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代的历史特点及其走向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9
明清怎样的时代特点

明朝历史的发展特点,我以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表现。
1.制度建设空前完备。明朝制度建设具有明显的全面整合前朝制度并开创新制的特点。仅以政治制度为例,如经朱元璋大刀阔斧的改革,废除了丞相制和行省制,形成了皇权之下中央以“五府”、“大九卿”为主体,地方以各省“三司”为主体的官制结构;永乐后,又形成辅佐皇帝处理政事的内阁、司礼监体制;还逐渐形成了旨在统一事权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督抚制度。相比元朝,其官制体系既大大简化,又体现出明显的相互制衡的特点,皇权及统治效能皆空前加强。中叶后又形成凡高级官员人选、各部门重大决策等,首先经有关衙门提出建议或会官“廷议”,再由内阁“票拟”处理意见,最后上请皇帝裁决的制度,从而,在保证皇权独断的前提下,使决策程序具有了“集思广益”的特点。又如,在空前完备的科举和官办教育体系基础上,永乐后,科举和学校功名逐渐成为决定士人仕途和朝廷任官的最主要依据,从而把选官的公平原则贯彻到当时社会所能达到的最高限度,不仅普遍提高了文官的文化素养,而且大大扩展了统治基础,增强了社会各阶层对朝廷的凝聚力。另外,明朝在经济、法律、军事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也都高度完备、独具特色并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2.商品经济空前发展。总体说来,明代经济仍以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但相比前代有了巨大发展,主要表现在随着粮食品种的增多特别是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以及植桑、种棉等经济作物的普及推广,农业生产力有了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商品经济和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业产品和经济原料作物产区,涌现出一大批因工商业而兴起的著名市镇;广大农村的集市贸易也空前普及和繁盛,地区间商品流通十分活跃;私人海外贸易发展强劲;以徽商、晋商等为代表的地方商人集团崛起,在经济乃至社会生活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东南发达地区的若干手工业部门中较多地采用了雇佣关系,也即人们所熟知的资本主义萌芽。
3.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社会流动加快。宋代以后,世族地主已彻底退出历史舞台,非贵族地主成为地主阶级的主体。而至明代,非贵族地主的数量及其在地主阶级中所占比重都空前提高;除作为主体的缙绅地主外,在经济发达地区还出现了少量的经营地主。市民阶层也伴随着工商业和城市的空前繁荣而兴起;与此同时,普通平民的身份地位也比前代进一步提高。社会流动速度空前加快,学校和科举几乎成为非贵族地主乃至平民获得政治身份并进入官绅阶层的唯一途径,尤其是以科举考试博取身份特权,再以身份特权谋取经济利益,成为社会流动的主要方式。
4.中后期社会风气丕变,思想文化异彩纷呈。首先,出现了普遍重商、“竞相逐利”和追求享乐的风气,“人必有私”观念和拜金主义流行。其次,程朱理学衰微,王氏心学风行,天下之士由谨守“朱子矩矱”、“格物致知”到普遍“贵疑”、“自得”、“厌常喜新”乃至追求个性解放。其三,文学界提倡“独抒性灵”,以小说为代表的反映市民文化的通俗文学空前繁荣,其中尤以《金瓶梅》和《三言》、《两拍》更多也更直接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念及生活面貌。其四,学风经历了由朴实到空疏,再到求真、求实的变化。史学中野史尤其是私修当代史空前繁荣,标志着史家对现实的高度关注和对经世致用的不懈追求;以《农政全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为代表的实用科技的发达标志着中国科技发展的新水平;明后期随着西方传教士的东来,以徐光启为代表的一部分士大夫已敏锐察觉到中国科技文化在某些方面的落后与不足,而积极向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学习,于是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高潮,并出现一大批文化交流的成果。
