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任的历史名人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3
中国历史上姓任的名人都有谁?

任不齐(前545-前468):字子选,孔子七十七贤弟子之一,春秋战国时楚国(今湖北)人,“楚聘上卿不就”。生于周灵王二十七年三月,殁于周元王八年九月。葬桃乡,墓在济宁城北房葛铺。唐朝皇帝追封其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又加封其为当阳侯。


任鄙(生卒年不详):任不齐五世孙,生活在距今二千三百年左右,秦始皇前的秦武王时代。著名勇士。《史记》有秦人谚语记载:“力则任鄙,智则樗里。”任鄙当时是大力士,“扛鼎抃牛者”。


任嚣(前?-前208):任不齐七世孙,秦始皇二十五年秦首次进兵岭南失利后,任嚣、赵佗率军再入岭南,于秦始皇三十三年统一岭南。首任南海郡尉,并节制岭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故称“东南一尉”。以番禺(今广州)为郡治,在今仓边路附近修筑番禺城,史称任嚣城。前208年病逝。


任延(生卒年不详):字长孙,宛城(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名吏。十二岁时,熟读《春秋》、《易经》等,有“任圣童”之称。汉光武帝初年(公元25年)二十三岁时任九真(今越南河内以南一些地区)太守,延教以垦关配匹之道,五年之后,粮食丰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为名。《后汉书》载《任延善政》:显宗拜颍川太守。永平二年,征会辟雍,因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任敖(前?-前179):秦代沛县人,西汉开国名臣。初为沛县狱吏,素与刘邦相善。刘邦初起时,敖以客从,为御史。亡秦后,刘邦立为汉王,与楚霸王项羽争天下。刘邦东击项籍,敖迁为上党太守。高后当政时,封任敖为御史大夫。孝文元年,任敖卒,皇赐谥号“懿侯”,葬于广阿县丘底村前,清乾隆年间隆平县知县袁文涣曾吊以诗曰:


广阿城外夕阳愁,太息茫茫土一天。


古墓寒烟分野色,残碑衰草冷荒洲。


千秋事业光青史,十载勋名起汉刘。


丰沛当年成往事,萧萧叶落老松揪。


任敖墓位于隆尧县城东偏北2.5公里处的丘底村南。此墓高10米,占地12亩。该墓系土封墓葬,虽经两千余年的风吹雨打,迄今仍若岑丘,肃穆壮观。该墓墓顶有树木数株,并立有隆尧县“重点文物保护”标志。墓地附近的地面上有汉代筒瓦和卷云纹瓦当。墓地原有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的“乡贤汉御史大夫任公之墓”石碑。该碑现已搬迁到隆尧县文物保管所保存。现在,任敖墓基本完好,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任安(生卒年不详):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回信《报任安书》。关于此信的写作年代,一说是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另一说是在汉武帝太始四年(前93)。


任光(公元?-29):字伯卿,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初为乡啬夫、郡县吏。后归降绿林农民起义军。随刘秀参加昆阳之战,击破王寻、王邑等新莽军。后任信都太守,坚守孤城,拒王郎以迎刘秀。被刘秀任为左大将军,封武成侯。谏阻刘秀加入城头子路、力子都军。不久,助刘秀攻克邯郸,讨平王郎,建武二年(公元26年)以功封阿陵侯,食邑万户。建武五年(公元29年)冬卒。


任尚(公元?-118):东汉将领。初为西域戊己校尉,代班超为都护。安帝时,任征西校尉,率军镇压羌人起义,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大败。后又任中郎将、护羌校尉,与邓遵(邓太后弟)、马贤等镇压汉羌联合起义,杀起义军首领杜季贡和零昌。元初五年(公元118年),因和邓遵争功,被邓太后所杀。


任峻(公元?-204):字伯达,河南中牟(今属河南)人。东汉末天下大乱,他劝中牟令杨原代理河南尹,被任为主簿。不久归附曹操,任骑都尉,娶操从妹为妻。操每出征,常留守,供应后勤。曾任典农中郎将,主持许下屯田,获得成功,保证了军粮供应。魏文帝时谥成侯。


