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魏晋玄学含义,发生,发展概况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31
论述魏晋玄学及发展阶段

魏晋玄学: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与世俗所谓玄学、玄虚实有不同。“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正始时期】
代表人物:
一·何晏.重要著作:《道德论》,《论语集解》.
核心思想 1,本末有无:「贵无论」 2,自然名教 :「名教本于自然」3,圣人有情无情 :圣人「无情而有性」
二·王弼 重要著作:《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

【竹林时期】
代表人物:嵇康,:阮籍。 重要著作 :《声无哀乐论》,《养生论》,《释私论》
核心思想 ;1,自然名教 :「越名教而任自然」2,声无哀乐论 :声音和人的感情是两种不同的事物3,明胆论 :元气陶铄,众生禀焉。 【元康时期】代表人物 :郭象 :裴頠:欧阳建以反对「无中生有说」为起点,而提出「自生无待说」,进而由「自生无待说」推至「独化相因说」,并由「独化说」导出「足性逍遥说」并以之为中间环节,最后由「足性逍遥说」得出「宏内游外」,即「名教与自然合一说」,以为其哲学的最后归宿。 【东晋时期】代表人物 :僧肇 核心思想 :万物是亦有亦无,有无双遣而并存的

三国时期,战争和政治严重干涉了文学的发展,这使得三国文学前后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时期,一种是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名教的积极入世是的文学时期(新道家),一种是崇尚虚胜、自然的道家玄学的消极避世的文学时期。前期中建安年号最长,称之为“建安文学”,后期中正始年号最长,称之为“正始文学”。事实上,后期文学人才凋零,真正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才少之又少,而擅长质理辩解的哲学氛围却方兴未艾,所以正始文化最主要的便是玄学的产生及发展情况。
1、玄学的产生
所谓玄学,众所周知,引自《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顾名思义,就是以探讨一些虚无玄远不及时政的内容为主导的一种学说。虽然来源于道,却不单单只是道学分支。它是一种时代的产物,是多项哲学思想的杂糅,以辨名析理为宗旨的一种思维模式。它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擅逞口舌之利的精英,也培养出一批批自命清高的蠢蛋,口舌利索的打着“真理越辩越明的旗号”,周围招摇撞骗风光八面;自命清高的得意忘言,鼓吹“质理为本,言语为末”,连辩论都不轻易辩论。总之,玄学是一种多项思维的综合产物。目的只有一个,将世人的目光从纷繁芜杂的政治中转向到无关痛痒的理论研究中来。
先来说说这种学说的产生吧。可能要追述到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这个各位都耳熟能详,儒墨道法各领风骚。我们先不谈它们的社会积极意义,单说本质,诸位可能就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法家”,其实就是一种通过苛刻的制度将“野兽”约束为“人”的学说;而“儒墨”,更是一种通过强调仁义礼将“人”规范成有等级的“奴隶”的学说;“道家”呢,就是一种通过解放桎梏将“奴隶”还原为“野兽”的学说。在围绕着人、野兽、奴隶进行着生生不息的辩解争论的过程。后世学者也逐渐发现了这个问题与“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一样,不可能争论出结果,思维也只能随着执政者的喜好随风飘摆。无论是尚老庄还是尊儒学还是贵刑名,总归有个说得出行得通适应潮流的道道来。再往后来,人们发现法家那套理论苛刻,做来方便却说不得的,所以哪怕是汉武、魏武,也不得不打着儒家的旗号做法家的事。于是,按照各位圣人自己的提法,将道法归了一家,儒墨归了一家,儒道两家的思想都是上得台面的,老百姓也喜欢的,继续保留名号,继续争辩。后人越来越混淆,儒道自己都说不清,汉末时期,混乱的政治环境让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也消极避世,都走上了清谈隐世的路子。东汉儒学贤人的一句“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预示着儒家名士们开始了隐世生活。在接着桓灵时期的两次党锢,更是将更多的儒学清谈名士赶上了“隐世山”。要说儒学这一隐,绝对不是隐在了道家的身后,而是鸠占了雀巢,隐在了道学的正道之上。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呢?道学名士们也奋起反抗,从此这两票人对于谁隐的最合理,谁的思想最符合霸占“隐世山”争论不休,相互驱赶,通过长时期的口水仗,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争斗学说,这就是“玄学”的由来,接下来我们谈谈玄学的发展历程。
玄学的发展历程?
