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网打着坐睡着了,什么都不知道,人还坐的端正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2
这样都已经很难坐了,佛座的怎么都找不到正确的佛座法?

坐姿有双盘、单盘、散盘、缅甸坐等等。坐姿以自我感觉舒适、自然为主,不要追求高难度,不能因为坐姿的不适影响了心的突破。因为我们是练心的,不是练习身体。心达到一定的层次,心柔软了,身体自然会柔软,自然能双盘起来,真正标准的坐姿,是在打坐的过程中,随着心力的提高,身体自然而然的会调整到标准的坐姿,大道自然。

建议百度“本体佛学实证网”,系统实证佛法的各种方法和心路历程。方法和路这样走(供参考),一是从观身体觉受入手:观手或观呼吸,心稳定了,再观心或观慢动作等入定。二是从心入手:直接观心(随时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和个人实修到的能力有关,如果修行很不错,有很强的定力,就拥有一个自动选择的能力,下一世可以自主的选使用哪一个身体、哪一个人家有利于学佛实修。一般人没有很强的定力,只能被动的随波逐流,到哪是哪。

1、系统学习打坐禅修,全面把握实证的理论原理、怎么入手,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遇到各种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每一步路怎么走,怎么悟道等,清凉月老师用自己的所修、所证,讲得通透,有很多同修的打坐经验参考。建议百度“思维本体学实证网”-参阅文章《打坐修证的新手指引》。或百度“本体佛学新浪博客-开悟的一些特点”,博客分类如下:《科学实证》讲解(初学到高层次、悟道的整套方法和心路历程)、视频教学(打坐各方法、问题的专题汇总)、观心、实证、开悟。
方法和路这样走(供参考):一是从观身体觉受入手:观手或观呼吸,心稳定了,再观心或观慢动作等入定。二是从心入手:直接观心(随时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佛教特有法门)。
欲界定前需要经历的过程:放松入静,培养静,让静稳定,让心稳定,提起专注,培养专注,破静入定。

2、坐姿有双盘、单盘、散盘、缅甸坐等等。坐姿以自我感觉舒适、自然为主,不要追求高难度,不能因为坐姿的不适影响了心的突破。因为我们是练心的,不是练习身体。心达到一定的层次,心柔软了,身体自然会柔软,自然能双盘起来,真正标准的坐姿,是在打坐的过程中,随着心力的提高,身体自然而然会调整到标准的坐姿,标准的坐姿都不是从外形上模仿出来的,大道自然。

3、放松入静,打好基础。耐心的从身心两个方面进行放松,身体是反反复复放松那些容易紧张的肌肉群,心里是放下那些作意、紧张、追求、急躁的念头。高度重视放松,把放松做为一门课程去练习,反反复复从身心两个方面交叉结合去放松。

4、打坐的方法很多。选择一个观察对象来观想,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目的是培养和形成专注力。观察对象非常的多,动态的有慢动作,静态的有观呼吸、观佛像、观莲花、观一些境界等等,声音类的有佛号、咒语等。初学从观呼吸入手相对比较容易,因为对自己的身体觉受比较敏感,容易形成专注力。

5、常用的方法很多,观呼吸、观手、观心、观慢动作、念佛号、念咒、耳通圆根法门、睡功等,每一个方法的理论原理把握通透,这是最关键的。然后是怎么入门,怎么用心,怎么操作,会碰到什么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是什么,每一步怎么修,怎么突破,一整套的把握。实证起来,不盲目,能少走弯路,预防走错路,自己能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打坐的时候睡着了,然后人你感觉是端正的,其实并不是肯定会脑袋耷拉下来,只不过在你恢复意识的时候你觉得而已还是端正的。入定和睡着了感觉肯定是不一样,因为睡着了真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而入定以后你是知道的,你会看到一些你平常看不到的东西,这就是入定,或者你意识非常的清醒,你会忘记自己,但你会知道自己在干嘛,这就是入定的状态,很玄妙的一种感觉。所以如果你不小心睡着了或者经常会睡着,你要叫醒你自己,而且你要坚持去练,因为打坐容易睡着的,就是你的意志不够坚定,你要时刻的提醒自己,也就是要叫醒自己。平常没有打坐的时候就要多练习在打坐的那种状态。也就是说你不在静坐的时候,比如你在做事情的时候,你就要多观察自己,不要让自己的精神散乱这样子,打坐的效果才会好。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你不会睡着了。你会专注在打坐上面。

