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姓西的名人和姓任、杨、陈的名人有那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历史上姓陈的名人有哪些?

历史上姓陈的名人有:陈完、陈胜、陈平、陈汤、陈寔、陈琳、陈登、陈宫、陈群、陈震、陈寿等等。
1.陈胜
陈胜(?—前208),字涉,秦末阳城( 今河南省登封市东南,一说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南)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他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后被秦将章邯所败,遭车夫刺杀而死,陈胜死后被辗转埋葬在芒砀山。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

2.陈平
陈平(?-前178年),汉族,阳武户牖乡(今河南省原阳县)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史记》称之为陈丞相。
少时喜读书,有大志,曾为乡里分肉,甚均,父老赞之,他感慨地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
汉高祖死后,吕后以陈平为郎中令,傅教惠帝。惠帝六年(前189),与王陵并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后陈平擢为右丞相,但因吕后大封诸吕为王,陈平被削夺实权。吕后死,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为文帝(汉文帝)。文帝初,陈平让位周勃,徙为左丞相,因明于职守,受到文帝赞赏。不久周勃罢相,陈平专为丞相。孝文二年死。曲逆侯(今河北顺平东),死后谥献侯。

3.陈汤
陈汤(?—约前6年),字子公,汉族,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大将。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经假托圣旨,胁迫西域都护甘延寿出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官至射声校尉、从事中郎,封关内侯,在长安去世。王莽掌权后,追谥陈汤为破胡壮侯。

4.陈宫
陈宫(?-199年2月7日),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因而被曹操视为心腹。
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等汉末名士而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并先后取得兖州与徐州。下邳城中,吕布不听陈宫两面互补之计,以致失败。吕布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决意赴死。

5.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陈胜
百度百科-陈平
百度百科-陈汤
百度百科-陈宫
百度百科-陈寿

杨子:即杨朱,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   
杨雄:西汉著名文学家。   
杨敞:西汉丞相。   
杨震:东汉著名文学家。   
杨彪:(142~225)字文先,弘农华阴人,东汉光禄大夫,临晋侯。   
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农华阴人,东汉丞相主簿,是杨彪之子。   
杨仪:(?~235)字威公,荆州襄阳人,官至蜀汉中军师。   
杨洪:(?~228)字季休,益州犍为武阳人,官至蜀郡太守、越骑校尉、关内侯。   
杨大眼:北魏名将。   
杨纂:北周名将。   
杨坚(541-604年):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开皇之治”。   
杨广(569~618年):隋朝皇帝(隋明帝),战功显赫,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   
杨素:隋朝名臣,诗人,杰出的军事统帅。   
杨炯:唐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杨巨源:唐代诗人。   
杨国忠(?-756年),:唐朝天宝年间著名权臣。   
杨玉环:唐玄宗的贵妃,古代四大美人之一.体态丰盈,容貌美艳。   
杨行密:五代吴国开国君主。   
杨业(?-986年):北宋抗辽名将,“杨家将”之首。   
杨延昭(958—1014年):北宋抗辽名将,“杨家将”第二代。   
杨文广(?-1074):北宋抗夏名将,“杨家将”第三代。   
杨再兴:南宋抗金名将。   
杨幺:南宋农民起义领袖。   
杨辉:南宋杰出数学家。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   
杨时:南宋思想家,洛学大家。   
杨文:南宋抗蒙名将。   
杨璟:明开国将领,封营阳侯,后追封芮国公,谥武信。   
杨宪:明初名臣。   
(明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   明朝前期三大杨姓政治家,文学家;“仁宣之治”时期的治世名臣;“台阁体”诗文代表人物.合称“三杨”。   
杨洪:明朝前期戍边名将。   
杨昺(bǐng):明朝永乐壬辰进士,历任广西、福建、山东道御史及浙西分按。   
杨一清:明朝中期军事家,戍边名将。   
杨廷和:明代名臣,明朝中期内阁首辅,文学家。   
杨慎:“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明朝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   
杨继盛:明代嘉靖朝著名忠臣。   
杨琏:明代东林党代表人物,正直士大夫。   
杨鹤:明末崇祯时将领,任职三边总督。   
杨遇春:清朝前期戍边名将。

杨子:即杨朱,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杨雄:西汉著名文学家。杨敞:西汉丞相。杨震:东汉著名文学家。 杨彪:(142~225)字文先,弘农华阴人,东汉光禄大夫,临晋侯。杨(175~219)字德祖,弘农华阴人,东汉丞相主簿,是杨彪之子。 杨仪:(?~235)字威公,荆州襄阳人,官至蜀汉中军师。 杨洪:(?~228)字季休,益州犍为武阳人,官至蜀郡太守、越骑校尉、关内侯。 杨大眼:北魏名将。 杨纂:北周名将。 杨坚(541-604年):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开皇之治”。 杨广(569~618年):隋朝皇帝(隋炀帝),战功显赫,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 杨素:隋朝名臣,诗人,杰出的军事统帅. 杨炯:唐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杨巨源:唐代诗人. 杨国忠(?-756年),:唐朝天宝年间著名权臣. 杨玉环:唐玄宗的贵妃,古代四大美人之一.体态丰盈,容貌美艳。 杨行密:五代吴国开国君主. 杨业(?-986年):北宋抗辽名将,“杨家将”之首. 杨延昭(958—1014年):北宋抗辽名将,“杨家将”第二代. 杨文广(?-1074):北宋抗夏名将,“杨家将”第三代. 杨再兴:南宋抗金名将. 杨幺:南宋农民起义领袖. 杨辉:南宋杰出数学家.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 杨时:南宋思想家,洛学大家. 杨文:南宋抗蒙名将. 杨志:水泊梁山好汉,号称“青面兽”排行17。 杨雄:水泊梁山好汉,号称“病关索”排行32。 杨春:水泊梁山好汉,号称“白花蛇”排行73。 杨璟:明开国将领,封营阳侯,死后追封芮国公,谥武信 杨宪:明初名臣. (明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 明朝前期三大杨姓政治家,文学家. “仁宣之治”时期的治世名臣;“台阁体”诗文代表人物.合称“三杨”. 杨洪:明朝前期戍边名将. 杨一清:明朝中期军事家,戍边名将. 杨廷和:明代名臣,明朝中期内阁首辅,文学家. 杨慎:“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明朝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 杨继盛:明代嘉靖朝著名忠臣,以死弹劾权臣严嵩父子. 杨琏:明代东林党代表人物,正直士大夫. 杨遇春:清朝前期戍边名将.

