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四化的扎实开展农民技能化培训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劳动就业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

  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是我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然结果。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可或缺的力量。当前,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之一,他们对城市生活适应程度如何,对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满意程度如何,对有关部门进一步解决农民工问题有着极大的重要性。
  一、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评价
  (一)近七成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感觉比较适应
  被调查的29425名农民工中,对城市生活已经适应的占39.94%,比较适应的占28.40%,认为一般的占26.60% ,表示不太适应的占4.06%,根本不适应的只占1.00%。
  从受教育水平来看,农民工文化程度越高,适应性越强,调查结果表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已经适应和比较适应的占78.40%,高中、初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已经适应和比较适应的分别占73.19%、66.96%和60.77%。
  (二)四成多的农民工感觉现在的就业环境变好
  与前几年相比,42.67%的农民工感觉现在的就业环境变好,36.96%的农民工感觉现在的就业环境与过去差不多,11.78%的农民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还有8.59%的农民工感觉现在的就业环境变差了。
  (三)有四成的农民工认为外出务工经商最大的障碍和困难是城市生活开销大,自身缺乏专业技术
  据调查,有22.40%的农民工认为外出务工经商最大的障碍和困难是城市生活开销大,有22.20%的农民工认为是缺乏专业技术,10.64%的农民工认为是缺乏外出经验,还有10.12%的农民工是担心出来后家人无法照料。其他如找不到工作、生病无人照料、安全无法保障等也是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时担心的问题。
  (四)有近二成的农民工最希望政府在住房和医疗保障方面给予帮助
  调查结果表明,有19.62%的农民工目前最希望政府在住房和医疗保障方面给予帮助,有13.60%的农民工目前最希望政府在维护农民工正当权益方面给予帮助,有13.53%的农民工目前最希望政府能降低各种费用,有12.56% 的农民工希望政府能提供劳动技能培训,还有11.79%的农民工期盼能和本地人享有同样户口,还有21.22%的农民工希望政府能加大对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组织力度、解决好子女就学难、提供招工信息和统一的劳务市场等等。
  (五)一半以上的农民工希望能在城市发展、定居
  据调查,有55.14%的农民工设想未来在城市发展、定居,有28.55%的农民工想赚钱或学到技术后回家乡生活。在城市发展、定居和赚钱或学到技术后回家乡生活对男性农民工而言分别占了50.04%和32.81%,而对女性农民工而言却分别占了64.48%和20.76%。
  二、农民工对自己工作和生活的评价
  (一)一半以上的农民工对自己在城市生活工作环境比较满意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对工作条件表示满意的为51.97%,对收入水平表示满意的为33.65%,对生活质量表示满意的为30.70%,对社会地位表示满意的为24.53%。
  (二)有三成以上的农民工对自己所处环境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太低
  据调查,农民工个人对自己所处环境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太少、收入不稳定、劳动强度大、简单劳动学不到技术、受到不公正待遇、工作环境恶劣,分别占了32.94%、14.24%、11.43%、7.41%、5.78%和3.24%。
  (三)近七成的农民工认为自己在务工经商期间的生活条件一般
  调查显示,有21.32%的农民工认为自己务工经商期间的生活条件非常好和比较好,有66.46%的农民工认为自己在务工经商期间生活条件一般,有12.22%的农民工认为自己在务工经商期间的生活条件比较差和非常差。
  (四)在对工作生活各方面的评价中,农民工最不满意的是医疗卫生、住宿和饮食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有33.06%的农民工对医疗卫生方面最不满意,有14.29%的农民工对住宿方面最不满意,有10 .48%的农民工对饮食方面最不满意。
  (五)当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农民工首先会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解决
  调查了解到,当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固定岗位就业的农民工首先会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解决,其次是寻求法律援助,然后是找亲友帮忙,此三项分别占了农民工数的24.73%、18.34%、12.26%。而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则先找亲友帮忙,其次才寻求法律援助,而后再与有关单位协商解决,此三项分别占了农民工数的18.88%、16 .92%、16.84%。有部分农民工还选择了自己忍了或是向有关部门举报等。
  (六)六成的农民工认为职业技能培训对找工作有一定帮助
  在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的14771名农民工调查中了解到,60.14%的农民工认为职业技能培训对找工作有一定帮助,27.99%的农民工认为职业技能培训对找工作非常有帮助。
  针对14654名没有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调查了解其原因时,有23.28%的农民工表示想参加,但没钱, 22.15%的农民工认为培训费用太高,参加培训不划算,18.33%的农民工认为没必要参加,16.51%的农民工不知道哪里有职业技能培训。
  如果政府有关部门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表示免费就愿意参加的占40.74%,对工作有帮助就愿意参加的占16.01%,能保证就业就愿意参加的占15.37%,还有9.69%的农民工表示收费低就愿意参加。
  针对目前有一些比较适合农民工但需要自费参加的技能培训,有40.97%农民工表示若费用合理,就参加。
  (七)一半的农民工对子女受教育情况表示比较满意
  调查的农民工中对子女受教育情况表示很满意的占6.48%,比较满意的占43.57%,认为一般的占25.94%,不大满意的占19.59%,非常不满意的占4.42%。
  24.01%的农民工对子女受教育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收费过高、生活费用高、教学质量不高,分别占29.80%、 21.73%和15.87%,还有的认为教学设施差、校风差等。