用易中天老师的话说,道家是隐士的哲学,占“隐世山”为王那是天经地义,儒家怎么凑得了这个热闹呢?我们细细看来。

“玄学”的主要研究作品《老子》、《庄子》、《易经》,都是以研究道家学说为主要成就的,在后世常被人称为道家玄学,几乎没人称他为儒家玄学。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还是因为儒家学说中,颇多涉及功利,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长幼序、朋友信,这些说下去都势必涉及政治,所以儒学要想安身立命,那么在玄学研究中,就得避而不正面谈儒学,采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迂回策略,来与道学争斗,也就是从道家的作品入手来驳斥道家。在这对道学的上,儒学学者们也不落下风。儒学代言人王弼就直言不讳的说“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言未及,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他从老庄训“无”直接批判了老庄的肤浅,又说孔圣只谈有,不谈无,说明已经体会到了虚无的境界。王弼也籍此学说逐步系统化自己的理论,反倒成了玄学的第一人。且不说这种混帐逻辑多么雄厚有力,更不说这种争论能对社会有多大贡献,但我们能看出,在玄学的发展过程中,儒家绝对不是一个以附属者的形式跟随在道家之后的。恰恰相反,儒家一直占领着玄学学说中至关重要的地位,奈何道家名教坚实拥趸辩才不如王弼,也都只能背地里隔三岔五抽冷子攻击儒家的清谈名教。
当然,也许这样形容大家比较反感,觉得纯粹用儒道相互攻击这种说法来概括玄学的发展过程不恰当的。确实如此,儒道名教之争只在玄学发展的初期,后期嵇康、阮籍的加盟让形式发生了改变,基本上就是乱成了一锅粥,可能是由于这玄学太玄了,大伙自己都不确定自己到底是哪条道上的了,总之辩解是“末”,瞎起哄才是“本”。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这个发展过程。
前期玄学的争论主题就是存在于“无”与“有”上。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的思想,正是一种想象中的“无”的概念,而孔子提出的是完全务实的思想,也就是说的“有”的具象。众所周知,玄学的所有主张都是尚“无”的,但是“无”如何表现出来,就产生了两个极端。儒家名士认为道家说“无”,是用有形的语言来解释无形的“无”,是浅显的,无形的表象是应该附在本体上的,不谈虚无而谈本体也就等于旁证了虚无。说的就是儒家的“有”,这说法有点象正负得负,负负得正的意思。而道家名士则认为“无”就是“无”,无数个“无”加一起也不可能出现“有”,著名的《庄子论》的注解者郭象就专门出来说明,“有”是一个独立的概念,不应混在“无”当中来谈。这说法大约就是零零相乘永远都是零,有实际意义的一是永远得不到的意思。似乎也都有些道理,对吧?
