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中“汗青”指代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古诗文中汗青指代 桑梓指代 须眉指代 巾帼指代 布衣指代

1、汗青——古代的书,借指史册,也指著作完成。
汗青是指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再刮去青皮,便于书写,避免虫蛀,故称汗青,也叫杀青。

2、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因此代指家乡。
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种植桑树为了养蚕,种植梓树为了点灯。
3、须眉——胡子和眉毛,借指男子。比喻事物细微处,画笔的一种,用以描绘画面细部。
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借指男子汉,大丈夫。
4、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具有男子汉气慨的女子。
巾帼原是古时的一种配饰,宽大似冠,内衬金属丝套或用削薄的竹木片扎成各种新颖式样,外裱黑色缯帛或彩色长巾,使用时直接戴在头顶,再绾以簪钗。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
5、布衣-老百姓。
《盐铁论》中说:“古代普通人要到八九十岁才能穿丝绸衣服,在这以前,只能穿麻衣。”所以老百姓称为布衣。
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绵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今人说的“布”,是指棉布,棉花是南宋时才从外城传入中原。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汗青——古代的书。古代用竹片写字成书,在写之前,要将青竹用或烤,将水分烘干,这一过程,竹子表面会析出水珠,故称“汗青”。
桑梓——家乡。因为古代宅旁常栽的树,是梓和桑。
须眉——胡须和眉毛,借指男子汉,大丈夫。
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具有男子汉气慨的女子。

汗青 : 古代在竹简上书写,先以火烤竹去湿,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也用汗青借指史册 。

相关作品: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1)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并免虫蛀,故称。一说,取竹青浮滑如汗,易于改抹。后以“汗青”指著述完成。 宋 朱熹《答严时亭书》:“当时若得 时亭 诸友在近相助,当亦汗青有期也。” 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里事·王南陔中丞恭甫上舍著述》:“卷帙繁伙,汗青恐无日也。”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或辛勤著述而欲亲覩其汗青,或经营工业而指垂成于旦夕。”参见“ 汗青头白”。

(2)借指史册。 宋文天祥 《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 鲜于必仁 《寨儿令》曲:“ 汉 子陵 , 晋 陶渊明 ,二人到今香汗青。” 清 唐孙华《叶忠节公挽诗》:“芳名垂汗青,千载永不灭。”

(3)也指著作完成。

(1).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并免虫蛀,故称。一说,取竹青浮滑如汗,易于改抹。后以“汗青”指著述完成。 宋 朱熹 《答严时亭书》:“当时若得 时亭 诸友在近相助,当亦汗青有期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王南陔中丞恭甫上舍著述》:“卷帙繁伙,汗青恐无日也。”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或辛勤著述而欲亲覩其汗青,或经营工业而指垂成于旦夕。”参见“ 汗青头白 ”。
(2).借指史册。 宋 文天祥 《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 鲜于必仁 《寨儿令》曲:“ 汉 子陵 , 晋 渊明 ,二人到今香汗青。” 清 唐孙华 《叶忠节公挽诗》:“芳名垂汗青,千载永不灭。”
“汗青”是史册的意思,但是,“汗”字没什么其他讲解,只是出汗之意;“青”也没有太多的含义,多表示蓝、黑或绿等颜色,比如青天即蓝天,青布指黑布,青山即绿山。为什么史册同出汗、青色发生有关系了呢?
这要追溯到纸张发明之前了。那时古人记事要用“竹简”,亦即用上好的竹自记写镌刻事情和文章,此一片片的竹即称“竹简”。竹简的制作并不简单,首先要选择上等的青竹(此“青竹”指绿色之竹),称其为“青”;然后,削成长方形的竹片,再用火烘烤一片片的青竹,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书写,另方面也为干燥防虫。烘烤之时,本来新鲜湿润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了水珠,像出汗一样。这道烘烤青竹的工序就叫做“汗青”了。“汗青”的原意是青竹出汗的工序,渐渐成了竹简的代名词了。
从出土的古代竹简来看,长的竹简常用于书写儒家经典;短的竹简常用其记载诸子事迹及史传。因此“汗青”代称竹简再演变,人们便地一步又将其代称竹简所记载的“史册”了。
“史册”与“汗青”是同义词,当然可以通用。不过,在正式谈论历史记载意思的时候,还是多用“史册”。在诗词中,因平仄或是押韵以及亮音的需要,常有人喜用“汗青”。我国宋代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中,就有家喻户晓的名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望采纳~

