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会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如何教小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1.教孩子认识情绪,表达情绪
家长要教孩子认识自己不同情绪的存在,比如当人们高兴、生气、愤怒、沮丧时会怎么表达情绪。因为只有孩子认识了这些情绪,孩子才可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会使用正确的方式来应对。

2.教孩子适当发泄不良情绪
当人的精神压抑的时候,如果不寻找机会去发泄情绪,会导致身心受到伤害。所以父母要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不良情绪,当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带孩子去跑步、爬山,多做些放松身心,减轻压力的运动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发泄了情绪。
3.家长要以身作则
家长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孩子,有一日孩子都会原封不动的反射给你。要尽量把自己的情绪和孩子分开,自己的劳累、抱怨、委屈、负面情绪,自己去解决。如果觉得很难做到,可以花点时间看一些这方面的书,通过书本,你可以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去改善。
4.教会孩子乐观地面对生活
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激发人体的潜能,维护心理健康;消极的情绪体验会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为此,教会孩子乐观地面对生活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乐观地面对人生,自己首先对生活要有一种乐观的态度。孩子的情绪受家长行为的直接影响,与孩子相处时,家长必须乐观一点,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给予鼓励和支持。


建议您买一套《管好自己就能飞》吴牧天著我昨天刚给孩子买了一套,三本



教会孩子学会情绪管理,是家长进行儿童早教时的重要一环。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一、帮助孩子认知情绪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能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我们可以随时指出孩子的各种情绪:激动、失望、自豪、孤独、期待等等,不断丰富孩子的情绪词汇库。

孩子能识别出的情绪越多,就越是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是处理情绪的开端。能表达,才能沟通,才能想办法。有时,只需表达出来,情绪就解决了。

二、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事物

我们应该刻意地多去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这样给自己增加积极的元素。具体该怎样做呢?

发现生活中的点滴很容易被忽视略过的美好,美食美景等。另一个方法是,存储记忆,延长美好。就是说,给好事拍照、录像、写日记记录、存档,经常跟孩子一起看,回顾这些美好的瞬间。

另外,要提高品味的质量,就要培养孩子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做事情的习惯。品味美好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分享。鼓励孩子主动分享,他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三、随时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我们平时少看孩子的所谓缺点和错误,以及能力上的种种不足,多去发现孩子这些优秀品格的表现,一旦发现,就及时肯定,这样久了,孩子就会更多地朝这些方向去发展。好的性格和品格却是处处有用的。能力有可能被埋没被荒废,但性格和品格却永远不会。

四、对成长感的识别和强调

每当孩子有进步时,我们及时指出来,让他看到,告诉他,你记得不,你去年、上个月还是什么样呢,现在都可以做到这样了!

进步、提高、成长,这是最能体现孩子自身价值的。随时抓住时机,发现具体的进步,告诉孩子,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优秀!

五、培养兴趣爱好,提供投入做事的机会

对兴趣爱好的培养,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心理学家发现,一个有着成熟的兴趣爱好的人,他们对新事情更感兴趣,学习能力更强。因为他们的学习更是出于内在动机,他们有更顽强的意志力和激情。

兴趣爱好能提供一个让我们能全身心投入去做事情的机会,这种投入的感觉非常宝贵。有心理学家把这叫“酣畅感”,据说这是一个快乐的重要来源。

六、给孩子“心理玩具”

据调查,每天写下三件让你感觉好的事,这个做法效果很好,效果的持续时间也长。

可以引导孩子这样做,可以在情绪有些低落时,把这些好事当作心理玩具,拿出来玩味。也可以每天睡觉前或在其他空闲时间里,没事就在脑子里整理自己的这些好事。大家可以试试。其实这就是在训练我们转念的能力。

七、不被情绪绑架

我们可以生气,如果总是用家长的情绪去管教孩子,这不是好办法。总这样说,孩子会觉得他应该对大人的情绪负责。他会忘记遵守规则的本来的意义,也容易有很多不必要的自责和内疚。

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看到他的不好的行为会有怎样的不好的结果,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对家长的情绪负责。

八、接受孩子的消极情绪

对于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不要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不要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应该感到失望”、“你没有理由生气”等等,而是要帮助孩子去接受、识别,然后再教给处理办法。

九、给孩子自己处理消极情绪的机会

不必急于让情绪消失,要尽量给孩子机会,让他感受、识别,同时自己锻炼着平复下来。他每自己平复一次,他的情绪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锻炼。当然对于两岁以下的孩子,家长还是应该用转移法先去哄好,然后再讲道理。