5.士大夫敢言之风盛行。明朝士大夫敢于直谏为中国历史所罕见,主要表现有二:一是敢言之臣“不可胜数”,如洪武时茹太素、正统时刘球、嘉靖时沈练、天启时杨涟等,皆为著名谏臣;至于正德许天锡的“尸谏”、嘉靖海瑞的“备棺而谏”、万历雒于仁的直斥神宗患“酒、色、财、气”四疾等,就更富有特色。二是在遇到重大决策分歧时,群臣往往集体进谏,如正统时谏阻英宗亲征、成化时劝谏宪宗合葬钱太后于裕陵、正德时谏阻武宗南巡、嘉靖初大礼议、万历时争国本等,皆为显例。其中,成化时劝谏合葬钱太后于裕陵和万历争国本还取得了最终胜利。尽管他们用以谏君的信念和依据仍是传统的儒家思想,但其试图以群体力量限制君权的意向和不懈努力还是值得特别注意的。
6.对外政策崇尚睦邻友好,但总体保守、落后。朱元璋确立的对外政策有两大基本原则:一是努力营造以“厚往薄来”为特征的朝贡贸易体制下的睦邻友好关系,二是严禁中外商民自由贸易。永、宣时期的郑和下西洋,虽是中国远洋外交和人类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但本质上并未突破上述基本原则,其目的仍是通过宣扬明朝国威、建立南洋及印度洋地区的和平秩序,以吸引更多的国家前来朝贡,故终因所费不赀而被迫停止。中叶后,东南沿海居民生存压力不断增大,违禁甚至武装下海者日趋增多,嘉靖时“倭寇”中的大部分实为中国沿海商民。在此压力和朝贡贸易越来越难以维持的情况下,明廷不得不在隆庆时“准贩东、西二洋”,有限度地允许东南沿海人民出海贸易。这虽在客观上为民间海外贸易提供了一定的合法空间,但总体看来,其对外政策仍是保守、落后的。万历三十一年,当为开发南洋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二万五千余华人在吕宋惨遭西班牙殖民者的屠杀时,明廷甚至采取了坐视不管的态度。

明清文化,犹如蜿蜒曲折的母亲河,冲下高山,穿越高原,吸纳黄土,融入无数支流,来到了广阔的华北平原,虽然两岸高圩紧束,令它窒息,但它依然汹涌,流向广阔无垠的大海.波涛中不时闪烁着点点科技之光,一艘艘文学之舟在河流中扬帆起航,还不时撞击出艺术的浪花.学习明清文化,不仅要知道它的亮丽,还要追根溯源,品味它的特质.
随着明清时期专制主义的加强,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读书人不敢过问政治,从而使得这一时期与政治关系不密切的建筑、医学与科技等领域有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与此同时,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繁荣,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日益增加,文人墨客或借助于历史,或借助于神话,或将诗词与小说融为一体,曲折地表达着自己的愿望.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与文学发展的又一高峰,其科技成就涉及到医学、手工业、农业等各行各业;在文学领域,我国的小说艺术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可以说是各具特色,精彩纷呈.
文化是时代的曲折反映,课题旗帜鲜明的赋予了明清文化与众不同的特点,散发出浓浓的时代气息.紫禁城的建造巍峨壮观、雍容华贵、气势磅礴,不但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绘画、雕刻等艺术,还讲究对称,更体现了皇家的九五至尊;科技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著作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的科技发展史上熠熠生辉.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重要阶段,这一特征在文学上有着最为鲜明的体现,《水浒传》塑造了许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刚直不阿、蔑视权贵、勇于抗争,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红楼梦》描绘了人类坚贞的爱情,叙述了四大家族的衰亡,深刻地鞭挞了封建制度与封建礼教的罪恶,这些作品都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反封建的时代精神.
