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施工队挖出包公墓:坐拥金丝楠木棺椁,“第一清官”风评被害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9


1973年,安徽合肥厂的工人在施工过程中,意外挖出了包拯的墓穴 。然而这处墓葬却是 迷雾重重, 就连专家们也百思不得其解。

只见墓中放着一口金丝楠木制成的棺材,这口棺椁可不便宜啊。 包拯作为 历史 上有名的清官,为何会采用如此昂贵的葬法?

就在专家疑惑的时候,又有人说专家找错了人,这不是包拯真正的墓。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包拯真正的墓到底在哪?

一 疑云重重的包公墓

1973年,正是新中国大力发展的时候, 安徽合肥也接到了上级的指令——搞个钢铁厂出来。

选址之后,工人们开始铲除当地的其他建筑。 博物馆馆长见状,赶紧出来阻止。

为什么呢?博物馆方面称,这块地可不能随便挖啊,这里可是有一处宗族墓地的。 那里面埋的是谁?就是大名鼎鼎的包拯及其家人!

啥?包公的墓为什么在安徽合肥?我们所熟知的包公,难道不是生活在开封吗?就连电视剧歌词里都是这样唱的:

开封有个包青天~

不过,包公还真不是开封人。他的祖籍正是安徽合肥 ,去世之后,送回老家安葬,这也合情合理。

包公在 历史 上的地位可不低,他不仅能明察秋毫,快速断案,更重要的是,他是 历史 上的第一清官。而施工队想要铲除包公的墓,那是万万不能的。

上级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即下达了指令: 对包公墓进行抢救性挖掘。

考古小队得到命令后,吭哧吭哧地,对墓地进行了一番调查。不调查不要紧,一调查,队员们还发现了一些蹊跷之处。

原来,这里的确是包公的家族墓不假,但是左看右看, 他们也只找到了包公的家属墓,并没有看到包公的墓。这是怎么回事呢?

为了找到包公墓,专家们想到了一个办法,亲自询问包公的后人。然而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包公后人的回答更离奇。

原来,他们告诉考古专家, 他们也不清楚包公墓是哪一个,或许是最大的那座墓吧 。自家后人竟然不知道包公的墓在哪,这说出去也是够 搞笑 的。

不过,这也怪不得包公后人。包公去世之后,的确葬回了祖坟,但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又迁葬了一次。这样一来,包家后人也就都不清楚墓地位置了。

找不到墓碑,后人的回答也模棱两可,考古队员们无奈之下,只能挖掘那座最大的墓。毕竟包公可是名人,谁的墓还能建得比他的大。

然而,谁也想不到,打开这座大墓之后,考古队员们竟然会看到这样的一幕。 棺椁之中,的确有掉落的骸骨,但是,这些骸骨绝对不是包公的!

为啥呢?原因很简单, 这些骸骨,是女性的骨头!

这下考古队员们傻了眼。包公墓中怎么会有女人的骨头呢?难道这不是包公的墓?既然这不是包公的墓,那真的包公墓又会在哪呢?

没办法,考古专家们只能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 干脆把这里的墓全给挖了!

这一整片墓地,总共有16处墓冢,并且埋的都是包家人。把这些墓全给挖掘出来,这不就找到包公墓了吗?

说干就干,很快,考古专家们就有了新发现。 他们在一处小墓中,发现了包公的墓志铭! 不仅如此,在包公墓志铭旁边,还有一块他的妻子的墓志铭。

墓志铭是个好东西,他是专家考察墓主人身份的直接证据。找到了墓志铭,等于解开了一半谜题。可就在专家们高兴的时候,墓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这座小墓中,有一口棺椁, 在棺椁里面,却有一男一女两具骨架 夫妻合葬,这事儿不新鲜,但是,两人合葬在一口棺椁中,那是闻所未闻。

历史 上的合葬例子,那也是两个人分别躺一个棺椁,最后将棺椁挨着放置。还真没见过两个人,直接放进同一口棺椁中的。

难道包公当清官当久了,没钱打造棺椁?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包公可是堂堂二品官员,深受上司宋仁宗的喜爱。

就算包公自己没钱,那个有钱的上司也是看不下去的,他肯定会出钱,让人们厚葬这位清官。

如此看来,难道这处棺椁是假的?这个小墓也并不是包公真正的墓?

