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知识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1. 农业:原始社会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村舍结构简陋,制作黑陶和白陶。商周时期,青铜器使用较少,主要依赖木器和石器。井田制在周朝达到鼎盛,公田被贵族占有,而份田只有使用权。
2. 手工行业:由官府统一管理,工匠职业世袭。其优点是资金雄厚、规模经营、细密分工,但缺点是不计成本、缺乏竞争、采取强制手段。
3. 工商食官在周朝负责工商事务,而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渐取代青铜器,牛耕在春秋后期得到广泛应用,铁犁则在战国中后期出现。
4. 自耕农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规模狭小,性别分工简单,难以扩大再生产。
5. 井田制开始崩溃,税制改革始于齐国。春秋前期,管仲提出“相地而衰证”,鲁国实行“初税亩”。战国时期,商鞅废井田制,实行“依军工行田宅”。
6. 土地制度变为私有制,包括君主、地主、自耕农私有土地,租佃关系在战国时期产生。
7. 私营工商业发展,私商取代官商成为主体。西汉时期,出现了犁壁,东汉时期,坎儿井得到应用。
8. 土地买卖成为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北魏实行均田制以抑制土地兼并,但“见税什五”现象普遍。
9. 冶铁技术进步,使用煤作为燃料。丝绸远销欧洲,获得“丝国”之称。
10. 陶瓷业发展,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有青瓷和白瓷,唐朝出现曲辕犁和筒车,缂丝技术得到发展。
11. 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白瓷进入成熟期。雇募工匠在各个行业中出现。
12. 丝绸之路繁荣,长安城实行坊市制。宋朝时期,租佃关系成为重要的经营方式。
13. 土地出租定契约,地租以实物为主,分成租和定额租。北宋用煤冶铁普遍,南宋用焦炭冶铁。
14.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棉花在宋末元初向内地传播,景德镇成为瓷都。
15. 元朝时期,黄道婆发明脚踏三点纺车,江苏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青花、釉里红、彩瓷广泛流通。
16. 明朝后期,丝麻毛成为主要衣料。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主导地位。
17. 明清时期,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导,农产品进入市场,形成商帮。
18. 清朝时期,发展了珐琅彩、粉彩等工艺。
19. 四大经济区包括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地区。
20. 人口迁移主要发生在两晋之际、唐安史之乱和宋靖康之变。
21. 经济中心南移,南方逐渐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22. 重农抑商政策特点包括贬低商人身份、限制经营范围、重征商税和禁止对外贸易。政策在不同朝代有所松动和变化。

  • 高中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
    答:3、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确立 时间 特点 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交通工具的革新第一次工业革命 18c60d-19c中期 手工工场工匠技术积累 工厂 火车、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 19c中后期-19c末20c初 科学理论与技术相结合 垄断组织 汽车、飞机▲形成途径——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和扩张第六...
  •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知识点
    答:1. 农业:原始社会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村舍结构简陋,制作黑陶和白陶。商周时期,青铜器使用较少,主要依赖木器和石器。井田制在周朝达到鼎盛,公田被贵族占有,而份田只有使用权。2. 手工行业:由官府统一管理,工匠职业世袭。其优点是资金雄厚、规模经营、细密分工,但缺点是不计成本、缺乏竞争、采取强制...
  •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知识点
    答:从战国到东汉,特点:多样性,实力发展不平衡 人口迁移:第一次:两晋之际;第二次:唐安史之乱;第三次:宋靖康之变 经济中心南移:1、东汉南方不知牛耕,两晋南朝,牛耕在南方普及 2、经孙吴、东晋、南朝开发,江南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产量大幅增加,手工业和商业进步,出现建康...
  • 高中历史必修2复习
    答:的 第一次高潮:两晋之际的人口流动南 中原人口的南迁 过程 第二次高潮:唐安史之乱后移 第三次高潮:靖康之乱 给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力 影响 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北民南移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原因 南方政局比较安定 本身具有发展的潜力 经济重心的南移 孙吴、...
  • 高中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必修2复习提纲(最新最全)
    答: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发达的古代农业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3古代商业的发展4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5开辟新航路6殖民扩张与... 必修二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发达的古代农业 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3 古代商业的发展 4 古代的经济政策 ...
  •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答: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经济发展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考纲课标解读: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耕作方式演变过程: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土地制度: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 商周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战国以来土地私有...
  •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答:高中历史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历史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 有没有高中必修2历史的提纲?
    答:历史必修(2)知识点梳理(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
  •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
    答: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逐渐普及,曲柄锄、大镰、耦犁、一牛挽犁、铁铧犁等得到推广.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战国:李冰主持...
  •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答: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1 识记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理解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理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农业起源: a.中国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距今一万年左右; b.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c.距今七八千年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耕作方式的进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