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我知道,他是为我们而死的"一句出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句话出自哪里?并翻译这句文言文。


出处: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一句谚语,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
释义:
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
原文:
《晋书·列传三十九》记载: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字伯仁)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顗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译文:
晋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其弟王导及家族受牵连,为了请罪一大早王导带着王氏子弟跪在宫殿门前等候皇上发落。这时周顗进宫,王导希望周顗能替他说些好话,便小声对他说:"伯仁(周顗的字),我全家100多口,就靠你了。"结果周顗当没听见,昂首走进宫去。周见到皇帝,说王导是个忠诚的臣子,说尽了好话,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周喜欢喝酒,在宫里喝醉了才出来。这时王导仍然在宫门口等着,又叫周,周没搭理他。一边走还一边嘀咕:"今年杀叛军贼子,换个个斗大金印带在身上(系肘,应该是说放到衣袖里,古人的长袖里一般有个兜,用来装东西)。"出去后到了家,又连忙写了一篇奏折,词语恳切,替王导他们求情。王导不知道(周顗)是救自己,反而非常恨他。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1、邂逅一个人,只需片刻,爱上一个人,往往会是一生。萍水相逢随即转身不是过错,刻骨相爱天荒地老也并非完美。在注定的因缘际遇里,我们真的是别无他法。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2、都说世相迷离,我们常常在如烟世海中丢失了自己,而凡尘缭绕的烟火又总是呛得你我不敢自由呼吸。千帆过尽,回首当年,那份纯净的梦想早已渐行渐远,如今岁月留下的,只是满目荒凉。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是白落梅所写,而并非林徽因。
3、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是白落梅所写,而并非林徽因。
4、我们应当相信,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人间的。无论他多么的平凡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总有一个角落会将他搁置,总有一个人需要他的存在。有些人在属于自己的狭小世界里,守着简单的安稳与幸福,不惊不扰地过一生。有些人在纷扰的世俗中,以华丽的姿态尽情地演绎一场场悲喜人生。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5、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前言,是白落梅所写,而并非林徽因。
6、每个人都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可还是信誓旦旦地承诺永远。永远到底有多远?多少人问过这句话。有人说,永远是明天;也有人说,永远是一辈子;还有人说,永远是永生永世。或许他们都说对了,也或许都说错了,又或许人间原本就没有什么是永远。你曾经千里迢迢来赶赴一场盟约,有一天也会骤然离去,再相逢已成隔世。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7、许多人都做了岁月的奴,匆匆地跟在时光背后,忘记自己当初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如今得到的又是什么。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8、等待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是幸福.在阳光下和喜欢的人一起筑梦,是幸福。守着一段冷暖交织的光阴慢慢变老,亦是幸福。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9、很多年前,我喜欢上两个字——惜缘。总觉得,人与人相识,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我们都应当懂得珍惜,任何的伤害与错过,都不值得原谅。纵然如此,一路行来,我还是与许多缘分擦肩,所拥有的,也渐次失去。并非因为不懂珍惜,有些缘分,注定了长短。来时如露,去时如电,挽不住的,终究是那刹那芳华。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10、有缘的人,无论相隔千万之遥,终会聚在一起,携手红尘。无缘的人,纵是近在咫尺,也恍如陌路,无份相逢。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11、流年似水,太过匆匆,一些故事来不及真正开始,就被写成了昨天;一些人还没有好好相爱,就成了过客。