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二中词类活用及倒装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2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和倒装

名词作状语(鸿门宴:夜 兄 翼
荆轲: 进兵北掠地 北 函封之 函
诗经:象耳鱼服 鱼
孔雀东南飞:卿当日胜贵 日
赤壁赋: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游褒禅山记 :距其院东五里)
名词作动词

我国古代的论说文源远流长,先秦诸子的书都可以看成是论文集。《战国策》等书中保存的纵横家的说辞,有很多也是论文。在现存的文献中,单篇的论文以贾谊的《过秦论》为最早:全书系统地阐述了贾谊的思想和主张,《过秦论》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因此还不是纯粹的单篇论文。
论说文的写作特点,和今天的论说文差不多,做到说理深刻、逻辑严密、条理清楚才是好文章。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家刘勰把心、理、辞看成是写论说文所必需的三个条件:心里想得正确清楚,才能说得明白深刻、没有漏洞破绽;而遣词造句精审严密,又是写好文章的重要条件。我们欣赏分析论说文时,就应该从这三方面着眼。
一、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论说文,风格不同。
自汉代以至南北朝,或有意铺排,或着意对偶,而其论述的展开往往是层层推理,沿着一条线索直贯而下,层次比较简单。
唐代自韩、柳起,就很讲究文章的波澜起伏、回转曲折,其变化奇诡多端,使人莫测;而作者的结论,就在这中间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到了宋代,以苏轼为代表,除了继承前代遗风之外,又有了通畅明快、气势浩然的特色。试以贾谊《过秦论》和韩愈《杂说一》作一简单比较,看一看这种区别。
《过秦论》一般被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依次叙述:秦从孝公起日益强大;其他诸侯网罗人材、合纵缔交以攻秦,反为秦所败;延至始皇帝,灭山东六国统一天下;此后秦行愚民弱民政策,想传业万世;但陈涉揭竿而起,很快就推翻了秦;结论:秦之速亡,是由于在靠暴力取得天下后却不能施仁义以守业。
中篇承上篇继续论述秦不能安民的过失:首言处于战国动乱之后人民思安;次言秦始皇帝“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再言秦二世更为暴虐,以致国事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得出结论:“故先王见终始(事情的开头与结尾)之变,知存亡之机(关键),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
可以说:上篇以述代论,从事实中引出作者所要论述的命题;中篇才做了系统的推论,历史事实的叙述是作为论据出现的。其论述如千丈瀑布一泻而下,较少纡徐曲折。
再看《杂说一》。这是一篇不过一百一十几字的短论: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灵于龙:比龙还“灵”。茫洋:即汪洋,浩瀚无际的样子。玄:玄冥,指广大空间。薄:迫,接近。伏:等于说遮蔽。景:同“影”。震:指雷。神:动词,指其变化很神奇。水:动词,流水,降水)
文章的主题是论云、龙关系,借以喻指君、臣应该互相依赖和帮助。文章虽短,却富于变化。先说云“弗灵于龙”;“然龙乘是气”句一转,得出“云亦灵怪”的结论;说到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处又是一个波折;“然龙弗得”句却又把意思扭转回去。然后发出“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的感叹,最末从《周易》引出“云从之矣”以作结,言已尽而意未穷。全文如沿路盘山,时进时退,而每次的退也都是在进,步步深入,循环上升,极尽奇宕变幻之能事。在韩愈的那些长篇论文如《原道》、《原毁》等篇中,这种手法的运用更为典型。
三、以《师说》为例,从内容上赏析论说文章的角度
要注意找出论说文中对事物和事件做判断的语句,互相联系起来,对文章主旨进行把握。
《师说》旨在透过一系列的论据证明「古之学者必有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三方面的道理。当时世俗人不知古之学者必有师,只以为年纪不是大于自己的话,他的贤能一定不及自己,韩愈看到此点,借李蟠拜自己为师、跟从自己学习,发表议论,韩愈的构想是以十七岁那么年轻的学子从自己学习,而自己年纪比他大很多,但也不敢以年长自居贤位,而说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说话,足见师的重要及师其道而非师其年长的道理。而且「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之提法非常新颖,将师之角色具体定义,使当时老师作为「授其书而习其句读」的普通层次提升到授儒家之业、解儒家之惑之新高点,立意高远。
好的论说文一定有强大的说服力,要学会发掘作者的论述思路。
在文章中,他先是提出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认为师的角色是传承儒家道统、讲授儒家经典、解决学生面对的学问及人生困感,师的作用的确如此重要,令人难于辩驳。韩愈进而提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之道理,人学习的是道理,最先能领略道理的人就可以为师,这与年纪、贵贱都无关系,能力优胜者自可在某一范畴为师,这更是难于质疑的提法。接着,韩愈举出古之圣人亦有师、今之愚人竟谓可以无师,今之士大夫择师教子、而自身却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而士大夫们都以从师为耻三项论据,有力地证明师之不可或缺,以及不从师之愚。作者进而引伸,以圣人孔子转益多师为例,说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以万世师表为例,说服力自然不庸置疑。作者最后说明本文写作动机,引师事自己的十七岁少年为例,证明自己就是一位躬行师道者。在全文对比、衬托论证手法下,通过层层推进,「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核心论题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附:徐汇高三一模卷http://www.newclasses.org/ziliao/4_1_6_1_2017_8_1/ehjrt.html