打坐睡着,是很常见。这种情况是很多修禅定的人可能遇到的,就是佛经中讲的昏沉

   修禅定,有两大障碍,第一是昏沉,第二是散乱。修禅定时昏沉严重就会睡着,修禅时打坐散乱就杂念纷纷坐不住。



肯定不能了。看禅堂里,打坐睡着的,头就耷拉下来了。
按照医学讲:正身端坐,自己就会自动调节气血,帮助人体恢复。所以要打坐不要睡觉。
“坐禅不睡觉,睡觉不坐禅”。打坐就不要睡觉,睡觉就不要打坐。
我们的意识思维控制如下
1,清醒的时候。我们能控制自己。犹如水面的灰尘,看的清清楚楚。
2,昏沉的时候。容易出现幻相。
3,睡觉的时候。不能控制自己,犹如水中的砂石,
4,入定的时候。各种境界考验,犹如水底的沉石。
打坐的时候,我们要在清醒的时候打坐。困了就睡,睡精神了,用功哪怕一会,也要比靠时间,天天昏昏沉沉强。天天昏沉着打坐,出现幻觉,还认为是“入定”
至于说:打坐睡着了容易入定,这是不可能的。不要幻想着打坐睡着了能入定,那个是昏沉的幻觉。
按照自我意识的控制程度,
1,清醒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控制自己。
2,睡梦中,我们难以控制自己。
3,控梦。有些时候,我们虽然睡着了,但是,自己 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在做梦,又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又可以做到,平时我们本人做不到的事情,如,穿墙,入水,过火,飞行,等等。但是,这个还不是 入定、这个控梦,自己不能做主,什么时候醒来,有时候正在办事,突然醒了,或者被外界吵醒。
4,入定,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比上面3控梦,还要真实,还要有控制了。自己想入定,随时入定,想出来,随时出来。
关于入定
在听 地藏经 里面,一段,罗汉为入定观,见其母怎样怎样那段,好像是 六祖寺 大愿法师讲的,这个个人没有如果定,仅供参考,如有兴趣请看大愿法师的书。
法师讲的是:这段,罗汉入定观,罗汉要入定,菩萨常在定。罗汉需要入定才能看见地藏王母亲在地狱里受苦,而菩萨就不用,菩萨时时都在定中。

已入了定的境界的人。应该很少。所以。,在我的生活中。没有看到。

没事注意身体,慢慢就知道了是睡着了了还是入静了,入定了,

  • 佛学网打着坐睡着了,什么都不知道,人还坐的端正的?
    答:打坐的时候睡着了,然后人你感觉是端正的,其实并不是肯定会脑袋耷拉下来,只不过在你恢复意识的时候你觉得而已还是端正的。入定和睡着了感觉肯定是不一样,因为睡着了真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而入定以后你是知道的,你会看到一些你平常看不到的东西,这就是入定,或者你意识非常的清醒,你会忘记自己,但...
  • 昨晚打坐闭着眼睛不知道什么原因眼睁开了还看到有个蜡烛灯光动来动去...
    答:2、坐姿有双盘、单盘、散盘、缅甸坐等等。坐姿以自我感觉舒适、自然为主,不要追求高难度,不能因为坐姿的不适影响了心的突破。因为我们是练心的,不是练习身体。心达到一定的层次,心柔软了,身体自然会柔软,自然能双盘起来,真正标准的坐姿,是在打坐的过程中,随着心力的提高,身体自然而然会调整...
  • 打坐睡觉有什么不一样?
    答:掉举的相貌,它出现的时候,你的心不是寂静的!第二昏沉,心于所缘心不明了,你说我这个人提得起放得下,在外面可以做大事业,回到佛堂万缘放下。万缘放下当然是寂静啦!但是念没多久就打瞌睡了,心不明了了,这也是个障碍!虽然寂静,但是明了心失掉了。这是我们念佛的两大障碍,应该怎么办?...
  • 佛法中说的无明是什么意思?
    答:举例来说,无色界、色界的天人或人间有实证四禅八定的凡夫,他们禅定功夫很好,一入定可以很久很久都不出定,保持一念不生,但是,只要这我见还没断除,就会促使他在不知道哪个时节,意识生起了一念,也就是率尔初心,然後不久就退出禅定而无法保持住一念不生了。这就是说,只要我见还在,对自我的存在...
  • 最近看了一些关于佛学知识,不太明白,请大家指教
    答:因为六祖没上过学。悟道后的“不知道”好似一个比喻意,就是说六祖明心见性了,所以对于一切都无所住,对于一切都没有障碍。什么都明了,而又什么都不明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佛说八万四千法门,而你得到了吗?你得到的又是什么呢“因而佛所说法实无所说法。
  • 佛弟子修行时,坐禅时,脑子里什么都不想吗?
    答:如果不行,那就是“包子发霉狗在吠,热热闹闹都挺累”。念佛是工具,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能用念佛熄灭掉一切来自于执着妄想的念头。恭喜恭喜!已经快到家了!婆罗门女就是端坐思维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名号而到地狱救母的。方法没有错。只能说我们还没用对,没用好。4、金刚经的名号。金刚般若...
  • 南怀瑾老师讲:学佛为什么不生知见法相
    答:知与见,后来是佛学一个专有名称,知就是知道,把佛经道理都懂了的这个知。见,也看到过这个现象、境界,就是知见。道理懂了,你去修行打坐,坐起来一切皆空,可是有知性,也知道自己坐在那里很清净。但是有一个清净在就不对了,「知见立知,即无明本」,就是无明的根本。有一个清净就会有一个不清净的力量含藏在...
  • ...不错,就购买了一些佛学知识一百讲,然后什么都查不到?
    答:你是说购买以后他没有把这些东西给你,还是说东西给你了,拿到以后你查不到了,那可能系统出问题了,你可以问一下他的客服。
  • 想看佛学,什么都不懂,从哪看
    答:从寺院发的最浅显易懂的小册子看起,不要上来就看经书。经书不是看的,是悟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体验。
  • 学佛千万别学呆了,什么道理都不懂
    答:11 另有一些学佛的人,他一天到晚都板着面孔,人家看到他这个人面孔都没有表情,学佛学呆了。你看,学佛学得呆头呆脑的,这不得了,佛不能学。12 所以,我们遇到欢喜的境界,还得要表示笑笑,也欢喜欢喜;遇到不顺的境界也要表示不痛快,生生气。13 那是什么?那是表演,皮肉笑,心里清净,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