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召公谏厉王弭谤有什么区别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5
不同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召公谏厉王弭谤》
出处 《战国策》 《国语》
故事年代 战国时期 西周后期
劝谏者 邹忌 召公
劝谏方式 讽谏 近于直谏
劝谏艺术 《邹》用自己向美、比美、思美的经历,来类比推理,启发对方明白事理
《召》从正反两方面生动阐述防民之口的危害,多用比喻
被劝者 齐威王(开明君主) 周厉王(昏庸暴君)
反应 “王曰:‘善’,乃下令” “王不听”
最终结果 “战胜于朝廷” “流王于彘”
比较以上内容之后,我还指出:尽管邹忌讽谏很有成效,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召公进谏的动机与艺术,因为厉王是一个刚愎自用、暴虐凶残的独夫,无论进谏者的言语如何委婉、动听,他都听不进去。如果年代可以错位,邹忌到周厉王面前,也采用讽谏齐威王的方法,我猜测也拒不纳谏。
是文言文阅读还是什么?木有题目啊。。

  • 《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召公谏厉王弭谤》有什么不同?
    答:不同点:《邹忌讽齐王纳谏》 《召公谏厉王弭谤》出处 《战国策》 《国语》故事年代 战国时期 西周后期 劝谏者 邹忌 召公 劝谏方式 讽谏 近于直谏 劝谏艺术 《邹》用自己向美、比美、思美的经历,来类比推理,启发对方明白事理 《召》从正反两方面生动阐述防民之口的危害,...
  • 召公谏厉王弭谤与邹忌对比,中心论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所讲的故事内容有...
    答:故事:召公谏厉王弭谤,说的是权周厉王正确面对谏言,正确疏导,但周厉王不听,终于被流放;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王听从,结果齐国变得非常强盛。
  • 邵公谏厉王弭谤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
    答: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城北的...
  • 谤讥古义和今义
    答:古义:《邹忌讽齐王纳谏》,《召公谏厉王弭谤》.讥 讽,古代是同义,偏向于委婉的劝谏他人,提出意见.谤是流言或者广泛流通的言语.今义:讥是讽刺的意思 谤是诽谤
  • 谤文言文意思
    答:1、动词: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召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谤王。”《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动词:毁谤。《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辨】诽,谤,讥。都有指责别人过错或缺点之意。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后议论、嘀咕;讥,...
  • 国语,战国策的差别
    答:国语:人物言论中重视民意。战国策:言论中重政治主张
  • 古文中关于进谏的赏析
    答:勇于纳谏的齐王,既有大智,也有大度。他听了邹忌的讽谏之后,立即下令群臣,遍及全国,面刺错误,指陈弊病,不仅言者无罪,反而重赏,这是何等气度,何等磊落胸怀,千载之下,犹令人感奋不已!周厉王施行暴政,激起国人的不满和指责。召穆公劝谏周厉王不能壅民之口,要“宣之使言”,而周厉王“弗听”,继续用...
  • 召公谏厉王弭谤为何失败
    答:厉王弭谤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过度地与民争利,导致国人无法进行正常生活;同时,实施严苛的舆论控制政策,导致国人积蓄了强大的负面能量,最终导致暴动。厉王弭谤表面是控制了舆论,实际却积蓄不满力量导致自己下台。其实,在很多企业和组织中,也存在类似厉王弭谤的事情,典型的就是领导一言堂、实名制的民意调查...
  • 谤讥的古今异义
    答:古义:公开议论指责,没有贬义 今译:诽谤嘲讽 初三学生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问题三:谤讥古义和今义 古义:《邹忌讽齐王纳谏骸,《召公谏厉王弭谤》。讥 讽,古代是同义,偏向于委婉的劝谏他人,提出意见。谤是流言或者广泛流通的言语。今义:讥是讽刺的意思 谤是诽谤 问题四:古今异义: 明日、...
  • 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1、板书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结合对比《召公谏厉王弭谤》) 2、这篇课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这部书,我们在初中学习《唐睢不辱使命》时就作过介绍,大学熟悉的许多成语都出自于它,例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南辕北辙。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集的一部分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