任棠(生卒年不详):字季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东汉著名学者。有学问,不做官,修居教书,有气节,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广行仁政,故有“任棠水”之佳话。《后汉书•庞参传》载:“庞参拜为汉阳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参到,先候之。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唐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赞其事:“不改任棠水,仍传晏子裘。”


任询(公元1133-1204):字君谟,号龙岩,又号南麓先生,易州(今河北易县)人。金代著名书画家。父贵,有才,善画,喜谈兵,宣、政间游江、浙。询生于虔州,为人慷慨多大节。书为当时第一,画亦入妙品。评者谓画高于书,书高于诗,诗高于文,然王庭筠独以其才具许之。登正隆二年(公元1157)进士第。历益都都勾判官,北京盐使。年六十四致仕,优游乡里,家藏法书名画数百轴。年七十卒。


任昉(公元460 -508):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字彦升,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仕宋、齐、梁三朝。16岁举秀才,为太常博士。南齐时,官至中书侍郎、司徒右长史。他与萧衍都是“竟陵八友”中人,并相友善。永元三年(公元501),萧衍进军建康,任昉为记室。次年,萧衍代齐立梁,禅让文告即出自任昉手笔。入梁,拜黄门侍郎、吏部郎,出为义兴(今宜兴)太守,召为御史中丞、秘书监。又出为新安太守,逝世于任所。追赠太常,谥号敬子。任昉是南朝的散文大家,以擅长表、奏、书、启等实用文体知名于时,与诗坛圣手沈约齐名,史称“任笔沈诗”。其藏书多至万余卷,与沈约、王僧儒并称为三大藏书家。 《隋书•经籍志》有《任昉集》34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任彦升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又《文章缘起》及《述异记》二书,旧均题为任昉作。”事见(《南史•任昉传》)。


任雅相(生卒年不详):唐高宗时宰相,在位时间不长,曾为坝江道行军总管、燕然都护等。唐显庆四年(公元659)以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安乐县公,两年后卒于军中。


任伯雨(公元1047-1119):字德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进士(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调清江主簿,知雍丘县。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召为大宗正丞,旋擢左正言(《鹤山集》卷六十《跋任谏议伯雨帖》)。徽宗初政,条疏章敦、蔡卞罪状,章、蔡贬官。居谏省半载,大臣畏其多言,寻出知虢州。崇宁元年(公元1102),以党事编管通州(同上书),徙昌化军、道州。宣和初卒,年七十三。著有《戆草》二卷,《乘桴集》三卷(《宋史•艺文志》),已佚。现存《春秋绛圣新传》。


任得敬(公元?-1170):西夏臣。原为宋西安州(宁夏海原西)通判。西夏破西安州,遂降。献女于崇宗乾顺。累擢静州都统军。仁宗仁孝嗣位,夏州统军萧合达叛乱,哆讹领导党项部族起义,他率兵抗御镇压有功,授翔庆军都统军。天盛间任国相,封楚王,专擅国政,仁宗不能制。乾佑元年(公元1170)迫使仁宗分西南路及录州、啰庞岭地与他,自立其国,因金拒绝册封,转而通宋求助,谋泄,被仁宗诛戮。


任仁发(公元1255-1327):元画家、水利家。字子明,号月山道人,松江青龙镇(今上海青浦)人。元灭南宋后,为宣尉掾,授青龙镇水陆巡官。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升海道副千户,改海船上千户,转漕直沽。大德七年(公元1303),授都水监丞,后升都水少监,官至浙东道宣慰副使。善画人物,尤长画马,常与赵孟俯并提,传世作品有《张杲见明皇》、《二骏图》等。撰有《浙西水利议答录》。


任环(公元1519-1558):字应乾,长治(今属山西)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任苏州同知、按察佥事、右参政。以能干出名。御倭寇,与士卒同寝食,所得全分给士卒。军事紧急。终夜露宿,或数日不餐。曾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贼平,乞许守丧期满。逾二年卒。赠光禄卿。著有《山海漫谈》。


