径流量的两倍。此外,全省过境容水量约有6338亿立方米,因而有丰富径流量可供调蓄利用。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水能达3308.1万千瓦(其中三峡水利枢纽可装机2500万千瓦)。省境淡水湖泊众多,有“千湖省”之称,多分布在江汉平原上,洪湖、梁子湖面积均在200平方公里以上。 20世纪50年代,六七公顷以上的湖泊有1066个,水面积8300平方公里,由于自然淤积和人工围垦,湖泊数和水面积急剧减缩,70年代已减少到326个,到2000年初,减少到只有83个。省内浅层地下水储藏量丰富,估计为2650亿立方米,可开采储量约每年为355.7亿立方米,略等于全省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的36%。地下水水质清洁,储量稳定。除供生活和工业用水外,农业上也将逐步开发利用。 土壤与动植物 全省土壤具有明显的南北过渡特征,鄂西北、鄂中、鄂北岗地及鄂东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域多为黄棕壤、黄褐土,鄂东南多为红壤,鄂西南多为黄壤,江汉平原则发育有潮土、水稻土等隐域性土壤。植被也具南北过渡特征,既有大量北方种类的落叶阔叶树,也有多种南方种类的常绿阔叶树,同时又处在中国东西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区,便于邻近地区的植物成分侵入,是中国生物资源较丰富省份之一。全省树种有1300余种,其中用材林约占一半。主要有马尾松、栎类、杉木、桦、楠竹等,经济林甚多,有油桐、油茶、 乌桕、漆树、 核桃、板栗和果树等。在鄂西山地局部地区还保存有被誉为“活化石”的水杉、珙桐、银杏等。水杉以利川县小河、水杉坝(海拔1050米)分布最集中,为全国乃至世界繁殖水杉林的种源基地。省内植物资源以鄂西山地神农架林区最富,神农架是中国东部仅有的一片原始森林,森林覆被率达70%左右,现有森林总蓄积量1575万立方米,约占全省的1/3,其中成熟林蓄积量占83%,是中国重要的原始林区之一,有“绿色宝库”之称。植被结构也具有明显垂直分布特征。据调查,山区植物种类有2000余种,占全省植物种类的2/3,世界稀有或中国特有植物有30多种,主要有珙桐、香果树、领春木、 水青树、银杏、铁坚杉、 马溜光、野生蜡梅等。此外有野生动物570余种,其中20多种列为国家保护对象,主要为金丝猴、闽中羊、苏门羚、金钱豹、毛冠鹿等;还有白化型的神农白熊、白麝、白鹿、白蛇等。药用植物1300多种,以党参、黄连、天麻、贝母等产量最大,并产名贵药材,是驰名中外的天然动植物园。1978年辟大小神农架主峰周围和老君山一带为自然保护区,面积600多平方公里,保护珍贵的金丝猴、闽中羊、珙桐、领春木等珍稀动植物及森林生态系统。此外,在鄂西南星斗山和鄂东南九宫山老崖尖等也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武汉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光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等特点。武汉年平均气温15.8℃-17.5℃,极端最高气温41.3℃(1934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8.1℃(1977年1月30日)。
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年总辐射104千卡/平方厘米-113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1150毫米-1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8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
武汉市,长江中游特大城市、湖北省的省会,总面积8494平方千米。被誉为“百湖之市”,拥有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武汉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之地,也是国内科教名城,高校数量居全国第三。
辖13个行政区: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东西湖区、汉南区。
武汉是一个多民族散杂而居的城市。截至2014年,武汉共有5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9个,共5.4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7%。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2万多人),其次是土家族(1万多人)。


扩展资料
武汉地区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8000年-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其考古发现有东湖放鹰台遗址的含有稻壳的红烧土、石斧、石锛以及鱼叉。市郊黄陂境内的张西湾古城遗址为4300年前古人类生活的重要遗存。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
春秋战国时期,武汉属楚国管辖。西汉时期有庶民在邾县(今武汉新洲区)孔子山掘出一块石碑,上刻“孔子使子路问津处”八个秦隶大字,淮南王刘安遂就地建庙征召学士讲学,是为“问津书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湖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汉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

  • 简述武汉城市分布特点及优越的自然条件?