陈琳
陈叔宝
陈子昂
陈陶
陈独秀
陈白尘- 戏剧家
陈炳兆- 物理冶金和金属材料学家
陈景润
陈果夫
陈立夫
陈联寿
陈乃光
陈平
陈绍禹
陈胜
陈挺
陈宝箴 - 维新人物
陈三立 - 诗人
陈寅恪 - 国学家
陈中凡 - 古典文学家
陈之佛 - 画家
陈师道
陈与义
陈亮
陈子龙
陈忱
陈维崧
陈恭尹
陈沆
陈衍
陈圆圆 - 明代美女
陈廷骅
陈延祚
陈履安

陈姓的渊源
陈姓的历史渊源

陈姓先祖 陈姓是帝舜的后裔,其远祖可以追溯到黄帝。周武王灭商后,封妫满于陈,并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封他为陈侯,妫满死后,封为陈胡公。这是陈姓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陈国开国公胡公满也因此而成为陈氏得姓的开山祖。在东周初年,陈国与郑国、蔡国等同为中原大国。其国都宛丘,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城东三里。陈国灭亡后,陈国人便以国为姓,在中国各地艰难生存。
历史名人

陈 平:西汉大臣,少时家贫,好读书,后归刘邦,他多次用计,使刘邦脱离逆境,转危为安,与张良齐名,史称“良平”。

陈 寿:西晋著名史学家,著有《三国志》,最初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是由《三国志》演变而来。

陈 祎:唐僧的俗名陈祎,他是佛教经典名著的翻译家,中国佛教唯识宗的创始人,由于他的业绩,使佛教有了汉字记载的经典。撰有《大唐西域记》。

陈 抟:宋初道士。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作《太极图》、《先天图》等。

陈天华:清末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他的著作《警世钟》、《猛回头》和他"难酬蹈海亦英雄"的行动,为中华民族的觉醒敲响了“警钟”。

陈 群:三国魏时尚书,曾建议选任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后来演变成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影星陈道明、陈好、陈坤

1.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陈胜,字涉,阳城人。陈胜年轻时靠给别人当长工为生,一次跟伙伴们在田间休息,他对伙伴们说:“如果我们之中有的人将来富贵了,可不要忘了老朋友啊!”大伙听了好笑,说:“你给人家卖力气种地,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燕雀怎么能懂得鸿雁的志向!”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人被征去屯戍渔阳。当他们走到大泽乡的时候,连降暴雨使他们耽误了行程,按照秦朝的法律应该处斩。陈胜、吴广决定起义。他们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在一块白绸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把它塞在别人家捉的鱼的肚子里。兵士们买了鱼回来,发现了这块白绸上面的字,十分惊奇。到了半夜,吴广又悄悄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全营的兵士听了,更加又惊又怕。

陈胜、吴广见起义时机成熟了,于是杀掉带领他们的两个军官,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起义队伍发展迅速,并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自立为王。接着陈胜派兵攻打赵、魏等地,并派主力进攻关中地区,但由于秦军优势兵力的反扑,陈胜兵败后被叛徒庄贾杀害。

2.《三国志》的作者陈寿

陈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自幼师从著名学者谯周,成年后在蜀汉任卫将军的属官主簿,后来成为皇帝身边管理奏章的重要官员。蜀汉后期,他被刘禅降为无级别的文书小吏——书佐。西晋建立以后,晋武帝又举他为孝廉,让他负责编修国史。他所著《三国志》被视为史学名著“四史”之一。

传说陈寿将要编纂《三国志》的时候,一天偶然遇到一位姓丁的梁州刺史,此人是丁仪、丁兄弟的后人。陈寿非常傲慢地对他说:“如果你给我一千斛米,那么我就给你的父辈们写一个非常好的传记。”那位刺史对他未加理睬,于是陈寿竟真的没有给丁氏兄弟立传。因此,当时的人们都以此事鄙薄其为人。不过陈寿所著《三国志》,文笔简洁,记事详实,是研究三国鼎立时期的重要史料,也成为后世《三国演义》的蓝本。

3.醉眼丹青陈洪绶

陈洪绶,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老迟、悔迟、悔僧等,浙江诸暨枫桥人,明末著名画家。

陈洪绶幼年即喜爱画画,传说他五岁时,母亲叫他到舅舅家借竹筛,他见舅舅家新粉刷的墙案,忍不住登案画起了关羽像。画中关羽一手捋须,一手执《春秋》,长八九尺,神采奕奕,吓得舅舅直叩头。陈洪绶10岁时,拜著名画家孙伙、蓝瑛为师。据周亮工《读画录》上说,陈洪绶少年时曾把杭州府学李公麟所书的七十二贤石刻拿回家来反复进行临摹,并拿摹本向蓝瑛征求意见。蓝瑛说很像了,他很高兴;再进行临摹后又问,蓝瑛说,不像了,他反而更高兴了。由此可见,陈洪绶自幼就领悟出摹古不能拟古,而要从学习前人成就中创造自己的风格来。

陈洪绶的习画兴趣主要集中在人物画。14岁那年,他的作品只要一上集市,就有人出钱购买。15岁时他就应邀为人作寿图、寿文。他的代表作有《水浒叶子》、《博古叶子》、《九歌》、《西厢记》等绣像插图,均被名工木刻,被当代国际学者推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之中的第一人”,著有《宝纶堂集》、《避乱草》等。

