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分析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畜牧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养殖水平低,规模小,主要采用现金采购饲养和自行销售的模式。这种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养殖模式特点是市场风险小,养殖风险小,但销售难度大,养殖水平低,养殖成本较高。
摘要: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是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新模式。通过介绍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模式产生的背景,阐述了“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模式源派的概念以及面临的机遇,评价了其存在的社会效益,并对“家庭农场+合作社”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家庭农场;合作社;产业化;经营模式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的关键,以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为基础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制的有效途径。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不断创新,出现了从最初的“养殖户+经销商”到“养殖户+企业”“养殖户+合作社”等产业化经营模式,但这些经营模式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弊端。最终出现了“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以合作社为依托,联合农业生产类型相同或相近的家庭农场组成利益共同体,开展农业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是现行分散家庭经营制度和传统经营模式基础上的制度创新。
1“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模式产生的背景分析
畜牧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养殖水平低,规模小,主要采用现金采购饲养和自行销售的模式。这种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养殖模式特点是市场风险小,养殖风险小,但销售难度大,养殖水平低,养殖成本较高。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经销商,他们开拓市场,垫付资金,形成了“经销商+养殖户”的经营模式,该模式市场风险大,养殖户利润没保仔伍证,不利于养殖业发展。21世纪初,龙头企业、合作社开始出现,并且出现了“企业+养殖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公司保价回收,降低了养殖户的市场风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养殖户进入市场的交易费用,维护了养殖户的部分利益,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壮大了养殖队伍。但养殖户始终处于产业化链条的“产中”位置,实力和地位无法与处于产前和产后公司相抗衡,难以形成平等的利益共同体。互助合作、改变弱势地位的内在要求驱使养殖户联合起来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且通过“合作社+养殖户”模式将养殖户与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内化为与合作社的.交易,由合作社组织养殖户进行有序养殖、畜牧业投入品的购买和畜产品的加工销售,增强了养殖户的话语权,合作社成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最佳载体。养殖业虽已进入稳定发展期,但仍然受到资金、技术、销售渠道、管理经验等各个方面的制约,当遭遇价格波动和疫病流行等重大因素影响时,散养户便成为风险的最大承担者。如何降低养殖风险,也就是如何提高生产力、降低养殖成本,已经是摆在养殖业面前的最大困难。这就需要从改善养殖条件、提高养殖水平、提高机械化水平、改进品种、完善服务体系、增加个体养殖量等方面入手。最终导致养殖业进入变革期,产生了“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在该经营模式中,合作社帮助一部分优秀社员进行“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信息化”一系列改造,通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等手段,提高农户收入,增强规避风险的能力。
2“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概念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商品化程度雹戚贺高,更注重实现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信息化,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社是劳动群众自愿联合起来进行合作生产、合作经营所建立的一种合作组织形式。“家庭农场+合作社”是一种以合作社为依托,农业生产类型相同或类似的家庭农场在自愿基础上组成利益共同体的制度安排,通过市场信息资源共享,农技农机统一安排使用,在农产品的产、加、销各个阶段为社员提供包括资金、技术、生产资料、销售渠道等社会化服务。
3“家庭农场+合作社”的4种模式
3.1“家庭农场+合作社+公司”模式
公司根据市场需求与合作社签订契约,合作社按照契约规定的品种、数量、质量组织家庭农场生产。畜产品由合作社初验、收购,而后由公司进行加工和销售。家庭农场以合作社为依托,与公司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了家庭农场与公司的谈判地位,有效约束公司的机会主义行为,确保畜产品的价格和销路。
3.2“家庭农场+合作社+超市”模式
合作社与超市建立供求关系,保证超市的货源供应,由合作社统一品牌和标准化生产服务,建立畜产品可追溯机制,家庭农场根据订单由合作社组织进行有计划的生产,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产生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3.3“家庭农场+合作社+直销”模式
合作社与学校、企业食堂、餐饮等企业签订供货合同,通过该方式将畜产品直接销到消费者手中,缩短了由“养殖场”到“餐桌”的距离,节约了成本。
3.4“家庭农场+合作社+合作社自办加工企业”模式
这是4种经营模式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模式,以合作社为产业化经营的主导力量,对农业产业链各环节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合作社对社员生产的畜产品自行加工销售,组织稳定性和合作性增强,内部成员利益高度一致。
4“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模式的机遇
“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模式必然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技术,使传统养殖过程发生转型升级,扩大养殖规模,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养殖效率,实现社员收入倍增。一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力不可估量,它能够改造传统畜牧业,使畜牧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生产,在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员流动带来疫病传播的风险,提高畜产品质量。通过互联网不但可以建立养殖服务平台,为养殖户提供技术、销售等各方面的服务,还可以建立金融体系,为养殖户提供资金支持。二是以现代生物科技实现农户养殖技术创新。通过开发引进新品种、加强免疫接种、完善技术服务体系、研究完善的饲料配方、研究和推广新的养殖技术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
5畜牧业“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的社会效益分析
5.1经济效益
