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品质大生鲜,生鲜战斗决胜在供应链而非流量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关于百果园
百果园现在已经进入了80多个城市,开设了4000多家店,目前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发展,电商占到整体的25%左右。今天想分享的,是基于百果园这么多年的发展,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去做生鲜这件事情。
大家可能看到百果园更多的是终端零售的门店,零售的网络。但实际上百果园从2003年开始,就已经往上游、往整个基地方向做了布局,百果园的全产业链布局是从标准化种植技术指导开始,我们引入了日本、欧洲等地的种植技术,包括从肥料、种子等研发方面做支持,我们认为真正好的水果不是选出来的,一定吵没液是种出来的。
当时我们不只引入水果的种植技术,还一起引进了水果产业和蔬菜产业其它支撑技术,只是早期更多的应用在水果上面,后边在蔬菜等等这些品类上也有一些发挥的空间。那么再到金融体系、交易体系、仓配、物流、营销、销售和整个数据,百果园现在整个在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的生态。百果园现在有一个五六百人的 科技 研发团队,支撑了整个体系的 科技 研发。可能对标互联网企业来讲这还远远不够,但对于一个零售企业来讲,我们希望逐步的打破线上和线下边界。因为未来的竞争不再只是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最近互联网巨头也都进入到生鲜领域,过去做线下生鲜零售的人会一起在这个行业去深耕,未来可能还要跟这些互联网公司去做竞争和融合。
互联网巨头为何青睐生鲜
第一点,生鲜是高频刚需的一个入口,绝对是入口级的机会。在互联网往往是高频打低频,那么生鲜一定是最高频的品类。但过去因为供应链等各方面的原因,生鲜电商的发展一直没有找到一个非常好的模式。不管是以前的B2C、后来的O2O ,再到包括前置仓、社区团购等等这些模式不断的发展,其实就是互联网不断的在 探索 生鲜这件事怎么做。生鲜这种高频刚需的入口,如果一旦找到了一种可以爆发式增长的模式,它对整个零售格局可能会带来一些很大的变化。所以大家会认为这个入口不能丧失。
第二,疫情黑天鹅加快了整个生鲜电商的渗透速度。从渗透率的数据上来看,整个加速了行业的演变的过程。因为这样的一个加速,让过去要3~5年才可能发生的一些变化,在今年更加快速的发生了。
第三,这些互联网平台也好,零售平台也好,似乎找到了一种轻资产的流量思维的模式。互联网是流量思察或维,而零售一定是零售思维,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思维方式。最近社区团购等等的发展(未必说这个未来是完全成立的)是相对轻资产的模式。轻资产是对标线下开店而言,比如说像上海一个城市,我们开700家店是要一个店一个店去开的,但是社区团购这种模式,它开一个仓,就完成了重资产的一个布局,其余更多的是靠线上发展,所以相对来讲它是轻的。这种相对轻资产的模式非常适合互联网,所以为什么现在巨头们都在往这里面进。我觉得这个未必是坏事,百花齐放,大家共同去 探索 ,说明整个社区生鲜消费还是非常的活跃,这也为市场带来更好的活力。
社区生鲜的三个特点
从宏观来看,我们认为整个社区生鲜、或者生鲜这个行业,它有三个特点,就是足够广、足够深、足够长。这跟过去我们做工业产品做标品可能不太一样。
足够广:就是说中国太大了,需要网格化去做。生鲜一定是以线下或者以O2O的方式,而不是升物以传统的互联网方式去做。因为生鲜一定不是一张网可以覆盖的,它一定是网格化的填充,甚至不是以城市、而是以社区为维度的。可能一个社区百果园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和优势,但到下一个社区又是不一样的格局,所以,它是一个逐步网格化的竞争和网格化填充的过程。他的维度和颗粒是非常小的。
足够深,从一线城市到五线农村,纵深是非常大的。大家都知道像兴盛优选,很多社区团购已经到达了村这一级。而且每一个层级的城市,每一个层级的消费者,他的需求、偏好可能都是有差异的。
第三就是足够长,生鲜从产地种植开始一直到消费者手里,对标工业品来讲,它整个链条是非常长的。我们经常讲叫“从枝头到舌头”这样的一个过程。实际上不管任何一个生鲜企业,其实都是从枝头到舌头,这个没有差别的。他整个的物流链路和履约链路其实没有区别,哪怕它是从产地直发到消费者手里边,它同样要经历每一个环节,整个的物流流程这是不能省的。他从产地发一个快递,快递到达区域仓储,再到它的分拨中心,再到城市站,再到服务站点,再到消费者手里,在物流环节对标其他非产地直发的零售企业,其实它没有省下任何一个环节。所以这个链条不管用什么样的模式,它都是足够长的。
足够广,在不同的区域,甚至到不同的社区,都是一种格局战。足够深,中国人对于吃消费文化多样,分层明显,需要不断的根据区域特点进行适应和调整。足够长,生鲜的专业度要求高,百果园也是用了20年的时间,才把水果这个品类相对来讲做的比较专业,一个水果况且这么难,生鲜的品类这么多,每一个品类我们想真正做的好,做到专业,一定需要时间培养的。