十、教给他处理消极情绪的办法

宣泄法:比如打沙发打枕头(当然对于爱打人的小男孩慎用)、撕纸(其实这些宣泄法背后的道理就是,要以破坏性最小,不影响别人的方式发泄情绪)。

倾诉法:找人聊天、写日记、随意画画;镇静法:数数、深呼吸。

转移法:看景色、听歌、运动、做自己的爱好。还有就是前面写过的那些能引起积极情绪的方法,比如想好事、品味美好等等。

当冷静一些之后,教给孩子去分析思考,想想刚才的情绪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引起的,以后可以怎样做才能避免那种情况,下次再有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办。

对于消极情绪,要多分析多思考,去想办法,这样有利于化解情绪。但是对于积极情绪,则尽量少分析,多去感受,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去感受。好事,有时分析太多,好的感觉反倒没了。



打开我们的手,掌心到手腕这一部分区域,代表脑干。脑干调控着基本的生命机能,比如呼吸和心跳。以及身体对寒冷,飞行或打击的大部分反应。把你的向掌心,叠过来,拇指代表中脑,它储存情感记忆以及主要的雷达感应。把你的,其他手指都折向首长,是他们盖住拇指,现在你的手握成一个拳头,这个拳头的整个表面代表你的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的后部,也就是手背,是我们的感觉和信息接收区,比如听觉视觉触觉等等。而下一个部位,也就是全套的全部,是大脑思考的地方。而最前端手指间的地方称为前额皮层。大脑的前额皮层调控着,以下的技能。情绪,人际关系,反应灵活度,直觉,思维,视觉社会认知,自我意识,逃避恐惧,道德品行。

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我们的手掌打开,指尖离开了前额皮层就无法发挥作用,没法思考。同样的现在就没法调控自己的情绪。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够处理人际关系。也没有对事情的任何知觉。更不能灵活的处理各种问题。对自己的语言行为都没有意识。

因为我们都有镜像神经元。如果你下班回家的时候,整个人是手掌张开,盖子掀起来的,想想你的孩子,因为镜像神经元的作用将会变成什么样?如果你的孩子度过了不开心的一天,他们的盖子也是打开的,那又会怎样?如果你可以一直保持冷静,那么镜像神经元,也会使孩子的情绪逐渐冷静下来。

踢猫效应这个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的心情,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便成了最终的牺牲品。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

所以想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那么首先,自己作为家长,就要先管好自己的情绪。



我们一步一步来,孩子要管理情绪,就要先认知情绪,当孩子知道情绪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他才能面对和思考怎样处理。

表情是表达情绪的重要方式,我们可以让孩子通过表情来感受情绪。表情既有先天的、不学就会的性质,也有通过后天模仿、学习获得的性质。表情不是规定的行为规范,也没有约定的规矩,但全世界的人,不管什么种族、说什么语言,都自然而然的以同样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只是不同文化背景下,表达的方式带有不同的色彩。

(图片来自绘本《脸,脸,各种各样的脸》)

可以给孩子看不同的表情,问问孩子对这些表情的看法,不要直接用“情绪”这样的词,孩子还不能明白情绪是什么,可以直接问:他怎么了?孩子要是不知道怎么回答,我们可以再引导一下?你觉得他开心(或其他情绪)吗? 

教孩子给情绪命名,比如伤心,可能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伤心,我们可以先问:他开不开心呀?哦,他不开心,他伤心了。告诉孩子这个不开心的表情叫伤心,每次孩子讲“不开心”时,我们可以补一句,是的,他伤心了,慢慢的,孩子就知道这个表情是伤心了。

是不是了解了情绪就能很好地处理情绪呢?了解情绪和处理情绪是两回事,我们多少成人都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所以我们也可以跟孩子一起来学习。情绪管理很难通过语言去教会孩子,孩子更多地是通过经历或看到相关的情景进行学习的。

通过书籍中的情境或生活中的情境都可以有所帮助,孩子会了解到,原来还有这么多处理情绪的方式,她也会学习、模仿,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父母处理情绪的方式也会对孩子有很大影响,作为父母,我们也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好地帮助孩子。

每个下午茶的时光,做点自我成长的事情。——by MaMa下午茶


如果你也与我同频,欢迎关注或留言。



当孩子情绪激动、哭闹时,父母要理解孩子当下的情绪属于正常的反应,不要只认为孩子在无理取闹,总想着教训和批评孩子。孩子目前处于情绪波动,无法理智的处理事情,我们应该理解孩子,帮助孩子,安慰孩子。如果孩子的情绪过于激烈,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时间平复心情。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清单去帮助自己和孩子缓解激动的情绪,平复心情。