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12、每个人的一生都在演绎一幕又一幕的戏,或真或假、或长或短、或喜或悲。你在这场戏中扮演的那个我,我在那场戏里扮演这个你,各自微笑,各自流泪。一场戏的结束意味着另一场戏的开始,所以我们不必过于沉浸在昨天。你记住也好,你忘了也罢,生命本是场轮回,来来去去,何曾有过丝毫的停歇。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13、你是我种下的前因,我又是谁的果报。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14、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当你觉得力不从心的时候,莫如将一切交付给时间,它会让你把该忘记的都忘记,让你漫不经心地从一个故事走进另一个故事里。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15、流水过往,一去不返,可为什么人总是在悲伤惆怅的时候,会无法抑制地怀念从前。或许因为我们都太过凡庸,经不起平淡流年日复一日的熬煮。想当初站在离别的渡口,多少人说出誓死不回头的话语。到最后,偏生是哪些人需要依靠回忆度日,将泛黄了的青春书册一遍又一遍翻出来阅读。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16、人生总在祈求圆满,觉得好茶需要配好壶,好花需要配好瓶,而佳人也自当配才子。却不知道,有时候缺憾是一种美丽,随性更能怡情。太过精致,太过完美,反而要惊心度日。即使打算在人世生存,就不要奢求过多,不要问太多为什么。且当每一条路都是荒径,每一个人都是过客,每一片记忆都是曾经。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17、人的一生要经历太多的生离死别,那些突如其来的离别往往将人伤得措手不及。人生何处不相逢,但有些转身,真的就是一生,从此后会无期,永不相见。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18、人的一生会遭遇无数次相逢,有些人,是你看过便忘了的风景。有些人,则在你的心里生根抽芽。那些无法诠释的感觉,都是没来由的缘分,缘深缘浅,早有分晓。之后任你我如何修行,也无法更改初时的模样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19、幸福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人生总是有太多的遗憾,由不得你我去放任快乐。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20、人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21、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暗伤,这个伤口不轻易对人显露,而自己也不敢轻易碰触。总希望掩藏在最深的角落,让岁月的青苔覆盖,不见阳光,不经雨露,以为这样,有一天伤口会随着时光淡去。也许真的如此,时间是世上最好的良药,它可以治愈你的伤口,让曾经刻骨的爱恋也变得模糊不清。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22、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看着身边的人濒临死去,而你却没有丝毫的办法来救赎他。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23、人的一生只有在结束的时候,才找得到真正的归宿,在这世上的其余时间里,充当的永远都是过客。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24、王朝更迭,江山易主,世事山河都会变迁,其实我们无需不辞辛劳去追寻什么永远。活在当下,做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去每一座和自己有缘的城市,看每一道动人心肠的风景,珍惜每一个擦肩的路人。纵算经历颠沛,尝尽苦楚,也无怨悔。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25、无论你如何隐藏,想要挽留青春的纯真,岁月还是会无情地在你脸上留下年轮的印记与风霜。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26、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旅程,只是所走的路径不同,所选择的方向不同,所付出的情感不同,而所发生的故事亦不同。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27、我喜欢那残酷的美感,爱那繁华之后的寂寥。看一个女子,从锦绣华年,一直爱到白发苍颜。韶光匆匆,那么轻易就耗尽了她一生的相思,那其间漫长的煎熬与滋味,只有她一人独尝。爱到深处,是如此的不堪,当自己都手足无措,又怎能给别人一份简单的安稳。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28、流年真的似水,一去不返,看过的风景也许还可以重来,而逝去的人却再也不会回头。任由你千思万想,他除了偶然在你梦中彷徨,其余的时间都只是恍惚的印象。
