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地理内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5
中国经济地理的文摘

1.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在搞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2.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基础上,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解决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及血吸虫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油(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3.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五)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1.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2006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2.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3.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从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财政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4.繁荣农村文化事业。5.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6.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 1.国别经济地理间的深厚的渊源关系及相同的研究内容中国经济地理起源于前苏联的经济地理,进一步追溯可以源于早期的欧洲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后来的中国经济地理发展主要受到来自欧美国家学术思想的影响。致使产生了相同的研究内容:中国经济地理和外国的国别经济地理都是研究“生产的地理配置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发展条件和特点的学科”。2.《世界经济地理》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借鉴其先进经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承认区域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地域性,不表明不同国家间区域经济地理研究不需要和不能交流,研究外国经济地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研究《世界经济地理》对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包括:开拓研究视野的需要,如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下应研究哪些重要议题;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全球化使很多学术问题需要国际研究成果的支持;树立国际学术地位的需要。3.发达国家的区域经济地理教学与研究给我们的思考目前区域经济地理学在世界诸多发达国家中仍是地理科学系统中最为发达的一门分支学科,其许多类型的高等院校中都开设有区域经济地理课程,区域经济地理著作在各国所出版的地理文献中也占有较大比重。一些国家还在政府中建立了有关经济地理调查研究的业务机构。这些都极大地保证了其区域经济地理的发展。 1.中国经济地理与规划科学具有长远目标和宏观统筹的共同点:①长远目标方面:中国经济地理所追求的目标是区域良好发展。②宏观统筹方面:中国经济地理是从宏观角度协调国民经济各产业、各部门之间协同的关系,规划科学在制定区域经济规划时也要全面考虑规划对象的各种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两者在处理区域内各个要素的协调关系上近乎一致。2.中国经济地理的实践研究与区域规划工作存在若干交集中国经济地理和规划学(国土规划学、城市规划学、土地规划学、人口规划学、旅游规划学、环境规划学)都是在寻求效益的动态平衡。中国经济地理和规划科学都要遵循地域差异规律、物质循环规律和生态平衡规律,前者所研究的中国经济资源利用构成了规划工作的基础,后者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地理的目标实现起了极大推动作用,这种关系构成了若干交集:多层次性与等级关系,多阶段性与继承关系,传统纵向体系与新的横向网络关系等。 1.学科内容的广泛交叉经济科学(以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专业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性为研究对象)的若干分支学科都与中国经济地理产生了不同的内涵与外延的联系。①以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产生的是一种基础性的内涵关系;②以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产生的是一种渗透性的外延关系;③以地区性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产生的是一种综合的性的内涵与外延共存的关系。这些学科使中国经济地理与经济科学之间在资源、产业(农业、运输业、商业等)、区域等各个方面都集存交叉点。2.中国经济地理对经济科学理论的借鉴:①资源配置理论:为降低生产成本,使生产要素跨地区流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②经济一体化理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趋势正在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将使中国经济地理在研究系统内部的同时研究系统外部。③产业结构理论和地域结构理论:为使区域产业结构更为先进,实施市场竞争与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发展。④比较优势理论:发挥优势,弥补劣势。 由于中国经济地理所研究的产业和区域问题均具有技术属性,所以与技术科学有着密切联系。1.技术科学的很多具体方面都能应用于中国经济地理在研究内容上,技术科学的许多分支学科涉及到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的技术问题,其在很多方面都为中国经济地理所应用。从宏观方面来看,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如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和邮电、建筑业等,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阶段,如试验研究、勘测考察、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生产运行等大都带有技术问题;从微观方面来看,其涉及到企业与工程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经济效果的分析、比较、论证和选用等均为中国经济地理提出了研究课题。2.中国经济地理正在面临技术手段的创新中国经济地理所面临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被大量引入。技术科学的发展给中国经济地理提供了数量方法、计算机和遥感技术的应用,也使模型建立和空间分析在区域研究和城市规划中逐步推广。它既可以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又可以进行静态或动态的模拟,达到地理预测的目的;同时,大量使用的教学软件也得到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比如试题库软件、地理资源技术平台、图库系统、网络远程传输、在线教学等;还有一些现代化GIS实验室被引入到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中,借助影像等电教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一章 绪论】
一、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是什么?
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侧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地理学侧重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或区位)
