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青青有时落,谁人不曾少年时‖读《梅子青时》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说实话,当初买下这本书,只是因为它的名字:《梅子青时》。依书名想来,这许是一本轻小说。粗麻质感的封皮上却写着一行小字:外婆的青春纪念册。算来人生已过半,每每回望来时路,或无声叹息或心驰神往,却不曾想过,耄耋之人也有过流金的青春岁月。

这是一本32开的小书,合上也只有手掌摊开大小,一天时间即可读完;这是一本淡写真情的大书,它承载了外婆93年的人生艰辛和70余年的山河世事,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全书分初、次、续、尾四章,作者用13万6千的文字旅程带我们认识了一位“18岁的外婆”。这个外婆一出场便使人心揪得生疼:因脑动脉瘤病变摔倒在地,需要手术。90多岁的外婆生病前健走如飞、活力四射,即使缺掉一颗门牙也因生性好强见不得别人同情而不肯戴假牙。由于全身麻醉和血管痉挛,漫长的栓塞手术后,外婆变成了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的老太婆,有时狂躁到需要注射镇定剂。直到在国外的大舅回来后,外婆的状态才一日好似一日,语言功能也恢复得差不多。

故事讲到此时,作者才替我们翻开外婆那本珍藏了70多年的深蓝色布皮毕业纪念册。纪念册里是不同人题写的毕业留言,除了没有QQ、微信、兴趣和偶像外,应该和我们现在的同学录别无二致。

纪念册里是我们没听过名字的湘湖师范和大部分已故去的外婆的同学,以及他们凄惶流亡的青春。在那艰辛辗转的岁月里,幸而有陶爱凤、楼庭芬、金竹这样的同窗之谊,使得自强的外婆每一步都走得温暖。也幸而有金海观、俞子夷、骆允治这样一腔热血甘为教育事业的老师,才有那个年代的精诚互助和世道人心的传承。

难怪乎此书荣登“新浪中国好书榜·2015年度十大好书”,金宇澄、梁鸿、严彬、饶平如全来为读者推荐。

花朵如历史中的人生细节,疏忽这特殊性,他们将随时消失。感谢作者,让遥远的色彩在这本书里展开,远方的气息、时间缝隙难忘的画面,都被保存下来,这是作者、读者的幸运。——金宇澄

一个普通老人的生命史,却折射出那个大时代最细微的神经和肌理,充满质感和活生生的美。该书以人物口述的回忆和作者亲历的现实互相印证,为我们呈现出历史的变迁、沧桑和生命顽强的“在”。——梁鸿

沿着书中外婆的青春纪念册,在湘湖师范之外我看到炮火中的西南联大,看到张充和的“曲人鸿爪”,看到中国式传统家庭几代人血脉中的故事。小时代固然怡人,那端庄壮丽的人生却是学不来的。——严彬

当然,这样精当的评论也是我所学不来的,我且选取书中最有感触的两页来读:

通讯录列出了湘湖师范所有师生的姓名。学生按照就读的内容分为乡师、简师、音师等,其中每一项又按照届次排列。外婆所在的简师第十六届名单里,有大约一半的名字被用方框框住。画下这些方框的,有的是黑色钢笔,有的是铅笔,也有红色圆珠笔,显示它们是分许多次先后画下的。不难想象,自从某一年开始,给名字画框框成了外公外婆每年必做的事情。契机也许是一个电话,一封远方的来信,或者一次同学聚会,总之那些框框越画越多。没有被框住的人不一定还在,但被框住的人却肯定不在了。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在通讯录的另一页,乡师第十九届的名单里,排在第一的名字外边也被铅笔框起来,但框是歪歪斜斜的,离横平竖直差得很远。画下这个框的人,当时要么是不够用心,要么是无法用心。框是外婆画的,被框住的名字是王保森,他是我的外公。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也许有天你我老了,老到像书中的梅香一样。头发花白,门牙漏风,颤巍巍接掉一个电话后艰难地拿起笔,瞄准当年集体照后面对应的人名用力划去。那些曾和自己吃在一块儿,玩儿在一道好多年的冒失小伙或大大咧咧的姑娘,自此就天人永隔再无相见可能了。那些小辈们不爱听也听不懂的陈谷子烂芝麻,除了午夜梦回,再没重见天日的机会了吗?又或许,我们是被别人划去姓名的那一个。梦还没做完,人还未再见,徒留沟壑纵横老脸上那么的遗憾。无牵无挂撒手人寰与儿孙满堂苟延残喘说不好哪一种人生更圆满。

