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到初十分别去谁家?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拜年初一到初十分别去谁家?初一走舅家,初二走姑家,初三走娘家,初四,五,,,,初十,,,到十五走朋友。走亲戚也是分先后的 ,不以地理位置的远近为主, 而是按照备份的先后,大体的顺序应该是外甥走姥姥家 ,女儿带女婿回娘家 ,然后就是大伯, 叔叔 ,姑姑 ,阿姨, 哥 姐家里,除非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 这些都要走到,具体的顺序是 ,正月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 ,祝福长辈福寿安康 ,万事如意 !

我们这里的习惯是初一给本家的长辈去拜年。初一早晨,不论除夕春节联欢晚会看多晚、睡多晚,都不能睡懒觉,要梳洗打扮好,漂漂亮亮,精精神神去给长辈拜年。各家的小辈会聚在一起组成一个拜年的队伍。进门的第一句就是问爷爷👴、奶奶👵、叔叔、婶婶……过年好!”。拜年的队伍在半路上遇见也会互相问过年好”。

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闺女、女婿一家,回娘家给父母、岳父岳母拜年!当然也会根据自家情况而定,因外甥们都结婚了,都要先去给岳父母拜年,为了能全家大团圆,我们就初三回娘家拜年!这一天会把娘家的亲戚都拜过来!

初四、初五去老公的舅家、姨家拜年。

从初六开始,兄弟姐妹互相拜年,每一家都会准备丰盛的午餐,聚在一起欢声笑语,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快乐、团聚、休闲的时光总是觉得短暂,一晃年就过去了!




由于我国历来是以父系血缘为至亲的原因,因此初一初二初三走亲戚,还暗喻着亲朋间亲疏关系的依次排列顺序。即:初一走亲戚一般去父系家族的爷爷、伯伯、叔叔家,初二去岳父岳母家,初三去表亲家,初四之后即可随意走动啦!

老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初一的亲戚叫家人,互相之间在同一天走动过后,这一年就不用再客套了。但是在初二和初二之后走动的亲戚中,等他们来自己家做客后,还得在正月十五之前再次拜又年”,只有这样才算做到礼多人不怪”,原则是晚辈给长辈拜又年”、妹妹给姐姐拜又年”。

拜年初一初二初三该拜哪些亲戚?春节的安排根据各地的风俗会有不同。

我是江苏人,苏北地区,我来说说我们这边过年,初一、初二、初三一般是怎么安排的:

初一早上,一般早早起来,放完鞭炮,吃完汤圆先给长辈尤其是爷爷奶奶请磕头拜年,爷爷奶奶最真挚的祝福,爷爷买卖一般还会给一些压岁钱。

快到天亮的时候,一般死者为大,如果家里近些年有刚刚过世的长辈,一起去祭拜一下,如果没有过世的长辈,一般就去舅舅家,给舅舅拜年。

初二一般会丈母娘娘家,带着媳妇和儿女去给老丈人拜年,给老丈人带点烟酒,中午再和老丈人一起喝上几杯,聊聊生活、家常,下午去溜达溜达,我们这边初二是一定要回娘家的,把老丈人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初三一般去姑姑家和阿姨家,然后提前约好是那些人可以到,人多也会热闹一些,后面就无所谓了,就看大家的时间约在一起吃饭。

所以对于我们那里主要是初一去舅舅家,初二去老丈人家,这样的习俗,不知道和你们那里有什么不一样吗?

我们这边除了初二回娘家以外,其他没有什么讲究。

我一般大年初一早上,去退休的老领导家拜年,人家对我有恩,即使人家退休,也不能忘了人家。

由于我这边主要是我妈家亲戚,中午都是大舅请客,一大家人有二十口人,在饭店吃饭。因为姥爷在的时候,住在大舅家,所以我们都先向姥爷敬酒,姥爷也喝一小口酒,看着我们脸上都是慈祥的微笑,这应该是他老人家一年最开心的时候吧。后来,姥爷一直活到93岁,身体一直很好,后来脑出血,一个星期就去世了。真的很想念他老人家。