陈洪绶虽然是明末杰出的画家,但一生境遇坎坷。他年轻时曾数次赴京应试而不中,不得已卖画积钱进入国子监,后看透了朝政上的黑暗、腐败,就拂袖而去。清朝政权建立后,有位王姓朋友劝陈洪绶去应试,他在诗中写道:“二王莫劝我为官……一双醉眼看青山。”他对明王朝既留恋又绝望,终于落发为僧,死时55岁。

任不齐(前545-前468):字子选,孔子七十七贤弟子之一,春秋战国时楚国(今湖北)人,“楚聘上卿不就”。生于周灵王二十七年三月,殁于周元王八年九月。葬桃乡,墓在济宁城北房葛铺。唐朝皇帝追封其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又加封其为当阳侯。

任鄙(生卒年不详):任不齐五世孙,生活在距今二千三百年左右,秦始皇前的秦武王时代。著名勇士。《史记》有秦人谚语记载:“力则任鄙,智则樗里。”任鄙当时是大力士,“扛鼎抃牛者”。

任嚣(前?-前208):任不齐七世孙,秦始皇二十五年秦首次进兵岭南失利后,任嚣、赵佗率军再入岭南,于秦始皇三十三年统一岭南。首任南海郡尉,并节制岭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故称“东南一尉”。以番禺(今广州)为郡治,在今仓边路附近修筑番禺城,史称任嚣城。前208年病逝。

任延(生卒年不详):字长孙,宛城(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名吏。十二岁时,熟读《春秋》、《易经》等,有“任圣童”之称。汉光武帝初年(公元25年)二十三岁时任九真(今越南河内以南一些地区)太守,延教以垦关配匹之道,五年之后,粮食丰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为名。《后汉书》载《任延善政》:显宗拜颍川太守。永平二年,征会辟雍,因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任敖(前?-前179):秦代沛县人,西汉开国名臣。初为沛县狱吏,素与刘邦相善。刘邦初起时,敖以客从,为御史。亡秦后,刘邦立为汉王,与楚霸王项羽争天下。刘邦东击项籍,敖迁为上党太守。高后当政时,封任敖为御史大夫。孝文元年,任敖卒,皇赐谥号“懿侯”,葬于广阿县丘底村前,清乾隆年间隆平县知县袁文涣曾吊以诗曰:

广阿城外夕阳愁,太息茫茫土一天。

古墓寒烟分野色,残碑衰草冷荒洲。

千秋事业光青史,十载勋名起汉刘。

丰沛当年成往事,萧萧叶落老松揪。

任敖墓位于隆尧县城东偏北2.5公里处的丘底村南。此墓高10米,占地12亩。该墓系土封墓葬,虽经两千余年的风吹雨打,迄今仍若岑丘,肃穆壮观。该墓墓顶有树木数株,并立有隆尧县“重点文物保护”标志。墓地附近的地面上有汉代筒瓦和卷云纹瓦当。墓地原有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的“乡贤汉御史大夫任公之墓”石碑。该碑现已搬迁到隆尧县文物保管所保存。现在,任敖墓基本完好,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任安(生卒年不详):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回信《报任安书》。关于此信的写作年代,一说是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另一说是在汉武帝太始四年(前93)。

任光(公元?-29):字伯卿,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初为乡啬夫、郡县吏。后归降绿林农民起义军。随刘秀参加昆阳之战,击破王寻、王邑等新莽军。后任信都太守,坚守孤城,拒王郎以迎刘秀。被刘秀任为左大将军,封武成侯。谏阻刘秀加入城头子路、力子都军。不久,助刘秀攻克邯郸,讨平王郎,建武二年(公元26年)以功封阿陵侯,食邑万户。建武五年(公元29年)冬卒。

任尚(公元?-118):东汉将领。初为西域戊己校尉,代班超为都护。安帝时,任征西校尉,率军镇压羌人起义,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大败。后又任中郎将、护羌校尉,与邓遵(邓太后弟)、马贤等镇压汉羌联合起义,杀起义军首领杜季贡和零昌。元初五年(公元118年),因和邓遵争功,被邓太后所杀。

任峻(公元?-204):字伯达,河南中牟(今属河南)人。东汉末天下大乱,他劝中牟令杨原代理河南尹,被任为主簿。不久归附曹操,任骑都尉,娶操从妹为妻。操每出征,常留守,供应后勤。曾任典农中郎将,主持许下屯田,获得成功,保证了军粮供应。魏文帝时谥成侯。

任棠(生卒年不详):字季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东汉著名学者。有学问,不做官,修居教书,有气节,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广行仁政,故有“任棠水”之佳话。《后汉书•庞参传》载:“庞参拜为汉阳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参到,先候之。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唐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赞其事:“不改任棠水,仍传晏子裘。”

任询(公元1133-1204):字君谟,号龙岩,又号南麓先生,易州(今河北易县)人。金代著名书画家。父贵,有才,善画,喜谈兵,宣、政间游江、浙。询生于虔州,为人慷慨多大节。书为当时第一,画亦入妙品。评者谓画高于书,书高于诗,诗高于文,然王庭筠独以其才具许之。登正隆二年(公元1157)进士第。历益都都勾判官,北京盐使。年六十四致仕,优游乡里,家藏法书名画数百轴。年七十卒。

任昉(公元460 -508):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字彦升,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仕宋、齐、梁三朝。16岁举秀才,为太常博士。南齐时,官至中书侍郎、司徒右长史。他与萧衍都是“竟陵八友”中人,并相友善。永元三年(公元501),萧衍进军建康,任昉为记室。次年,萧衍代齐立梁,禅让文告即出自任昉手笔。入梁,拜黄门侍郎、吏部郎,出为义兴(今宜兴)太守,召为御史中丞、秘书监。又出为新安太守,逝世于任所。追赠太常,谥号敬子。任昉是南朝的散文大家,以擅长表、奏、书、启等实用文体知名于时,与诗坛圣手沈约齐名,史称“任笔沈诗”。其藏书多至万余卷,与沈约、王僧儒并称为三大藏书家。 《隋书•经籍志》有《任昉集》34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任彦升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又《文章缘起》及《述异记》二书,旧均题为任昉作。”事见(《南史•任昉传》)。