给读者以这样的感叹怕是作者始料未及的,正如他在书中所说作此书的目的:“所幸此刻眼前物证人证俱在,所以,我想趁现在找回外婆的青春年少,找回她的一生。”

册子背后,隐形的主角正是我的外婆。如果不是这确凿的物证,我根本不知道要怎样去想象眼前这个老妇人也有过意气风发的年代。的确,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外婆曾经有许多次试图给我讲她的往事,关于村坊、祠堂、老家的亲戚,还有——湘湖师范的人和事。可是这些对我来说都太远太远了。我从没有去过她的老家,也无从去想象那些陌生的建筑、风景和人。至于湘湖师范,对我来说也只是一个模糊而过时的名词。也许它有过一些故事,可是,在当下的时态里,这四个字所指向的实体早已经不复存在。那么我还能怎样去认识它呢?仔细想想,也许我才是错过了太多的那个人。世界无常,生命是流动的,从认识这个被我称作外婆的人那天起,她一直都是个老太太。如果说岁月为她带去过什么改变,那也只不过是老、更老、都这么老了。但是,在那之前呢?没有人生下来就是老人,外婆也一样。她年轻过,这大概没错,只是我从没有仔细去想这回事。就算去想,也没法眼见为实。所幸此刻眼前的物证人证俱在,所以,我想趁现在找回外婆的青春年少,找回他的一生。

于我来说,如果没有这本书,我根本没想过我身边的至亲们也有过意气风发的年代。他们在冬日的下午,闲极无聊给我讲过的往事里也会深埋着他们的敢爱敢恨、冲动万分。六三年发的大水、大力治理的海河、木匣里成摞的粮票……那些对我来说太远太远的风景和人都随我的漠然视之无从寻找,不知那讲故事的人心中是否尚且清晰。

世事变化太快,在全家团圆欢聚一堂的年夜饭上,许有人突发兴起,央求耳边垂下银丝的老太太讲一讲那过去的事情。被忽略多年的老人突然成了主角,整理思绪后刚要发言,便被满堂儿孙中一声惊呼截住:“快抢红包!”可怜老人脸上被众人关注的羞赧与回忆的怅然还未散去。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罗大佑的歌词那些年我们在歌词本上抄了一遍又一遍。光阴易逝,徒留人叹。

这匆匆而过的青春呐!不仅改变了我们,更改变了我们身边忽略的至亲。那么,趁物是人在,我们且停下来听听他们的青春。毕竟,梅子青青有时落,谁人不曾少年时啊!

  • 梅子青青有时落,谁人不曾少年时‖读《梅子青时》
    答:说实话,当初买下这本书,只是因为它的名字:《梅子青时》。依书名想来,这许是一本轻小说。粗麻质感的封皮上却写着一行小字:外婆的青春纪念册。算来人生已过半,每每回望来时路,或无声叹息或心驰神往,却不曾想过,耄耋之人也有过流金的青春岁月。这是一本32开的小书,合上也只有手掌摊开大小...
  • 词牌名《采桑子〉的格式
    答:1、正体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2、变体一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3、变体二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历史上与酒有关的典故
    答:二人以青梅下酒,酒正酣时,天边黑云压城,忽卷忽舒,有若龙隐龙现。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曹操实乃不世出的绝顶人物,这一番话...
  • 三国演义人物故事的小标题
    答: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这句话将刘备吓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转口说,你学种菜,不容易,这才使刘备稍稍放心下来。曹操说,则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见此梅,不可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听后心神方定。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
  • 关于秋初杏子的诗句
    答:1.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宋代:周邦彦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可惜半残青紫,犹有小唇丹。 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2.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宋代: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宋代:苏轼 雨霰...
  • 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说的是谁与谁的故事?还有这是什么故事...
    答:译文:刘备勉强在曹操处栖身,被曹操识破其为真英雄而泄露杀机,巧妙的借用惊雷来掩饰,随机应变的如有神助。《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曹操一个人喝着闷酒,想了半天,请刘备来喝酒聊天。刘备很高兴,曹操请我喝酒,不容易啊;另一方面心里也发毛,为什么请我喝酒?喝酒时最容易漏嘴,得小心点。有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