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提倡的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30
道家学派提倡的是什么?

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据此提出无为而治、以柔克刚、因俗简礼、宽刑简政、依道生法、依法治国等政治、军事策略,以及逍遥自在、见素抱朴等生活方式,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历史发展
1、起源:《汉书·艺文志》曾记载,道家书籍有《黄帝四经》、《黄帝铭》、《黄帝君臣》、《杂黄帝》、《力牧》、《伊尹》、《太公》、《辛甲》、《鬻子》、《管子》等,暗示道家思想与黄帝、伊尹、姜太公、辛甲、鬻子、管子等人的治世思想有关。另外,与儒家文化起源于周文化不同,道家学者多出自宋、楚、秦、齐等国,暗示道家思想与殷商文化密切相关 老子画像。
2、成型:春秋末年,以老子《道德经》的问世为标志,道家思想已经完全成型。
3、兴盛:战国时期,道家形成三个派别,杨朱派、黄老派和老庄派,除了老庄派外,杨朱派和黄老派都曾兴盛一时,其中以黄老派最盛,其时,黄老思想不但成为田齐的治国思想,并通过百家争鸣对诸子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楚国和吕不韦统治时期的秦也发挥过一定作用,以至于在战国末期形成了蒙文通先生所说的“黄老独盛压倒百家”的局面。
4、挫折:秦国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组织人员编撰《吕氏春秋》,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各家学说,显然,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并在统一中国后不久焚书坑儒,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
5、辉煌:汉朝建立后,由于长期战乱的破坏,在反思秦统治思想的基础上,开始选择道家作为治国思想,并造就了一个名为“文景之治”的盛世。
6、压制:汉武帝执政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家罢黜百家”,道家的发展暂时受到压制。
7、复活:魏晋南北朝时期,谈玄之风兴起,道家思想重新复活,不过这一次的重点不是黄老,而是对老庄的重新阐释,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魏晋玄学。此后老庄成为道家正统,一直延续至今。
8、潜藏:魏晋南北朝后,虽然道家思想屡次成为大乱之后治国的急救包,也是部分士大夫失意之后的精神寄托,但它绝大多数时候处于边缘化状态,只能在文艺科技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另外,道家思想曾和佛教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禅宗;而道家对儒家宋明理学和阳明心学的形成,也起过重要作用。
9、复兴:晚清,随着西方的冲击,儒家统治秩序受到强烈冲击,再加上道家与西方自由民主等观念多有相合之处,故道家思想再次复兴。1991年,董光壁先生首先提出了当代新道家的概念,并得到陈鼓应等人热烈响应,此后有唯道论、道商、天道自由主义、自化论等新的理论出现,其中像道商这样的理论还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

道家思想的核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更注重如何做到自然,故有“虚无、齐物、守一、柔弱、纯粹素朴”五德。完成五德之后,自然而然做到儒提倡的“仁”和“义”。
人之所好,不过有、得、是、居上、乐。而道家不载于此,以自然而为,仅得大有,大得,大是,大乐。“人皆知持物之乐而不知不持物之乐。”正是说明了道家追求自然的目的。而自然的极致,则似婴儿,无识无是,不受物性。可谓之自然之至。能做到这个境界,道家叫做至人。


扩展资料:
道家对中国的影响
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道家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道家黄老派的理论和实践上。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竞争加剧。为了因应这种局势,黄老道家首先提出了法、术、势、利、力等概念,使先秦学术摆脱了理想主义的窠臼,开始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
在此基础上,黄老道家又提出了道生法的主张,不但解决了法律本身合法性的问题,还为道家治世开辟了道路。
另外,黄老道家还提出了因天循道、守雌用雄、君逸臣劳、清静无为、因俗简礼、休养生息、依法治国、宽刑简政、刑德并用、兼采百家等一系列的政治主张,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学的精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的核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更注重如何做到自然,故有“虚无、齐物、守一、柔弱、纯粹素朴”五德。完成五德之后,自然而然做到儒提倡的“仁”和“义”。

人之所好,不过有、得、是、居上、乐。而道家不载于此,以自然而为,仅得大有,大得,大是,大乐。“人皆知持物之乐而不知不持物之乐。”正是说明了道家追求自然的目的。而自然的极致,则似婴儿,无识无是,不受物性。可谓之自然之至。能做到这个境界,道家叫做至人。

扩展资料:

无为”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不为”,二是“顺自然而为”。

“不为”主要体现为让万物自我化育、自我生成、自我转化。道家哲学认为,人与天地万物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休戚与共,人类对自然界万物所作的任何改变都可能影响其生存发展。在多数情况下,只有有所“不为”才能保护自然生态。

“顺自然而为”主要体现为“辅万物成其为自然”。“无为”应理解为“禁止反自然的行为发生”、不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这种理解合于道家哲学“道法自然”的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家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道家哲学“无为”观解析