(2)经济地理学侧重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 (3)经济地理学侧重对人地关系的研究  
2、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 (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2)产业部门与重大建设项目的区位研究。 (6)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3)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  (7)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4)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 (8)公司(企业)区位决策与空间扩张研究。
二、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与地理学的关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以及人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两大类,前者由气候、岩石、土壤、水文、动植物等所组成,后者由人口、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基础、民族、宗教等所组成。由于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通常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技术地理学三大类。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中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而且是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中最重要的分支学科。因为在地理学研究过程中,技术地理学提供研究的手段,自然地理学提供研究的基础,人文地理学才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与目的。在人文地理学所研究的各种人类活动中,经济活动又是最重要的,因为人口、城市、政治、民族、宗教等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都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什么是区位?什么是区位理论?
区位是人类活动所占据的场所。
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据场所的理论。区位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如何选择其活动场所,二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如何使各种人类活动有机地组合起来。
二、什么是区位条件?什么是区位因子?两者有何区别?
区位条件是区位(某一场所)所持有的属性与资质。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区别:区位条件指的是在不同的场所生产条件方面存在的差异,而区位因子指的是对于生产者而言,在区位条件的影响下表现出的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如一个区域劳动力丰富廉价,这是这个区域的区位条件,如一个企业布局在该区域,企业在劳动力费用上的节约则是影响该企业的区位因子。
三、影响人类经济活动区位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要素投入。包括土地、原材料、能源、资本、劳动力等方面因子的影响。
2、市场条件。包括市场规模、市场战略、市场特性等方面的影响。
3、区域环境。包括产业环境、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进入性的影响。
4、交通运输条件。包括运费、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四、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
1、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一是作为劳动对象,如农业用地。二是作业经济活动的场所与空间,如工业、交通与城市建设用地。前者土地的自然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非常突出,后者土地的区位影响非常突出。
2、由于地价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所提供的地租(土地收益)不同,城市内部的利用在空间上出现圈层分化。
3、大规模的工业(大型企业)要求面积大、平坦且承压力高的土地,多在郊区布局,如钢铁、生化、汽车等工业企业。而城市区位型工业,用地少,收益高,市场在城市内部,多布局在城市内部,如服装、出版、印刷等企业。
城市区位型工业指那些空间收益随着距离城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而急剧下降,只有在距离城市中心较近的区域布局才有可能获利的工业部门。
《读图p19》:由于地价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所提供的地租(土地收益)不同,城市内部的利用在空间上出现圈层分化。如图所示,商业与轻工业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创造的收益最大,但随着区位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转移,收益迅速下降。工业用地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创造的收益最低,但随着区位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转移,收益下降最慢。住宅用地创造的收益与收益随着区位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转移而下降的速度居于商业用地与工业用地之间。由于商业、住宅、工业用地收益大小不同,收益因土地区位变化引起的变化不同,从整体效益出发,商业用地多选择大城市中心区域,工业用地多选择在城市外围区域,住宅用地选择在商业用地与工业用地之间。
五、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
(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替代性、自身价值及其在产品成品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
1、原材料按原料来源分为初级原料和加工原料两大类,前者指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或人工培育的原料,后者是指经原材料工业加工后形成的原料。使用初级原料的企业因原材料分布的不均衡性及开采成本的差异,将造成不同的区位生产成本不同。使用加工原料的企业其区位受原材料加工企业区位的影响很大。
2、按加工过程原材料重量向产品的转化情况,原材料分为纯原料与减重原料。从节约运费的角度考虑,使用减重原料的企业区位应尽可能地接近原料地。使用纯原料的企业区位选择在原料地或是主要市场地,运费的差别不大,应根据其他因素来确定企业的区位。
3、不同种类的原料,运输难易程度不同。有些原料易变质、易燃易爆、具有腐蚀性,不便运输。使用这类原料的企业,其区位应接近原料地。原料容易运输,产品不易运输的情况下,企业的区位则应接近主要市场区。
4、使用多种原材料的企业,布局在港口与交通本枢纽等原材料集散区位可降低原料获取成本。
5、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价值大、重量轻、消耗原料少等特点。这类产品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在产品总成本所占的比重低,生产此类产品的企业受原材料因素的影响很小。
供应商园——在如汽车制造等零部件需求种类繁多、且要求即时供应的厂商周围,形成一种新的组织原材料供应的地域综合体。
六、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
1、能源的分类: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
2、能源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不同的区位能源供应价格的差异将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差异。
3、产品耗能不同,影响经济活动区位选择。高耗能工业,如电解铝、电治金要求布局在能源供应充足廉价的区位。
4、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及产品的节能性能会影响企业的形象及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