29、人间许多情事其实只是时光撒下的谎言,而我们却愿意为一个谎言执迷不悔,甚至追忆一生。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30、人只有将寂寞坐断,才可以重拾喧闹;把悲伤过尽,才可以重见欢颜;把苦涩尝遍,就会自然回甘。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31、人生有太多过往不能被复制,比如青春、比如情感、比如幸福、一百一十九比如健康,以及许多过去的美好连同往日的悲剧都不可重复。这样也好,既是拥有过,又何惧此刻的失去。有人说,人在世上的时间越长,失去的则会越多。因为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离我们而去,又无力挽回,而那些新生的绿意却总是与自己格格不入。或许这就是年轮的代价,每个人都必须付出的代价,时光不容许你讨价还价,该散去的,终究会不再属于你。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32、人活在世上,有太多的东西是我们所不能割舍的。哪怕一个万念俱灰的人,在临死前还可能会有一丝想存活的意念。比如看到一缕和暖的阳光,看到一只闲庭信步的蚂蚁,看到一株风中摇曳的绿草。只在刹那,他或许就明白,原来活着竟是这般的好。人生往往就是如此,许多苦思冥想都参悟不透的道理,就在某个寻常的瞬间,一切都有了答案。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33、人生聚散无常,起落不定,但是走过去了,一切便已从容。无论是悲伤还是喜乐,翻阅过的光阴都不可能重来。曾经执著的事如今或许早已不值一提,曾经深爱的人或许已经成了陌路。这些看似浅显的道理,非要亲历过才能深悟。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34、我们都知道,姹紫嫣红的春光固然赏心悦目,却也抵不过四季流转,该开幕时总会开幕,该散场终要散场。但我们的心灵可以栽种一株菩提,四季常青。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35、也许是我们太过忙碌,忽略了嘈杂的街市也会有清新的风景,又或许是我们在修炼的过程中,总是欠缺了一些什么重要的片段。或许,人生需要留白,残荷缺月也是一种美丽,粗茶淡饭也是一种幸福。生活原本就不是乞讨,所以无论日子过得多么窘迫,都要从容地走下去,不辜负一世韶光。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36、所以,许多看似拥有的,其实未必真的拥有。那些看似离去的,其实未必真的离开。倘若因果真有定数,有朝一日,该忘记的都要忘记,该重逢的还会重逢。只不过岁月乱云飞渡,那时候或许已经换过另一种方式,另一份心境。而信步寻梦的人,在拥挤的尘路上相遇,也许陌生,也许熟悉;也许相依,也许背离。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37、很多年前,我喜欢上两个字——惜缘。总觉得,人与人相识,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我们都应当懂得珍惜,任何的伤害与错过,都不值得原谅。纵然如此,一路行来,我还是与许多缘分擦肩,所拥有的,也渐次失去。并非因为不懂珍惜,有些缘分,注定了长短。来时如露,去时如电,挽不住的,终究是那刹那芳华。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38、没有什么缘分可以维系一生,再华丽的筵席也会有散场的那一天。既知如此,又何必聚散两依依。我们都是人生场景中的过客,这段场景走来了一些人,那段场景又走失了一些人。如果我们守不住约定,就不要轻许诺言,纵算年华老去,还可以独自品尝那杯用烦恼和快乐酿造的美酒。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39、一程山水,一个路人,一段故事,离去之时,谁也不必给谁交代。既是注定要分开,那么天涯的你我,各自安好,是否晴天,已不重要。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40、不是所有的过往都是美好,还有许多我们想要擦去却擦不去的残痕。有人说,疼痛的往事可以选择忘记,可纵算忘记了,并不意味着就真的不存在。既是省略不去的过程,就只好默默忍受,只当是年少不经世事所犯下的无知错误。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41、留存一段记忆只是片刻,怀想一段记忆却是永远。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42、停留是刹那,转身是天涯。
出处: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的确是中国青年报上的
  冰点副刊
  讲德国舒和兄妹的,在结尾出现的
  --------------------------------------------------

  索菲亚在临刑的早晨被摇醒时,坐在监铺上讲述了她刚做的梦:“我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抱着一个婴儿去受洗礼……突然我面前出现了一道冰川深涧,我刚把婴儿放在身边就坠入了深渊,那个婴儿就是我们的信念。任何东西都无法阻挡它成长。我们是它的开路人,但我们必将在它成人之前为它而死。”

  那晚,我喝了点革命小酒,打开老掉牙的彩电,听见了“自由万岁”
  2003年的那一个冬夜。11月28日,永生难忘的日子。
  我刚吃过晚饭,坐在德国柏林礼光区舸碧街学生宿舍九楼的更上层楼斋,因为喝了点革命小酒,蒙蒙眬眬写不成字儿。我开始叠干净袜子,一边打开那台德国朋友送的老掉牙彩电听个声儿,预备睡觉。
  德国电视二台正播“德意志俊杰”,评选德国历史十大名人。我漫不经心地看着。咱们虽然是发展中国家的穷教师,但对电视台这种招徕观众的招术却并不陌生。能有什么精彩?
  精彩超乎想象!
