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带来什么趋势?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如何看待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

金融危机殃及大学生就业:受经济“寒冬”的影响,大学生求职也应有“过冬”心态。虽然风暴眼在美国,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如此之高的现在,任何区域的经济体都不可能隔岸观火、独善其身。而对2009届毕业生而言,金融危机对各行业影响将直接导致的是——求职前景不容乐观。这也许也意味着更焦灼的等待,更艰难的抉择。但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职业规划师建议,危机,既是“危”也是“机”,看准低潮时的机遇,就能在下一波经济拉动中冲到浪尖。 招聘需求有所下降:“职场连线”最近连续在关注湖南各大高校的校园招聘,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这一直是获得就业职位的主要途径。而今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较为直接的金融、房地产、制造等行业,确实偏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招聘企业数减少外,有的企业还压缩了进人计划。 某些制造业企业原计划有校园招聘计划,但是目前制造业形势低迷,企业不仅减掉了招人计划,裁人计划也正在出炉。一些与进出口市场结合得相当密切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因此校园招聘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目前,金融服务业的裁人高潮仍在美国。自2006年12月以来,美国金融服务业裁员数已达17.2万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金融服务业人才招聘市场与去年相比,今年明显冷清很多。 另一方面,国内IT行业尚未受到显著影响。有专家表示,IT行业正在分析金融风暴对国内IT行业是否存在明显影响,但目前观察的结果是影响并不大。对出口制造和贸易业来说,情形则不容乐观。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年初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达地区,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在内,都受到一定的程度冲击,一些企业举步维艰,影响到了就业市场。 促进大学生就业还需国家的专项政策,专项政策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第一,实施大学生全国范围内的自由就业政策,保障他们在全国范围内的“公民与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环境。最具体的政策措施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对大学毕业生的一切户口指标限制和人事指标限制,取消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行政限制,促进大学毕业生无障碍就业和自由流动。 第二,国家需要考虑在短期内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能够直接产生效果的措施就是政府机关、军队、武警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事业单位增加对毕业生的雇用量。由于这些机构更看重的是求职者的综合性素质,而对专业的要求相对宽泛,从而可以缓解这个特定的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结构性矛盾。国家还可以进一步增加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第三,国家可考虑在短期内适当增加研究生招生总量,减少大学毕业生的供给,帮助大学生度过金融危机的困难时期。
记得采纳啊

这是我摘录的一篇论文,你看看吧,希望对低估有用
但是我还是得说,只要你个人有能力, 在哪里都不用担心这个问题的,提高个人能力才是最应该关心的问题,而不是在这些客观方面去找原因

金融危机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影响到底有多大?据最新调查显示:截至4月底,经管类专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应届大学生签约率已经跌出前20名。
  此次对2万多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从3月到4月,大学毕业生签约率仅上升了3个百分点,为39%。与上个月签约率增长超过10%相比,4月的签约率上升速度明显下降。北京地区学生签约率名列全国第五,为42%。被调查的本科、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分别为2031元和1760元。

  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就业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就业问题研究专家王伯庆介绍,对往届大学毕业生的研究显示,约三分之一以上的本科毕业生和近一半高职高专毕业生是在毕业半年后才找到工作的。所以,现在或毕业时没有签约的毕业生也不必灰心。调查数据显示,在目前尚未就业的毕业生中,57%的本科生和55%的高职生仍表示要继续求职;15%的本科生和21%的高职生表示要自主创业。




  从被调查者的签约行业来看,截至目前,毕业生签约量最大的前三位行业仍为制造业、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建筑业。根据麦可思往届调查,这三类行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都相对其他行业较大,即使是在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下,就业机会仍相对较多。虽然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但是从签约薪资来看,被调查者4月签约薪资最高的行业仍为金融、保险、房地产业,这些行业本科生的平均薪酬2283元,高职生平均薪酬1936元。

