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2
如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一)生态文明自然美。建设美丽乡村,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是显著的标志。要坚持生态环境优先,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让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鸟更多,花更美,空气更清新,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家园、市民休闲旅游乐园的美丽乡村。
(二)科学规划布局美。一是要根据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进行扩镇、并乡并村,使乡村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坚决处理农村违法用地、违章建设。二是以优化村庄和农村人口布局为导向,修编完善以中心村为重点的村庄建设规划,通过村庄整理、经济补偿、异地搬迁等途径,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居点缩减,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居住。三是全面开展“强塘固房”工程建设,推进农村屋顶山塘和饮用水源山塘综合整治、水库除险加固、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四是深入实施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等工程建设,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等化。
(三)生产发展殷实美。一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强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发展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切实保护耕地,力争粮食丰收。二是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三是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鼓励有条件的村建设标准厂房、民工公寓,发展农民技能培训服务中心、来料加工服务点和村级物业等,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
(四)创业增收生活美。一是继续深化、完善林权制度改革,真正让生态得到保护,农民得到实惠。二是积极落实国家扶持家庭服务业发展税收优惠等政策,深入开展家庭服务、企业(单位)和优秀品牌创建活动,促进农民工等各类劳动者在家庭服务业就业。三是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村民逐渐富裕起来,为农民上学、医疗、养老、安居等民生需求提供物质保障,为幸福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四是倡导低碳生活,引导村民生态消费、理性消费、文明消费。
(五)乡风文明身心美。一是重视村民道德建设,教育他们树立和践行“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努力做到不迷信、酗酒、赌博、偷窃、诈骗、打骂、嫖娼、虐老、欺小。二是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二是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开辟生态文化阵地,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坚持文化富民,科教强村。三是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提倡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全面推行生态葬法。四是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工作机制,实行民主理村,依法治村。
(六)村容整洁环境美。一是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建设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等环保设施项目。二是深入实施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畜禽养殖场(户)沼气利用技术普遍应用,努力推进农村沼气集中供气。三是编制农村区域性路网、管网、林网、河网、垃圾处理网、污水治理网一体化建设规划,开展沿路、沿河、沿线、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四是以增加绿量为重点,大力发展乔木和乡土、珍贵树种,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五是建立农村卫生长效管护制度,加强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
(七)民生保障和谐美。一是既要结合乡镇、农村行政区划调整,合理布局,加强农村学校建设,又要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读相关政策,让广大农村孩子和农民工子女尽可能就近就读,享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二是大力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加强外出劳动力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信息服务。加强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服务和创业服务,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三是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残疾人保障、农村五保户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要尽最大可能为农民提供方便廉价的医疗,千方百计降低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实现“病有所医”。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和改进信访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及时调处民事纠纷,尽可能在源头上解决与老百姓利益最相关的事,使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和谐的生活。

满意请采纳谢谢

我国是农业大国,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但是,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垃圾多样化、集中化、露天化现象日益突出,垃圾围村、垃圾围路、污水随处排放在农村许多地区依然普遍存在。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如何破解垃圾围村之困?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方面工作:  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设立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综合协调、资金整合、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等工作,统一部署,共同推进农村环境整治。  把垃圾处理列入乡镇规划和乡镇领导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近年来,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以为美丽乡村建设就是盖楼房、铺水泥路,忽视了环境问题。对此,应把农村垃圾长效管理列入乡镇规划,纳入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列入干部年度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中。因镇、因村制宜,制定农村环境卫生及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将农村垃圾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培育新型农民,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当前农民环境意识还相当薄弱,多数农民没有养成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乱扔乱丢垃圾和废弃物的现象普遍存在。对生活垃圾特性、生活垃圾资源化水平、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生物降解垃圾系统管理和利用等方面还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对此,应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使广大农民逐步提高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改变消费方式,号召村民尽量减少日常生活垃圾,提倡使用能够自然降解的塑料薄膜和垃圾袋,减少白色污染。逐步转变农民多年来形成的垃圾处理习惯,普及垃圾处理的科学方法和意识。  加大对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一要增加对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投入。必须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切实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环保的投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覆盖力度,逐步建立投入保障和运行管护机制。积极推动农民投资投工投劳,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保,各级排污费、土地出让金等专项经费必须按一定比例用于农村环境整治。二要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投入机制,加大农村污染治理、环境监测、执法、宣传教育和应急能力投入。三要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基层农村环保科技队伍,研究推广适合农村地区的环保技术等,强化农村环保科技支撑。  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回收处理机制。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就地回收利用,坚持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一要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回收利用。为农民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垃圾提供相应条件。对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置堆肥;对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以减少对水源、土壤、空气的污染。  二要推广先进、绿色农业科技。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尽量把垃圾处理与利用可再生资源结合起来,利用有机废弃物资源,如猪粪、秸秆、柴草等作为生产沼气原料,既可以消除部分垃圾,又可以解决生活用能,还可以有效促进种植和养殖业发展,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利用科学技术对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这是消除环境污染、化害为利的积极措施。开展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工作,既可减少污染物,创造大量财富,又扩大了就业渠道。  加快农村环境监管体系建设,强化农村地区工矿业环境监管。加快农村环境监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农村环境保护专门法律、法规,农村环境保护标准,农村环境质量考核和统计体系,乡镇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和人员,农村环保工作多部门协调和管理机制等。合理调整农村工矿业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合理布局,对污染源实行集中控制。严格农村地区工矿业企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加强工矿业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王金水  作者单位:中共福建省泉州市委党校