任雅相(生卒年不详):唐高宗时宰相,在位时间不长,曾为坝江道行军总管、燕然都护等。唐显庆四年(公元659)以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安乐县公,两年后卒于军中。

任伯雨(公元1047-1119):字德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进士(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调清江主簿,知雍丘县。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召为大宗正丞,旋擢左正言(《鹤山集》卷六十《跋任谏议伯雨帖》)。徽宗初政,条疏章敦、蔡卞罪状,章、蔡贬官。居谏省半载,大臣畏其多言,寻出知虢州。崇宁元年(公元1102),以党事编管通州(同上书),徙昌化军、道州。宣和初卒,年七十三。著有《戆草》二卷,《乘桴集》三卷(《宋史•艺文志》),已佚。现存《春秋绛圣新传》。

任得敬(公元?-1170):西夏臣。原为宋西安州(宁夏海原西)通判。西夏破西安州,遂降。献女于崇宗乾顺。累擢静州都统军。仁宗仁孝嗣位,夏州统军萧合达叛乱,哆讹领导党项部族起义,他率兵抗御镇压有功,授翔庆军都统军。天盛间任国相,封楚王,专擅国政,仁宗不能制。乾佑元年(公元1170)迫使仁宗分西南路及录州、啰庞岭地与他,自立其国,因金拒绝册封,转而通宋求助,谋泄,被仁宗诛戮。

任仁发(公元1255-1327):元画家、水利家。字子明,号月山道人,松江青龙镇(今上海青浦)人。元灭南宋后,为宣尉掾,授青龙镇水陆巡官。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升海道副千户,改海船上千户,转漕直沽。大德七年(公元1303),授都水监丞,后升都水少监,官至浙东道宣慰副使。善画人物,尤长画马,常与赵孟俯并提,传世作品有《张杲见明皇》、《二骏图》等。撰有《浙西水利议答录》。

任环(公元1519-1558):字应乾,长治(今属山西)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任苏州同知、按察佥事、右参政。以能干出名。御倭寇,与士卒同寝食,所得全分给士卒。军事紧急。终夜露宿,或数日不餐。曾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贼平,乞许守丧期满。逾二年卒。赠光禄卿。著有《山海漫谈》。

任浚(1595—1656年),字海王,号文水,博山区南博山镇下庄村人,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先后任芮城知县、榆次知县、苏松巡按御史、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 、河南巡抚。顺治年间,授户部右侍郎督理钱法,后调任总督仓场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顺治11年-12年任刑部尚书。

崇祯十二年(1639年),任浚担任河南监军御史、总督豫楚的职务。他调度军需,部署防御,登城指挥,使李自成的百万之众久攻不下,只好撤退转移,而任浚也因“中铅折肱”而“得告还里”休养。

崇祯十七年二月,时任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总督的任浚,北上抗击李自成的义军。二十二日,明廷接到河南巡按苏京的上疏,报告李自成军队逼近泽州,要求催促任浚快速到任。二十四日,李自成军里应外合,攻陷长垣县,将守卫南关的任浚俘获。大顺将士劝降任浚不成,便将他绑缚起来,用长矛刺破他的头颅,致使头皮翻落,遮避了眼睛,鲜血一直流到胸膛,昏死了过去。后来义军解除了绳索,他才苏醒了过来。这之后,义军把他装进囚车,计划解往北京。在押解的路上,任浚乘押解士兵抢拿财物之机逃脱,辗转千里,逃回家乡。内阁大学士孙廷铨曾到任浚家拜访过他,亲眼目睹其惨状。“昔甲申之变,公(任浚)自贼中逸归,父老奔问官守,余适从之,因得其死生情状,观其创痕自发际垂于眉末,殷然尚未复也,心甚壮之。”任浚被俘后,由于战况混乱,消息不灵通,明廷根本不了解长垣的战况,二十九日,崇祯帝还谕令兵部:任浚久报赴任,一味退缩,俱着革职,充为事官管事。可见当时明廷秩序十分混乱,对于前线战况一无所知。

顺治元年五六月,由于兵部侍郎刘余佑的极力推荐,清廷召回任浚任户部右侍郎,管理钱法,他提出了几项改进财政管理的重要建议。不数月,因其母亲有病回乡侍候。母死后守制期满,再度出山,迁任左侍郎,总督京城钱法。当时自明末遗留下的粮食征收、运输、储藏、支配等问题极为混乱,任浚利用三年时间,终于理顺了关系。因政绩卓著,被升迁为刑部尚书。任浚任刑部尚书时,《大清律》与案例多有不符,且对满、汉两族人治罪不一,他请求核定划一。“满汉堂官专领其事,慎选司员一一商榷,疑难者请旨裁定。罪例可更者,一准于律;不可更者,即载入律条,着为令。”任浚也为《会典》的修改提出了意见。这样,通过不断的调整过程,才将明朝会典的条例纳入了清廷的政法活动之中。

顺治十二年(1655年)二月,61岁的任浚以年老有病告退还乡,第二年正月即病故。王培荀在《乡园忆旧录》中记录了任浚出生时的异常情况,虽说荒诞无稽,但不妨一读。任浚“生时与一蛇同产,(家人)送蛇入山。太夫人(任浚之母)殁,大蛇忽至,吊客惊避,(大蛇)至柩前俯仰其首,若甚哀者。公(任浚)抚之使去。”

任大椿(公元1738-1789):清经学家。字幼植、子田,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累官陕西道监察御史。工文辞。曾充《四库全书》纂修官。博搜材料,综合精考,考释古代名物,著《弁服释例》、《深衣释例》、《释缯》、《小学钩沉》、《字林考逸》等。