任浚(1595—1656年),字海王,号文水,博山区南博山镇下庄村人,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先后任芮城知县、榆次知县、苏松巡按御史、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 、河南巡抚。顺治年间,授户部右侍郎督理钱法,后调任总督仓场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顺治11年-12年任刑部尚书。


崇祯十二年(1639年),任浚担任河南监军御史、总督豫楚的职务。他调度军需,部署防御,登城指挥,使李自成的百万之众久攻不下,只好撤退转移,而任浚也因“中铅折肱”而“得告还里”休养。


崇祯十七年二月,时任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总督的任浚,北上抗击李自成的义军。二十二日,明廷接到河南巡按苏京的上疏,报告李自成军队逼近泽州,要求催促任浚快速到任。二十四日,李自成军里应外合,攻陷长垣县,将守卫南关的任浚俘获。大顺将士劝降任浚不成,便将他绑缚起来,用长矛刺破他的头颅,致使头皮翻落,遮避了眼睛,鲜血一直流到胸膛,昏死了过去。后来义军解除了绳索,他才苏醒了过来。这之后,义军把他装进囚车,计划解往北京。在押解的路上,任浚乘押解士兵抢拿财物之机逃脱,辗转千里,逃回家乡。内阁大学士孙廷铨曾到任浚家拜访过他,亲眼目睹其惨状。“昔甲申之变,公(任浚)自贼中逸归,父老奔问官守,余适从之,因得其死生情状,观其创痕自发际垂于眉末,殷然尚未复也,心甚壮之。”任浚被俘后,由于战况混乱,消息不灵通,明廷根本不了解长垣的战况,二十九日,崇祯帝还谕令兵部:任浚久报赴任,一味退缩,俱着革职,充为事官管事。可见当时明廷秩序十分混乱,对于前线战况一无所知。


顺治元年五六月,由于兵部侍郎刘余佑的极力推荐,清廷召回任浚任户部右侍郎,管理钱法,他提出了几项改进财政管理的重要建议。不数月,因其母亲有病回乡侍候。母死后守制期满,再度出山,迁任左侍郎,总督京城钱法。当时自明末遗留下的粮食征收、运输、储藏、支配等问题极为混乱,任浚利用三年时间,终于理顺了关系。因政绩卓著,被升迁为刑部尚书。任浚任刑部尚书时,《大清律》与案例多有不符,且对满、汉两族人治罪不一,他请求核定划一。“满汉堂官专领其事,慎选司员一一商榷,疑难者请旨裁定。罪例可更者,一准于律;不可更者,即载入律条,着为令。”任浚也为《会典》的修改提出了意见。这样,通过不断的调整过程,才将明朝会典的条例纳入了清廷的政法活动之中。


顺治十二年(1655年)二月,61岁的任浚以年老有病告退还乡,第二年正月即病故。王培荀在《乡园忆旧录》中记录了任浚出生时的异常情况,虽说荒诞无稽,但不妨一读。任浚“生时与一蛇同产,(家人)送蛇入山。太夫人(任浚之母)殁,大蛇忽至,吊客惊避,(大蛇)至柩前俯仰其首,若甚哀者。公(任浚)抚之使去。”


任大椿(公元1738-1789):清经学家。字幼植、子田,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累官陕西道监察御史。工文辞。曾充《四库全书》纂修官。博搜材料,综合精考,考释古代名物,著《弁服释例》、《深衣释例》、《释缯》、《小学钩沉》、《字林考逸》等。


任熊(公元1823 -1857、一谓公元1820-1856):清代画家。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城厢镇人。早年在宁波(今浙江宁波)为姚燮所称许。后寓居苏州(今江苏苏州),往来于上海(今上海)卖画。他擅画人物,工画花鸟、山水,师法陈洪绶。笔法圆劲,形象夸张。画有《任渭长四种》,为晚清木刻画之精品,《大梅山房诗意图册》120幅,是其代表作。史上与任熏、任颐合称“三任”,又加其子任预(公元1853-1901),合称“四任”。