墓是不是假的,尚且还不知道,但是两块墓志铭,却真得不能再真。

可就在专家查验墓志铭的时候,他们又发现了一个疑点。

二 金丝楠木棺出土

包公的墓志铭居然被人为损坏了。

包公的墓志铭一直深埋地下,为什么好端端的墓志铭,上面会有断裂痕迹呢?并且,这些断裂痕迹,还都是人为造成的。

从大量裂痕来看,始作俑者应该对包公怀有很大的恨意。 这就奇了怪了,百年一遇的清官,为何还会有人故意去破坏墓志铭呢?

专家们是一头雾水啊,完全看不懂。这个时候,就有人这样说,很简单,普通百姓的确爱戴包公,可那些被包公“制裁”过的人,那可就不一定喜欢他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包公其人,那叫一个正直,为了百姓的正义,连公主的驸马他都敢铡了。

由此可见,包公得罪的人肯定不在少数。一开始专家们对这个理由也深信不疑,毕竟这个理由完全说得通。

加上之前包公墓迁葬,很可能也是因为遭到了他人毁坏,所以才被迫搬迁。

而搬迁之后呢,为了防止那些人继续来搞破坏,于是后人直接连墓碑都不要了。这样一来,那些不法分子们就别想找到包公的墓。

还别说,事实还真就跟专家推测的差不多。宋朝后期,金兵南下, 他们不仅四处烧杀抢掠,还大肆破坏贵族墓葬,而包公呢,就是惨遭金兵毒手的“倒霉蛋”。

这样来说的话,墓志铭是真的没错,难道这个小墓真就是包公墓?

这也说不通啊 ,因为墓中的棺椁,竟然是名贵的金丝楠木打造的!

一开始,专家还沉迷研究墓志铭,加上棺椁黑漆漆一片,所以他们并不能判断材质。如今一调查,好家伙,这口棺椁可不简单。

整个棺椁的用料,全是金丝楠木 ,并且在棺椁上,还有6个大的金属环。这些金属环是拿来干啥的?

有专家称, 这些大环是拿来“执绋”的。所谓“执绋”,也就是在棺椁上系上丝带 。这种礼仪是针对国家重要大臣的,并且系上丝带的,也是当朝颇有名望的大官们。

包公是二品官员,当然是国家重臣,他担得起这样的“大礼”。不过棺椁的材料却是一个疑点。

包公一生廉洁,他到底有多清廉呢?民间有句俗语: 再清也清不过包青天!

由此可见,包公是位十分正直廉洁的好官。 可是如此清贫的包公,真的会用金丝楠木来为自己打造棺椁吗?

别急,这个棺椁,它还不一定就是包公下令打造的。前面说到, 包公有位有钱的好上司——宋仁宗,他可是一个极力推崇清官的皇帝。

包公有个老熟人,叫做范仲淹。相传,范仲淹去世的时候,身上也没几个钱。但是范仲淹品质高洁啊,宋仁宗一听,直接让人给范仲淹打造了一处豪华墓葬。

由此可见, 包公的金丝楠木棺椁,很可能就是宋仁宗的手笔。 名贵棺椁的问题算是解决了,可是接下来,专家们又发现了新问题。

包公墓的泥巴有问题! 这墓地的泥巴有什么问题呢,专家们仔细一看,嚯哟,还真不得了,这个泥巴还真不对劲。

古代修建坟墓,会挖出大量泥土。最后修建封土层的时候,又会将这些新挖出来的泥土给填回去。而这些泥土呢,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颜色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据资料记载, 包公去世的年份是公元1063年,距今将近一千年。而这座包公墓的泥土经过鉴定,却只有距今几十年的时间!

也就是说,这座墓是在几十年前修建的!这怎么可能呢?

三 死守千年的秘密

生活在北宋时期的包公墓,竟然在几十年前才动手修建?