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间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学校、医院、文化站、体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邮电、农田水利、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健全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与财政收入增长同步增长,让乡村产业强起来、设施多起来、环境好起来,让农民和城镇居民一样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2、强化规划引领,推动一村一个规划。要根据乡村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农民实际需要等要素,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细化生产、生活、服务等功能区块的定位,合理安排村庄的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农田保护等空间布局,注重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田园风貌和自然景观的融合,在美丽乡村的特色上下工夫,在美丽乡村的差异化上找出路,加强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等上位规划的无缝衔接,确保一村一个规划能落地、可实施,“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严控大拆大建,避免千村一面。
3、倡导节约集约,坚决守住耕地红线。要牢固树立节约集约用地的发展理念,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推广节约集约用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减少土地的粗放利用,避免土地利用的浪费。引导乡村民居逐步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聚,向农民推荐节地建筑户型,实现乡村住宅用地集约化;引导村办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集聚,减少占用非农建设用地数量,实现乡村非农建设用地集约化,挖掘乡村节约集约用地的潜力。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切实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严格禁止乱占滥用耕地行为,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4、倾听农民心声,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和图片展、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形式,大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让家家户户切身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得到的实惠,主动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美丽乡村规划要由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充分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的聪明才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美丽乡村规划变成农民的美丽乡村建设愿望。美丽乡村建设要广泛听取和积极吸收农民的意见,让农民能够自己选择、自己决策、自己建设、自己管理,推动美丽乡村规划落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按照规划实施,将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5、尊重农民意愿,推进特色民居建设。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民新建住房和改造危房,注重保护、挖掘和传承乡村的自然、历史、文化、民俗等特色资源和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尊重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全面落实节地、节材、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切实改变乡村民居长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建设模式,确保乡村特色民居数量稳步增长、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和建设质量稳步提高,跳出建新房不见新村、建新村不见新貌的怪圈,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6、夯实产业支撑,稳步提高农民收入。要创新现代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发展精准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精深加工农业,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经济协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把农民组织带动起来,引导农民依托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新兴服务业,提升服务水平和档次,吸引城镇居民到乡村吃住行游购娱,促进农民增收。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以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乡村的产业开发和项目经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做强乡村的产业,增强农民增收后劲。
7、加强村庄整治,提高生活环境质量。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大力开展绿化造林活动,重点抓好交通沿线、河道沟渠、村庄庭院和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实施乡村生产生活污染源治理工程,重点开展以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为主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垃圾收集点、中转站、无害化处理场等设施建设,加快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建设,利用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方式,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严格落实保护生态的法律法规,加强乡村水域保护和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环境质量。
8、培育文明风尚,提升乡村文化内涵。要加大对地域风情、传统民俗、人文典故等非物质文化的发掘和传承力度,加大对古民居、古农具、古树木等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丰富乡村的文化内涵。针对新型农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不同群体,开展喜闻乐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广大村民在家门口有演出看、有电影看、有广播听、有电视看、有书读、有报读、有棋牌、乒乓球等室内文体活动、有篮球、排球等室外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倡导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坚决遏制乡村赌博迷信之风,营造文明和谐的生活氛围。
9、创新社会管理,维护乡村和谐稳定。要推进乡村网格化社会管理,配备专职网格员和网格协管员,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制,由过去浮在面上变为沉到下面、被动应付变为主动服务,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有需求及时服务,实现乡村社会管理人性化、精细化、信息化。建立乡村多元化调处机制,整合综治、司法、信访、治保等基层工作力量,加大调处力度,及时化解影响乡村社会稳定的各种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采取法律讲座、以案说法、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与农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帮扶管理,提高美丽乡村法治化管理水平。
10、深化综合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要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规范乡镇机构设置,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理顺部门责权关系,引导农民参与乡镇的决策、管理和监督,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财政收支管理,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高乡镇的财政保障能力,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增强村级组织自我发展和自我保障能力。总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经验,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增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投入,强化财政奖补资金项目管理,进一步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做好防污处理,兼顾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凸显村镇特色。