任武(公元?-1863):清末陕西回民起义军领袖。回族。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陕西团练大臣张带强迫回民抽拔壮勇,又在华州(今华县)虐杀回民。他率回民杀张芾,起兵攻克华州、大荔、高陵,围攻西安,号称十八营,占领渭河流域,屡败清军胜保和多隆阿,后多隆阿攻破渭南、大荔一带回民村庄,英勇战死。(一说1864年他率余部退往陕甘交界的董志原,后不详)。


任化邦(公元?-1867):清末捻军将领。小名柱,安徽蒙城人。早年参加捻军。1857年与太平军联合,转战江淮之间,封为鲁王,1864年4月,偕张宗禹等率捻军转战于豫南等地,与太平军赖文光会师,整顿队伍,尊赖文光为领袖。他率骑兵入山东,在曹州(今菏泽)歼灭僧格林沁军。后又入湖北,在安陆(今京山)尹隆河之战大败湘军和淮军。1867年11月19日在江苏赣榆战斗中,被叛徒潘贵升从背后袭击,遇害牺牲。


任熏(公元1835-1893):清代画家。任熊之弟,字阜长,又字舜琴,工人物、山水,尤擅花鸟。


任颐(公元1840-1896):清代画家。初名润,字小楼、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其父任鹤声,善画并长于写照。年轻时从文学画,后得著名画家任熊赏识,为其弟子,并得任熊介绍,又拜著名画家任薰为师。中年后居上海,以卖画为生。所作之画师承明清画家陈洪绶、华喦,复受朱耷影响,擅长花鸟、山水、人物,技法上有独到之处。偶作雕塑小像,也颇生动。其画风在江浙一带影响很大,与任熊、任薰合称“三任”。代表作品《观刀图》、《九老图》、《苏武牧羊图》等。


任弼时(公元1904 -1950):原名二南,培国,湖南湘阴唐家桥(今属汨罗)人。1920年,加入毛泽东、何叔衡组织的俄罗斯研究会。在“八七”会议上被选入政治局,成为党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中是红六军团和后来红二方面军的最高政治领导人。在延安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45年,中共“七大”后,与毛、刘、周、朱并列,成为领导全党的“五大书记”之一。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的次日,即10月26日晚,研究战局,思考对策,长时积劳,病情恶化,次日去世。叶剑英在追悼他时评价说:“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走着漫长的艰苦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可见其精神在党内影响至深。


任光(公元1900-1941):作曲家,曾用笔名前发,浙江嵊县(今嵊州)人。1940年参加新四军,皖南事变中牺牲。作品有电影歌曲“渔光曲”、“大地行军曲”、“月光光”和抗战歌曲“打回老家去”等,还有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等。


任天知(生卒年不详):近代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剧作家、演员。名文毅,或称任调梅,艺名天知。籍贯、生卒年月不详。武昌起义前曾在上海创办职业新剧团体“进化团”。所编演之剧本大都以反对专政、帝政和封建势力为其主要题材。计有《共和万岁》、《黄金赤血》等。他擅长在演出中作政治演说,为中国早期话剧创始人之一。


任政(公元1916-1999):字兰斋,浙江黄岩人。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分会常务理事。著有《楷书基础知识》、《兰斋唐诗宋词行书帖》、《任政行书千家诗帖》等。

一、任不齐
任不齐(前545-前468),字子选,汉族,春秋战国时楚国(今湖北)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排名第十七位,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女吉、儇、依。
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生于周灵王二十七年三月,死于周元王八年九月。葬桃乡,墓在济宁城北房葛铺。唐朝皇帝追封其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又加封其为当阳侯,明朝改称“先贤任子”。
二、任丘
任丘(公元前51—公元14),姓任名丘,字凤岭。西汉渤海郡狸康县城南九龙岗(今河北省任丘市长丰镇南)人。兄弟二人,长兄任山,字凤巅。出生于武术世家,祖父任天祥双刀技艺闻名遐迩,父亲任金梅精通武术,善射箭,人称“射箭王”。
任丘历官西汉成、哀、平三朝,初为县令,后至汉室侍卫军之统帅中郎将,鄚州巡海使(防御使、知州)。
三、任棠
字季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东汉著名学者。有学问,不做官,修居教书,有气节,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广行仁政,故有“任棠水”之佳话。《后汉书·庞参传》载:“庞参拜为汉阳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参到,先候之。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
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唐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赞其事:“不改任棠水,仍传晏子裘。”

