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善书的传承意义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能书善画的善字的意思是

善:擅长
能书善画:擅长书法和绘画,说明这个人文化素养高。

能写能画,就是很有才华

善书是一种说唱结合的曲艺曲种。自清乾隆年间形成曲艺形式以来,已有260年的历史,曾盛行于湖北、河南、四川湖南等地,只有汉川市的善书艺人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曲种。唱腔具有浓郁的江汉平原特色,目前尚存的曲牌有13首。“汉川善书”目前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 汉川善书的传承意义
    答:善书是一种说唱结合的曲艺曲种。自清乾隆年间形成曲艺形式以来,已有260年的历史,曾盛行于湖北、河南、四川湖南等地,只有汉川市的善书艺人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曲种。唱腔具有浓郁的江汉平原特色,目前尚存的曲牌有13首。“汉川善书”目前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 汉川善书传承意义
    答:汉川善书,一项拥有丰富历史底蕴的艺术形式,现存的优秀名篇达到了300多篇,其中经常进行宣讲的更是多达100篇。这项艺术的传承者队伍庞大,有超过300位专业人士致力于宣讲和创作。然而,进入21世纪,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多元化趋势的兴起,加上一些具有深厚造诣的老艺人相继离世,新一代...
  • 时代意义深远的湖北汉川善书文化
    答:善书是一种说唱结合的曲艺曲种。自清乾隆年间形成曲艺形式以来,已有260年的历史,曾盛行于湖北全省、河南开封、四川乐山和湖南大部。至今,唯湖北省汉川市的善书艺人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曲种。俗称宣讲善书。因艺人常用“未开言来,泪流满面”开场,故民间戏称其为“未开言”。流传于汉川、天门、沔阳...
  • 汉川善书历史沿革
    答:汉川善书,源于其叙述性的特点和简便的形式,易于传承,很快在民间广为流传,并逐渐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汉川曲艺。善书最初的表演形式是一人讲述,随后发展为多人合作,分为“主案”和“宣词”角色。主案主要负责讲述,而宣词则在讲述中加入唱词,扮演各种角色,语言通俗易懂,问答交替,既有说教成分,...
  • 汉川善书艺术特色
    答:汉川善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在这一地域的扎根和发展。历史上,汉川因其地理位置,是众多河流汇集的地方,自清代至民国,襄河九支支流汇入汉水,使得水乡逐渐变为平原,人民的生活由渔猎转向农耕,社会环境趋于稳定,对文化和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道光年间,官方的圣谕宣讲逐渐被民间宣讲如孝敬父母、和睦家庭等...
  • 汉川善书的传承现状
    答:抗日战争时期,汉川艺人将它传入四川重庆、万县等地。善书起源于清顺治年间的“宣讲圣谕”。“宣讲圣谕”说唱的是宣扬封建伦常的故事。至光绪年间,“宣讲圣谕”就被“十全大善”所代替,具体提出了孝敬父母、和睦乡里、设义学、设义渡、施茶水、恤孤贫等十大善行, 湖北地图以提倡正直善良、勤劳俭朴,反对...
  • 汉川善书的历史沿革
    答:善书之所以在汉川生根、开花、结果,是由于历史上汉川是众水汇归之区。清代至民国,襄河两岸开出九条支津,汇归汉水,水乡逐渐变成平原,群众也逐渐由捕捞转至耕种,生活日趋安定,对文化、教育的要求也日益迫切。道光年间,官家宣讲圣谕渐为民间宣讲孝敬父母、和睦家庭、友善邻里、救难救急等十全大善所...
  • 两种具有汉川特色的地方文化或民风民俗
    答:大成国学院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民间陶瓷对于完善中国民间工艺史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湖北汉川一带至今流传的‘说善书',它贴近民间生活,富于道德教化可贵特色,而且由男艺人上场交叉演唱宣讲,形式灵活,既简又生动活泼。在当地的民间文化生态中显得生机旺盛。使得‘汉川善书’闻名于世。汉川的艺人始终坚持...
  • 最近我想去湖北省汉川市马口镇旅游,请高手介绍当地的人文背景
    答:汉川善书的播火人,就是1886年生于马口的说书人王海元。王海元一生宣扬善书,促进了善书在汉江周围的传播。解放前,汉川善书和黄孝大鼓、天沔渔鼓一起进入武汉,被称为“三花进汉”,唱到了武汉的街巷,也唱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清风水美脉不走,青龙白虎戏马口。低潭肥鱼高湖藕,荷月团圆白梁酒。”这是马口...
  • 徐忠德是谁
    答:徐忠德,善书的传承人,1934年出生于湖北汉川。徐忠德非常热爱善书艺术,从事演艺生涯以来,他一直从事主讲,同时,也精通宣词。主讲,主要是“讲故事”;宣词是“说兼唱”,它要随故事情节的不同,分扮各种角色上场或退场。善书原为一人宣讲,后来发展为三人或多人同台宣讲。徐忠德说,他往往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