 

1、识别情绪

学会识别自己或他人当下所处的情绪状态,比如事情如发展预期的好,这会让人产生“快乐”的情绪;因为伤心过度而失去自信会产生“沮丧”的情绪;对未来有不安全感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对外界做“不合理”或“不应该”的判断会产生“愤怒”的情绪,等等。

 

2、深呼吸

了解自己当下的激动情绪状态以后,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放松心情,可以是深呼吸或者冥想。最好是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深呼吸四五次,随着注意力转向我们的呼吸上,情绪会慢慢平静下来。

 

3、孩子越激动,父母需要越冷静

孩子心情平复下来,就会容易接受父母的帮助。如果孩子暂时不能接受我们的帮助,那父母需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平复心情。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的情绪激动,自己也失去理智,以暴制暴。因为孩子这时候需要理智的父母帮助他,而不是又一个失去理智的父母来激化矛盾。孩子越激动,父母应该越冷静。



情绪不能管理,情绪可以进行识别、接纳、疏导和利用。

1、识别情绪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识别他的情绪,让孩子知道他现在的情绪我们可以给他一个怎么样的词汇来形容。

当我们感受得到孩子的开心、兴奋、难过、伤心、愤怒、委屈、惊喜、悲伤、害怕、担心、害羞、内疚、迷惑、敬佩等等情绪时,你可以明白的告诉孩子这些情绪词汇,如果孩子不能理解,则举例说明。

识别情绪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情绪特别微妙,有时候甚至不易被人察觉。比如说收到一份礼物的开心,可能还夹杂着内疚或者害怕等的情绪。

2、接纳情绪

情绪是人的本能,是人对事情发生的普遍反应。因此,接纳情绪很重要。

接纳自己的情绪是正常的,接纳情绪背后的那些源头都是可能发生的。只要接纳了情绪,我们才能面对情绪,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如果拒绝接纳情绪,那么可能就一直处于自欺欺人的状态。

很多时候对孩子来讲,只要接纳了孩子的情绪,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让孩子知道,孩子的行为是正常的,孩子的行为是被你所理解的,这一点对孩子的帮助就特别大了。

3、疏导情绪

不管是开心的情绪或者是不开心的情绪,都不可以积压,要教会孩子如何疏导、发泄情绪。

这一点也需要父母的以身作则。如果生气了只能通过砸东西来发泄,那么就不是一个很好的疏导。但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只接受了这样的疏导方式,那么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地砸东西,家长可以设定一些规则:比如可以给孩子一些用于泄压的软绵东西,或者可以打篮球、或者是坏东西需要孩子自己处理等等。

4、利用情绪

情绪是可以为我们所用的,因为情绪是人的本能反应,实际上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保护我们的。

比如适当的紧张,可以让我们为演讲或者考试做更好的准备。比如适当的纠结,可以让我们三思而后行。所以帮助孩子学会适当地利用情绪。

我是依米,陪娃成长的喜欢学习喜欢探索的职场妈妈。育儿,有你更精彩。



  • 孩子爱发脾气,家长该如何教会孩子疏导自己的负面情绪呢?
    答:4、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 分心是在孩子情绪失控时稳定他们情绪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但是转移注意力只能让孩子稳定一段时间。如果你想让孩子有一个稳定的情绪,你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当孩子的情绪失控时,父母的“冷遇”也是一个好办法。等待孩子冷静下来,与孩子交谈,并进行分析和指导 ...
  • 如何教会孩子疏导自己的负面情绪
    答:2.接纳孩子的情绪 家长要主动的去接纳孩子的情绪,先去认可他们的感知和情绪,然后换个角度去感受他们,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对外界的反应是正常的,然后我们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处理情绪以及行为。3.教孩子管理情绪 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当孩子犯错时,一定不要随便生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样孩子才能够...
  • 如何教孩子管理好情绪呢?
    答: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想教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这个时候首先家长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只有家长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平常生活的时候才可以影响到孩子,孩子在表达情绪的时候,会模 仿家长,如果家长能很好的管理情绪,孩子自己就能很好的管理情绪。帮助孩子缓 解不 良情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想要教孩子管理好...
  • 怎么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答:家长要不间断的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已的情感和情绪。3、父母给孩子做好榜样:在控制情绪方面,父母对孩子的表率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父母在处理孩子的事情上,比如,看到孩子的分数,孩子的成绩下降等等这一切家长不满意的现象时要学会控制好自已的情绪,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的父母,很难培养出一个好性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