四、任伯雨
任伯雨(约1047——1119),字德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市)人。孜子。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调清江主簿,知雍丘县。哲宗元符三年(1100),召为大宗正丞,旋擢左正言(《鹤山集》卷六○《跋任谏议伯雨帖》)。
徽宗初政,条疏章惇、蔡卞罪状,章、蔡贬官。居谏省半载,大臣畏其多言,寻出知虢州。崇宁元年(1102),以党事编管通州(同上书),徙昌化军、道州。宣和初卒,年七十三。淳熙十二年(1185年),追谥“忠敏” 。
五、任武
(公元?-1863):清末陕西回民起义军领袖。回族。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陕西团练大臣张带强迫回民抽拔壮勇,又在华州(今华县)虐杀回民。
他率回民杀张芾,起兵攻克华州、大荔、高陵,围攻西安,号称十八营,占领渭河流域,屡败清军胜保和多隆阿,后多隆阿攻破渭南、大荔一带回民村庄,英勇战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任姓

一、任光

任光(?-29年),东汉武将。字伯卿,南阳宛人。汉光武帝功臣云台二十八将第24位(《后汉书》列传12)。少年时忠厚诚实,在乡里被人喜爱。开始做宛县卿啬夫、郡县吏。刘玄的汉兵至宛,见任光冠服华美,便令他脱衣,将杀死他来夺得衣服。

正好光禄勋刘赐(刘秀族兄)至,视任光有长者的容貌,便救了他。刘赐以他为安集掾、偏将军,昆阳之战大破王莽的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

二、任安

任安 (124年-202年),字定祖,东汉末年文士,广汉绵竹人,俱事杨厚,与同乡人董扶齐名,学习图录谶纬。母姚氏。

三、任峻

任峻(?-204年),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东汉末年和曹操势力的官员。

任峻的主要功绩还在任典农中郎将,管理屯田获得极大收获,陈寿对此的评价是国家富饶,其开始归功于屯田制的提议者枣祗,而其实行则归功于任峻。

四、任恺

任恺(223年-284年),字元褒,三国时曹魏乐安郡博昌(今山东省博兴县)人。曹魏太常任昊之子,尚魏明帝之女齐长公主,历事魏晋两朝。任恺在处理公务上勤劳恪慎,获得朝野的赞誉,但与贾充有朋党之争,仕途受阻。