玄学思想就这么懵懵懂懂、热火朝天的争论中延续着。直到后期,嵇康和阮籍终于发现这是个最无聊的拌嘴游戏了,于是蹦了出来,以一种超然于外的态度,把这群人一竿子全打翻了,他们提出无论道、儒,那些名士所争的道家名教也好,儒家名教也好,都是无关紧要的问题,玄学都不会跟着这两种思维走,玄学倡导的应该是万物皆自然,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而是一个独立的客观自然本体,用他们的话说,这就叫做“越名教而任自然”,颇有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味道。其实他们俩这观点能有多超然呢?后世诸多学者认为嵇康和阮籍的这一提法比王弼时提出的“名教出于自然”高明很多,将玄学思维从有无之争提升到了本末之争的境界,是学术界的一大进步。可怜咱们愚驽,压根没绝着这个观点就有多么高深,说来说去,反不如《老子》原文说述的那么耐人寻味。颇有点“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之中爱因斯坦教授划的那句“无极的平方等于无聊”的意味。
本来,嵇康和阮籍的加入,是希望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的,可效果却大相径庭。仿佛人家两票人在打架,劝架的提着跟木棒使劲砸过来,希望当头棒喝,众人停手。可是人家不理会,拣起他们丢来的木棒,继续对着打,同时,连劝架的也一起打了。嵇康和阮籍大约也是觉得有点讪讪,想还手对打又有点“不想和他们一般见识”的尴尬处境。时不时还下手,时不时又得意忘言。总之,就是无休止的继续干着吧。
毛爷爷曾教导我们说,干赢一次架很容易,要干赢一辈子架却是件非常有难度的事,为了能更好的实施《论持久战》,都必须准备一整套的打架纲领。需知打口水仗也不是件很简单的事,要打出学问打出名声来,还是需要系统化的。何晏的《道德论》、李康的《运命论》、向秀、郭象合作的《庄子论》、刘劭的《人物志》等等,都是口水仗的纲领性文献。另有王弼的《老子注》、《易经注》可以说最为时代所关注,他个人提出并论证了“圣人体无”、“道者无之称”、“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者”等玄学纲领,不但周密而且已成体系,是玄学界的集大成者,除何晏,夏侯玄外,少有人匹敌。换句话说,那就是“《老子》在手,江山我有,日出东方,唯我不败”,可谓威风八面,打遍天下无敌手啊。可惜的是,他英年早逝,24岁时感染麻风病去世了。后来者有嵇康、阮籍敢望其项背,也跟着翻着花似的出了一套一套的纲领,嵇康的《养生论》、《声无哀乐论》等,阮籍的《通易论》、《通老论》、《达庄论》、《乐论》等,都是很好的纲领。是居家旅行、打架骂人的必备武器。有了这么多高手提供的武器,时下那些吹牛大王们也不闲着,拿着这些理论喋喋不休地继续对着干。总之,这一学说持续了数百年,这一架也吵了数百年,颇为壮观。
当然,我们要认清一个事实,就是,这并不是说这学说很棒,放现在,咱们谁也不乐意这样一辈子跟别人干耗着吹牛扯淡。但在当是,玄学却大行其道,这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世道是一天更比一天乱,儒家的学者们还没法挪窝,还搁隐世山那争做山大王,这,就是晋朝。在这不得不说一句闲话,这朝代的名字取得都是有历史延续性的,想当年虞叔封唐改晋后,就喜欢骨肉相残,一直杀到了曲沃代晋之后还在相互杀,子子孙孙都杀完蛋了,国家也被外人分了。司马家觉得那个晋还杀得挺有趣的,还得再取个名叫晋,子孙们为了完成司马昭这一遗愿,骨肉接着相残,不死不休。
在晋朝混乱的政治统治下,在百姓们流离动荡的岁月里,拿什么打发无聊的时光呢?这群人政治不能谈,救世就是死,就只好继续坐着清谈扯淡了,所以一批一批的生力军涌了进来,而且这些加入的生力军自己也不是隐士,思想更不是隐士,玄学当然也不是他们为社会谋发展谋出路的主旨,而是吹牛、炫耀的资本。可能诸位就发现了,怎么都是坐着吹牛的人,那社会怎么发展呢?就算道家反对科技进步,崇尚自然,田还得种吧?事实上,老百姓谁有空来说这些玩意,饭都吃不着还争什么呢,所说的这群人,都是所谓的贵族,祖上就是有钱有势的人,他们都是不用劳作的。看看《魏略》对玄学另一高人的描述就知道他们的形象了,何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这种柔弱的变态自恋狂模样哪是一般老百姓可以办到的~

玄学, 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晋玄学。“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
玄学又称新道家,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以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其思潮持续时间自汉末起至宋朝中叶结束。玄学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思潮的思想主流。 玄学即“玄远之学”,它以“祖述老庄”立论,把《老子》、《庄子》、《周易》称作“三玄”。道家玄学也是除了儒学外唯一被定为官学的学问。

  • 概括魏晋玄学的主要观点
    答:玄学含义 太极图 所谓魏晋玄学,与世俗所谓玄学、玄虚实有不同。观念应出自《老子》,王弼注《老子》时,曾提出「玄者,物之极也。」「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乃是探索万物根源、本体等层次的观念。对于当时所流行的相关论题,魏晋人又称为 「名理」之学,详加分析事物观念,考究「形名」、...