  精彩来自舒和兄妹(Geschwister Scholl)。

  1943年2月22日下午四点,纳粹德国距灭亡只有不到一千天,因为在慕尼黑大学散发反纳粹传单,他们在慕尼黑盖世太保监狱被处决。与德国传统的严谨拖拉相反,纳粹法庭效率惊人,他们2月18日被捕,22日审判,当天执行。
  行刑前狱卒把索菲亚、汉斯和他们的同志普罗普斯特带到一起,他们共同抽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根烟。“我从未想到死如此容易。”普罗普斯特说,“再过一会儿咱们在永恒中再见。”然后,他们分赴刑场,索菲亚打头。她连眼皮都没眨。刽子手说他从未见过如此视死如归的死刑犯。
  踏上断头台时,汉斯振臂高呼:“自由万岁!”
  让沉默的胁从犯暗夜难眠
  科学研究证明,人类作为生物物种,其个体最大的恐惧就是死亡,因为个体死尽即意味该物种灭绝。所以,人怕死,跟胆的大小其实毫无关系。关系在基因那儿。那么,什么东西让舒和兄妹超越了这种植根于基因中的恐惧?
  信仰!他们的信仰是:纳粹这样的暴政没有理由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上存在。
  舒和兄妹对纳粹的憎恨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相反,他们都曾狂热地信仰过纳粹。汉斯15岁加入希特勒青年团,索菲亚12岁加入德意志少女联盟,他们热切地参加纳粹组织的一切活动,并因他们的热情和创造力而先后成为这两个组织的佼佼者。
  你的所作所为就是你的命运。希特勒把所有反对自己的人都称为“叛徒”,并始终认为自己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背叛”。他到死都没有弄明白,让这些狂热信徒变成“叛徒”的并非别人,正是他自己。他变成“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乃是他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命运。
  1942年盟军大规模空袭科隆后,施摩莱尔和汉斯·舒和第一次散发了他们自己印刷的传单。传单的第三个主题在纳粹统治的无边暗夜中,弹响了振聋发聩的金属之音:沉默服从纳粹的德国人即是纳粹罪恶的胁从犯!
  沉默的胁从犯。这是一个沉重到几乎无法承受的罪名,然而,它也是人类历史中一个常见而精当的罪名。
  人类自从有社会那天起就有“主流民意”。猛人创造历史,少数服从多数。社会主流是各式各样的猛人,代表多数的主流民意经常就是这些猛人的意志。主流民意的传染性超过SARS,一旦降临必横扫千军如卷席。
  舒和兄妹,就是千百年来德国可屈的一个指头。1942年的德国,普通民众受戈培尔恬不知耻的法西斯宣传荼毒既深,多对纳粹教义奉若圭臬;其余的虽对纳粹教义未见得心仪,但德意志民族根深蒂固之“执行命令并非犯罪”的服从心理,让他们宁愿在现实面前闭上眼睛。
  舒和兄妹的伟大,就在于他们勇于挑战这种怯懦的“主流民意”。在第四号传单的结尾,他们锐声警告沉默的胁从犯——德国人:“我们不再沉默。我们是你们的惕厉良心。白玫瑰定要让你们暗夜难眠!”
  现在应当有人为反抗这个暴政而死了!
  实际上,舒和兄妹既非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又非名满天下的博导大师,更非动动嘴皮子就来三百万的笑星,他们只是两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无论怎么看,都不是理应担社会道义的民族精英。天下兴亡,干我甚事?努力念书,毕业赶紧当白领,何必费心费力去反希特勒?区区两个大学生与希特勒的纳粹战争机器对撼,不啻以卵击石。
  当时,绝大多数德国人都这么想。正因为他们都这么想,希特勒才能横行天下,希特勒才能杀人如麻,希特勒才能先给犹太人,然后给德国人带来绝世浩劫。
  历史上所有的暴君都是被沉默胁从的人民惯出来的。所以,对暴君的出现,每一个具体的“人民”都负有责任!