五、任忠

任忠字奉诚,小名蛮奴,南朝陈、隋人。汝阴(今安徽阜阳)人。

出身卑微,善骑射,谲诡多计略,州里少年皆附之。鄱阳王萧范将其置于左右。侯景之乱时,聚数百人起兵,以功授荡寇将军。

入南朝陈时,历官安湘太守、右军将军。再升迁为霍州刺史,陈后主时封梁信郡公,与孔范不合。隋军攻陈,陈后主以任忠为镇东大将军,自吴兴入赴,屯守朱雀门。



任 峻:河南中牟人,三国时魏国典农中郎将。曾主持屯田,数年中,所在积谷,仓廪皆满。任棠: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东汉著名学者。有学问,不做官,他修居教书,有气节,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广行仁政,故有“任棠之情”之佳话。
任 延:宛城(今河南省南阳)人,东汉名吏。十二岁时,熟读《春秋》、《易经》等,有“任圣童”之称。二十三岁时任九真(今属越南)太守,延教以垦关配匹之道,五年之后,粮食丰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为名。
任 环:今山西长治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一五五五年,与俞大猷在陆泾坝等地连破倭寇,以敢战著称。著有《山海漫谈》。
任 熊:浙江萧山人,清代著名画家。工书善画,长于人物。他承陈洪绶之传统,造形古硬,敷彩鲜艳,富有装饰意趣。《大梅山房诗意图册》是其代表作。
任 昉:南朝梁著名文学家,仕宋、齐、梁三代。当时以表、奏、书、启诸体散文擅名,而沈约以诗著称,时人号曰“任笔沈诗”。藏书多至万余卷,与沈约、王僧儒并称为三大藏书家。
任仁发:元朝水利家、画家。他曾主持修吴凇江、大都通惠河、青浦、练湖和海堤工程。善画马,其鞍马与赵孟頫齐名。著名的《二马图》是他的代表之作。
任不齐:春秋末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后来,曾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的天子也加封他为“富阳侯”。
任雅相:唐高宗时宰相,在位时间不长,曾为坝江道行军总管、燕然都护等。659年,以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安乐县公,两年后卒于军中。
任伯雨: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北宋著名经学家,宋哲宗的驸马都尉。其深通经述,文力雄健。与寇准、李纲、赵鼎、文学家诗人苏轼、苏辙、秦观、名臣胡铨、李光、王岩臾九人,世称“十贤”。著有《春秋绛圣新传》。
任仁发:松江青龙镇(今属上海青浦)人,元代著名画家、水利家。他曾主持过疏浚吴淞江工程,官至浙东道宣慰副使。善画花鸟、人物,尤以画马为最,著名《二马图》为代表作。
任大椿: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学者。任礼部主事,兼《四库全书》修纂官。有《弁服释例》、《字林考逸》等。
任伯年:浙江省山阴(今绍兴)人,清代著名画家。他擅画鸟、山水、人物,技法上有独到之处,所作写照,神采奕奕,其与任熊、任薰合称“三任”。
任化邦:清末捻军起义首领,太平天国封为鲁王。1865年在山东击毙僧格林沁,1866年粉碎曾国藩防河围剿计划,屡败湘、淮清军。
任弼时:湖南省湘阴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参加革命,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军委政治部主任,率部开赴山西前线,领导指挥对日作战。1938年秋赴苏联,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1940年3月回延安,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45年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同周恩来一起协助毛泽东指挥西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转战陕北,并参与制订土地改革等重大方针政策。1949年4月,担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名誉主席。1950年10月27日在北京病逝。主要著作编入《任弼时选集》。
任继愈,中国佛教哲学家。山东省平原县人。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研究院文学研究所。后即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宗教学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孔子基金会理事,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等职,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任不齐(前545-前468):字子选,孔子七十七贤弟子之一,春秋战国时楚国(今湖北)人,“楚聘上卿不就”。生于周灵王二十七年三月,殁于周元王八年九月。葬桃乡,墓在济宁城北房葛铺。唐朝皇帝追封其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又加封其为当阳侯。
  任鄙(生卒年不详):任不齐五世孙,生活在距今二千三百年左右,秦始皇前的秦武王时代。著名勇士。《史记》有秦人谚语记载:“力则任鄙,智则樗里。”任鄙当时是大力士,“扛鼎抃牛者”。
  任嚣(前?-前208):任不齐七世孙,秦始皇二十五年秦首次进兵岭南失利后,任嚣、赵佗率军再入岭南,于秦始皇三十三年统一岭南。首任南海郡尉,并节制岭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故称“东南一尉”。以番禺(今广州)为郡治,在今仓边路附近修筑番禺城,史称任嚣城。前208年病逝。
  任延(生卒年不详):字长孙,宛城(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名吏。十二岁时,熟读《春秋》、《易经》等,有“任圣童”之称。汉光武帝初年(公元25年)二十三岁时任九真(今越南河内以南一些地区)太守,延教以垦关配匹之道,五年之后,粮食丰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为名。《后汉书》载《任延善政》:显宗拜颍川太守。永平二年,征会辟雍,因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任天知(生卒年不详):近代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剧作家、演员。名文毅,或称任调梅,艺名天知。籍贯、生卒年月不详。武昌起义前曾在上海创办职业新剧团体“进化团”。所编演之剧本大都以反对专政、帝政和封建势力为其主要题材。计有《共和万岁》、《黄金赤血》等。他擅长在演出中作政治演说,为中国早期话剧创始人之一。
  任政(公元1916-1999):字兰斋,浙江黄岩人。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分会常务理事。著有《楷书基础知识》、《兰斋唐诗宋词行书帖》、《任政行书千家诗帖》等