  从被调查者所在专业来看,在金融危机下,地矿类、测绘类、海洋工程类、能源动力类等专业签约率较高,受负面影响较小。地矿、测绘专业签约率均超过60%。金融危机对经管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签约率排在前20位的本、高职高专专业中基本上都是理工科类专业,其中工科专业居多,而往届就业热门的经管类专业此次却是榜上无名。

  被调查的2009届毕业生中,理工科类和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对口比例较高,特别是海洋工程类、护理学类、能源动力类专业,被调查者的工作与专业对口比例都超过了95%。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无疑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转手,全球经济持续动荡,金融危机正在肆虐全球。最新公布的美国AP-GfK民调结果显示,近1/3的美国人认为金融危机可能令自己职位不保。面对如此巨大的经济动荡,企业裁员,大量人员失业的趋势几成定局。因此,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各国面临和关注的一个焦点。

  就业现状堪忧

  对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在整体环境堪忧的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或许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中华英才网人力资源专家欧阳晖表示,大学生就业难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然有100万没有找到工作。从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状况统计看,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学生就业比率有所下降。再加上中国经济增长的整体放缓,以及“过冬论”在房地产、互联网、家电业、IT行业等多个产业中的传导,在本已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只能用“屋漏又遭连夜雨”来形容。现状决定了企业对大学生招聘比过去要谨慎,中华英才网总裁张建国告诉《浙江特快》,近年来,国内就业形势逐年严峻。

  今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应届毕业生数量又创新高,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似乎已很难避免。对于有经验、有资历的职场前辈也虚构不成太大的威胁,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任脉,使得他们另谋出路的难度相对不高,而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

  大学生求职需有道

  对于环境的骤变,大学生应该有所准备和思考,然后再准确出击,盲目是在不乐观的现实情况下的最糟糕的心态。欧阳晖认为,虽然整体就业环境比往年有所恶化,但应届毕业生如果能够在找准定位、应聘部门、应聘地区三个方面深思熟虑,还是可以在竞争激烈、环境欠佳的情况下脱颖而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完美的第一笔。首先,要找准定位,调整好心态。

  应届毕业生切忌好高骛远,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放低薪酬要求,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提前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深挖洞、广积粮”,多充实、提升竞争力,即便是可以“高成”也不妨先“低就”,抱着学习的心态去适应社会,从基础做起,不要眼光过高。其次,应届毕业生需要对应聘的部门进行分析,规避掉那些在企业经营压力下容易被裁减的部门。比如在新经济形势下,公关广告、品牌推广等不能直接产生利润的部门,预算是最先被截流的。求职者,尽可能地选择公司核心或者有潜力的部门就职,企业在扩张期和鼎盛期才考虑到的职位可能会被缩减,与其四面碰壁,不如寻找一个大的入职空间。最后是对应聘地区的筛选,从以往的经验看来,这种经济震荡会突出表现在经济发达或者发展迅速的地区,比如深圳、浙江等以出口为主的地区的降温,以及全球金融业动荡对上海的波及等,大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的时候都要有所顾及。因此,欧阳晖建议毕业生从长远的眼光看待就业,可以选择有潜力的二级城市,避免扎堆,以致竞争激烈丧失就业机会。从长期看,这次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的不仅仅是挑战,更是巨大的机遇。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积极应对,努力提高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

  总体的看,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美国金融危机使国际金融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欧美的全球金融经济核心角色淡化,新兴经济加快崛起,尤其东亚的金融经济地位将会日益重要,这将给中国未来的长期发展带来很好的机遇。随着我国产业机构调整和金融体系健全的过程逐步完成,相信我国将顺利渡过本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并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如果能够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用真才实干努力捍卫属于自己的工作阵地,那么在危机过后,他们的职业生涯就可以迎来更大的曙光。

