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管理机制有哪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拜托各位大神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4
请问在公共关系学中组织形象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拜托各位大神

组织形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象是由组织内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一个企业为例,企业形象包括: (1)企业历史、社会地位、经济效益、社会贡献等综合性因素; (2)员工的思想、文化、技术素质及服务方式、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人员素质因素; (3)产品质量、产品结构、经营方针、经营特色、基础管理、专业管理、综合管理等经营管理因素; (4)技术实力、物质设备、地理位置等其他因素。 这些不同的因素形成不同的具体形象,但这些具体形象只是构成企业整体的基础,而完整的企业形象是各个形象要素所构成的具体要素的总和,这才是对组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宝贵财富。当然,对有些组织而言,可能会因某一方面的形象比较突出,进而掩盖其他方面的形象,导致组织形象片面性或不完整性。其实这也是正常的,因为组织宣传有侧重点,公众也不可能全面了解组织的所有情况, 而良好的组织领导者个体形象可以提升组织形象。领导者个体形象具有二重性。领导者个人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往往就代表着整个组织的形象,公众对领导者个体形象一旦认可,也就意味着对组织形象的认可。人人都有一种“爱屋及乌”的心理,公众喜欢领导者个体形象,自然而然也就喜欢该领导者所领导的组织。因此,领导者的个体形象与组织形象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领导者的个体形象有助于提升组织形象,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领导者个体形象是以整个组织形象为土壤的,离开了组织形象的领导者个体形象,就好比离了枝叶的花,纵有夺目的绚烂,也是转瞬即逝,没有长久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我的观点和你的一样。 希望可以有助于你的理解。

采纳哦

折旧(6000-0)/3=2000
(1)NCF0=--6000-600=-6600
NCF1=5000-2000-(6000-2000-2000)*25%=2500
NCF2=6500-3200-(6500-3200-2000)*25%=2975
NCF3=8000-4000-(8000-4000-2000)*25%+600=4100

、组织体制的概述 唐朝实行中央集权管理,由中央系统和地方系统组成。 中央系统:三省六部一台五监十寺。也曾设有秘书省和殿中省,但作用不大,故常被忽略。其决策方式由政事堂会议决策。政事堂:相当于决策委员会。 地方系统: 设州县两级制,下面还有乡、里两个基层组织,这样实际上即中央、(道)、州、县、乡、里这样的组织系统。其中唐太宗时,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把全国划分为十个监察区,称为道。 2、中央系统组织机构简图 (可惜,画好之后显示不了) 用文字表示如下: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一台 五监 十寺 吏部、礼部、工部、刑部、兵部、户部 其中:六部归尚书省管理 3、三省六部一台五监十寺的构成及部门职责 三省 中书省:决策机构; 正职:中书令 副职:中书侍郎 下辖:中书舍人、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右补阙、右拾遗、起居舍人、集贤殿和史馆(机构) 门下省:复核机构; 正职:门下侍中; 副职:门下侍郎 下辖:给事中、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补阙、左拾遗、起居郎、城门郎、符宝郎、弘文馆(机构,掌管图书、礼仪、制度沿革等)。 尚书省:执行机构,下设六部。 正职:尚书令 副职:左仆射、右仆射 六部各设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六部 正职为尚书、副职为侍朗 吏部:相当于人力资源部; 下设:主事、令史、书令史、制书令史、甲库令史、亭长、掌固等。 礼部:类似于公关部,主管礼议,含与国外使节的礼仪; 刑部:类似于法院系统,主管案件的审理,大案及平反案归大理寺复核。 户部:类似于财政部,管户口、经济、财政; 下设:主事、令史、书令史、计史、掌固。 工部:类似于建设部; 兵部:类似于国防部。 一台:一台即御史台,掌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吏,参预大狱的审讯 御史台下分三院: 1)台院侍御史,负责纠举、弹劾朝廷百官。 2)殿院殿中侍御史,掌殿各种仪式。 3)察院监察御史。 分为左右御史。其中左御史:监察中央政府官员,主要是尚书省六部官员,中书、门下省不在监察之列;右御史:检查各地方官员,全国分十道,每道一个,称“观察使”。 另外,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和补阙、拾遗也是专门的谏官。以“犯颜强谏”著称的魏徵,就做过谏议大夫。并形成了“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的制度”。 五监: 国子监:掌文教; 少府监:掌皇家手工业生产; 将作监:掌土木工程; 军器监:掌制造军器; 都水监:掌水利建设 十寺 太常寺:即掌礼仪祭祀的, 光禄寺:掌皇室酒醴(lǐ李)膳羞; 卫尉寺:掌兵器仪仗的 宗正寺:掌皇族谱籍的 太仆寺:掌皇帝车马和国家牧政的 大理寺:掌刑法断狱的 鸿胪寺:掌国宾、礼仪 司农寺:掌国家仓廪储备 太府寺:和掌财货,贸易。 4、地方系统 州 1、一般地方州 统管者:刺史 下辖: 实职:判司(含司功\司仓\司户\司法\司兵) 虚职:别驾、长史、司马,主要是中央安排闲人所设 2、京城的州叫做府 统管者:牧 一般由亲王任职 实际管理者:府尹 下辖:少尹、司录参军等 县 统管者:县令 下设: 县丞:类似于副职 县尉:催征租赋 主薄:掌管文书簿计 4、品阶及名称系列 唐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同于现在,她的职位\品阶\功勋彼此相关,但不重叠.许多时候,职务与品阶并不一致。 文官品阶及其名称如下(仅查出了前十项): 1、正一品:太尉、司徒、司空 2、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3、正二品:特进 4、从二品:光禄大夫 5、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 6、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 7、正四上:正议大夫 8、正四下:通议大夫 9、从四上:太中大夫 10、从四下:中大夫