七、为什么发达国家把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其环境标准比较低,因此同是高污染产业,在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将环境污染的成本内部化的代价较小,因而产品的总成本低,在与国外同类产品的竞争中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步增强,所以它在该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其环境标准越来越严,将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的代价也高,这就意味着企业的污染处理费用越来越大,产品成本也越来越高,这样产品的竞争力在不断下降。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他们在这些产业处于比较劣势,为了追逐利润,降低成本,他们的企业必将高污染产业转移出去,这样既能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到低价的产品,从而增加公司的利润,又可以不对环境污染负责,减少环保方面的支出。
八、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不同产业部门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不同,投资的周转速度与投资回收期有很大差异。流动资本所占比例大的行业,资本周转快,投资回收期短,如轻工业部门;而固定资本所占比例大的行业,资本周转慢,投资回收期长。
九、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
1、资本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2、固定资本存在地理惯性原有固定资本的沉淀区对企业有巨大的吸引力。
3、固定资本,特别是工业用地费用不同的区位差异很大。
4、成熟产业、大型企业的融资易于得到金融业的支持。
5、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受风险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影响很大。
6、资本是生产要素中流动性最大的要素,资本总是流向最具获利机会的地区。
十、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
1、劳动力的数量: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企业要求布局在人口密集地区。
2、劳动力的素质:现代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要求布局在科技与教育发达的区位。
3、劳动力成本:不同的区位劳动力成本存在着差异,劳动密集型产业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多,劳动成本在产品总成本中的比例大,因此要求接近劳动力廉价的区位。
4、劳动力的移动:从落后的国家与地区进行劳务输入,能够维持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从而对企业发展产业吸引力。
劳动力的迁移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劳务输入与输出: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利于解决国家之间、国内各地区之间劳动力供求不平衡的矛盾。对经济不发达地区而言,可减轻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对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而言,劳动力资源不足问题等到解决。其次,从落后的国家与地区进行劳务输入,能够维持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从而对企业投资产业吸引力。第三,劳务的输入与输出,可以促进管理经验、技术与文化在地区之间的交流与传播。第四,由于大量劳工的涌入,城市产生交通拥挤、城市环境恶化、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增大等问题。
2)人才流动:人才流动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一方面通过提供优厚的生活待遇、优越的发展平台是很多企业的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主要策略。另一方面企业区位接近教育发达区域和技术工人的集中分布区也是有效的途径。例如,日本九州岛成为日本最大的集成电路生产基地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九州岛拥有因传统重化工业衰退而形成大量的、廉价的、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资源。
3)智力倒流:智力资源由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向经济发达国家与地区流动力的现象称为智力倒流。战后南亚、东南亚、东亚的经济发展中国家的大量高级知识分子流向北美、西欧、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我国自80年代以来,高级知识分子大量的流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带。
十一、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有何影响?
1、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第一,巨大的市场规模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的生产和形成产业部门的集聚,产生规模经济,包括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第二,市场规模与市场范围的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
2、市场战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第一,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通过低价销售产品来扩大市场,——要求生产的低成本化——寻求生产要素最廉价的区位——区位条件发生变化时,企业的区位会发生变化(如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第二,市场需求日益的个性化条件下,使经济活动的区位趋向信息业发达的市场区,这样有利于与客户联系。
3、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市场特性指的是不同区域的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偏好与消费习惯,从而形成不同的市场需求特点。如不同的收入阶层有有同的消费层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习惯。满足各市场我特性的需求,扩大市场要求企业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及时掌握各地市场信息。
4、其他市场条件:包括市场竞争环境、市场秩序与管理、市场意识。公平的竞争环境、良好的市场秩序与法制环境、市场意识强的区位对企业,特别是外来企业与外资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
十二、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一)产业环境(集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有何影响?
第一、产业集聚区有利于产业间的协作与联系。
第二、产业集聚区产业间的互补产品会产生需求拉动作用。