以上三个特点,所以我们认为,社区生鲜绝对还是一个长期的生意,这不是一个速决战,而是一场持久战,不是一个短期能够快速形成垄断性入口的行业。
非标品的竞争在最初一公里
社区消费分为标品和非标品。我们总结说,标品的竞争是在最后一公里,标品的竞争对于渠道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在最后一公里你能更好的渗透到每一个终端,让消费者更便捷的看到你、买到你。但非标品真正的战斗是在上游,在最初一公里。
标品消费体验的是价格,而非标品顾客体验的更多是价值,而非单纯的价格。
标品考验的是资本能力、规模能力,但是非标品一定考验的是专业基因。
所以我们总结来说,这场社区生鲜的战斗最终的聚焦点一定是高度专业的差异化,在生鲜品类能不能做出真正对标别人的差异。像在标品上那种单纯的烧钱是没有价值的,在生鲜、在社区消费的这种烧钱,只能让用户对价格这件事情足够敏感,但是对于渠道的忠诚度,对于价值的理解是很难培养出来的,最后可能就会变成谁便宜到谁那买。生鲜最终靠的是新鲜,靠的是品质,靠的是差异化。并不是说标品做不出差异化,从选品再到自有品牌的这种开发,其实标品也是同样可以做出差异化的。未来我们认为,社区生鲜消费这种竞争一定是在生鲜的差异化和标品的差异化这一点上去做突破,才有可能真正获取消费者的忠诚。
生鲜消费的顾客痛点
第一个,又好又便宜,我们认为是消费者永恒不变的需求,不管是在哪一个消费阶层,中低端的消费群体,还是中高端的消费群体,大家追求的都是又好又便宜这种性价比,这个是不变的。
如果说生鲜消费的多快好省,我们认为首先多是一个伪命题,顾客去买一个生鲜产品,不需要像淘宝一样,搜一个关键词,几万条的记录去选择,顾客需要的是我在这个渠道买到的就是放心的、有品质的;那么快,我们认为是有消费场景的,顾客追求的是一个服务体验,但还不是社区生鲜消费的核心需求。最后好和省,一定是的,又好又便宜,是消费者永恒不变的根本需求。
第二个痛点,就是说是不是一个真正可信赖的消费渠道,生鲜产品的核心是品质的稳定性能不能有保证。而不是今天买的好,明天不好,后天可能又好,这样其实消费者的信任度无法建立。
所以我们认为,在又好又便宜和真正可信赖的渠道这一点上,我们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去挖掘的。
百果园品质大生鲜的优势和模式
百果园可能的一些优势在哪?未必是独有的,但是有我们积累的一些东西,比如说上游的种植,供应链的体系,我们的门店网络和会员,包括我们整个生鲜产品的标准,这几点是百果园20年深耕水果产业,我们积累下来的东西,我们希望把它在一定程度上复制到生鲜产品。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6000万的会员和500万的社群用户对百果园品牌和品质的信任,对品质和性价比的追求。这一点是我们最核心的。
目前我们大体分了这三类模式,大家都有各自的逻辑,没有对与错。第一类就是店仓一体的,像盒马、像百果园等等,不论社区小店还是大店。第二个是前置仓的模式,像京东、美团买菜等等这样前置仓的模式,提供及时送的服务。那么第三就是次日达,像类似于社区团购就是典型的次日达的模式。这三种模式追求的服务点还是不一样的。
前置仓来讲,他核心的优势在服务,30分钟拿到手,对于有这种需求的用户是非常好的一种服务。店仓一体,大家去逛盒马、去逛百果园的门店,在逛的过程中,选择商品的过程中,包括线上的、持续的一个服务能力下,他的体验是比较好的。线下的陈列和布局,就像百果园那种田园风的感觉,给你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那么次日达来讲,它更追求的是效率角度,在次日达的模式下,它的供应链基本是一个以销定采的模式,是预售,因此它的物流、很多方面

  • 百果园品质大生鲜,生鲜战斗决胜在供应链而非流量
    答:百果园品质大生鲜的优势和模式百果园可能的一些优势在哪?未必是独有的,但是有我们积累的一些东西,比如说上游的种植,供应链的体系,我们的门店网络和会员,包括我们整个生鲜产品的标准,这几点是百果园20年深耕水果产业,我们积累下来的东西,我们希望把它在一定程度上复制到生鲜产品。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6000万的会员和500万...
  • 百果园时隔两年将再次赴港IPO
    答:作为水果连锁品牌的百果园,产品能力自然不遑多让,但现实状况是,各大玩家都在分食百果园存量的水果生意。 截止2021年8月,百果园在全国拥有超过5000家门店,但水果连锁店品牌依然高度分散、群雄割据,典型如鲜丰水果、洪九果品等。 即使从2016年起,百果园就相继收购南京鲜时代、一米鲜等地方水果连锁及生鲜品牌,但一批头部“...
  • 百果园品质大生鲜,生鲜战斗决胜在供应链而非流量
    答:百果园品质大生鲜的优势和模式 百果园可能的一些优势在哪?未必是独有的,但是有我们积累的一些东西,比如说上游的种植,供应链的体系,我们的门店网络和会员,包括我们整个生鲜产品的标准,这几点是百果园20年深耕水果产业,我们积累下来的东西,我们希望把它在一定程度上复制到生鲜产品。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6000万的会员和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