九寺五监 九寺五监是唐代中央政府的办事机关。在国务的活动中, 寺监多承受六部诸司下 达的政令,寺监执行完毕必须「申复所司」 。在处理具体事务时,寺监同六部有 隶属与承受的关系。 地方官制《州》《县》《乡、里、保、邻》《羁縻州县》《都护府》 唐代地方行 政制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有三百五十八州, 较汉代的郡多两倍多,州刺吏是唐 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唐代的县 ,玄宗时为一千五百七十三个,比汉的县多了两百余个。和州地位 相等的地方政 权,还有府和都护府。府是州的别名,设于首都和陪 都所在之州。都护府则设置 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州 州是唐朝最重要的一级地方政权,除三府外,全国地方遍 置诸州。州长官为刺史 ,刺史是亲民之官,天子颇为重视。州按户 口的多少分为三等:四万户为上州, 三万户以上为中州,三万户以 下为下州。除上中下等以外,还有辅、雄、望、紧 之分。京师之地 辅弼君王,故治「辅」,如同汉之三辅。其余则依地理环境的远 近 美恶而分为雄、望、紧。京都所在称「京都府」,国内重要卫戍地 区称「都督 府」,边疆冲要地区称「都护府」。京都府的设置始于 开元年间,为京都、陪都 或行都所在,如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 、凤翔府等,最多达到十个。府是州的 别名。著名的「三都府」是 指京兆府、河南府与太原府,河南府为东都,太原府 为北都。三府 长官置牧,规定「亲王遥领」,实际的行政长官是府尹。州刺史的 职权在概括来看是和三府的牧尹相同。在安史之乱前,唐代地方政 府组织比较完 善,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得当,但随着中央政治黑暗 ,安史之乱便转变成各节度 使的横行与割据。 县 州之下为县。三都之县在内曰京县,又曰赤县,城外曰畿 县。又依地域的不同, 有望、紧之别。还依户口多少分为上、中、 中下、下四等。每县置县令一人。县 级行政机构在封建国家运作上 有相等地要的影响。唐代在县令职掌中规定,县令 要「养鳏寡,恤 孤穷,审察冤屈,躬亲狱讼,务知百姓之疾苦」。县令下之官吏 分 为三部份:一是司户佐,掌田、户、赋役,为国家征收赋役而设; 二是司法佐 ,掌刑法,三是博士,掌教育。按《唐六典》定制,诸 州中县编制定,县令以下 官吏共计五十二人,如果县的户口超过四 千户,则县吏可以增加七人(《唐六典 .诸州县令》),另有学生 二十五人,行政组织机构精简,职掌明确。 乡、里、保、邻 县以下的基层组织是乡、里、保、邻。四家为邻,五家为 保、百户为里,五里为 乡。乡置耆老(亦称「父老」)一人,里设 里正一人。里正由地主富户或六品以 下勋官担任,负责查核户口, 收授土地,监督农业生产,征敛赋役。五百户以上 的市镇设坊,置 坊正一人;城郭外设村,别置村正一人,村满百户以上的增置一 人。 羁縻州县 唐太宗时设置羁縻州县,以统治周边少数民族。贞观四年 (公元六三○年),唐 太宗平定突厥,突厥表示愿归附,唐太宗除 将十万户突厥内迁中原之外,又在其 原地设置羁縻府州,在行政管 辖方面,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统率原来的 部众。在行政上 保持半独立状态,在政治上保留各族原有自治权力。唐太宗在突 厥 族设置羁縻府取得成功之后,又推广至其它少数民族部落,见于史 志的羁縻府 州有八百五十六个,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 、刺史,皆得世袭。羁縻 府州虽有较大的自治权力,但都督、刺史 都必须由中央任,并取消原有的「可汗 」称号。为了加强对羁縻府 州的管理,唐代又建之起都护府这一行政区划。 都护府 都护府是中央与羁縻府州之间的纽带,它代表中央行使对 羁縻府州的管理权,负 责管理边防、行政和民族事务。都护由汉人 担任,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都护 府属官设置与内地府州相同, 有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和功、仓、户、兵、法 等曹参军事,分 管各种行政事务以及人事、民政、财政、军事、司法等方面的事 务。这些属官也由中央任,所管辖的事务都要依据中央的指示和政策 进行。