第三、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如学校、医疗等机构。
第四、产业的集聚可以改善信息环境。
(二)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有何影响?
第一,政府是一个消费者。
第二,政府通过规划与对特定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引导经济活动的区位。
第三,政府通过政策、法规规范经济活动行为,保证自由竞争环境的形成。
第四,政府通过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的经济政策,调节经济活动的区位。
(三)环境保护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有何影响?
首先,不同的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损害程度与方式不同,其区位选择应根据部门特点来进行。
第二,合理的区位应充分利用环境的的自净能力,减轻对环境的损害。
第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大的企业选择在不同的国家生产在,成本不同,发达国家趋向把污染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第四,优美的环境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区位条件。
(四)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有何影响?
可进入性指的是企业与外界联系的方便与快捷程度。包括地理可进入性、经济可进入性、制度可进入性、社会可进入性。
地理可进入性指的是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取决于地理位置与距离。
经济可进入性指的是对外交往成本的高低,它取决于运费与通信费。
制度可进入性指的是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场所对外生产要素与商品交往的方便程度。
社会可进入性指的是由社会因素(语言、文化因素等)所决定的场所对外交往的便利程度。
可进入性好的区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十三、交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交通线、交通流、地域。
什么是交通网?怎样评价交通网的发达程度?
交通网是同点、线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网络。交通网的发达程度可以用下列指标进行评价:
1、交通密度:单位面积交通线的长度。
2、交通网连结度:指交通网中边的数量与顶点的数量之比。连结越高交通网越发达。
3、交通网的通达度:表示交通网中点之间移动的难移程度。可用通达指数与分散指数来表示。通达度指的是交通网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分散指数指的是交通网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
十四、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的区位有何影响?(P50图)
1、运费方式不同,运费不同。公路、铁路、水运各具特点。
2、定价制度不同,运费不同。运费定价制度分为比例定价、区段定价、远距离递减定价、均一定价。区段定价与远距离中递减定价制度下,选择端点区位可节省运费,降低成本。
3、需要采用两种运输方式时,则中转站是理想的区位。
4、航空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航空运输一特点:速度快、运价高。适宜于长距离旅客运输、高新技术产品的运输以及对时间要求及时快速产品的运输。(机场产业分为两大类:一是与机场业务关联的产业,二是利用空运的产业。)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一、杜能圈的结构及形成机制(P61图)
(一)地租形成机制
1.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R=PQ-CQ-KtQ=(P-C-Kt)Q
式中:R—地租收入;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农产品的生产费;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
两点结论:在“杜能条件下”,同一产品的地租只与Kt(运费)有关;运费不能无限制增加,否则要改变经营方式。
2、地租曲线:指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范围)连结的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由此,形成了经典的杜能圈层式农业土地利用结构(如图6.1)。
(二)杜能的农业生产空间配置模式
1、配置基本原理:在城市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作物,或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是新鲜产品。而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少的作物。
2、配置模式: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的同心圆结构。
1)第一圈——自由式农业圈:距市场最近,生产易腐、难运的产品,集约化程度高,如花卉、草莓、蔬菜、鲜奶等。
2)第二圈——林业圈:内层生产供城市用的薪炭木材;外层生产建筑用材。
3)第三圈——轮作式农业圈:六年一轮回,没有休闲地
4)第四圈——谷草式农业圈:七年一轮回,有休闲地,生产较粗放
5)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三年一轮回,休闲地增加,生产更粗放
6)第六圈——畜牧业圈:距城市远,运费高,生产不易腐烂或直接养活畜,谷物只能自给。以外则为无人荒地。
讨论——杜能带的分布说明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谷物比重等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二、原料指数: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局地原料量。
(P71图文)运费最小企业区位的讨论:
(1)考虑一个市场和一个原料地时的区位:
原料指数>1(区位质量>2)时,区位指向原料地;
原料指数<1(区位质量<2)时,区位指向市场(消费地);
原料指数=1(区位质量=2)时,区位指向自由区位(原料地、消费地均可)。
(2)考虑两个原料地和一个市场时的区位:
当两个均为遍在原料(或一个为遍在原料,一个为局地纯原料或均两个为局地纯原料)时,区位指向市场;当两个均为局地原料时,采用区位三角形确定企业指向。
(3)考虑多个原料地与多个市场时,用区位多边形或范力农构架确定企业指向。三、劳动系数——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其值越大,表示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其值越小则表示运费最小区位的指向强。或者说,劳动系数越高,工业就会更加向少数劳动廉价地集中。
四、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1、运费指向论的应用 :原料指数大于1的工业:钢铁业、水泥业、造纸业、面粉业、葡萄酒酿造业、制糖业和乳制业等;原料指数小于1的工业:啤酒酿造业、清凉饮料制造业和酱油酿造业等; 原料指数大致等于1的工业:石油精炼工业、机械器材组装工业、医疗器械制造工业等。
2、劳动成本指向论的应用:实际上,劳动力成本指数和劳动系数大的纺织业和精密机械零件行业的区位、是典型的劳动力成本指向性产业。如:纺织业、电子产品装配业、服装生产行业等。
3、集聚指向论的应用:偶然集聚或纯粹集聚。二战后,日本“三湾一海”形成了高度密集的中化学工业集聚带,一由这一集聚带靠近日本消费地,二由这些工业的原料基本依赖进口,大的港口成为了原料供给地,即使原料运费最小化。