任不齐(前545-前468):字子选,孔子七十七贤弟子之一,春秋战国时楚国(今湖北)人,“楚聘上卿不就”。生于周灵王二十七年三月,殁于周元王八年九月。葬桃乡,墓在济宁城北房葛铺。唐朝皇帝追封其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又加封其为当阳侯。
任鄙(生卒年不详):任不齐五世孙,生活在距今二千三百年左右,秦始皇前的秦武王时代。著名勇士。《史记》有秦人谚语记载:“力则任鄙,智则樗里。”任鄙当时是大力士,“扛鼎抃牛者”。
任嚣(前?-前208):任不齐七世孙,秦始皇二十五年秦首次进兵岭南失利后,任嚣、赵佗率军再入岭南,于秦始皇三十三年统一岭南。首任南海郡尉,并节制岭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故称“东南一尉”。以番禺(今广州)为郡治,在今仓边路附近修筑番禺城,史称任嚣城。前208年病逝。
任延(生卒年不详):字长孙,宛城(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名吏。十二岁时,熟读《春秋》、《易经》等,有“任圣童”之称。汉光武帝初年(公元25年)二十三岁时任九真(今越南河内以南一些地区)太守,延教以垦关配匹之道,五年之后,粮食丰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为名。《后汉书》载《任延善政》:显宗拜颍川太守。永平二年,征会辟雍,因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任天知(生卒年不详):近代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剧作家、演员。名文毅,或称任调梅,艺名天知。籍贯、生卒年月不详。武昌起义前曾在上海创办职业新剧团体“进化团”。所编演之剧本大都以反对专政、帝政和封建势力为其主要题材。计有《共和万岁》、《黄金赤血》等。他擅长在演出中作政治演说,为中国早期话剧创始人之一。
任政(公元1916-1999):字兰斋,浙江黄岩人。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分会常务理事。著有《楷书基础知识》、《兰斋唐诗宋词行书帖》、《任政行书千家诗帖》

时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七。

时姓来源有五: 1、出自春秋时楚大夫申叔时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申叔时之后,为别他族,以王父字为氏。
2、出自子姓,商汤支庶之后。据《世本》所载,春秋时宋国有大夫来,受封于时邑,子孙以邑为氏。
3、出自嬴姓。据《路史》所载,古有时国,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
4、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战国时齐国有一著书的贤人时子,其后有以其名中之时为姓。
5、出自他族。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今满、苗等民族均有此姓。
时姓发源于今河南南部,而该地春秋时属楚,楚国一度十分强大,而时姓作为楚国公族,由于仕宦等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楚有零星散居。在战国时代,像被孟子所推崇备至的齐国贤人时子,以及越国的谒者仆射时轨等,都是见诸史册的时姓杰出人物,这就说明,此际在齐(今山东北部)、越(今浙江一带)等国已有时姓人落籍。汉时有时农,以及寿春令、巨鹿郡(今河北巨鹿)人时苗。魏晋南北朝之际,在巨鹿郡繁衍的时姓发展迅速,并昌盛为时姓巨鹿郡望。同时由河南南部徙居今河南开封的时姓也繁衍得 颇为兴盛。另外经陕西徙居于今甘肃临洮一带的时姓也呈族大人众,枝繁叶茂之势。以后全国各地的时姓也多由此三地分衍而出,由于中国人有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之古训,多数时姓搬迁以邻近之地为主,举家远徙他乡者少,所以从此际至隋唐,邻近此三地的周边省份,如江苏、安徽、湖北、陕西、山西等地都有时姓人迁入。北宋时,由于建都开封,故时姓陈留郡望依旧兴盛。南宋时,江浙一带之时姓名人渐多,由北方迁居江南之地者也渐渐多起来,如时光、时建亨父子由河北大名徙居今江苏镇江。明初,山西时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等地。清康乾年间以后,有河南、河北、山东之时姓闯关东谋生,并定居于东北三省。如今,时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南、山东为多,二省时姓约占全国汉族时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
时姓是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时姓多名人贤士。如战国时齐有贤人时子,汉有去官留犊的时苗,晋有跟许真君学道,并且同时得道的洪施真人时洪,唐有以孝行见称的时惠询等。
著名人物
时苗,汉朝
时洪,晋朝道士
时澜,宋朝学者
时光,宋代画家
时大彬,明朝制陶专家
时逸人,医生

