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的五个民间传说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安阳市“洪洞移民”的传说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续安阳县志》载:“按安阳民籍,洪武初,自山西洪洞县迁来者颇多。

”境内大部土著居民世代相传:祖居山西,洪武年间从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

据传,元末统治者横征暴敛,民不聊生,中原一带群雄割据,战乱频繁,加之黄河决口,连年灾荒,造成“生民百遗一,千里无鸡鸣”的惨景。

朱元璋创建明朝后,曾数次从山西一带向中原地区移民,恢复农业生产。

由于洪洞县位于晋南,靠近中原,便于迁徙,故多次组织当地“有丁无田”或“丁多田少”的农户迁籍。

传说,当时负责选民的后军都督佥事李恪,采用多种方法,诱迁不愿意离开故土的农民。

有次扬言:凡自愿迁籍的农民可到广济寺内办理手续,凡不愿迁籍者可到寺左侧的大槐树下等候裁定。

此言一经传开,应迁农户多数挤至大槐树下。

结果,凡到树下的农户,全部被迁徙。

据说,当时大槐树上有个鹳巢,被迁农民望着鹳巢,触景生情,纷纷说:老鹳尚有个窝,咱到何处才有安居之日啊!由此,广济寺侧的大槐树,便成了先人忍别故里的标志。

洪洞迁民的传说,已历600余年。

县西水治镇一带群众,传留下来的一些姓氏、族谱,也多把大槐树下迁来的先祖为其始祖,另传,迁民时,被迁农民多把自己初生子女的双脚小趾咬裂,以示纪念。

因而,至今境内多数居民的两脚小趾甲盖仍是两瓣。

1566年初秋的一天,郭朴趁回乡探亲的机会,微服私访,独自一人来到凤凰岭(南岗)上。

正走着,忽听背后有人急声叫道:“老哥!老哥!”郭朴回头一看,只见一个中年人推着满满一小车棒槌,正使劲往坡上推。

见郭朴回过头来,他上气不接下气地求告着说:“老哥,帮帮忙,帮咱推推车吧!”郭朴快步上前,帮他推上了坡。

郭朴在朝中听腻了那些唯唯诺诺的奉承话。

今天,突如其来有人喊他“老哥”,觉得怪新鲜,很多年以来,没人喊他一声“大哥”了。

郭朴非常高兴,对推小车的说:“好,好,好,我就认了你这个穷兄弟。

”谈话间,知道推小车的是卖棒槌的,就问他:“这些棒槌都是你自个做的么?”卖棒槌的回答道:“是自家做哩,推到会上去卖,多谢这位老哥了。

”郭朴说:“我既然认你作了兄弟,就跟亲兄弟一个样儿,有啥好谢的。

这样吧,过几天到八月十五,你给我送一车棒槌来,能办到吧?’’推小车的说:“别管了,大哥,到时候一准给你送去。

”他万万也没想到,今天帮他推车的布衣“大哥”竟是大明王朝的阁老郭朴。

八月十五这天是郭阁老的生日,来祝贺的官员自然很多,宾客盈门,一派喜气洋洋。

可是,天都晌午了,郭阁老还不让开席。

客人们一个个饥肠辘辘。

家里人有些坐不住了,问郭朴咋还不开席呢?郭朴回答:“先别慌,我还有个朋友没来呢,大家再耐心等等吧。

”大家正在纳闷时,有个卖棒槌的被家人拦在门口。

家人说:“今天家里有事儿,你要卖棒槌就先到别处去吧,况且,这儿也不是你卖棒槌的地方。

”家人说着就撵他走。

卖棒槌的说:“有位大哥让我今天送棒槌来。

”家人问:“你大哥是谁?”他答不上来,只是口口声声要找“大哥”。

家人也着了急:“走,走,走,你肯定找错了门儿!”卖棒槌的认定不错,急得满头大汗,家人进去一通报,郭朴亲自出门迎接。

走进客厅,郭朴让卖棒槌的和他并肩坐着,客人见状,都猜不透等来的是啥样的人物,这样受抬举。

片刻,有个当地的大乡绅问:“他是阁老的啥亲戚?”郭阁老说:“他是我的一个穷兄弟,是卖棒槌的,今儿个是来向我祝寿的,顺便也给大家送棒槌来,送给每人一对棒槌,作为见面礼。