在“家庭农场+合作社”的经营模式中,家庭农场从事专业化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负责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有利于生产要素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实现优化组合。1个家庭农场一次性投资100万元,建设4000m2养殖场,年出栏30万羽肉鸡,年产值500万元,年利润60万元,2年就可收回投资。有利于一部分社员在当地找到投资方向,实现自我价值。
5.2节约养殖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肉鸡养殖是目前粮食转换食用蛋白比例最高的畜禽养殖品种,大力推进肉鸡养殖,是增加人均蛋白提供、节约粮食资源、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生产效率高,可以有效降低料肉比,提高粮食利用率,从而减少粮食浪费,节约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5.3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养殖技术水平较高,能严格执行肉鸡防疫、休药期等制度,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强,降低了肉鸡疾病发生的可能,减少了兽药的使用,降低了畜产品的兽药残留,最终保障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5.4生态效益
“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对培育主导农业产业,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地区养殖业全面走向规模化、高效化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养殖业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6展望
将来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信息化,但养殖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可太大规模,规模太大生产成本高,养殖业本身竞争的关键就在于高质量、低成本。“家庭农场+合作社”产业化经营模式正是养殖产业化发展的方向,是“养殖户+合作社”的升级版,是对传统养殖户规范、改造、提升的理想模式和必然结果,是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方法,更是实现新的生产要素对传统落后要素进行替代的重要载体。

  •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组织形式有哪些?
    答: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公司+农户 在这种模式下,一家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公司作为龙头企业,与农户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将生产与加工、销售紧密结合。农户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向公司提供农产品,而公司则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收购。这种模式使得公司能够获得稳定的原料供应,降...
  •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模式
    答:【农业产业集群的主要发展模式】1. 农业工业化生存方式建立涉农业产业化集群:以山东寿光蔬菜产业为例,该集群通过蔬菜生产、批发、种子生产等不同企业和服务企业的集聚,形成了专业化的小城镇。广东东安的农林牧渔产业群也是类似的例子,拥有淡海水产品、畜禽产品、林果蔬产品等五大优势农产品板块。2. 依靠...
  •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分析
    答:摘要: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是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新模式。通过介绍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模式产生的背景,阐述了“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模式源派的概念以及面临的机遇,评价了其存在的社会效益,并对“家庭农场+合作社”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答:1. “公司+农户”模式:这种模式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具体形式多样,核心是一个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公司作为龙头,与分散的农户生产基地通过合同方式联结,实现公司加工、销售与农户生产的紧密结合。在这种模式中,公司与农户的财产各自独立所有,彼此之间的管理互不参与、互不干涉。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
  • 什么是农业产业化经营??
    答: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模式,它建立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2. 在这一模式中,龙头企业和其他中介组织起到关键作用,它们将农业的各个环节,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3. 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通过这种方式,产业链各个部分有机结合、...
  • 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征
    答:8. 企业化:借鉴企业化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是运用现代工业的管理方法,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和市场化。这种经营模式以市场为驱动,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依托科技进步,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了一种以市场带动、龙头企业引领、基地支撑、农户参与的经济管理和...
  • 概述农业产业化经营概念与特点?
    答: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定义: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它强调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这一经营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系列化服务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答:1.“公司+农户”模式。“公司+农户”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其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但其核心是以一个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公司为龙头,以分散的农户生产为基地,利用合同形式把农户生产与公司加工、销售联结起来。公司与农户的财产各自独立所有,完全分割,相应地对财产的管理也互不参与、互不干涉。对公司来...
  •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和特征
    答:6. 集约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实现集约型增长。7. 社会化: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金融支持等服务,促进农业健康发展。8. 企业化:借鉴企业化管理模式,实现农业经营活动的企业化运作,提高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农业产业化经...
  •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组织形式有哪些?
    答:“公司+农户”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是以一个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利用合同契约的形式把农户生产与公司加工、销售联结起来。公司和农户在市场上按照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进行购销活动。公司想买多少、何时买、何地买以及用什么价格买进都受市场的影响和约束,同样,农户想要突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