任熊(公元1823 -1857、一谓公元1820-1856):清代画家。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城厢镇人。早年在宁波(今浙江宁波)为姚燮所称许。后寓居苏州(今江苏苏州),往来于上海(今上海)卖画。他擅画人物,工画花鸟、山水,师法陈洪绶。笔法圆劲,形象夸张。画有《任渭长四种》,为晚清木刻画之精品,《大梅山房诗意图册》120幅,是其代表作。史上与任熏、任颐合称“三任”,又加其子任预(公元1853-1901),合称“四任”。

任武(公元?-1863):清末陕西回民起义军领袖。回族。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陕西团练大臣张带强迫回民抽拔壮勇,又在华州(今华县)虐杀回民。他率回民杀张芾,起兵攻克华州、大荔、高陵,围攻西安,号称十八营,占领渭河流域,屡败清军胜保和多隆阿,后多隆阿攻破渭南、大荔一带回民村庄,英勇战死。(一说1864年他率余部退往陕甘交界的董志原,后不详)。

任化邦(公元?-1867):清末捻军将领。小名柱,安徽蒙城人。早年参加捻军。1857年与太平军联合,转战江淮之间,封为鲁王,1864年4月,偕张宗禹等率捻军转战于豫南等地,与太平军赖文光会师,整顿队伍,尊赖文光为领袖。他率骑兵入山东,在曹州(今菏泽)歼灭僧格林沁军。后又入湖北,在安陆(今京山)尹隆河之战大败湘军和淮军。1867年11月19日在江苏赣榆战斗中,被叛徒潘贵升从背后袭击,遇害牺牲。

任熏(公元1835-1893):清代画家。任熊之弟,字阜长,又字舜琴,工人物、山水,尤擅花鸟。

任颐(公元1840-1896):清代画家。初名润,字小楼、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其父任鹤声,善画并长于写照。年轻时从文学画,后得著名画家任熊赏识,为其弟子,并得任熊介绍,又拜著名画家任薰为师。中年后居上海,以卖画为生。所作之画师承明清画家陈洪绶、华喦,复受朱耷影响,擅长花鸟、山水、人物,技法上有独到之处。偶作雕塑小像,也颇生动。其画风在江浙一带影响很大,与任熊、任薰合称“三任”。代表作品《观刀图》、《九老图》、《苏武牧羊图》等。

任弼时(公元1904 -1950):原名二南,培国,湖南湘阴唐家桥(今属汨罗)人。1920年,加入毛泽东、何叔衡组织的俄罗斯研究会。在“八七”会议上被选入政治局,成为党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中是红六军团和后来红二方面军的最高政治领导人。在延安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45年,中共“七大”后,与毛、刘、周、朱并列,成为领导全党的“五大书记”之一。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的次日,即10月26日晚,研究战局,思考对策,长时积劳,病情恶化,次日去世。叶剑英在追悼他时评价说:“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走着漫长的艰苦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可见其精神在党内影响至深。

任光(公元1900-1941):作曲家,曾用笔名前发,浙江嵊县(今嵊州)人。1940年参加新四军,皖南事变中牺牲。作品有电影歌曲“渔光曲”、“大地行军曲”、“月光光”和抗战歌曲“打回老家去”等,还有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等。

任天知(生卒年不详):近代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剧作家、演员。名文毅,或称任调梅,艺名天知。籍贯、生卒年月不详。武昌起义前曾在上海创办职业新剧团体“进化团”。所编演之剧本大都以反对专政、帝政和封建势力为其主要题材。计有《共和万岁》、《黄金赤血》等。他擅长在演出中作政治演说,为中国早期话剧创始人之一。

任政(公元1916-1999):字兰斋,浙江黄岩人。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分会常务理事。著有《楷书基础知识》、《兰斋唐诗宋词行书帖》、《任政行书千家诗帖》等

没找到姓西的名人

请你追问。。我的回答字数已经超出了。。我先给你发两个姓。。
西门姓历史名人
西门豹:战国时人,魏国君主魏文侯任保险了为地方官,他去做官的地方常有水灾,那里巫婆就说因为河伯发怒,所以水灾,叫百姓每年把少女投到河里,让河伯娶了亲,就免灾了。西门也解情况后很生气,把巫婆丢到河里去。又叫又叫百姓开水渠排水和灌溉,为那地方造福千百年,老百姓都很感激他。西门豹据说是个急性子人,他见巫婆骗人钱财,害人性命,就反问巫婆,把你嫁给河伯不是更好吗。
西门君惠:汉代道士,王莽时人,喜爱天文谶记,曾对卫将军王涉说:“刘氏当复兴。”后来,果然由刘秀建立了东汉。
西门季玄:唐朝时的忠臣,历任神策中尉、右迁神策军佐、右中护军、右监门将军、军容使等。他对朝廷中花言巧语瞒骗皇上的人特别痛恨,人们赞扬他忠心正直。

任姓名人
任不齐(前545-前468):字子选,孔子七十七贤弟子之一,春秋战国时楚国(今湖北)人,“楚聘上卿不就”。生于周灵王二十七年三月,殁于周元王八年九月。葬桃乡,墓在济宁城北房葛铺。唐朝皇帝追封其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又加封其为当阳侯。

任鄙(生卒年不详):任不齐五世孙,生活在距今二千三百年左右,秦始皇前的秦武王时代。著名勇士。《史记》有秦人谚语记载:“力则任鄙,智则樗里。”任鄙当时是大力士,“扛鼎抃牛者”。