他家里穷,日子过得很艰难,还要养活80多岁的老母。

大家随意给他一点回赠,也算个心意吧。

”说完,当面取出十两银子,给了卖棒槌的穷兄弟。

这么一来,前来祝贺的官员、乡绅见德高望重的郭阁老这样敬重这位穷兄弟,也都纷纷赠送银子。

有三两的,也有五两的,有些没带零碎银两的就慷慨地送了随身携带的珠宝。

一会儿,就有了几百两纹银,还有珠宝玉器等贵重物品。

卖棒槌的心里非常感激他这位“大哥”,忙又谢了众宾客,告别郭阁老,推车出门去。

临别,郭阁老对他说:“好兄弟,回去用这些银两置买些土地,好好种地以养家餬口吧。”

(二)

郭阁老在安阳几乎是家喻户晓。

然而,郭阁老在大明王朝究竟是怎样一位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呢?官场之上,宦海沉浮,免不了有人被政治激流断送了性命。

只要是忠臣良将,郭朴从不袖手旁观。

当时有个年轻气盛的广东人叫海瑞,海瑞原是淳安县的一个知县,后来升任户部主事。

谁知仕途险恶,海瑞栽了个大跟头,一头栽进了政治漩涡里;海瑞惹恼了皇上!

海瑞危在旦夕!

事情发生在明嘉靖四十四年冬天。

年轻气盛的海瑞誓死要给皇上提意见,而且意见提得十分尖刻,尖刻得就是平常人也难以接受。

世宗皇帝看过海瑞的奏章,顿时七窍生烟,火冒三丈,将海瑞的奏章狠狠摔在地上,厉声对殿前侍卫喝道:“这哪里是提意见,分明是对朕的恶意攻击,胆大狂徒,一派胡言,快与朕拿住此人,不要放走了他!”一个名叫黄锦的太监马上告诉皇帝:“皇上,听说这个海瑞上疏时,预先就买了一口棺材,并且和妻儿老小诀别,给家里所有的闲杂人等一一发了银两,让他们各自投亲靠友去了,这个海瑞决不会逃走的。

”皇上当下传旨,将海瑞打入死牢大狱。

御林军奉命去后,太监黄锦将海瑞的奏本捡起,放在御案之上,气急败坏的世宗皇帝又重读奏本,不知不觉心里有所触动,感到海瑞所说,亦有可取之处。

世宗皇帝自言自语道:“这个海瑞还有点像商王朝那个叫比干的忠良,可朕并不是殷纣王啊。

”转眼间,冬去春来。

明嘉靖四十五年,世宗皇帝已是花甲之年。

便召郭朴近见,问郭朴对此有什么良策。

郭朴见世宗皇帝身体虚弱,劝皇上保重身体,暂时不宜出宫,有些事情暂缓处理为好。

世宗又道“郭爱卿,你也知道那个海瑞给朕提的意见是多么尖刻!朕不爱护自己的身体,致使病痛缠身。

如果朕像前几年精力充沛地在金殿之上执掌朝政,及时处理国家大事,何至于被那海瑞尖刻地指责呢。

这个海瑞真是死有余辜。

”提起海瑞,皇上就气不打一处来。

郭朴奏道:“海瑞这样做,实在愚笨,他做知县时就憨厚刚直,但是,海瑞的内心也是为了陛下好,其心尚可原谅,老臣乞请陛下开恩,饶恕海瑞,他一定会为陛下的江山社稷肝脑涂地。

”世宗叹道:“朕也不愿多杀这些敢于向朕提意见的谏臣了。

”郭朴退出后,太监躬身递上法司的奏折,奏称:“海瑞实为对皇上讽刺讥笑,论罪当死。

”世宗略略一瞧,便将奏折搁在一边,并不加批复。

如果世宗随手加上批复,海瑞性命难保。

海瑞不死,多亏了郭朴。

这一幕,实在令人惊心动魄。

郭朴一贯秉公办事,惟才是举,知人善任。

虽然手握重权,却从不滥用,虽然深受皇上宠爱,他从不恃宠专横。

所以,明史称郭朴“为人长者”(德高望重的人)。

检举回答人的补充 2009-11-17 14:10 名称由来  北蒙——盘庚迁殷之前,安阳称北蒙。

公元前1300年,商代第20位国王盘庚率领臣民从山东“奄”迁来北蒙。

他们自称为“商”。

商朝灭亡以后,有人把他们称为“殷”。

安阳——安阳之名,始于战国末期。

公元前257年,秦攻克魏国宁新中,更名为安阳。

变宁为安,其意相近。

古时以水北山南为阳,以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阳。

秦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36 郡。

安阳分属上党、邯郸二郡。

三国时安阳属魏郡。

相州——公元401年,北魏在邺城立相州,取河(檀)甲居相为名,是为相州名称之始。

邺城仍属相州治理。

公元580年,北周灭北齐,邺城被焚,邺民全部迁至安阳。

安阳遂称相州,亦称邺郡。

隋、唐、宋都沿用相州一名。

彰德——公元1192年(金代),升相州为彰德府。

此为彰德府名称之始。

明、清一直沿用,直到民国初年。

1913年,废彰德府,复置安阳县。

1949年成立安阳市,隶属平原省。

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消,安阳市为河南省直辖市。

大禹治水

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由他所创立的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商、周三代之首。