我们不能孤立地、静态地看待历史事物与历史现象,相反,要准确地理解与把握历史,必须对类似的历史事物进行联系与比较.看待长城,可以将明长城与秦长城从修建目的、起迄点、建造者、历史存留、民族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感受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学习明代科技成就,可以联系宋元的科技,不但了解其代表性成就,还要知道它们对后世及世界带来的深远影响;以此类推,可以将明清小说与唐诗、宋词、元曲艺术特色进行比较,进而理解不同时期不同文学形式的繁荣原因,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明朝,是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主义王朝。把几千年来的封建主义陋习集于一身,明朝可称为腐败之王。但是明朝时期接触西方国家,而且中国海军发展壮大,火器发展迅猛,虽然后期腐败如斯,但是西方列强还不敢大大咧咧的踏进中国领土。
清朝,女真人夺权,大马大刀砍翻了火器汉人,从此女真人几乎抛弃火器的发展,抵制外族全靠大刀上。王朝始立,沿用汉人文化,可谓风光无限,但是正因如此,科技发展慢慢的落后,尤其是军事上,但是西方列国没等着,他们把火枪大炮全发展起来了。然后装在船上又跑到了中国。

中国的封建已经到头了,注定了会改变,如果在不改变列国还会再来践踏。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得到强化,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明清时代从总体上说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是封建社会的一个大总结的时代,比如文学上出现了脍炙人口的“四大名著”、医学上出现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农学上出现了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虽然从整体上看整个社会仍人在发展,而且在明末的时候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资本主义最终没有发展起来,而整个社会也不可避免地落后于西方。(可以对照明清时代西方的发展)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明清时代的历史特点及其走向
    答:明朝,是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主义王朝。把几千年来的封建主义陋习集于一身,明朝可称为腐败之王。但是明朝时期接触西方国家,而且中国海军发展壮大,火器发展迅猛,虽然后期腐败如斯,但是西方列强还不敢大大咧咧的踏进中国领土。清朝,女真人夺权,大马大刀砍翻了火器汉人,从此女真人几乎抛弃火器的发展...
  • 中国在明清两朝开始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各是什么
    答:中国在明清两朝开始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封建社会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了。到明清时期,这一特点更为突出。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空前加强。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废除了在中国沿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使君权相权合而为一。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立,标志中国...
  • 如何理解明清是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答:综上所述,无论从经济基础,还是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方面,都不难看出明清时期的历史特征,即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向了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正逐步瓦解着封建的经济基础。封建专制制度已无法适应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旧有制度,要求改变现状,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应运而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
  • 关于明清时期历史
    答:明宪宗与明孝宗相继与民休息,政局平稳。明武宗因死后无子使明孝宗一脉绝嗣,引发大礼议之争。明世宗即位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总揽朝纲。明世宗驾崩后十数年,经历隆庆新政和万历中兴,国力得到恢复。明神宗中期,完成万历三大征。然而因国本之争,逐渐疏于朝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政治混乱,史称万历怠政。
  • 明清时期的历史特点
    答:步走向被动挨打.对此结局,清朝固然应负主要责任,因差距主要是在这个时期拉大的,但作为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却是在明末开始的.这一悲剧昭示我们:长期处于强盛地位的国家,也必须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密切注视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自觉地积极吸收外国先进的物质和文化成果,以不断丰富自己,这样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
  •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
    答: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转型时期,封建制度的衰落是这一时期总体的社会特征,表现在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具体地说:1、政治制度上: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并发展到顶峰,采用非常规的手段来控制官员和百姓 (1)明朝:①废中书,罢丞相,权分六部。皇帝权力空前提高。②...
  • 明清时期历史特点
    答:明清时期的历史特点可概括为:(1)实现了中国古代的第三次大一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2) 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并达于顶峰;(3)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4)从对外开放走向闭关自守;(5)反 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和传统科技依然处于世界前列。http://www.hcxx.sdedu.net/%BD%CC%D3%FD...
  • 明清时代的中国有哪些特点?
    答:2、从经济上讲: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经济不再又积极作用,反而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3、从文化上讲:明朝实行八股取试,清朝大行文字 狱,摧残了知识分子,严重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和科技进步。4、从外交上讲:明朝自郑和以来鲜有主动的对外交往,清朝则走向闭关锁国的道路,阻碍了文化的交流发展。
  • 明清之际的时代特征以及政治文化经济各自的特征
    答:明朝(1368年-1644年)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1616年-1912年),是由满族人,在远东建立的国家,它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常被合称为“明清”。明清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这一时期皇权高度集中,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加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
  • 如何认识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
    答:羁糜政策在元明清时期的演变 我国古代羁縻政策萌芽于先秦时期,发展完善于汉唐时期,元、明、清是其走向衰萎的时期。所谓“羁縻政策”是今人在研究古代民族政策时,对这一型别的民族政策的概括和总结。羁縻是系联牵制的意思。这种政策的发展演变,与我国古代民族历史乃至我国古代史相始终。它的演变过程特点是由松到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