  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五项措施是什么?
  1鼓励企业尽可能不解雇或少解雇农民工;
  2对暂时没有工作的农民工,各级政府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
  3凡政府投资的公共设施建设,要尽可能地多吸纳农民工去就业;
  4帮助农民工回乡以后自己创业;
  5切实保障外出农民工的土地保障权益,回来以后如果确实没有其他的工作可做,家里的承包地还在,还可以保证温饱。
  国家对农民工的就业问题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不久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尽可能不解雇或者少解雇农民工;对暂时没有工作的农民工,各级政府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凡政府投资的公共设施建设,都要尽可能地多吸纳农民工就业;已经返乡的农民工,政府要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鼓励他们参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农民工回乡以后自己创业;切实保障外出农民工的土地权益,农民工回乡后如果确实没有其他工作可做,要保证其家里的耕地还在。


  千方百计促就业
  就业问题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情,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实现充分就业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当前,保就业就是保民生,就是保稳定,保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就业问题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把就业问题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重要位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家立即采取了多项就业扶持政策,多管齐下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农民工就业,促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去年12月国务院对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作做出了安排,今年年初召开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近日,又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对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具体部署。全国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引导就业,服务就业,促进就业。
  我省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增加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力度大、“含金量”高的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全面拓宽扩大就业的路子,以经济发展促进就业、以全民创业促进就业、以技能培训促进就业、以创新机制促进就业,推动就业取得新突破。比如,为了以创业促进就业,进一步放宽了市场准入、投资领域、注册登记、经营场所、贷款担保等限制,给予创业者税费减免、免费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补贴等优惠,从而培育各类创业主体;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其创业,引导其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科研项目等吸纳其就业;为促进农民工就业,组织专场招聘会帮其对接,制定优惠政策援其创业,加强技能培训授其以渔,完善就业服务维其权益……省委、省政府以及各部门采取各种措施,竭尽全力地为就业者营造条件更好的就业环境,打造更加广阔的就业平台。
  做好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不仅要立足于当前,还要着眼于长远。从长远来看,解决好就业问题除了要把已经采取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好外,政府还要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服务业发展以及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上再下功夫。
  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力军,在世界各国,中小企业普遍吸纳高达60%-80%的劳动力,而且其创造就业的效率,也远远高于大企业。2004-2005年度的《世界就业报告》曾指出,中小企业的单位投资容纳的劳动力和单位投资新增的劳动力都要高出大型企业一倍以上。服务业就业容量大,从历史经验上看,服务业对吸纳就业的带动作用是农业和制造业远远不能比拟的。以2002-2007年为例,我国服务业新增就业3827万人,相当于同期全社会新增就业人数的117.8%。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虽然不能直接促进就业,但它是促进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必要保证。从事服务业的企业也多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软环境不优成为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无论是促进中小企业、服务业发展,还是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虽然不能立竿见影地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但这些措施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长久之策,需要各级政府持久地、细致地耕耘。