大学生就业四大趋势
2005年11月01日

2006年预计将有350万高校生和400万“三校生”毕业,毕业生就业将面临巨大压力。上周在浙江绍兴举行的“全国百所院校人才智力博览会暨长三角学生就业协作网年会”上,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180所院校携30余万名毕业生信息,希望能在会上找到一个好“买家”,毕业生就业工作也正逐渐引入越来越多市场化操作模式。

“零售”向“团购”转变

由学校设摊集中向企业推荐自己的应届毕业生,这次的对接活动似乎更像是一场人才团购大会,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招聘会。包括42所“211工程”院校在内的全国180所院校,带来了其30余万名毕业生的信息。

上海人才有限公司总裁王绍昌认为,这种从“零售”向“团购”的转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应届毕业生。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零售式的招才引智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推进企业与相关专业院校的联盟合作,由学校和企业联合进行毕业生的求职招聘工作,成功率将会大大增加。

绍兴当地一家大型纺织企业的老总在会上跑了多家学校,详细询问了毕业生数量、专业方向、期望薪资等情况。他表示,自己对上海某高校的学生很感兴趣,“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愿意从这家学校招聘20名应届毕业生。”而学校方面则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学生单打独斗的盲目性,增加求职竞争力。

“现货”向“期货”过渡

在大学生招聘过程中,不少企业已逐步从注重“现货”向注重“期货”转变,在培养人才上先走了一步。不少企业已经和学校签订了人才智力合作协议,设立学生实训就业基地,建立了学生实训就业合作关系。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曾喜平老师向笔者出示了一份协议,绍兴将为他们学校免费设立实训就业基地,优秀学生可获得提前就业的机会。

根据中国上海人才市场发布的《长三角地区企业用工状况调查报告》,有超过74%的用人单位倾向使用具有一定经验的社会从业人员。而通过这种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将改变企业“即缺即用、即招即用”的传统引才模式。院校根据“订单”企业的实际需要培养人才,既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又降低了企业的招聘成本,还为企业建立起一个充足的人才资源库。

上海人才市场培训就业园主任王合群博士认为,大学生要想成为企业争抢的人才,就业指导应该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他建议学生遵循这样的原则――“一年级认识自我,二年级定行业,三年级定岗位,四年级走出去。”

区域人才一体化趋势明显

在许多上海学生感叹工作难寻的同时,长三角诸多处于高速发展中的企业却正在为人才发愁。《长三角地区企业用工状况调查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96.8%的企业为招聘合适人才发愁,技工荒、人才荒让相当数量的企业放慢发展步伐。

王绍昌介绍说,人才一体化是实现区域性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长三角地区学生就业网2003年正式成立,旨在构筑由长三角地区1000余家重点企业和全国500余所大中专院校组成的市场化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开辟毕业生面向长三角的就业快速通道。目前已有28个省市的600多所各类大中专院校加盟,拥有36个就业指导工作站,16个自办或者联办的就业培训基地,服务长三角地区1000多家企业,解决学生就业近5万人。

绍兴新圣科技有限公司的陈伟国说:“我们希望能从上海引进更多优秀毕业生,但很多上海大学生不知道长三角企业的招聘信息和需求,这就造成他们在就业上遇到一定困难。而通过区域整合,相信会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在上海之外找到合适的工作。”

人才派遣方式大举引入

由于人才派遣具有能够帮助企业优化人才结构、规范用工行为、规避用人风险等多方面好处,企业将越来越多的业务外包给派遣机构已经是一种趋势。一位人力资源专家介绍道:“不可否认,在我国派遣员工所从事的职位是相对低端的,但正好和没有什么经验的大学生能扮演的角色相吻合,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乐意通过人才派遣的方式录用毕业生,这也能帮助更多大学生找到工作。”

“现在已经有近30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成为我们的员工,而且这个数字正以每月超过10%的速度快速增长。”上海派遣人才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锦荣透露。其实,这些毕业生并不是直接为该公司服务,而是通过人才派遣的形式找到了就业的方向――他们与派遣人才有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再采用派遣的形式进入其他公司工作。张锦荣说:“这些学生目前已经在为近50家企业提供服务。