  • 魏晋玄学对于中国社会有何不利的影响?
    答:魏晋时期中国是会正处于大的动荡期,而魏晋玄学在此时出现,会不会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魏晋时期中国是会正处于大的动荡期,而魏晋玄学在此时出现,会不会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展开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网上掀起『练心眼子』风潮,真的能提高情商吗? 残念的...
  • 魏晋玄学本体论的特点
    答:之后又有王弼、钟会等少年思想家总结并升华了早期正式名士的思想成果,奠定了早期玄学的理论基础。 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用道家思想解释《周易》。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为“三玄”,是魏晋玄学家最喜谈论的著作。他们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是世界的本体,“有”为各种...
  • 魏晋玄学中的儒道是怎样结合的,网上哪儿有类似的文章啊
    答:从《魏晋玄学论稿》的编目看即知,汤用彤对玄学与如何解经的关系最为关注(注:《魏晋玄学论稿》包括:读《人物志》;言意之辨;魏晋玄学流别略论;王弼大衍义略释;王弼圣人有情义释;王弼之《周易》《论语》新义;向郭义之庄周与孔子;谢灵运《辨宗论》书后;附录:魏晋思想的发展等九篇论文。其中,《言意之辨》...
  • 玄学的产生原因
    答:魏晋名士东汉末年﹐统治集团分裂﹐社会危机日益尖锐。在意识形态上居于支配地位的儒家思想开始动摇﹐今文经学和谶纬内容空虚荒诞﹐丝毫无助于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于是古文经学代之而起。同时由于选举名实不符,欺世盗名、贿赂公行的现象比比皆是,名教理论开始破产。到了党锢之祸发生,传统的价值体系开始崩溃...
  • 魏晋玄学家的法律观点?
    答:从这一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情况来看,主要有玄学的法哲学思潮和律学思潮。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的出现是当时社会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门阀士族是地主阶级中最贪婪、最残暴、最腐朽的一个阶层。他们占有大量土地,拥有大量佃客、部曲和奴婢。他们垄断政权,选官用人完全依照门第,结果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士族...
  • 魏晋玄学家的法律观点?
    答:从这一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情况来看,主要有玄学的法哲学思潮和律学思潮。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的出现是当时社会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门阀士族是地主阶级中最贪婪、最残暴、最腐朽的一个阶层。他们占有大量土地,拥有大量佃客、部曲和奴婢。他们垄断政权,选官用人完全依照门第,结果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士族...
  • 关于魏晋
    答:清谈与玄学结合,进一步推动了玄学的发展。魏晋之际,玄学既是政治斗争的思想武器,又是文人保性全身的手段,更为文人纵欲任情提供了口实。但无论出于何种动机,玄学的普及使老庄哲学第一次全面而深刻地完成了它对于古代文人的思想启蒙。它对于魏晋文人的价值观念、思想作风、人生态度、审美意趣和文学的风格,产生了决定性...
  • 道家思想的内容
    答:在玄学盛行的形势下,佛教徒们为使佛教得到更大的发展,便纷纷以玄学来解释印度佛教,于是产生了佛教玄学。其中,以僧肇的思想影响为最大。僧肇著有《不真空论》与《物不迁论》等文,对当时的佛学,尤其是对魏晋玄学作了总结。他认为玄学的贵无思想与崇有思想都是各执一偏的理论,真谛应当是合有无为一。他说:“...
  • 除了儒家思想还有哪些思想?
    答: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揉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庄子的启发。 道家在先秦各学派中,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这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宇宙、社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