初二我们回媳妇娘家。我们一家和小姨子、小舅子一家,陪着岳母一起吃饭,老人家现在八十了,身体也很好。

初三中午二舅请客,又是二十多人一起吃饭,喝点小酒,热热闹闹,非常开心。然后就是打麻将,一两元的,纯粹是陪老人开心。晚上继续喝酒,然后一直打牌到半夜。

我平时不喜欢打牌,只是过年的时候陪老人玩玩,如果赢了几十,再输回去,就想让老人开心。

过年的时候,难得一大家人在一起聚会,浓浓的亲情,值得一年去回味。




我是河南人,可能地域不同习俗不同说说我们这里吧。

年初一这天小孩子们最高兴,一睁眼就有新衣服穿,穿好衣服爸妈的压岁钱就准备好了

磕个头说两句好听话就到手了。

早上是不在自己家吃早饭的,奶奶家早就准备好等着了。

现在越来越没有年味了,为了增加一些气氛,我会刻意的让孩子给爷爷奶奶行跪拜大礼。

嘿嘿,想要压岁钱哪那么容易。

这一天等于是给我放假了,因为这天是不让干活的,随便玩,哈哈终于我也有放假的时候。

初二嘛就是回娘家的日子了,早早的备好东西,给孩子们穿戴整齐就可以出发了,回家和妈妈姐妹们一起包包饺子,说说近况,聊着家常。孩子们在一起打打闹闹,哈哈!很幸福。

初三这天如果老家有过世的老人就要回去看看老人,给老人送些纸钱,整理一下坟墓。

没有老人过世就会在初四再回去了。

现在过年估计也就小孩子们最高兴,放了长假,有新衣服,有好吃的,还有压岁钱拿,那叫一个舒坦,哈哈😄,别忘了关注我。




我们那里初一自己父母,叔叔大爷家里长辈家里,初二舅舅家里(包括家里有女儿嫁出去的父母也选择这天去)初三一般不走亲戚比较忌讳(除非亲戚某一方不在了,比如姥爷 如果姥爷或者姥姥都在,那选择初二,姑姑家也是如此),初四比较隆重,刚结婚的女儿,都会选择这天回娘家拜年,有些亲戚多的也可以选择这一天,初五就是比较好的同学家或者朋友家里,初六,拜年磕头最后一天,举个例子吧!我爸今年七十多,他舅舅今年九十多,初二我去我舅舅家拜年,初三特殊日子就免了,初四我家里也有亲戚,初五我爸他老舅家里人也走亲戚,所以呢就安排初六去,这按农村来说是老亲戚,我们都不用去,我爸跟我几个大爷去!



  • 初一到初十分别去谁家?
    答:拜年初一到初十分别去谁家?初一走舅家,初二走姑家,初三走娘家,初四,五,,,初十,,,到十五走朋友。走亲戚也是分先后的 ,不以地理位置的远近为主, 而是按照备份的先后,大体的顺序应该是外甥走姥姥家 ,女儿带女婿回娘家 ,然后就是大伯, 叔叔 ,姑姑 ,阿姨, 哥 姐家里,除非遇到一些...
  • 初一到初十分别去谁家?
    答:6. 拜年的顺序和安排因地域而异。在江苏苏北地区,初一拜访长辈,尤其是爷爷奶奶;初二拜访岳父母;初三拜访姑姑和阿姨家。而在河南,年初一孩子们会收到压岁钱,初二回娘家,初三拜访已故长辈的墓地。7. 初一到初十的拜年顺序也体现了我国以父系血缘为至亲的传统,初一拜访父系家族,初二拜访岳父岳母,...
  • 拜年初一到初十分别去谁家 各地风俗大相径庭
    答:2. 初二:这一天拜年去舅舅家,是必须的,因为“娘亲舅大”。初二必须给舅舅拜年,否则舅舅会不高兴。拜年时,会带上礼物,通常是烟酒和牛奶等,而中午会在舅舅家吃饭。3. 初三:初三通常是去岳父家拜年。如果妻子提前一天去她娘家,丈夫因为要走舅舅家,只能等到初三。在岳父家拜年的程序与去舅舅家类...
  • 拜年初一到初十分别去谁家初一初二初三该拜哪些亲戚
    答:1. 初一到初十的拜年安排各有不同,具体顺序和地点也有讲究。2. 初一是拜年队伍出发的日子,去给本家的长辈拜年。3. 初二则是回娘家的日子,女儿和女婿带着孩子回家给父母拜年。4. 初三继续拜年,去姑姑和阿姨家。5. 初四和初五,去老公的舅家和姨家拜年。6. 从初六开始,兄弟姐妹之间互相拜年,...
  • 初一到初十分别去谁家?
    答:6. 初一到初十拜年的顺序,各地有不同的风俗。例如,江苏地区初一去舅舅家,初二去老丈人家,初三去姑姑家和阿姨家。而河南地区初一去奶奶家,初二回娘家,初三如果有老人过世就要去看望并祭拜,初四女儿回娘家,初五拜同学或朋友,初六是最后一天拜年磕头,主要是一些老亲戚。
  • 拜年初一到初十分别去谁家 各地风俗大相径庭
    答:也就是说,除夕,初一给本家拜年,初二给老姥家拜年,初三初四给姑家和给姨家拜年。为什么姑和姨掺杂着,不分开,因为外嫁女不是统一都嫁一个村。有的姑和姨是同村,所以就一起拜年了。走亲戚不是看走父系和母系的远近,也不是看血缘远近,而是看道路远近。道路近,顺路,就先到谁家。大年初五...
  • 正月初一至初十一,春节传统民俗知道多少
    答:子婿日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们在这一天宴请子婿。相传,这是因为初九庆祝”天公生“的食物到初十还吃不完,所以,就在十一这天用来请子婿吃饭,娘家也不必再因此破费了。正月十五 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
  • 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有什么 有关春节初一到十五的习俗简介
    答:1、正月初一大年初一,晚辈依次到亲戚朋友家拜年,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2、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3、正月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4、正月初四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
  • 拜年初一到初十分别去谁家拜年的先后也有不同
    答:二、拜年初一到初十的习俗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本身就是一种规矩。拜年也不例外,其先后顺序是不能出错的。由于各地习俗存在差异,拜年的顺序也有所不同。以下以四川地区的习俗为例进行说明:1. 大年初一:祭祖、拜本家父母长辈 正月初一的第一件事是祭祖。家里的男性长辈带领子孙后代到祖先的坟前...
  • 初一到初十的民俗民风
    答:正月初九:在道教传说里,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即所谓的“玉皇诞”、“天公生”,亦称“天日”。这一天里道观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诵经礼拜。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正月初十:正月初十是地日,传说这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