"汗青"一词的由来

一提起"汗青"一词,人们就会想起宋朝大臣、文学家文天祥所作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被世人传诵的佳句中出现了"汗青"二字。这里的"汗青"是指史册的意思。
其实,"汗青"一词的本意是指古代在竹简上书写文字。采来的青竹是不易往上写字的,必须用火把青竹板烧得冒出水分后,才容易把字写上去,而且可以防蛀。
后来在《新唐书·刘子玄传》中出现了"头日可期,汗青无日"的句子,这里的"汗青"指史册修完之意。于是"汗青"引申为书册、史册,或指写成书稿之意。

更多图片(2张)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避免虫蛀,故称汗青。

竹简

  • 古诗文中指代的意思古诗文中“汗青”指代什么“蒱
    答:汗青——书册,史册。古代在竹简上书写,书写前,将青竹在火上烤,去掉水分。干后的青竹,容易书写而且不易生虫。后来人们用书写材料代称书写结果,就用“汗青”代称书册、史册了。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 古代诗文中汗青指代
    答:古代诗文中汗青指代 1、指书简。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并免虫蛀,故称。一说,取竹青浮滑如汗,易于改抹。后以“汗青”指著述完成。宋·朱熹《答严时亭书》:“当时若得 时亭 诸友在近相助,当亦汗青有期也。”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里事·王南陔中丞...
  • 汗青指代什么
    答:(2).借指史册. 宋文天祥 《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 鲜于必仁 《寨儿令》曲:“ 汉 子陵 , 晋 陶渊明 ,二人到今香汗青.” 清 唐孙华《叶忠节公挽诗》:“芳名垂汗青,千载永不灭.”
  • 古诗文中汗青、桑梓、须眉、巾帼、布衣分别指代什么
    答:汗青——古代的书。古代用竹片写字成书,在写之前,要将青竹用或烤,将水分烘干,这一过程,竹子表面会析出水珠,故称“汗青”。桑梓——家乡。因为古代宅旁常栽的树,是梓和桑。须眉——胡须和眉毛,借指男子汉,大丈夫。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具有男子汉气慨的女子。
  • 古诗文中“汗青”指代?桑梓,须眉,巾帼,布衣,
    答:汗青:史册桑梓:指故乡或父老乡亲须眉:男子的代称巾帼:指妇女 布衣:平民
  • 古诗文中“汗青”指代()“桑梓”指代()“巾帼”指代(),“布衣
    答:汗青指书本,桑梓指农村或故乡,巾帼名望女子,布衣指农民
  • 古诗文中汗青指代什么桑梓指代什么(在古诗文中巾帼指代什么)
    答:1、古诗文中汗青指代桑梓指代须眉指代巾帼指代布衣指代。2、古诗文中须眉指什么,巾帼指什么,布衣指什么。3、古诗文中汗青指代什么桑梓指代什么须眉指代什么。4、古诗文中汗青指代什么桑梓指代什么。1.汗青指青史。2.桑梓指乡亲。3.须眉指男人。4.巾帼指妇女。5.布衣指百姓。
  • 古诗文中“汗青”指代【 】。
    答:甲部第一章:“或辛勤著述而欲亲覩其汗青,或经营工业而指垂成于旦夕。”参见“ 汗青头白”。(2).借指史册。 宋文天祥 《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 鲜于必仁 《寨儿令》曲:“ 汉 子陵 , 晋 陶渊明 ,二人到今香汗青。” 清 唐孙华《叶忠节公挽诗》:...
  • 古诗文中“汗青”指代什么
    答:”参见“ 汗青头白”。(2)借指史册。 宋文天祥 《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 鲜于必仁 《寨儿令》曲:“ 汉 子陵 , 晋 陶渊明 ,二人到今香汗青。” 清 唐孙华《叶忠节公挽诗》:“芳名垂汗青,千载永不灭。”(3)也指著作完成。
  • 汗青指代什么
    答:汗青指代史册。古代在竹简上书写,先以火烤竹去湿,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也用汗青借指史册 。如:“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汗青"在这首诗中汗青就是史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