  舒和兄妹明知自己胜算寥寥,却依然奋勇出列,替天行道,做击石的那第一个鸡蛋。他们的精神与19世纪末中国的一位伟人息息相通,就是那个因皇帝临阵阳痿而改革失败、明明可以逃出生天却定要留下来以头相祭的共和英雄:“不有行者,谁图将来;不有死者,谁鼓士气!历来变法,必有流血。流血,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这个在脑中如电光石火,出口即晴天霹雳的伟大名字!
  这就是Zivil Courage——普通民众不畏威权反抗一切压迫的那种以卵击石、响遏行云的勇气。我把它翻译成“平民勇气”。
  索菲亚是个娇小温柔的姑娘,我第一眼看照片就爱上了她。不是因为她的生日跟我一样都在5月9日,而是因为她如此典型地代表着平民勇气那青春永不老的惊人美丽。
  平民勇气虽然美丽,却十分弱小,希特勒这样的独裁者并不重视他们。他重视的是那些手握军权、曾数次放置炸弹想炸死他的军内反对派。据说希特勒专门下令把那些革命者的绞刑拍成电影,作为饭后甜食反复观看。像舒和兄妹这样的大学生,可能被处死的时候希特勒都不知道。
  希特勒错了。他不懂“千夫所指,不疾而亡”,他不懂“人心向背,所向披靡”。舒和兄妹微不足道,然而他们的力量却正在于他们的微不足道。他们是纳粹这座大山压在最底层的那一粒微不足道的种子,没有阳光,没有雨露,没有沃土,甚至没有空间,然而他们顽强地发出稚嫩鲜活的新芽,顽强地伸出不屈不挠的根须,顽强地开出耀眼夺目的花朵,顽强地结出不可抗拒的果实。是的,他们没有戈培尔覆盖整个德国社会的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等宣传利器,他们只有薄薄的一页油印传单。然而,这薄薄的一页,其杀伤力却令戈培尔所有的宣传机器望尘莫及。他们不仅勇于以卵击石,他们甚至一定要撞在那块石头最硬的地方:“从希特勒的嘴里说出的每一个字都是谎言…… 那些今天仍然不相信纳粹邪恶存在的人,他们远远没有理解这场战争的形而上的背景……我们必须在邪恶最强有力的地方攻击它,这个最强有力的地方就是希特勒的权力!”(第四号传单)
  在兄妹俩被捕前两天,索菲亚曾告诉朋友:“已经有许多人为了这个暴政而死,现在应当有人为了反抗这个暴政而死了!”
  因为无知所以无畏的人在各国都有,但舒和兄妹却是因为深知所以无畏。
  汉斯在1942年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坚信痛苦拥有无穷的力量。真正的痛苦就像一个浴缸,我们将从中浴后重生。”离开位于慕尼黑的死牢时他用铅笔在墙上写下:“为反抗所有的暴力,善待自己!”对自己再次入狱,他早有预感。在俄罗斯实习时他曾写过日记:“也许我将再次入狱,也许还有第三次、第四次。监狱不是最可怕的,也许它甚至是最好的东西……在狱中我找到了爱,而伴随着爱的一定是死亡,因为爱从不要求回报,因为爱不需要代价。”
  兄妹俩散发的传单预言了当今欧洲统一的基本原则,在六十年后《欧洲宪章》里可以一字不差地找到这些话
  那么,是什么让舒和兄妹忘却了恐惧和痛苦呢?是什么让他们轻松超越痛苦、从容视死如归呢?答案,在胡伯教授执笔、舒和兄妹散发的第六号,也是他们最后一期传单中:“自由与尊严!十年了,这两个美妙的德语词被希特勒及其同伙榨干了汁液、砍尽了枝叶、拧歪了脖子,让人一听就忍不住地恶心。只有希特勒这样拙劣的业余演员才能如此成功地把一个民族至高无上的价值扔进猪圈。十年来他们剥夺了德国人民所有物质和精神上的自由,毁灭了德国人民全部的道德基础,这充分证明他们嘴里夸夸其谈的自由和尊严到底是什么……同学们!德国人民在看着我们!他们期待着我们!1813年我们战胜过拿破仑暴政,现在我们要用同样的精神力量去摧毁纳粹的暴政!”
