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主要事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1
主要事迹 :

在嘉佑元年,苏轼出川赴京应举,在第二年与弟弟考中同榜进士,然后在嘉佑六年被授于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等官职。后因为父亲苏洵在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在熙宁二年得以还朝任职,后来因为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分歧,请求外调。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在元丰二年,他因为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被下狱,后来又被谪贬黄州。元佑元年,苏轼被调回京都担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务。在元佑四年的时候,他出使杭州。后来在元佑六年时被召回,但因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被派往颍州、扬州和定州等地。

这期间,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进行某些兴革。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一直被远放到儋州。直到元符三年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七月死于常州。

  • 关于苏轼的主要事迹
    答:四年后还朝判登闻鼓院。治平二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 关于苏轼的主要事迹
    答:苏轼的主要事迹: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三起三落,他最重要的历史成就不在于政治,而在于文学,他是宋代历史上文学成就最高的代表,诗词书画加之散文,都能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很多还是那方面的巅峰代表。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
  • 苏东坡生平事迹有哪些
    答:2、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3、嘉_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来母亲病故,因守孝丁忧故里,熙宁二年官复...
  • 苏轼的有关事迹
    答:真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7、家庭聚会 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
  • 苏轼事迹简写
    答:1、道化童蒙 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 [58] 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喜欢的学生之一,另一个是后来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据东坡《志林》记载,在苏轼被贬黄州时,他的老同学陈太初在汉中羽化仙去。由于苏轼...
  • 苏轼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答: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以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幼子苏辙。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二十八日,上任...
  • 苏轼的主要事迹
    答:主要事迹 :在嘉佑元年,苏轼出川赴京应举,在第二年与弟弟考中同榜进士,然后在嘉佑六年被授于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等官职。后因为父亲苏洵在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在熙宁二年得以还朝任职,后来因为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分歧,请求外调。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
  • 求苏轼生平事迹介绍
    答: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生于公元1037年,去世于公元1101年,北宋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自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宋嘉佑二年与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同时进士及第,一时成为一方美谈,人说“一门三...
  • 苏轼的生平事迹
    答:1、苏轼生于1037年1月8日(景_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2、1056年(嘉_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苏轼川赴京,参加朝廷得科举考试。3、1061年(嘉_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
  • 苏轼平生的事迹材料
    答:苏轼平生的事迹材料 一、书香世家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人。生于北宋中期,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卯时 (午前六时),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苏洵是著名的文学家,他志在科举,但怀才不遇。苏轼的父亲苏洵一辈子没做过什么特像样的官,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有数的大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