任嚣(前?-前208):任不齐七世孙,秦始皇二十五年秦首次进兵岭南失利后,任嚣、赵佗率军再入岭南,于秦始皇三十三年统一岭南。首任南海郡尉,并节制岭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故称“东南一尉”。以番禺(今广州)为郡治,在今仓边路附近修筑番禺城,史称任嚣城。前208年病逝。
任延(生卒年不详):字长孙,宛城(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名吏。十二岁时,熟读《春秋》、《易经》等,有“任圣童”之称。汉光武帝初年(公元25年)二十三岁时任九真(今越南河内以南一些地区)太守,延教以垦关配匹之道,五年之后,粮食丰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为名。《后汉书》载《任延善政》:显宗拜颍川太守。永平二年,征会辟雍,因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任敖(前?-前179):秦代沛县人,西汉开国名臣。初为沛县狱吏,素与刘邦相善。刘邦初起时,敖以客从,为御史。亡秦后,刘邦立为汉王,与楚霸王项羽争天下。刘邦东击项籍,敖迁为上党太守。高后当政时,封任敖为御史大夫。孝文元年,任敖卒,皇赐谥号“懿侯”,葬于广阿县丘底村前,清乾隆年间隆平县知县袁文涣曾吊以诗曰:
广阿城外夕阳愁,太息茫茫土一天。
古墓寒烟分野色,残碑衰草冷荒洲。
千秋事业光青史,十载勋名起汉刘。
丰沛当年成往事,萧萧叶落老松揪。
任敖墓位于隆尧县城东偏北2.5公里处的丘底村南。此墓高10米,占地12亩。该墓系土封墓葬,虽经两千余年的风吹雨打,迄今仍若岑丘,肃穆壮观。该墓墓顶有树木数株,并立有隆尧县“重点文物保护”标志。墓地附近的地面上有汉代筒瓦和卷云纹瓦当。墓地原有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的“乡贤汉御史大夫任公之墓”石碑。该碑现已搬迁到隆尧县文物保管所保存。现在,任敖墓基本完好,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任安(生卒年不详):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回信《报任安书》。关于此信的写作年代,一说是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另一说是在汉武帝太始四年(前93)。
任光(公元?-29):字伯卿,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初为乡啬夫、郡县吏。后归降绿林农民起义军。随刘秀参加昆阳之战,击破王寻、王邑等新莽军。后任信都太守,坚守孤城,拒王郎以迎刘秀。被刘秀任为左大将军,封武成侯。谏阻刘秀加入城头子路、力子都军。不久,助刘秀攻克邯郸,讨平王郎,建武二年(公元26年)以功封阿陵侯,食邑万户。建武五年(公元29年)冬卒。
任尚(公元?-118):东汉将领。初为西域戊己校尉,代班超为都护。安帝时,任征西校尉,率军镇压羌人起义,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大败。后又任中郎将、护羌校尉,与邓遵(邓太后弟)、马贤等镇压汉羌联合起义,杀起义军首领杜季贡和零昌。元初五年(公元118年),因和邓遵争功,被邓太后所杀。
任峻(公元?-204):字伯达,河南中牟(今属河南)人。东汉末天下大乱,他劝中牟令杨原代理河南尹,被任为主簿。不久归附曹操,任骑都尉,娶操从妹为妻。操每出征,常留守,供应后勤。曾任典农中郎将,主持许下屯田,获得成功,保证了军粮供应。魏文帝时谥成侯。
任棠(生卒年不详):字季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东汉著名学者。有学问,不做官,修居教书,有气节,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广行仁政,故有“任棠水”之佳话。《后汉书•庞参传》载:“庞参拜为汉阳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参到,先候之。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唐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赞其事:“不改任棠水,仍传晏子裘。”
任询(公元1133-1204):字君谟,号龙岩,又号南麓先生,易州(今河北易县)人。金代著名书画家。父贵,有才,善画,喜谈兵,宣、政间游江、浙。询生于虔州,为人慷慨多大节。书为当时第一,画亦入妙品。评者谓画高于书,书高于诗,诗高于文,然王庭筠独以其才具许之。登正隆二年(公元1157)进士第。历益都都勾判官,北京盐使。年六十四致仕,优游乡里,家藏法书名画数百轴。年七十卒。
任昉(公元460 -508):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字彦升,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仕宋、齐、梁三朝。16岁举秀才,为太常博士。南齐时,官至中书侍郎、司徒右长史。他与萧衍都是“竟陵八友”中人,并相友善。永元三年(公元501),萧衍进军建康,任昉为记室。次年,萧衍代齐立梁,禅让文告即出自任昉手笔。入梁,拜黄门侍郎、吏部郎,出为义兴(今宜兴)太守,召为御史中丞、秘书监。又出为新安太守,逝世于任所。追赠太常,谥号敬子。任昉是南朝的散文大家,以擅长表、奏、书、启等实用文体知名于时,与诗坛圣手沈约齐名,史称“任笔沈诗”。其藏书多至万余卷,与沈约、王僧儒并称为三大藏书家。 《隋书•经籍志》有《任昉集》34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任彦升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又《文章缘起》及《述异记》二书,旧均题为任昉作。”事见(《南史•任昉传》)。
任 雅相(生卒年不详):唐高宗时宰相,在位时间不长,曾为坝江道行军总管、燕然都护等。唐显庆四年(公元659)以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安乐县公,两年后卒于军中。
任伯雨(公元1047-1119):字德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进士(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调清江主簿,知雍丘县。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召为大宗正丞,旋擢左正言(《鹤山集》卷六十《跋任谏议伯雨帖》)。徽宗初政,条疏章敦、蔡卞罪状,章、蔡贬官。居谏省半载,大臣畏其多言,寻出知虢州。崇宁元年(公元1102),以党事编管通州(同上书),徙昌化军、道州。宣和初卒,年七十三。著有《戆草》二卷,《乘桴集》三卷(《宋史•艺文志》),已佚。现存《春秋绛圣新传》。