坚持用五大理念引领乡村旅游发展,才能破解乡村旅游发展难题、厚植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增强乡村旅游发展动力。巅 峰智业以运营为导向、以规划为引领、以落地为要求。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搞乡村振兴,不是说都大拆大建,而是要把这些别具风格的传统村落改造好。要实现生活设施便利化、现代化,能够洗上热水澡,村容村貌要整洁优美。

旅游是发挥传统村落价值的手段之一

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现存比较完整,具有较高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发展旅游是保护传统村落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传统村落现代化的一条特殊路径。近年来,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力度空前,成效显著。一些地方通过发展旅游来保护传统村落,取得较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部分传统村落的发展,给当地居民和政府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挽救了部分濒临消失的古村落。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展旅游过程中,要保护、发掘、活化,既要积极发展旅游,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又要防止过度商业开发,促进保护与发展良性互动。经济专家认为,传统村落适度进行旅游开发,既可以增加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收入,使其有更多财力进行道路、电力、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又可以使年久失修的传统建筑得到修缮和维护,使传统习俗和传统手工业得到振兴;既能向游客展示和传播其价值,又能避免村落空心化,守护其文化、延续其活力。

但是,针对开发改造中拆古建新、拆真建假等“变味”问题,专家建议一是要对传统村落保护制定严格的措施,二是提高村民保护自己村落的自觉性,让村民在村落里能够赚到钱,帮他们找到出路,原住民能住在村落里,才能把村落保护下来,三是国家应建立长效机制,对于已经进入名录的传统村落,提出严格以保护为基础的旅游计划等。

促进保护与发展良性互动

绿维文旅认为,要正确处理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乡村发展旅游过程中,首先要保护生态环境,凸显文化内涵;其次要落地村庄规划,提升村庄价值;同时要重视乡村治理,促进经济发展。真正体现“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延续性”的保护原则。

1、保护生态环境,凸显文化内涵

传统村落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应遵循优先保护的原则,要改变“大拆大建”式的做法,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还要着眼于村落未来的发展,注重生态效益。同时,要进行旅游环境容量的科学评估,严格控制游客数量,避免给古村落带来环境压力。

传统文化是传统村落旅游的核心。一要避免“万村一面”,避免村落的个性在旅游开发中消失,二要避免村落的文化底蕴在旅游开发中被肢解。因此,要注重对村落的个性化开发,深入挖掘古村落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利用村落自身资源优势,小幅开发力度下突出展现村落的文化特色,避免急功近利。

绿维文旅在以传统村落为主体的葡萄沟5A级景区提升改造项目中,以民俗传说青蛙(维吾尔语为帕喀)故事为要素,构建具有浓郁民俗风情的乡土文化街区帕喀巷,通过对入口标准性景观同道路环境以及民居进行整体改造,保留当地建筑特色,还原村落原乡文化,结合文化元素构建旅游景观空间,完善街巷旅游服务功能,对民居建筑进行了特色化、情景化与体验化营造。

帕喀巷整体景观改造设计效果图

2、落地村庄规划,提升村庄价值

传统村落改造要规划先行。通过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让历史遗存与现实生活共融,通过发展旅游,让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绿维文旅认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村庄规划应在透彻分析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制定整体发展、整治及管控方案,优化空间布局、保护提升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计、改善村民住宅条件、传承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实现高效精细化管理、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绿维文旅多年来致力于创新乡村规划路径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景区型民宿接待村、全国首批村庄规划示范——富泉村,旅游引导的新农村建设典范——蒲昌村,空心村改造典范、全国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赛罕乌素村,藏式新农村建设典范——直岗拉卡村等经典案例。

以富泉村为例,绿维文旅提出了落地可行的三农解决方案,在“不大拆大建、就地改造提升为主”的原则指导下,保护古村落的原貌。改造不仅在建筑功能上满足了村民生产生活需求,还在旅游服务上突出特色,达到旅游接待的功能,保护了村庄的原始风貌,传承了地方历史脉络,重现了村庄价值。助力富泉村成为全国首批28家村庄规划示范之一,入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中国新农村规划示范案例集》,并荣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扩展阅读:绿维创新村庄规划,就地解决三农问题)