  三年后,1946年7月11日,在遥远的东方,国民党特务悍然暗杀了民主斗士李公朴。四天后的李公朴追悼会上,另一位民主斗士闻一多贡献了他流芳百世的《最后一次演讲》:“你们杀死了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我们都会像李公朴先生那样,跨出门去,就不准备再跨回来!”演讲完毕,闻一多先生走出会场即遭国民党特务暗杀,真的没能再回到他刚刚离开的家。
  果然,就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了,就有千万个闻一多站起来了,当时的爱国青年,都直奔延安而去了。国民党就这么倒了。那时的国民党不明白,杀死闻一多,等于自杀。
  就是这个闻一多,写下了伟大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在半个世纪后的1999年,在澳门回归祖国的光荣时刻,再次打动了无数的中国青年。他和李公朴一样,都是足以与舒和兄妹并肩而立的当之无愧的自由斗士。
  自由,是一个真正永远美丽动人的字眼。1789年,刚刚穿越资产阶级大革命惊涛骇浪的法国议会通过由拉法叶起草的《人权宣言》,开宗明义就石破天惊地宣布“人人生而自由”。要知道当时的法国是世界上等级最森严的国家之一,拉法叶说出这句话,需要何等的勇气!《人权宣言》规定人民生而拥有自然和不可剥夺的权利,它们是“平等、自由、安全和财产”,而国家和政府存在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保障人民这些不可剥夺的权利。
  1948年通过、现在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共同签署的《联合国人权宣言》同样认定“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并且强调:“对人类大家庭所有成员固有尊严、平等和不可剥夺之权利的承认,是世界上自由、正义与和平之基础。”
  那么,什么是“自由”?《联合国人权宣言》说得很清楚:“自由是人在不损害他人权利的条件下从事任何事情的权利。”
  自由,是普世公认的人人生而具有的权利。
  索菲亚就义后有人在她的监号里发现了对她的起诉书,在起诉书的背后,赫然写着两个字:“自由”。在他们的传单中,他们甚至预言了当今欧洲统一的基本原则:“新欧洲的基础是: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保护国民不受国家暴力的任意欺凌。”整整六十年后,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主持起草的《欧洲宪章》中,我们差不多可以一字不差地找到这些话。两次被世界大战摧毁得只剩下废墟的德国今天再现繁荣富强,难道能说与舒和兄妹的慷慨就义毫无关系吗?
  什么叫“慷慨就义”?“慷慨”就是意气风发,“就”即闲庭信步而去。
  舍生取义!二十多岁的舒和兄妹,相当于我们的“亚圣”。
  我们中国人讲究家庭观念,传统上说死去的亲人变成鬼后都要回家看看,所以才会有老人不愿拆迁。他们不是不知道新房好,他们是怕逝去的亲人找不到回家的路。可半个多世纪之前,重庆歌乐山有个叫渣滓洞的地方,就有几个共产党政治犯写过两句话:“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那是真正有信仰的英雄。他们是共产党打下江山的原因。
  索菲亚虽然是女性,可依我看她也是个死不还家的雄鬼。她在临刑前夜睡得很香,而且还做了一个梦。她妹妹英格这样记载:“当索菲亚在临刑的早晨被摇醒时,她坐在监铺上讲述了她刚做的梦:‘我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抱着一个婴儿去受洗礼。婴儿穿着长长的白袍。到教堂必须通过一座陡峭的山。我稳稳地抱着婴儿走上山去。突然我面前出现了一道冰川深涧。我刚把婴儿放在身边就坠入了深渊。’然后,她给牢友释梦:‘那个婴儿就是我们的信念。任何东西都无法阻挡它成长。我们是它的开路人,但我们必将在它成人之前为它而死。’”
  真正的视死如归。他们确实不用回家,因为死亡对于他们就是自由,而自由,是他们永远都不会拆迁的家。
  他们认为以纳粹的名义审判就是以上帝的名义审判,他们错了