任得敬(公元?-1170):西夏臣。原为宋西安州(宁夏海原西)通判。西夏破西安州,遂降。献女于崇宗乾顺。累擢静州都统军。仁宗仁孝嗣位,夏州统军萧合达叛乱,哆讹领导党项部族起义,他率兵抗御镇压有功,授翔庆军都统军。天盛间任国相,封楚王,专擅国政,仁宗不能制。乾佑元年(公元1170)迫使仁宗分西南路及录州、啰庞岭地与他,自立其国,因金拒绝册封,转而通宋求助,谋泄,被仁宗诛戮。
任仁发(公元1255-1327):元画家、水利家。字子明,号月山道人,松江青龙镇(今上海青浦)人。元灭南宋后,为宣尉掾,授青龙镇水陆巡官。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升海道副千户,改海船上千户,转漕直沽。大德七年(公元1303),授都水监丞,后升都水少监,官至浙东道宣慰副使。善画人物,尤长画马,常与赵孟俯并提,传世作品有《张杲见明皇》、《二骏图》等。撰有《浙西水利议答录》。
任环(公元1519-1558):字应乾,长治(今属山西)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任苏州同知、按察佥事、右参政。以能干出名。御倭寇,与士卒同寝食,所得全分给士卒。军事紧急。终夜露宿,或数日不餐。曾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贼平,乞许守丧期满。逾二年卒。赠光禄卿。著有《山海漫谈》。
任浚(1595—1656年),字海王,号文水,博山区南博山镇下庄村人,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先后任芮城知县、榆次知县、苏松巡按御史、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 、河南巡抚。顺治年间,授户部右侍郎督理钱法,后调任总督仓场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顺治11年-12年任刑部尚书。
崇祯十二年(1639年),任浚担任河南监军御史、总督豫楚的职务。他调度军需,部署防御,登城指挥,使李自成的百万之众久攻不下,只好撤退转移,而任浚也因“中铅折肱”而“得告还里”休养。
崇祯十七年二月,时任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总督的任浚,北上抗击李自成的义军。二十二日,明廷接到河南巡按苏京的上疏,报告李自成军队逼近泽州,要求催促任浚快速到任。二十四日,李自成军里应外合,攻陷长垣县,将守卫南关的任浚俘获。大顺将士劝降任浚不成,便将他绑缚起来,用长矛刺破他的头颅,致使头皮翻落,遮避了眼睛,鲜血一直流到胸膛,昏死了过去。后来义军解除了绳索,他才苏醒了过来。这之后,义军把他装进囚车,计划解往北京。在押解的路上,任浚乘押解士兵抢拿财物之机逃脱,辗转千里,逃回家乡。内阁大学士孙廷铨曾到任浚家拜访过他,亲眼目睹其惨状。“昔甲申之变,公(任浚)自贼中逸归,父老奔问官守,余适从之,因得其死生情状,观其创痕自发际垂于眉末,殷然尚未复也,心甚壮之。”任浚被俘后,由于战况混乱,消息不灵通,明廷根本不了解长垣的战况,二十九日,崇祯帝还谕令兵部:任浚久报赴任,一味退缩,俱着革职,充为事官管事。可见当时明廷秩序十分混乱,对于前线战况一无所知。
顺治元年五六月,由于兵部侍郎刘余佑的极力推荐,清廷召回任浚任户部右侍郎,管理钱法,他提出了几项改进财政管理的重要建议。不数月,因其母亲有病回乡侍候。母死后守制期满,再度出山,迁任左侍郎,总督京城钱法。当时自明末遗留下的粮食征收、运输、储藏、支配等问题极为混乱,任浚利用三年时间,终于理顺了关系。因政绩卓著,被升迁为刑部尚书。任浚任刑部尚书时,《大清律》与案例多有不符,且对满、汉两族人治罪不一,他请求核定划一。“满汉堂官专领其事,慎选司员一一商榷,疑难者请旨裁定。罪例可更者,一准于律;不可更者,即载入律条,着为令。”任浚也为《会典》的修改提出了意见。这样,通过不断的调整过程,才将明朝会典的条例纳入了清廷的政法活动之中。
顺治十二年(1655年)二月,61岁的任浚以年老有病告退还乡,第二年正月即病故。王培荀在《乡园忆旧录》中记录了任浚出生时的异常情况,虽说荒诞无稽,但不妨一读。任浚“生时与一蛇同产,(家人)送蛇入山。太夫人(任浚之母)殁,大蛇忽至,吊客惊避,(大蛇)至柩前俯仰其首,若甚哀者。公(任浚)抚之使去。”
任大椿(公元1738-1789):清经学家。字幼植、子田,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累官陕西道监察御史。工文辞。曾充《四库全书》纂修官。博搜材料,综合精考,考释古代名物,著《弁服释例》、《深衣释例》、《释缯》、《小学钩沉》、《字林考逸》等。
任熊(公元1823 -1857、一谓公元1820-1856):清代画家。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城厢镇人。早年在宁波(今浙江宁波)为姚燮所称许。后寓居苏州(今江苏苏州),往来于上海(今上海)卖画。他擅画人物,工画花鸟、山水,师法陈洪绶。笔法圆劲,形象夸张。画有《任渭长四种》,为晚清木刻画之精品,《大梅山房诗意图册》120幅,是其代表作。史上与任熏、任颐合称“三任”,又加其子任预(公元1853-1901),合称“四任”。
任武(公元?-1863):清末陕西回民起义军领袖。回族。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陕西团练大臣张带强迫回民抽拔壮勇,又在华州(今华县)虐杀回民。他率回民杀张芾,起兵攻克华州、大荔、高陵,围攻西安,号称十八营,占领渭河流域,屡败清军胜保和多隆阿,后多隆阿攻破渭南、大荔一带回民村庄,英勇战死。(一说1864年他率余部退往陕甘交界的董志原,后不详)。
任化邦(公元?-1867):清末捻军将领。小名柱,安徽蒙城人。早年参加捻军。1857年与太平军联合,转战江淮之间,封为鲁王,1864年4月,偕张宗禹等率捻军转战于豫南等地,与太平军赖文光会师,整顿队伍,尊赖文光为领袖。他率骑兵入山东,在曹州(今菏泽)歼灭僧格林沁军。后又入湖北,在安陆(今京山)尹隆河之战大败湘军和淮军。1867年11月19日在江苏赣榆战斗中,被叛徒潘贵升从背后袭击,遇害牺牲。
任熏(公元1835-1893):清代画家。任熊之弟,字阜长,又字舜琴,工人物、山水,尤擅花鸟。
任颐(公元1840-1896):清代画家。初名润,字小楼、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其父任鹤声,善画并长于写照。年轻时从文学画,后得著名画家任熊赏识,为其弟子,并得任熊介绍,又拜著名画家任薰为师。中年后居上海,以卖画为生。所作之画师承明清画家陈洪绶、华喦,复受朱耷影响,擅长花鸟、山水、人物,技法上有独到之处。偶作雕塑小像,也颇生动。其画风在江浙一带影响很大,与任熊、任薰合称“三任”。代表作品《观刀图》、《九老图》、《苏武牧羊图》等。
任弼时(公元1904 -1950):原名二南,培国,湖南湘阴唐家桥(今属汨罗)人。1920年,加入毛泽东、何叔衡组织的俄罗斯研究会。在“八七”会议上被选入政治局,成为党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中是红六军团和后来红二方面军的最高政治领导人。在延安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45年,中共“七大”后,与毛、刘、周、朱并列,成为领导全党的“五大书记”之一。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的次日,即10月26日晚,研究战局,思考对策,长时积劳,病情恶化,次日去世。叶剑英在追悼他时评价说:“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走着漫长的艰苦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可见其精神在党内影响至深。
任光(公元1900-1941):作曲家,曾用笔名前发,浙江嵊县(今嵊州)人。1940年参加新四军,皖南事变中牺牲。作品有电影歌曲“渔光曲”、“大地行军曲”、“月光光”和抗战歌曲“打回老家去”等,还有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等。
任天知(生卒年不详):近代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剧作家、演员。名文毅,或称任调梅,艺名天知。籍贯、生卒年月不详。武昌起义前曾在上海创办职业新剧团体“进化团”。所编演之剧本大都以反对专政、帝政和封建势力为其主要题材。计有《共和万岁》、《黄金赤血》等。他擅长在演出中作政治演说,为中国早期话剧创始人之一。
任政(公元1916-1999):字兰斋,浙江黄岩人。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分会常务理事。著有《楷书基础知识》、《兰斋唐诗宋词行书帖》、《任政行书千家诗帖》等。