跨地区人力资源外包联盟执行秘书卢军认为,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找工作的竞争变得空前激烈起来。事实上,这种人才派遣的就业形式确实快速促进了“学生军”向高绩效“职业人”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目前经统计,今年将有600多万大学生无法就业,明年经济危机会陷入最低谷时会超过800万应届毕业生无法就业.也直接导致了考研潮和留学潮出现.目前的经济萧条也令企业无法施展能量,HR市场冰冻.几家具有代表性的招聘网站(如中华人才网,51Job,zhaopin.com)只要有职位出现,不管是否合适,蜂拥而上的局面。

就业难,还需要看个人情况。
不过国家现在都出了政策来调解 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改变。
不管什么时候 有本领不愁找不到工作。

硕士→研究生
研究生→本科生
本科生→大专
大专→高中
高中→硕士

就业难

  •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的影响
    答:1、就业困难:金融危机时期,经济衰退,企业减少招聘或裁员,导致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度增大,就业压力加大。2、实习机会减少:部分公司减少招聘以及实习机会,导致大学生缺少获得实践经验的机会,由此可能会造成个人的发展和职业竞争力受到影响。3、求职期延长:在金融危机时期,求职周期可能会持续更长,不管是...
  •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带来什么趋势?
    答:今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应届毕业生数量又创新高,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似乎已很难避免。对于有经验、有资历的职场前辈也虚构不成太大的威胁,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任脉,使得他们另谋出路的难度相对不高,而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大学生求职...
  •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你准备如何应付_百 ...
    答:首先,由于经济危机重创欧美经济,一些留学生将因国外就业机会减少而回国,他们将挤占部分就业岗位。其次,新经济形势下,一些企业将裁员,这些裁员中有学历有就业经验者的再次就业也将挤占部分新增岗位。再次,名校好专业学生为实现就业将降低其就业期望值,他们将往下挤占就业岗位。 “在就业岗位减少或相对...
  • 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面临什么问题呢?
    答: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冲击严重 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岗位数量之间的供需比降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在减少。国有大中型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用人需求减少相对较少;而小型非国有企业,高新企业、私企、外企以及制造业、IT行业、房地产行业等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相关用人需求明显降低,...
  • 大学生如何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以提升自身就业及发展竞争力_百度知 ...
    答: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最直接、最显现的就是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就业岗位却在不断减少,就业率明显下降。 一、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 2008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10万,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一年。[1] (一)经济增长...
  • 金融危机会给我们大学生带来什么影响?
    答: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说现在找工作好难!!工资好低!竞争号激烈!
  •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答: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明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明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100多万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1。再加上...
  • 求金融危机条件下,05级市场营销大学生就业形势?
    答:经济危机造成市场萎缩,居民收入减少,失业增多,企业破产增加,市场消费能力严重下降,对于市场营销的人员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就业压力剧增。金融危机不可能两三年内解决,所以要做好充分准备应对就业和生存。对于一般大学的大学毕业生,市场营销就业相对于名牌大学的确困难了好多。考研是一条出路吧。或者自己...
  • 如何看待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
    答:金融危机殃及大学生就业:受经济“寒冬”的影响,大学生求职也应有“过冬”心态。虽然风暴眼在美国,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如此之高的现在,任何区域的经济体都不可能隔岸观火、独善其身。而对2009届毕业生而言,金融危机对各行业影响将直接导致的是——求职前景不容乐观。这也许也意味着更焦灼的等待...
  •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率的影响?
    答:从被调查者所在专业来看,在金融危机下,地矿类、测绘类、海洋工程类、能源动力类等专业签约率较高,受负面影响较小。地矿、测绘专业签约率均超过60%。金融危机对经管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签约率排在前20位的本、高职高专专业中基本上都是理工科类专业,其中工科专业居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