你也是H4吧,。我也是。江苏省淮州中学高一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必修一、二语文词类活用复习训练参考答案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词,说明其用法并解释:
一、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月,时间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骊山北构而西折(骊山,名词作状语,从骊山。“北”、“西”,用法相同,向北、向西。)廊腰缦回(名词“腰”“缦”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回”的状态:像人的腰部一样,像缦带一样)
蜂房水涡,矗不知几千万落(名词“蜂房”“水涡”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矗”的状态:像蜂房,像水涡)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名词“辇”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来”所用的工具:用车子,乘车)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名词“鼎”“玉”“金”“珠”分别作“铛”“石”“块”“砾”的状语:“把鼎”“把玉”“把金”“把珠”。“铛”“石”“块”“砾”作省略主语“秦人”的谓语,用作动词:“视为铛”“视为石”“视为块”“视为砾”)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二)名词作动词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名词“炬”处于谓语的位置上,用作动词:放火)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名词用作动词,坚守大义)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名词用作动词,礼遇)
以地事秦(事,名词用作动词,侍奉)
未云何龙/不霁何虹(名词“龙”“虹”,受状语“何”修辞,用作动词,出现龙,出现虹)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名词“族”带宾语“秦”, 名词用作动词:灭族,杀死合族的人)
朝歌夜弦(歌、弦,名词作动词,唱歌,弹琴)
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下(雪))
顺流而东也 (东,名作动词,向东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
或师焉,或否焉(师,名作动,从师学习)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名词用作动词,歌唱)
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用作动词,打渔、打柴)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梦,名词用作动词,入梦、入睡)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地(坐))

(四)名词的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借鉴)
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朋友)
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粪土)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二、形容词的活用
(一)形容词用作动词
不能独完(完,形容词用作动词,完好地存在)
用武而不终也(终,形容词用作动词,坚持到最后)
始速祸焉(速,形容词用作动词,招致)

(二)形容词作名词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受贿、大的受贿)
齐楚之精英(形容词“精英”用作名词,指金玉珍宝)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第一个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奈何取之尽锱铢(形容词“尽”带宾语“锱铢”,使动用法,使……尽,取尽)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暖,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充满暖意)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四)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望西山,始指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异)
不耻相师(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三、动词的活用
(一)动词作名词
盖失强援(援,动词作名词,援助)
秦以攻取之外(攻,动词作名词,攻的方法)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动词“收藏”“经营”用作名词:收藏的珍宝,聚敛的珍奇。形容词“精英”用作名词,指金玉珍宝)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亡,动词作名词,失去的土地)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哭泣)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李牧连却之(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四、其它词类的活用
蜀山兀,阿房出(兀,形象词用如动词,这里指树林被砍光了。)
六王毕,四海一(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与,介词用作动词,与……交好,结交,亲附)

  •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二,三,四必背篇目都有哪些?
    答:必修一:<劝学》、《师说》、<赤壁赋> 二:阿房宫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荷塘月色第4、5、6三段。三:离骚、五人墓碑记的后3段、谏太宗十思疏(书找不到了,只记得)四: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蜀道难、登高、琵琶行(最好全部,除了序)、锦瑟、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
  •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苏教版
    答: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苏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版高一必修三所有文言文的\x0b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固定句式 制作:江苏省射阳中学语文组韦文芹 勤奋成就学业 学习改变命运 成功在于细节 勤奋成就学业 学习改 。 3. 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1.2.3.4.文言文和古诗必背 必修一:1. *** 词二首 沁园春.长沙 采...
  • 高一必修一语文字词
    答:(三)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 (退,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撤兵)——《烛之武退秦师》2.以其无...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2010-11-21 高一语文必修一字音字形整理 15 2012-08-09 一些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字词解释? 1 2018...
  •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和二的文学常识,急需!
    答:高中语文第二册 23.《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人被释奴隶伊索所编,搜集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余篇。 24.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代表作品有:两部著名的学术论著《谈艺录》《管锥编》,散文集《写...
  • 江苏省高中语文必修一、二、三目录
    答: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目录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目录 第一专题 向青春举杯(活动体验)吟诵青春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相信未来/食指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江河 ◎ 体悟人生 十八岁和其他/杨子 我的四季/张洁 *◎ 设计未来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德]马克思 我的五样/毕淑敏...
  • 谁有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句式判断的总汇?_百度...
    答: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劝学》中,的特殊句式,要全,最好还有一些特殊解词等...
    答: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表否定判断) 4用心一也∕ 用心躁也 ∕善 假于物也 倒装句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 2而青于蓝∕而寒于水(状语后置) 3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省略句 1rou以为轮 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
  • 高中语文人教版苏教版共有文言文篇目
    答: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二,三,四必背篇目都有哪些 必修一:<;劝学》、《师说》、<;赤壁赋> 二:阿房宫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荷塘月色第4、5、6三段。三:离骚、五人墓碑记的后3段、谏太宗十思疏(书找不到了,只记得)四: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蜀道难、登高、琵琶行...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答:6、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1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欣赏中外小说 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相对于初中阶段所学的小说而言,这几篇小说情节结构比较复杂,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也比较广,而且风格多样 一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7、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人教版 40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必修13总结重点字词成语等...
  • 求高一必修一荆轲刺秦王中所有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答:工具书上有的呀。我没带书,记得一两个。“函封之”中的“函”是名词用作状语“用盒子”。“箕踞以骂曰”中“箕踞”起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