道家思想的核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道法自然
  顺应自然,不要过于刻意,“去甚,去奢,去泰“。人要以自然的态度(三个层面)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我。所以会有“自然——释然——当然——怡然“。
  2、为而不争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四种情况:方而不割-有棱角而不伤人;直而不肆-率直而没有放肆;光而不耀-有光芒而不炫耀;廉而不剐。体现处世的态度:平和、宽容、自然。
  3、清静为天下正
  清静之道,自然之道。“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道“高明的管理者要懂得:“不言之教“,有时无声胜有声。“治大国若烹小鲜,不可烦,不可挠;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劳,挠则鱼烂“。严子陵:“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4、虚其心
  道就是虚,去除心中的念想、重重心事就是快乐;即让心虚着,没有心事,才能体验生命的乐趣。虚心:可以学习新知识(更新知识);可以更加包容一切(无成见)。只有虚其心,才能有容人之量。虚心的意义:可以超越自己,否定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虚心是一种美德,——心量特别大,能包容各色各样的人,特别是一些有个性的人才(容人之量,是靠把原有对人的成见、意见、不愉快、抱怨、不满意等等忘却才能达到)。经营智慧:忘却屡屡经验(使自己成功的方法、经验,学习更新的、更好的东西)才能有更适合发展的东西。
  5、正言若反
  自然是阴阳对立统一的。“反动“-事物的发展一定是朝相反的方向运动。“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智者一定有所不智的地方,该智则智,不该智则不智——有所智有所不智)。“相辅相成“——太极管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对立面的统一)。美国的张绪道(新道家)主张:从相反的角度考虑同一个问题;考虑正反的转化。学会:放弃掉(防止盛极而衰);继续挖潜。

道家文化首先提倡的就是“无为”。一切顺其自然。

道文化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

  • 道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度干预自然和人类的本性。

  • 无为而治。提倡顺应自然规律,避免不必要的干预,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个人的内在和谐。

  • 致虚守静。强调内心的宁静和净化,通过内观和修身达到身心和谐的境界。

  • 天人合一。认为人类与自然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提倡将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的保护结合起来。

  • 清静无为。追求生活的简朴和心灵的平静,避免过度的物质追求和复杂的社交纠葛。

  • 返朴归真。鼓励回归自然、简单的生活方式,摒弃社会的浮华和虚饰。

  • 阴阳调和。认为宇宙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阴阳两种力量,强调在生活和工作中寻求平衡。

  • 这些思想体现了道家文化对于自然、社会、人生和谐共生的追求,以及对个体内在修养和健康养生的重视。



  • 道教与总体倡导的是什么?
    答:内容讲求长生不老,画符驱鬼。道教创立后尊老子为教主,遵道贵德。故有学者说“儒畏天命,修身以俟;佛亦谓此身根法幻化,业不可逃,寿终有尽,道教独欲长生不死,变化飞升,其不信天命,不信业果,力抗自然,勇然何如哉!”道家所倡导的:“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论、物有物性”的法则,就...
  • 道家主张什么思想
    答:9、道家主张“无为”,又说“无所不为”,他的主张,容易实行,但他们的言辞,一般人不易理解道家的学术,以虚无为根本,以顺应自然为实践准则,没有一成不变的形势,万物没有固定不变的形状,所以总能够说明万物的情理。10、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道德经标志着道家文化的正式形成道家思想主要有老庄...
  • 请问道家学说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道家的主要思想:道家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以老子﹑庄子为代表。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老子是最早质疑宗教,反对迷信的人古代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
  • 道家的主张是什么?
    答:道家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和解放。解放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又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道家的代表作是《老子》,又叫《道德经》。它是一部简括而有韵的哲学理论著作。其思想内容是: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提倡清净无为,无知无欲;对统治阶级的严刑重税不满,想要倒退...
  • 道教宣扬的理念是什么?
    答:全神炼气, 出家修真; 真性不乱, 万缘不挂;澄心定意, 抱元守一; 济贫拔苦, 先人后己;齐同慈爱, 异骨成亲; 天人合一, 心神相通;弘道立德, 教化信众; 净化心灵, 丰富文化;知足者富, 知足者乐; 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为善无近名, 为恶无近刑。德从宽处积, 富向俭中...
  • 道家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个门派。道家历史渊源悠久,在夏商周时期就有一定的积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道德经》标志着道家文化的正式形成。道家思想主要有老庄学派、杨朱学派、黄老学派、彭蒙田骈慎到派、宋尹学派和老子学派这主要的六大学派。1.道家主张“自然”,无为而治。认...
  • 中国儒释道三教的主旨是什么?
    答: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进取文化。道家文化——规律文化。佛家文化——奉献文化。二、做人标准 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道家文化——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佛家文化——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守十戒、心灵安定、运用智慧。三、人生观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答:道家的核心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可以追溯到古代。道家用“道”来探讨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关系。道家主张道家遵循自然规律,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春秋时期,老子总结了古代道教的精髓,形成了完整的道教理论体系,表明道教已经正式形成。其学说认为“道”是...
  • 道教的主张是什么?
    答: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认为“道”是化生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道教认为,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
  • 道家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答:精髓是主张“道德”。道家的主要著作有《老子》《庄子》等。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故历史上老庄并称,道家思想又称为老庄思想。庄子思想的可贵之处,是具有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观。他认为“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