光是听听,都觉得不可思议。然而,这却是无法更改的事实。

面对这样的难题,专家们也傻了眼。尽管之前包公的墓搬迁过一次,但那次搬迁是在北宋末年。

如果是在近几十年才搬迁新修的话,那包家后人就不可能不知道包公的墓在哪。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生活在一千年前的包公,为什么墓地会在几十年前才修建?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专家决定考察墓中的骸骨。如果骸骨是北宋时期的,那么就是几十年前,有人再次翻动了包公墓;如果骸骨是几十年前的,那么这处墓就不会是包公墓。

一番鉴定之后, 这些骸骨被证实,确实是北宋时期的,并且也的确是一男一女两具骸骨。 男性骸骨的年龄在40岁以上,而包公去世的年龄,刚好是64岁。

朝代、年龄、性别,甚至连墓志铭都对上了, 由此可见,这个不起眼的小墓,还真是包公及其妻子的墓。

那么问题就来了,包公去世已经一千年了,为什么墓地,又是几十年前修建的呢?这中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就在专家“抠”脑袋的时候,墓地周围走来了一位老伯。他边走还边嘀咕: 不管你们怎么挖,在这都挖不出包公墓,因为它根本不是真正的包公墓。

这位老伯为什么这么说?难道他知道内情?

老伯自称是包公墓的守陵人,他已经在这观察考古队好几天了 。见考古队员们四处碰壁,他才忍不住出来“指点迷津”。

面对年迈的守陵人,专家们似乎看到了曙光,于是连忙包公墓的真正地点。只见老伯大手一挥,带着一众专家就向北边出发了。

走了大概1公里之后,老伯在一处油菜田边,停下了脚步 。按照老伯的意思,真正的包公墓,就在此地。

专家立马开挖, 让人意外的是,他们还真在这里挖出了一处大墓。 并且, 这座墓葬的结构、形制都符合北宋大臣的丧葬礼制, 难道这才是包公真正的墓?

带着这个疑问,专家继续开挖。不过挖着挖着,他们就发现不对劲。这座墓室虽然大,但是却空荡荡的,并且墓中还有大量人为挖掘的痕迹。

继续往下挖,直到翻遍了整座墓室, 专家除了挖出了个木俑外,连个棺椁影子都没看到 。这又是为什么呢?

专家们顶着满头问号,开始研究其这个木俑。好家伙, 这个35厘米高的木俑还大有来历。

它是“十二辰神”之一, 整个包家,只有官居二品的包公,才有资格用它陪葬。

不过话说回来,这座墓葬中为何没有棺椁呢?看着专家门的窘状,老伯站了出来,并说出了个他们家族的秘密。

原来,老伯的守陵人身份,连包家后人都不知道。老伯的先辈们,为了感谢廉洁的包公,自愿地为包公守起了墓。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了上千年,直到老伯这一代,他们的守陵任务也从未间断。

而为了包公能安息,他们悄悄将包公的骸骨和墓碑送到了小墓中 。这样一来,就算有人来破坏包公的墓,也打扰不到包公。

事情发展到这里,一切都水落石出。 但是关于包公墓的疑点,还在继续发酵。

1983年,也是考古工作的10年后, 有部门准备为包公修建祠堂的时候,却发现包公的骸骨不见了!