    答: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
  • 谈武汉市城市发展的优势条件
    答:武汉市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在国内外大城市中不多见。一是充足的水资源。我市江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且接纳南北支流入汇,众多大小湖泊镶嵌在大江两侧,形成湖沼水网。全市共有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79%,居全国大城市之首。二是取之不尽的物产及生物资源。我市素有...
  • 长江中游城市群主要特征
    答:其次,城市群间的交通网络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主轴成环的格局。以武汉、岳阳、长沙、南昌、九江和武汉之间的铁路、高铁、高速公路和长江航道为主轴,构建起横跨湘鄂赣皖四省的快速通道,这条主轴串联起18个大中型城市和13个县级市,形成了一条狭长且密集的城市带,呈现出“条带成环,沿麓分布”的鲜明...
  • 城市的三种形态类型(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的成因和优缺点
    答:优点:每个组团可以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生活。缺点:用地分散,联系不便,市政建设投资大。3、条带式 成因:在交通线的影响下发展所形成,或者受地形影响沿着山谷或水体岸线分布。优点: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缺点:城市交通集中于某一两个方向,运距较长。
  • 贵州省、湖北省、上海市的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状况
    答:省境淡水湖泊众多,有“千湖省”之称,多分布在江汉平原上,洪湖、梁子湖面积均在200平方公里以上。 省内浅层地下水储藏量丰富,估计为2650亿立方米,可开采储量约每年为355.7亿立方米,略等于全省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的36%。地下水水质清洁,储量稳定。植被具南北过渡特征,既有大量北方种类的落叶阔叶树,也有多种南方种类...
  • 武汉成全球唯一人口超千万湿地城,“湿地”这个词是如何高雅起来的?
    答:而且武汉还有非常多的河流以及湖泊作为支撑,更是覆盖了全市面积的1/4。武汉境内共有河流165条湖泊166,个淡水资源非常丰富。武汉也因为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湿地资源,更是成为了一座特大的旅游文明城市。很多武汉当地居民都能够生活在如织锦绣的小区里,甚至看到很多优美的自然环境。武汉也将湿地资源视为标志...
  • 自然地理条件影响哪个因素从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答:兰州所处地区为山区,河谷地形较平坦,且水源充足,水运条件也更便利.因两边受山地限制,所以城市形态呈狭长型.[知识点拨]地形 城市分布特点 影响分布的原因 典例 平原 频海、频湖、沿河的平原地区城市密集 地形平坦利于交通联系;利于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投资;利于农耕,农产品丰富,为城市提供农...
  • 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达,城市集中,干流航线与多条铁路线相交,具有强大的...
    答:这样分布利用了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用水方便等有利条件.(5)图示地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6)航空运输具有速度快、舒适、安全等优点.一般来说,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武汉市有一批急救药品运往灾区,应选择的运输...
  • 地理问题(难)
    答:(1)以地形和气候为重点,利用本区地形分布图和上、中、下游的三个城市气温降水统计图表的分析,描述了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势、地形类型、热量、降水条件及气候特征。(2)教材为配合叙述式课文的内容,采用了活动式课文的形式展示了上游流域与下游流域在地形、气候、河流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区内差异。(3)不同河段的利用...
  • 城市形成的因素很多,咱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以及自然资源等...
    答:A、C、D都沿河分布,但区位不同。A所在河流位于北极圈以北,封冻期长,通航条件最差,C位于两条河流的汇合处,D位于河口处。综上所述,D城市在地形、气候和河流等自然条件上都具有优势,因而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答案:(1)B、D 平原 (2)B、C、D 水热条件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3)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