  “民法庭于1943年2月22日以阴谋颠覆国家罪与通敌罪判处24岁的汉斯·舒和、22岁的索菲亚·舒和 (均来自慕尼黑)和23岁的克里斯蒂安·普罗普斯特(来自茵斯布鲁克的阿尔德安斯)死刑并剥夺公民权。本判决已于当日执行。这些不肯悔改的反动案犯在房屋上刷写反国家的口号并散发阴谋颠覆国家的传单,不知羞耻地对德国武装力量和德国人民的抵抗精神犯下了滔天大罪。与德国人民的英勇抗敌相比,这样邪恶的行为只配立即处以名誉扫地的死刑。”
  在法西斯统治下的德国,无数的判决书都是这样写的。当时纳粹认为法西斯德国是千年帝国,当时他们认为以纳粹的名义审判就是以上帝的名义审判,当时他们认为所有以纳粹的名义处死的人都会名誉扫地。
  他们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舒和兄妹今天在德国就是平民勇气的代名词。德国不仅有很多中小学校以舒和兄妹为校名,甚至还有人呼吁以他们为建校于1472年的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希米里安大学冠名,这个大学的现校名是两个建校国王的名字。在德国这个对任何事情都有八个以上意见、减丁点儿税也要在议会争论一年多的国家,全体国民却在一个问题上出奇地意见一致,那就是舒和兄妹“当然是”所有青年的楷模。如果这也叫作“名誉扫地”,那我们宁愿名誉扫地!
  看看在“德意志俊杰”评选中能与舒和兄妹并肩的都是谁吧:一手领导德国战后重建的总理阿登纳,一手创建在全球拥有七亿信徒的新教领袖马丁·路德和一手奠定共产主义理论基础的哲学伟人马克思。再看看排在舒和兄妹后面的都是谁吧:1970年在波兰华沙反纳粹起义纪念碑前惊天一跪的德国总理勃兰特(他因此被视为德国人真正开始反思纳粹罪行的代表);创立了辉煌赋格王朝的乐坛领袖巴赫;无论按什么划分都当仁不让的世界文豪歌德;被视为德国现代印刷术发明者的古登堡;德国历史上首次统一全国的普鲁士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和公认改变了人类宇宙观的科学奇才爱因斯坦。
  舒和兄妹名列这些伟人之前!如果拿这样的名誉去扫地,你想想那应当是怎样伟大的地吧!
  现代社会人欲横流,速食文化大行其道,所谓“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句话拿来指导年轻人闹恋爱,还可聊以敷衍,如果拿它来指导政治行为,可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不信者,都会变成希特勒。
  然而,现代社会是高智商的,它轻易看透自己“疏影横斜水清浅”的小家碧玉本色;这个社会更是明智的,它十分清楚自己绝对无力超越自己的浅薄,就像我们永不能跳过自己的阴影。缺啥补啥,所以这个社会特别喜欢谈论“永远”:永远的潘玉良、永远的罗大佑、永远的张爱玲,永远的F4……
  永远到底有多远?
  永远近在眼前。
  永远,就是你把历史切成无限小的横截面,而在每一个横截面上你仍然能找到它鲜活的存在。
  永远,就是没有任何功利所在而为人民世世代代心口相传。
  永远,说穿了就是活在人民的心中和口中。
  在我还远未出生的年代,我就知道他们为我而死
  我那天晚上狂热地参加整个评选,并且不惜手机投票花欧元的巨大破费哆嗦着手反复参加了投票。我不仅投了舒和兄妹一票,而且投了歌德、马克思、路德和爱因斯坦一票。
  舒和兄妹最后得了五百万票,相对总人口九千万的德国来说,这是一个大得惊人的电视观众比例。
  我的这一票对他们是否当选根本就不重要。然而,这一票对我却很重要。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热情、执著、信仰、不畏强暴、视死如归……关键是,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ZivilCourage。
  我投出的这一票就是我自己的白玫瑰。
  永远的白玫瑰。
  这六个中文字标志着白玫瑰将永远活在中国。
  忘了告诉你舒和兄妹反法西斯小组那个美丽的名字:白玫瑰。
  还忘了告诉你,怯懦的纳粹怎样谋杀舒和兄妹:
  他们是在断头台上被斩首处死的。真真正正的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为世界上每一个热爱自由的人而死。不论肤色,不论种族,不论年纪。
  看着他们青春高贵的头颅随着黑亮的铡刀落下而死不瞑目地在永恒中轻舞飞扬,看着他们炽热殷红的鲜血在阳光中一路洒满历史,41岁的我,眼中溅满1943年的泪。
  2月22日,一个春天触手可及的日子。
  那是我还远未出生的年代。
  然而我知道,他们是为我而死的。

你肯定你的这句话是原句.