我国铁路网已基本形成,铁路干线纵贯南北,横穿东西。我国纵贯南北的铁路主要有:

京广线。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广州,全长2313公里。这条铁路穿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5省,跨过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五大水系,是我国中部南北运输的大动脉。

京哈线。起于北京,经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终点在东北北部最大城市哈尔滨,全长1388公里,是东北通往首都和全国各地的一条铁路干线。
1.京沪线

京沪铁路北起北京,经天津、德州、济南、兖州、徐州、蚌埠、南京、无锡、苏州,南达上海,纵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和上海七省市,跨越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四大水系,全长1462千米,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南北交通大动脉。

京沪线在天津交汇了京沈线,衔接天津港;在德州交汇了石德线,与京广线相连通;在济南交汇了胶济线,可达青岛港和烟台港;在兖州交汇了焦石线,接通石臼所港;在徐州交汇了陇海线;在南京交汇了宁芜线,进而与皖赣线相连通;在上海交汇了沪杭线。

2.京广线

京广线北起北京,南止广州,横贯我国中部,经过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省,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五大流域,连接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州,全长2324千米。

京广线是我国关内地区主要的南北向铁路,为我国铁路网的中轴。在北端北京交汇了京秦、京包、京原、京通、京承、京沈等铁路线。在南端广州交汇了京九线、广茂线和广梅汕线,可达香港、茂名和汕头。

3.京九线

京九线北起北京,经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广东,南至香港九龙,跨越9省市,全长2364千米。京九线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它的建设对完善我国铁路布局,缓和南北运输紧张状况,带动沿线地方资源开发,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加快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促进港澳地区稳定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北同蒲—太焦—焦柳线

同蒲线横贯山西的南北,从山西的大同到陕西的孟塬,北接京包线,南连陇海线。北同蒲线是指大同到太原这一段铁路。太焦线从太原经长治到焦作。焦柳线自焦作经襄樊、枝城、怀化到柳州。

北同蒲—太焦—焦柳线北起大同,南到柳州,是一条与京广线平行的南北向的交通大动脉,全长2395千米。

5.京秦—京包—包兰—兰青—青藏线

这是我国北部地区一条重要的东西向铁路干线。东起秦皇岛,经丰润到北京的铁路线为京秦线;从北京向西经张家口、大同、集宁、呼和浩特到达包头的铁路线为京包线;从包头向西经银川到兰州的铁路为包兰线;自兰州到西宁的铁路线为兰青线;从西宁经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为青藏线。青藏线现正在建设中。

6.陇海—兰新线

陇海线东起黄海之滨的连云港,西止黄土高原的兰州,全长1754千米,连通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五省,沿线经过徐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孟塬、西安、咸阳、宝鸡、天水等重要城市。

兰新线起自兰州,向西经张掖、酒泉、嘉峪关、吐鲁番、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乌苏、博乐至阿拉山口,全长2459千米。

陇海—兰新线横贯我国中部地带,把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与西北边疆地区连接起来,是一条具有重要经济、政治、国防意义的铁路干线。

7.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组成了一条横贯我国江南地区的东西向交通大动脉。它东起东海之滨的上海,西到云贵高原的昆明,全长2598.5千米,贯通上海、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和云南五省一市。这条铁路线对加强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的经济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津沪线。北起天津,过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市,南达上海,是我国东部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所经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人员和物资交流频繁。