富泉山居效果图

3、重视乡村治理,促进经济发展

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涉及基础设施改造,需要大量资金,需要政府主导和社会资本的积极投入。村民是重要主体,应享有相应的话语权、自治权和经营权。应与村民一起探讨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方法,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村民内生动力,提档升级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相关产业,走上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的增收致富路,让村民和村落一起发展,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比如,“田园绿维”创新发展模式,是一个集循环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它的核心是农业、文旅和社区化一体化发展,形成了“制、居、业、保、生、德、引、增”的乡村治理结构,原住民、新居民和游客将成为三大受益群体。(扩展阅读:林峰:幸福慢村与田园绿维创新模式)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盛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绿维文旅在乡村旅游规划方面还是有比较多的经验,相比于专一的乡村旅游规划公司,综合开发规划设计的经验较多,并提出了独有的农旅双链模式。
绿维文旅是全国知名的文旅城乡综合规划设计院,拥有旅游规划、城乡规划“双甲”资质,聚焦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振兴,以"创意经典·落地运营"为理念,以开发运营策划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为核心,整合顶层设计、投融资、开发、建造、运营、培训等业务板块,打造“泛旅游开发运营服务平台”和“泛旅游开发运营生态圈”,为文化、旅游、大健康、体育、农业、教育、房地产等区域综合开发运营及项目落地建设,提供顶层设计、投融资、开发、建造、运营、培训等全链全程服务。

绿维文旅成立十余年来,不断突破,创新引领,打造泛旅游综合开发运营智库,总结形成了数十个规划设计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出版了十本行业专著,参与编制了四大行业标准,创新旅游十八大要素,研发与投资孵化创新IP,整合高端研修与资源对接,举办旅游创新活动与行业高峰论坛,拥有数百个资深专家团队和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累积完成各类规划设计项目2000余个,300余个项目已建造完成并落地运营,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与肯定,获得数十项国家级奖励,成为业界典范!

  • 美丽乡村建设二十个字方针是什么?
    答:美丽乡村建设二十个字方针:“科学规划、农民主体、资源整合、量力而行、有序推进”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规划围绕这一总要求,明确了阶段性重点任务。(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原则1、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有“七坚持”:a、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
  • 美丽乡村的原则
    答:四是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一事一议民办公助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五是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继续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发挥县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工作格...
  • 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答:合理安排村庄的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农田保护等空间布局,注重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田园风貌和自然景观的融合,在美丽乡村的特色上下工夫,在美丽乡村的差异化上找出路,加强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等上位
  • 如何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方法
    答:1. 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措施。加强村庄建设管理,实现公益性设施共享,塑造独特乡村风貌。2. 完善乡村振兴投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完善PPP模式,确保合理回报,激发社会参与热情。3. 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发展绿色、优质、特色农业,促进产业融合,提升农业...
  • 对建设美丽乡村有何建议
    答:1. 提升认识,营造良好氛围。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推广优秀经验,宣传建设过程中的新典型,凝聚社会力量,推动农村发展。2. 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规划是建设的指导,要避免无序建设。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顶层设计,分类指导,保持地方特色,防止千篇一律,确保先规划后建设。3. ...
  • 如何建设“美丽乡村”?
    答:建设美丽乡村,基础设施是关键。因此,要抓好“四改”:首先,改善道路,推进自然村组的道路建设,为农民群众出行提供便利,并配套设施;其次,改善饮水,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再次,改造厕所,改变农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最后,改造旧村,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保护农村...
  • 如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答:4.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包括生活垃圾处理、洗手间粪便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村庄环境整治等方面。在这些具体工作中,要发挥“群众行为主体”和“政策支持”的作用,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完成美丽乡村建设。5. 加强监管,全力治理脏乱现象。建立协管制度,定期巡视,对违规行为...
  • 怎样建设美丽乡村
    答:(一)生态文明自然美.建设美丽乡村,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是显著的标志.要坚持生态环境优先,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让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鸟更多,花更美,空气更清新,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
  • 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答:②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推广畜禽废弃物处理新模式,降低农业污染;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③着力进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特色民居、农村产业、乡风文明五个方面建设提升。持续开展、压茬推进了城关镇新田村、向阳镇营梁村、高桥镇权河村和焕古镇焕古村等四个美丽乡村...
  • 美丽乡村建设六大内容
    答:第八条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区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对本行政区域内美丽乡村建设的布局、重点、特色、时序等作出安排,积极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区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应当与区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做到多规融合。第九条 鼓励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