  对于如何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对“三农”的影响,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提出了三个建议:
  首先,帮扶企业,尽可能减少下岗农民工,对已经下岗的农民工尽快启动大规模再培训计划。应意识到,上千万农民工待岗时期半年或一年以上,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为此,汤敏强调,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应该等同于建设投资,甚至比建设投资更加重要。
  其次,开发并发展农民工就业新市场。比如说,保姆市场是除建筑施工以外农民工的第二大就业市场,目前保姆市场容纳劳动力已达1500万人。但是,由于其市场不规范,加之各种社会保障缺位,大量农民工不愿意进入。汤敏表示,如果能对保姆市场加以规范,将能再吸纳上千万劳动力。
  第三,加紧推出农村社会福利体系,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汤敏表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近日完成的《构建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中建议,2012年之前,中国应完成建立全覆盖的包括农民、农民工和城市个体工商户的养老保险体系。同时,应进一步提高农村医疗保险标准。
  汤敏强调,推出完善的农村社会福利体系,在目前情况下对国家的资金压力并不是很大,还有助于增加农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从而增加国内消费。
  首先,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业素质。目前,我国的创业培训主要集中在城镇,不但覆盖范围小,而且许多培训内容脱离市场的需求。而针对农民工的创业培训尚处在萌芽状态。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编制符合农民工创业实际的教材,组织有经验的教学培训人员,筹集必要的培训经费,对农民工进行免费或者低收费的创业培训。只要农民工的创业意识被激发出来,创业活动才能形成一股浪潮,其带动就业的功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其次,尽快解决农民工创业的制度性障碍,降低他们的创业成本。比如在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上,可以考虑设立“农民工创业专项扶持资金”,鼓励金融机构给回乡农民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满足他们创业的资金需求;简化创业企业的注册登记手续,尽量免费为他们办理各种手续,提供良好的创业服务;对创业企业实行税费减免,也可以考虑按吸纳就业人数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激发他们解决就业问题的积极性等。
  最后,应该将农民工就业问题与城镇职工就业问题一视同仁,真正做到就业的城乡统筹兼顾。目前有些地方之所以对农民工就业问题重视不够,除了思维习惯外,更重要的是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现象依然严重。在创业问题上,重城镇轻农村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导致创业扶持力度不均的根源。

答--不是。什么叫技能?技能就是学习技术后会具体的应用的人具备的技术能力。

1、整合培训资源,健全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搭建农民受教育培训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和短期集训等培训方式的优势,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强良种良法集成配套、日光温室有机无土栽培、规范化种植、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畜禽品种改良等先进适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科学养畜。每年完成农业科技培训10万人次。
3、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阳光工程”,以“两后生”为重点,将省上确定的就业再就业资金10%可用于农民培训的比例提高到15%,统筹500万元的专项资金,因地制宜与企业联合开办订单式培训,使农村劳动力与城镇失业人员一样享受免费培训,切实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每年完成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2万人以上。
4、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强化职业资格认证,增强农民转移就业的稳定性和增加收入的可靠性。
5、加大对农民的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等教育,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把劳务输转作为农民增收的最大项目来抓,建设劳务基地,扩大劳务规模,提高劳务输转的层次和水平。到2012年,全市年输转农村劳动力由9.3万人增加到15万人,农村户均输转1人。
1、健全劳务供求信息和服务体系,扶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建立县、乡、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为农民转移就业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2、坚持本地就业与外地输转并重,在做好农民工在本地企业就业的同时,不断扩大市外劳务基地,着力打造劳务品牌,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
3、鼓励农民自愿组织外出务工,扶持奖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
4、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加大工资支付、劳动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积极推进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工作,探索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以县为单位建立农民工工会,依法维护农民工的民主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 按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促进非农产业发展,为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和增收创造条件。全市城镇化率由现在的56.8%提高到65%。
1、鼓励和引导农民积极发展加工、运输、商业、服务等家庭经营,参与农村市场建设和农资超市、农家店建设,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营销专业户和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开辟增收门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2、加强小城镇和村庄建设的规划指导,完善基础设施,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引导更多农民进入小城镇,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集聚、市场扩大的良性循环,增强吸纳农村人口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对农民离土离乡从事非农产业的,可执行城镇就业再就业人员在税收、小额贷款等方面的政策。
3、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在城市和城镇有稳定职业和固定居所的农民登记为城市居民的办法,探索农民以耕地换社保的办法,促进农村人口离土离乡向城镇转移。
4、依托城郊经济的培育发展,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扶持和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发展农家乐旅游和观光休闲农业。肃北县、阿克塞县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格局。