宝成线。起于陕西宝鸡,穿秦岭山地、达“天府之国”成都。是联系关中与川内西北与西南的重要干线。

成昆线。北起成都,南至“春城”昆明,是我国西南的又一重要干线。

太焦—焦枝—枝柳线。北起有“煤海”之称的山西省会太原,南至西南地区的对外联系的“出海前哨”广西柳州,成为与京广线平行,穿越腹地的又一条“小京广”。

除了上述纵贯南北的大铁路外,我国还有一些重要的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它们是:

京包线和包兰线。从首都北京到“草原钢都”包头,再从包头到西北工业中心的兰州,这一干线加强了首都与西北地区的联系。

陇海线和兰新线。陇海线东起连云港,西至兰州;兰新线从兰州到乌鲁木齐。这两条铁路是横贯我国东西的大动脉,后与原苏联阿拉木图接轨,成为“欧亚大路桥”,对开发我国西部工区与加强对欧洲的联系具有重大意义,它与京广线构成我国铁路的主要骨架。

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和贵昆线。沪杭线从上海到杭州;浙赣线从杭州到株洲。湘黔线从株洲到贵阳;贵昆线从贵阳到昆明。这4条铁路线构成我国南部横贯东西的大动脉,它把我国经济落后而资源较丰富的西南地区联结起来,对密切这两个地区的经济联系、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铁路交汇之地形成了许多铁路枢纽。我国主要的铁路枢纽有:北京、沈阳、哈尔滨、石家庄、郑州、徐州、株州、贵阳、柳州、重庆、成都、兰州等。

主要铁路干线:

南北干线:
1.京九线
沿途主要城市:北京 、衡水 、聊城、菏泽 、商丘 、亳州、阜阳 、麻城 、九江、南昌、吉安、赣州 、河源、惠州、深圳 、香港

2.京广线
沿途主要城市:北京、石家庄、邯郸、安阳、新乡、郑州、漯河、信阳、武汉、岳阳、长沙、株洲、衡阳、郴洲、韶关、广州

3.京沪线
沿途主要城市:北京 廊坊 天津 沧州 德州 济南 泰安 兖州 枣庄 徐州 宿州 蚌埠 滁州 南京 镇江 丹阳 常州 无锡 苏州 昆山 上海

东西干线:
1.陇海线
沿途主要城市:连云港、徐州、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天水、兰州

2.兰新线
沿途主要城市:兰州、武威、金昌、张掖、清水、酒泉、嘉峪关、玉门镇、柳园、哈密、鄯善、吐鲁番、乌鲁木齐、乌西

京广线
北京——涿州——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安阳——新乡——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广水——孝感——赤壁——岳阳——长沙——株洲——衡阳——郴州——韶关——广州

京九线
北京——霸州——任丘——衡水——聊城——菏泽——商丘——亳州——阜阳——麻城——九江——南昌——吉安——赣州——定南——龙川——河源——惠州——东莞——深圳——九龙

京沪线
北京——廊坊——天津——沧州——吴桥——德州——济南——泰山——兖州——徐州——蚌埠——滁州——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