  • 唐朝的管理机制有哪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拜托各位大神
    答:、组织体制的概述 唐朝实行中央集权管理,由中央系统和地方系统组成。 中央系统:三省六部一台五监十寺。也曾设有秘书省和殿中省,但作用不大,故常被忽略。其决策方式由政事堂会议决策。政事堂:相当于决策委员会。 地方系统: 设州县两级制,下面还有乡、里两个基层组织,这样实际上即中央、(...
  • 唐朝管理机制有哪些
    答:(1)中央体制这一阶段,中央行政体制是典型的尚书省六部与诸寺、监上下相系,协同运行的机制。尚书省与诸寺、监之间的职掌,是从隋朝逐渐开始分工明确起来的。尚书省是中央行政管理的中枢,掌政令;诸寺、监是中央事务机关,承受尚书省政令,分别负责某具体方面的事务。这就是唐太宗所说: 尚书省天下纲维,百司所禀 。
  • 唐朝有哪些制度
    答:唐朝的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三省六部制。这是唐朝最重要的政治体制,借鉴了前代的经验,将国家政务划分为三部分。具体包括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其中尚书省主要负责实际事务的管理与执行;门下省主要负责审查政令和宾客接待;中书省负责草拟决策和命令。三省六部制有效分散了权力,加强了皇权的同时...
  • 唐朝时在政治经济方面有哪些先进制度
    答:政治清明,人才辈出。1、唐太宗李世民在隋朝基础上创建三省六部制,采用科举选拔人才;武则天增加了科举录取人数,并开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李隆基任用高官主持科举,提高科举地位,促进了唐诗的发展。2、唐太宗沿袭前朝府兵制;李隆基创建两税制;经济上:开始征收茶税,农业上水稻种植的推广,新型农业器具的...
  • 唐朝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该制度在权利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
    答:唐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之间既互相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趋向完善。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
  •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措施
    答:1、政治 李隆基即位后,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李隆基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唐玄宗以前,由于时人重京官而轻外任,地方官都是选用年高而才疏者充任。为了革除这一...
  • 唐朝政府在西域军政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在都护府下分军事和行政两大系统。唐朝的军队隶属于各军、守捉、城、镇、烽、燧等,肩负守边与屯田两大任务。各羁縻都督府、州的武装属于唐朝军队的一部分,平时镇守封疆,维持当地社会秩序,战时听从安西、北庭两都护的调遣。实行两种不同的行政管理制度:在东疆地区汉民族比较集中的地方实行州、县制...
  • 唐朝前期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有哪些变化
    答:在政治上:唐朝法律分为律、令、格、式四种。律是刑法典;令是指国家对各项制度所做出具体规定(如《户令》);格是对律令式做出补充修改与对禁令的汇编;式则是各项行政法规(如《水部式》)。唐朝沿用隋朝制订的三省六部制,主要机构有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三省即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 唐朝初年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作用如何??
    答:汉代九卿中、相互之间有着依存关系的有机整体,推动了政治体制的不断革新。唐代政治体制变革的核心内容。前者抽去了山东士族最后赖以苟延残喘的依靠,后者则挖了关陇贵族存在的基础,这件事不仅标志着关陇贵族的最后退出历史舞台和门阀贵族政治残余的最后扫除,从观念上来说,还是朕即国家,以下几方面的发展...
  • 唐朝的政治制度
    答:三省六部 唐朝前期的政治机构基本上承袭了隋朝制度,但有所调整变化。在中央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之际,中枢政治体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中书省、门下省逐渐从内廷侍从机构演变为辅助君主进行决策的国家权力机构,与尚书省一起构成一个按职能和政务处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