西门豹,西施
任安,任昉,任弼时
姓杨的就太多了,杨修,杨广,杨秀清等等
姓陈的也很多,远的有陈胜,陈阿娇,陈琳,陈友谅,近的有陈独秀,陈毅等

西施,(姓西门的多),任不齐 ,任安,杨业,杨宗保,陈世美,陈子昂,陈平,陈寿(三国志作者)

西门庆,西施,西门豹,西门吹雪
任丽娜,任弼时,任安
陈胜,陈独秀

  • 历史姓陈的名人有哪些
    答:历史上姓陈的名人有很多,其中包括陈胜、陈平、陈寿、陈祎(玄奘)、陈子昂、陈友谅、陈洪绶、陈独秀、陈毅等。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陈姓人士在各个时代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有的是政治家,有的是文学家,有的是宗教家,各自在不同的领域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陈胜,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与...
  • 姓陈的历史名人有那些?
    答:1.陈独秀 2.陈景润 3.陈三立 4.陈平 5.陈赓 6.陈中凡 7.陈策 8.陈乔年 9.陈嘉庚 10.陈毅 11.陈琳 12.陈叔宝 13.陈子昂 14.陈陶 15.陈独秀 16.陈白尘- 戏剧家 17.陈炳兆- 物理冶金和金属材料学家 18.陈景润 19.陈果夫 20.陈立夫 21.陈联寿 22.陈乃光 23.陈平 24.陈绍禹 25.陈胜 2...
  • 姓陈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答:陈寔出身微寒,起家任都亭佐,转为督邮,迁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公,再辟大将军府。司空黄琼辟选人才,补闻喜县令,治理闻喜半岁;复除太丘长,后世称为“陈太丘”。其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他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与钟皓、荀淑、韩韶合称为“颍川四长”...
  • 姓杨的名人
    答:姓杨的名人有哪些?历史上有哪些姓杨的名人?杨是中国传统姓氏之一,中国第六大姓氏,总人口4270万,是典型的千姓。所以中国历史上一定有很多名人有这样的姓氏。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姓杨的名人?杨朱:战国时期的哲学家,主张任何人都不应该失去任何东西。张_:秦朝的华阴侯。杨...
  • 陈姓古代有什么名人?
    答:康熙四十二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四十九年任《康熙字典》总修官。康熙五十一年四月病逝。5、陈介祺:陈介祺 是中国清代金石学家。清吏部尚书陈官俊之子。字寿卿,号簠斋,晚号海滨病史 、齐东陶的父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历史上有哪些姓陈的名人
    答:根据宗法制度和左邹氏传统,陈氏姓陈满,名胡公(国舆),是陈的主姓。周武王也娶了大女儿太极为妻,为虞舜之死做准备。后来,王莽继位,立陈胡公为王。4、陈霸先 得名于南北朝陈朝的创始人陈氏。陈霸贤北上征战,戎马生涯,先是在广州官府当兵,后又担任西江巡抚,高至太守。通过平定“侯景...
  • 姓陈的历史名人
    答:姓陈的名人中,有许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名言不仅仅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我们生活的启迪和激励。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位姓陈的名人以及他们的名言。首先,陈寅恪是中国历史学家和文化评论家,他被誉为“近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史学家之一”。他的...
  • 历史姓陈的名人有哪些
    答:3、陈胡公 陈胡公,姓妫名满,字少汤,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孙。商朝末年,舜帝的第32代孙虞阏父(又称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4、陈霸先 陈霸先,汉太丘长陈寔之后,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南征北战,戎马生涯,先任广州府中...
  • 历史上的陈氏名人
    答: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后被秦将章邯所败,遭车夫刺杀而死,陈胜死后被辗转埋葬在芒砀山。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3、陈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
  • 姓陈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答:据2019年1月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数据显示,陈姓在2018年排名第5位,户籍人口数量达0.633亿人;[2]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陈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在台湾、广东二省,陈姓约占该省人口10%以上,为省内第一大姓。历史上陈姓的重要人物有: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西汉名相陈平;南朝陈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