虽然夏王朝只是一种部落联盟,和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大不相同,总算已具备了国家形式,使得中国历史从传说时代进入信史时代。

大禹治水,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虽然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洪水的传说,但是中华大地上的洪水为患一定特别严重,所以才产生了「洪水猛兽」的成语,认为洪水比猛兽更为可怕。

大禹治理水患,让大



  • 安阳的五个民间传说
    答:传说一:洪洞移民 在安阳,许多土著居民称他们的祖先在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移而来。据《续安阳县志》记载,这些移民在洪武初年,由于山西的横征暴敛和战乱频发,黄河决口和连年灾荒,被迫离开家园。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恢复农业生产,数次从山西向中原地区移民。洪洞县地处晋南,靠近中原,因此多次成为...
  • 安阳的五个民间传说
    答:郭阁老在安阳几乎是家喻户晓。 然而,郭阁老在大明王朝究竟是怎样一位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呢?官场之上,宦海沉浮,免不了有人被政治激流断送了性命。 只要是忠臣良将,郭朴从不袖手旁观。 当时有个年轻气盛的广东人叫海瑞,海瑞原是淳安县的一个知县,后来升任户部主事。 谁知仕途险恶,海瑞栽了个大跟头,一头栽进了...
  • 安阳的历史与历史人物
    答:在安阳的故土上,发生过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家喻户晓的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韩陵定国寺等等关于中华文化的伟大传说,都跟这个地方有密切联系。一 大禹治水 禹是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同时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创建者,但他在历史上最为人称道的...
  • 安阳过春节有哪些习俗?
    答:一、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
  • 安阳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
    答:民间流传有"割罢麦子打完场,谁家闺女不瞧娘,瞧娘不是瞧娘,是让娘家去送羊"之说。六月由娘家用白面蒸成羊形面食24个(大、中、小羊各8个),兼有麻糖、水果、西瓜等夏季食品送到女儿家,谓之"送羊"。此举取"羊羔跪乳"之意,教育外孙长大成人要孝敬双亲。如外祖父母已故,由舅父、妗子送羊,...
  • 三霄娘娘的安阳长春观三霄殿
    答:在安阳长春观内,三霄殿是供奉三霄娘娘的地方。三霄娘娘,即云霄、琼霄、碧霄三位道教神话中的仙女,她们共同掌握着混元金斗,决定着众生的命运。历史上,民众在求嗣和生育时都会向三霄娘娘祈祷,因此她们也被尊称为送子娘娘。三霄娘娘在民间信仰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于她们的传说故事层出不穷。一...
  • 西门豹是民间故事吗
    答:是。1、根据查询起点中文网官网得知,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河南安阳市北,河北临漳县西)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是一篇民间传说故事。2、《西门豹》讲述了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 故乡的传说
    答:二、史郡马的传说 相传明朝永乐年间,史葛涧村里有一个姓史的煤贩子,因父亲早亡,母亲年近花甲,长卧病床,一家生活全靠其赶驴贩煤维持。有一天,煤贩夜半动身,要将先一天于鹤壁买来的煤,起早送到安阳城变卖。一路心急腿快,加鞭催驴,来到安阳城下,因天尚未明,城门紧闭,他只好喊路边客店...
  • 岳飞传说的介绍
    答:岳飞传说是安阳市汤阴县的汉族民间传说故事。岳飞是南宋著名的将领。在以往的教科书中,岳飞都被尊称为民族英雄。在岳飞一生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据史书记载,岳飞年青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
  • 安阳发现曹操墓,其中到底有没有“七十二疑冢”呢?
    答:2009年12月27日,中国考古学家认定曹操墓为河南省安阳市安丰镇西高雪村南部高陵墓。据《三国志》记载,曹操于公元220年死于洛阳,他的棺材葬在邺城西门豹庙以西的山丘中。关于曹操墓,民间传说有七十二座可疑墓。除了三国演义的宣传外,曹操墓似乎也不为人知。其实,曹操并不是秘密埋葬,而是简单的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