  • 一特四化扎实开展农民技能化培训
    答:为提升农民的技能和素质,政府积极推进一特四化(特色农业化、职业教育化、技能培训化、就业服务化)的农民培训计划。首先,整合各种培训资源,构建完善的农民职业教育体系,通过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和短期集训等多种形式,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专业技能培训,目标是培养具备文化、技术与经营能力的新型农民,年均...
  • 一特四化的扎实开展农民技能化培训
    答:1、整合培训资源,健全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搭建农民受教育培训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和短期集训等培训方式的优势,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强良种良...
  • 一特四化前言
    答:此外,技能化培训也是关键一环,通过提供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市场运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目标设定为在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106元的基础上,未来五年实现年均增长12%。这个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市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坚定决心,旨在通过"一特四化"的实施...
  • 一特四化强化政策扶持和组织保障
    答:为强化政策扶持和组织保障,推动"一特四化"的发展,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1. 惠农补贴机制:确保国家1.1亿元的农业补贴,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通过严密的监督机制确保资金到位,直接惠及农民。2. 财政扶持:市县财政承诺对农业投入增长,市财政增加产业化和节水资金,通过贴息等方式支持高效特色农业的专...
  • 一特四化建设节水高效特色农业
    答:我市将重点建设万元田,发展高收益的蔬菜、水果等产业,提升低效田的生产效益,同时推动适度规模养殖,特别是草食畜牧业的发展。通过这些措施,实现农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最大化。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我市将建设出具有酒泉特色的节水高效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 一特四化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
    答:农业标准化是提升特色农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举措。首先,强化标准化生产,将这一原则贯穿农业生产全程,推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特色标准,设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推广先进种养技术。到2012年,现代制种、优质水果、啤酒原料等产业将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无公害产地和认证产品的比例显著提升。其次,...
  • 一特四化的介绍
    答:一特四化是甘肃省酒泉市立足区位特征和资源秉赋提出的一种农业发展道路。即大力发展节水高效特色农业,着力推进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技能化培训,促进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
  • 一特四化着力推进专业化布局
    答:在推动专业化布局的过程中,各个特色产业得到了有力的引导和提升。首先,现代制种产业在肃州区为核心,向金塔县和玉门市辐射,通过高效制种和自主知识产权种子培育,目标是使全市制种面积稳定在25万亩,高效制种面积扩大至15万亩,实现制种基地的全省乃至全国重要地位。名优果品产业以敦煌市为主,发展鲜...
  • 一特四化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
    答:4、政策扶持与经营机制完善 市、县级政府将逐年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前景好、规模大、辐射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同时,推动产业化经营的市场化和法制化进程,通过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带动标准化生产。5、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大力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到2012年,专业合作社数量将增加到...
  • 一特四化的强化政策扶持和组织保障
    答: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计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对争取中央和省级安排的农业科技推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阳光工程”培训资金、 “两西”农业建设补助资金等性质相近、使用范围一致的各项支农资金约7600万元,由财政提出整合方案,形成良性互动的投入机制,支持推进“一特四化”促进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