  • 复合函数的积分如何求?
    答:具体回答如图:一个函数,可以存在不定积分,而不存在定积分;也可以存在定积分,而不存在不定积分。一个连续函数,一定存在定积分和不定积分;若只有有限个间断点,则定积分存在;若有跳跃间断点,则原函数一定不存在,即不定积分一定不存在。
  • 求立方体的容积公式
    答:容积和体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是有区别的:1、含义不同.如一只铁桶的体积是指它所占空间部分的大小,而这只铁桶的容积却是指它容纳物体的多少.一种物体有体积,可不一定有容积.2、测量方法不同.在计算物体的体积或容积前一般要先测量长、宽、高,求物体的体积是从该物体的外部来测量,而求容积却...
  • 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
    答: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圆周率×半径×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长...
  • 什么是函数的拐点?怎样求拐点?
    答:若函数y=f(x)在c点可导,且在点c一侧是凸,另一侧是凹,则称c是函数y=f(x)的拐点。我们可以按下列步骤来判断区间I上的连续曲线y=f(x)的拐点:(1)求f''(x);(2)令f''(x)=0,解出此方程在区间I内的实根,并求出在区间I内f''(x)不存在的点;(3)对于(2)中求出的每一个...
  • 川藏线的女游客举着“求RB”的牌子是啥意思?
    答:在川藏线上很容易就能见到这样的穷游者,这些人往往都很是开朗热情,他们要是知道你想要来到他们的队伍中,那你是很受欢迎的,你会发现你很快就能够与他们谈笑风生。在川藏线上有很多专业术语还有手势,在那里你若是发现有女游客举着“求RB”的牌子,你知道这是什么暗语吗?那就让小编给...
  • 所求皆如愿,所行化坦途,多喜乐,长安宁。这句话出自哪里?
    答:所求皆如愿,所行化坦途,多喜乐,长安宁。这句话的出处其实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天龙八部,一个是佛教的句子,然后大家把它组合起来成为一句话,代表着对他人的美好祝愿。这句话的意思是祝希望想要得到的都如愿以偿得到,走过的人生道路都是一片坦途,平步青云,没有挫折欺负。另外就是生活中多一点快乐...
  • 已知三角形三条边怎么求面积
    答: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可以使用海伦公式直接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中三角形的面积S=√p(p-a)(p-b)(p-c),其中p=(a+b+c),a,b,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海伦公式又译作希伦公式、海龙公式、希罗公式、海伦-秦九韶公式。它是利用三角形的三条边的边长直接求三角形面积的公式。相传这个公式...
  • 2,3,4,5,6,7,8,9,10的最小公倍数怎么求
    答:2,3,4,5,6,7,8,9,10的最小公倍数是2520。解题方法:8是4与2的倍数,10是5的倍数,9是3的倍数,因此求10、9、8、7、6、5、4、3、2的最小公倍数,就是求10、9、8、7、6的最小公倍数。10=2*5;9=3*3;8=2*2*2;7是质数;6=2*3;5是质数;4=2*2;3和2是质数...
  •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答:刻舟求剑翻译: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
  • 已知加速度,时间,求距离的公式是什么?怎么导出的?
    答:x=v0t+1/2*at^2 这是一个匀变速的直线运动,要求距离,可以利用距离=速度*时间 有了加速度跟时间,就能求出平均速度:V末=Vo+aT,V平=(V末+Vo)/2 即V平=Vo+aT/2 所以:x=v0t+1/2*at^2 加速度矢量等于速度矢量对时向的导数,其方向沿着速端图的切线方向并指向轨迹的凹侧。关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