  • 姓任的名人都是有谁啊??
    答: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在几年前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直到任安入狱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一封著名的回信《报任安书》。2、任颐(1840年—1895年),即任伯年,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
  • 任姓的名人
    答:以上关于任姓姓源的考据,全部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数千年来的任姓,有黄帝的后裔,也有伏羲的后裔,他们有的是因被赐姓而得姓,有的是以国为氏。归根究底,所获的结论是:“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但在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任氏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2、由远古妊姓衍传。与女性妊娠有...
  • 历史上姓“任”的著名的人有多少?
    答:任:姓氏属地:乐安郡,即现在山东省广饶县。来历:任姓的来源有好几种说法,一种说任这个地方是黄帝的小儿子禺阳的封地,所以他的子孙便以任为姓。另一种说任姓出自风姓,是太吴的后代。历史名人:历史上姓任的名人有:周代的任不齐;西汉的名臣任安和任敖;明代的猛将任环;清代的画家任伯年;近代...
  • 姓任的古代名人有哪些?
    答: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然而,也许是由于这个姓氏的历史实在太久远了,所以历来对于任姓的姓源,也有好几种不同的考证。譬如,《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说:“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则说:“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任姓的所出...
  • 百家姓:任姓的来源,姓任的名人
    答:山 东:任家庄村,现位于青岛莱西市孙受镇,有任姓200余户,祖上是明朝由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至山东莱阳后再迁徙至现住址。四、历史名人:任 昉(460-508):南朝梁文学家,字彦升,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仕宋、齐、梁三代,梁时历任义兴[今宜兴]、新安太守等职,以表、奏、书、启诸体...
  • 任姓的起源和历史名人有哪些?
    答:江苏江都任氏南渡分支集族谱八卷,(明)任钦始修于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清)任承烈续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铅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源自黄帝 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嬛、依等十二姓,其中有...
  • 历史上姓任的皇帝有哪些?
    答:中国历史上没有姓任的皇帝。皇帝称谓的来历:1、上古三皇五帝,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都不是真正帝王,只是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2、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帝”,周天子称“王”。战国诸侯大多僭越称王,尊周天子为“天王”。3、...
  • 姓任的任的读音是第几声
    答:任做姓氏读二声,rén。当代任姓的人口已达420万,是全国第五十九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4%。从明朝至今600年中任姓人口由31万增到420余万,增长了约13倍多,任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基本相同。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四省,大约占全国任姓总人口的39%...
  • 章姓大部分几乎全部源出自任及黄帝嫡裔姬姓,为什么要认错祖宗把姜作为祖...
    答:同时,姜太公的另外一支子孙,又被封在鄣国,最初是杞国的附属,后来则被同宗的齐国所灭,子孙也跟当时其他姓氏一样去掉原来国名旁边代表地方的邑字,而以章为姓。这一支姜太公的后裔,后来并在豫章繁衍为一个大族,豫章,就是现在的江西南昌。历史名人 在历史上,章姓的知名人物满载于历代的史书,真...
  • 历史上姓西的名人和姓任、杨、陈的名人有那些?
    答:我先给你发两个姓。。西门姓历史名人 西门豹:战国时人,魏国君主魏文侯任保险了为地方官,他去做官的地方常有水灾,那里巫婆就说因为河伯发怒,所以水灾,叫百姓每年把少女投到河里,让河伯娶了亲,就免灾了。西门也解情况后很生气,把巫婆丢到河里去。又叫又叫百姓开水渠排水和灌溉,为那地方造福千百年,老百姓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