具体怎么不见的,至今都还是个疑问。不过包公的骸骨也不是全部都消失了,之前的专家为了查验骸骨年龄,曾带走了一部分骸骨前去检验。

检验之后,出于对包公的敬重,这位考古专家一直将骸骨好好地保存了起来。 在得知包公骸骨丢失之后,他主动将珍藏的骸骨送到了当地。

说到底,包公还真是“冤”, 前有仇家疯狂报复,后有不明人士弄丢骸骨。

不过就算包公骸骨丢失,但他在我们心中的形象,也始终不会磨灭。



  • 安徽施工队挖出包公墓:坐拥金丝楠木棺椁,“第一清官”风评被害_百度知 ...
    答:1973年,安徽合肥厂的工人在施工过程中,意外挖出了包拯的墓穴 。然而这处墓葬却是 迷雾重重, 就连专家们也百思不得其解。 只见墓中放着一口金丝楠木制成的棺材,这口棺椁可不便宜啊。 包拯作为 历史 上有名的清官,为何会采用如此昂贵的葬法? 就在专家疑惑的时候,又有人说专家找错了人,这不是包拯真正的墓。
  • 安徽挖出真正包公墓,21具疑棺加金丝楠木棺椁,历史上包公真的清廉吗?
    答:包拯的为人清正廉洁,可以说是官场史上的一个另类,史书中记载了很多包拯的故事,给大家讲一个包拯以前的几个小故事,史料记载包拯在合肥读书时,他和同学结识了当地的一个富翁,他经常请包拯几个人吃饭,包拯都拒绝了,有一次富翁请包拯和同学到家里吃饭,但包拯拒绝了。他的同学问为什么,包拯回答说...
  • 工厂扩建挖出古墓,专家断定为包拯墓,墓中是怎样的?
    答:考古队找到了包拯的墓地之后开启了挖掘工作,这是一个家族墓,一共有12座。从这些墓中一共出土了瓷器,银器,铜器等等,共计五十余件。当时就震惊了这些考古队,因为包拯之前也算是位居高官,可是他一家12口人竟然只有区区五十余件陪葬品。后来,考古人员还在墓葬中发现了一则盗墓贼留下的话语:包公清...
  • 包公墓在哪里
    答:包公墓在安徽省合肥市内包河南畔林区。包公墓全称包孝肃公墓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内包河南畔林区,与包公祠紧紧相连,整座墓园面积1200平方米。包拯病逝于北宋嘉佑七年(1062年),次年由开封护丧归葬在今合肥市东郊大兴集。1973年建于此,1988年竣工。墓园内迁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墓园由主墓...
  • 安徽合肥景点包公园包公墓景点介绍
    答:包公墓定位于“文物包公”,主墓为“覆斗型”方墓,在其正下方的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金丝楠木棺,棺木内敛包拯遗骨。       地址:合肥市庐阳区芜湖路72号       门票:50元       电话:(...
  • 安徽合肥什么地方最有名?
    答:一日游: 逍遥古津→教弩梵钟(明教寺)→包河秀色→包公祠→蜀山春晓 合肥科教一日游:中国科技大学、科学岛、合肥科技馆、合肥气象科技园、安徽省科技馆、安徽名人馆、合肥野生动物园、徽园等。合肥名胜古迹一日游:包公祠、清风阁、包公墓园、明教寺?教弩台 、李鸿章故居、李鸿章享堂、逍遥津、瑶岗、...
  • 包公墓是谁破坏的
    答:包氏后人在听说了包公因为墓中出土的金丝楠木棺材而受到了质疑后,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与不平,认为这座小墓一定并非真正的包公墓。这些人中,有的放弃了外出打工,默默地守着包公祠,免费为游客们讲解包公生平;有的保护包公墓不受侵扰,一呆就是一辈子??对他们来说,包公的形象跟随着他们的一生,时时刻刻勉励着自己的做人...
  • 安徽合肥市旅游景点介绍 安徽省合肥旅游景点
    答:游客在地下墓室里还能看到存放包公遗体的金丝楠木棺材。园内除包公祠、包公墓外,还新建了青天阁、包公纪念馆、功德广场等景点。地址:合肥市芜湖路72号。逍遥津公园:合肥三大名胜古迹之一的逍遥津是合肥老城区东北角的一处大公园,有山有水可以划船,是市民休闲 娱乐 的好地方。三国时期这里是著名的古战场, 历史 典故...
  • 合肥旅游景点排行榜前十名
    答:包公墓主墓为“覆斗型”方墓,在其正下方的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金丝楠木棺,棺木内敛包拯遗骨。 电话 0551-62886107;0551-62885950 用时参考 1-3小时 交通 乘6、11、119、154、226路等公交车在包公园站下车后步行可达 门票 包公园门票内已含,包公园成人票50元,儿童票25元,老人免费 开放时间 08:00-17:...
  • 合肥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景点推荐
    答: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巢湖经开区半汤街道1号院 7、合肥市包公园 简介 包公园是合肥的主要景点,包括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四个景点。建筑群建在合肥城南的护城河边,这段护城河因为包公祠而得名包河。这是祠堂正殿,塑像毁于文革,现在的塑像是1980年代重塑。“色正芒寒”匾为李鸿章大哥湖广总督李瀚章所题,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