京哈线
北京——唐山——秦皇岛——山海关——兴城——葫芦岛——锦州——新民——沈阳——铁岭——四平——长春——扶余——哈尔滨

京包线
北京——沙城——张家口——大同——集宁——呼和浩特——包头

京通线
北京——滦平——隆化——赤峰——通辽

京承线
北京——兴隆——承德

京原线
北京——燕山——十渡——白涧——紫荆关——涞源——灵丘——五台山——原平

哈大线
哈尔滨——扶余——长春——四平——铁岭——沈阳——鞍山——海城——瓦房店——金州——大连

滨州线
哈尔滨——大庆——牙克石——海拉尔——满洲里

滨绥线
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

大秦线
大同——张家口——沙城——北京——唐山——昌黎——北戴河——秦皇岛

同浦线
大同——怀仁——朔州——宁武——原平——沂州——太原——榆次——平遥——介休——灵石——霍州——临汾——侯马——运城——风陵渡

焦柳线
焦作——济源——洛阳——汝州——平顶山——鲁山——南阳——邓州——襄樊——荆门——宜昌——张家界——吉首——怀化——柳州

宝成线
宝鸡——秦岭——凤州——略阳——阳平关——广元——江油——绵阳——德阳——成都

成昆线
成都——峨眉——汉源——普雄——西昌——攀枝花——元谋——广通——昆明

陇海线
连云港——徐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天水——兰州

兰新线
兰州——武威——金昌——张掖——清水——酒泉——嘉峪关——玉门镇——柳园——哈密——鄯善——吐鲁番——乌鲁木齐

包兰线
包头——临河——乌海——惠农——石嘴山——银川——青铜峡——中宁——中卫——景泰——白银——兰州

兰青线
兰州——西宁

青藏线
西宁——格尔木——安多——那曲——拉萨

襄渝线
襄樊——十堰——安康——万源——达州——广安——重庆

沪杭线
上海——嘉兴——海宁——杭州

浙赣线
杭州——义乌——金华——衢州——上饶——鹰潭——新余——萍乡——醴陵——株洲

湘黔线
株洲——湘潭——娄底——怀化——玉屏——镇远——凯里——贵阳

贵昆线
贵阳——安顺——六枝——六盘水——宣威——曲靖——昆明

南昆线
南宁——百色——兴义——威舍——罗平——石林——昆明

  • 中国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布局原则是什么?
    答: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基础 1.1 研究对象与体系1.2 科学性质 - 探索经济与地理的交织关系1.3 任务与目的 - 为经济发展提供地理视角和策略1.4 研究方法 - 结合理论与实证,揭示地理规律第二章 生产力布局 2.1 影响因素 - 多元因素决定生产力布局2.2 自然条件 - 中国地域特性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2....
  • 中国经济地理(第6版)目录
    答:中国经济地理(第6版)的目录,详尽探讨了经济布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作为一门介于经济学、地理学和规划学之间的学科,它研究区域合作机制的兴起及其影响,尤其关注经济地理学在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包括区域次区域合作、协调发展和重大建设项目论证等。首先,第一章概述经济布局概论,分为我国经济发展与布局...
  • 中国经济地理学到了什么?
    答:答:经济地理学到的内容 1、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等内容。2、以生产为主体的人类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整个过程,是由物质流、商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把乡村和城镇居民点、交通运输站点、商业服务设施以及金融等经济中心...
  • 中国经济地理科学出版社的这本书探讨了哪些经济发展问题?
    答:中国经济地理科学出版社最新出版了一本极具深度和实用价值的书籍,书名是中国经济地理,ISBN为703006511。该书由我国著名地理学家、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同时也是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吴传钧教授主编。本书作为《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之一,分为全国总论和区域分论两大部分,共22章。总论部分...
  • 中国经济地理(第二版) 目录
    答:中国经济地理(第二版)内容概览中国经济地理深入探讨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布局规律,以下是各章节的简介:绪论这部分为全书的导论,引导读者理解和分析后续章节的内容。第一章 经济地理基础知识- 第一节 影响经济布局的因素: 探讨经济活动受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影响的原理。-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布局: ...
  • 中国经济地理的内容简介
    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生产力布局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社会生产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空间分布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绪论、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我国生产力布局及其基本原则、中国农业地理、中国工业地理、中国交通运输地理、中国商业地理、中国旅游地理、中国城市地理、中国经济地理分区。《中国...
  • 中国经济地理:经济体成因与地缘架构内容简介
    答: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早已呈现向新兴国家转移的趋势,而金融海啸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衰退加速了这一进程。经济地理学在理解新崛起大国或地区的发展现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驱动的第一次现代化。预计在2020年前后,这些变化将深刻影响各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结构和布局。然而,中国在快速发展过程...
  • 中国经济地理内容
    答:它的建设对完善我国铁路布局,缓和南北运输紧张状况,带动沿线地方资源开发,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加快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促进港澳地区稳定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北同蒲—太焦—焦柳线 同蒲线横贯山西的南北,从山西的大同到陕西的孟塬,北接京包线,南连陇海线。北同蒲线是指大同到太原这一段铁路...
  • 中国经济地理(第6版)内容简介
    答:自从2005年第五版《中国经济地理》发行以来,中国经济地理环境与城市发展经历了显著变迁。从宏观经济布局的重新规划,到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再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调整,都见证了诸多重要变化。因此,第六版的编纂工作对原有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和删减,以反映这些新的现实情况。新版特别关注了近年...
  • 中国经济地理的文摘
    答:1.国别经济地理间的深厚的渊源关系及相同的研究内容中国经济地理起源于前苏联的经济地理,进一步追溯可以源于早期的欧洲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后来的中国经济地理发展主要受到来自欧美国家学术思想的影响。致使产生了相同的研究内容:中国经济地理和外国的国别经济地理都是研究“生产的地理配置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