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的诗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7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思旧赋》和《述异记》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思想感情。
《思旧赋》:
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
《述异记》:
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刘禹锡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首联,诗的第一层,先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颔联,诗的第二层,通过对受害战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
颈联,诗的第三层,推开一步,对比了自己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势,诗人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
尾联,诗的第四层,急转直下,表示并不消极气馁,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以自勉自励结束。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回归之后感受”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原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注释
1.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
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3.见赠:送给(我)。
4.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5.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6.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é)。
7.怀旧:怀念故友。
8.吟:吟唱。
9.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10. 到:到达。
11.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
12.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13.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14.侧畔:旁边。
15.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16.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晋代向秀去洛阳应试,途经被司马昭阴谋杀害的亡友嵇康、吕安的旧居(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正是斜阳冉冉,传来了邻人凄清的笛声,故他以凄怆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他的朋友.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来抒发对王叔文等亡友的怀念.
烂柯人:烂掉了斧头柄的人,这里指离家日久刚回故乡的人.据《述异记》载,晋代的王质上山砍柴,观看两童子对弈,观棋至终局,他发觉手中斧柄已经烂了.回到家里,才知已过了百年,同辈的人都死了.
传说在西晋时有个叫王质的青年农民,一次上山打柴,来到王乔仙洞口。王质胆大好奇,心想,人家都说洞里有仙人,我何不进去看个究竟?因洞口很小,只能通过一个人,洞深三丈余,宽余高各丈许。王质刚进洞中什么也看不见。顷刻之间,洞顶好像透进来光线,只见两个小孩正在下围棋。王质素好下棋,被两位小孩精湛的棋艺一下子给吸引住了。两位小孩好像未发现有人进洞似的,边下棋边吃大枣,有时也顺手把枣递给王质吃。看完一局棋后,小孩对王质说:“你也该回家了。”王质俯身去拾斧子,想不到斧柯(斧柄)已经烂朽,只剩下铁斧了。王质回到村里,怎么一个人也不认识了,询问自己的父母,才知道他们已经死去一百多年了,从此,后人就把这座山叫“烂柯山”
这里诗人以王质自比,说自己在外二十多年,再回旧地,恍如隔世.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说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它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长久,又表现事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引用典故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怀恋之情的...
    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引用典故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怀恋之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引用典故的诗句是什么
    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诗中用了典故的两句诗是什么
    答: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引用典故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的...
    答:引用两个典故:闻笛赋,是向秀《思旧赋》里,写嵇康遇害后,自己经过嵇康故居听到笛声,想起往昔,喻怀念他们的去世的老朋;烂柯人,指晋代王质上山砍柴,遇到两个童子弈棋,他在旁边观看,一局棋终,手里的斧柄烂了,回到家里发现已经经过七世,喻贬谪时间之久。
  •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回归之后感受”的诗...
    答: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回归之后感受”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原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注释 1....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的诗句
    答:闻笛赋:晋代向秀去洛阳应试,途经被司马昭阴谋杀害的亡友嵇康、吕安的旧居(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正是斜阳冉冉,传来了邻人凄清的笛声,故他以凄怆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他的朋友.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来抒发对王叔文等亡友的怀念.烂柯人:烂掉了...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和烂柯人什么意思
    答:运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了对亡友的怀念之情;运用“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恍如隔世的感慨。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典故来写自己离开家乡之久的...
    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一句“到乡翻似烂柯人”引用...
    答:王质在山中逗留了片刻,人世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故事因此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人世间的巨变。唐代诗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中 "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就引用了这个典故。诗人用王质自比,表达了他遭贬离开京城二十多年后,人事的沧桑巨变所带给他的恍如隔世的感觉。古人喜欢用神话去...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译文 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