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是?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31
甲午中日战争中三场主要的战役是什么?

  平壤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
  平壤之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于1894年9月15日在朝鲜平安道首府平壤进行,是日本驱逐清朝在朝鲜的势力的决定性作战。1894年9月初,日军开始向平壤推进,参战部队共16000余人,清军防御部队为15000余人。日军至9月15日完成部署,随即展开进攻,经过一整日激战,清军在船桥里击退日军,日军则攻下平壤北边的战略要地玄武门和牡丹台,其后清军抛弃辎重仓惶撤退,撤退途中屡遭日军伏击,撤退后又没有可以依托的防御支撑点,伤亡惨重。至9月24日,清军全部退回中国境内,日军大获全胜。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5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但未沉一舰。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威海卫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在山东半岛抗击日本陆海军侵犯威海卫(今山东威海)的战役。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本的最后一战。结果日本获得决定性胜利,北洋水师在此战中全军覆没,京畿地区顿时门户大开,位于旅顺的日军也展开进攻,连破凤凰、营口、海城、牛庄等地,清军全线溃败。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向日本乞和投降,派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和谈。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甲午中日战争结束。

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是年慈禧太后六十岁,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庆典,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清议,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七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战场。晨三时,日军第九混成旅团在大岛义昌少将的指挥下,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太原镇总兵马玉崐督队英勇抗击,日军官兵死伤惨重,无力再战,大岛义昌负伤,只得下令退却,午后二时全部撤离战场。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玄武门为日军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优势兵力,由立见尚文少将的第十旅团(又称朔宁支队)和佐藤正大佐的第十八联队(又称元山支队)担任主攻。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登玄武门指挥,亲燃大炮轰敌,官兵感奋,英勇杀敌。激战中,左宝贵不幸中炮牺牲,其部下三位营官也先后阵亡,午后二时玄武门遂被日军攻陷。日军企图向城内推进,遭到清军阻击,只得退守玄武门。其三为城西南战场。晨七时,野津道贯中将亲率日本第五师团本队,从平壤西南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清军马队进行反击。至中午,野津道贯见难以得手,下令暂停攻击,退回驻地。此时对清军来说,战事尚有可为,但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于午后四时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六天里,清军狂奔五百里,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发生于9月17日 ,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附近海面。北洋舰队参加战斗军舰为10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军舰则有12艘。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诸舰。但北洋舰队中致远舰亦受重伤,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下令向敌先锋舰吉野猛冲,以求同归于尽,不幸中敌鱼雷,200余人牺牲。下午,北洋舰队10舰中 ,沉四、逃二、伤二,只余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依然奋勇搏战,并重创日本旗舰松岛。战至下午五时半,日本舰队撤离战场。
平壤、黄海战后,日本方面广造舆论,大肆渲染胜利,更加刺激了其扩大侵略战争的野心。而在清朝方面,身负军事指挥重任的李鸿章则夸大失败,以进一步推行其消极避战方针,同时慈禧太后的主和也渐趋明朗化。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鸭绿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抗击日军入侵中国国土的首次保卫战。当时部署在鸭绿江北岸的清军共八十二营,约两万八千人。清政府任命宋庆为诸军总统,节制各军。日军进攻部队是山县有朋大将统率的第一军,包括桂太郎中将的第三师团和野津道贯中将的第五师团,共三万人。双方兵力不相上下。但是,宋庆虽负节制诸军之名,各军实则不服调度,而且士气不振,将领多无抗敌决心。是日午前十一时,日军先于九连城上游的安平河口泅水过江成功。当夜,日军又在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中流架起浮桥,清军竟未觉察。25日晨六时,日军越过浮桥,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率部奋勇还击,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被迫撤出阵地。日军遂占领虎山。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26日,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在不到三天内,清朝重兵近三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日本第一军进攻鸭绿江清军防线的同一天,大山岩大将指挥的第二军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十二天,清军竟坐视不问。11月6日,日军进占金州(今辽宁金县)。7日,日军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发现清军早已溃散,不战而得大连湾。日军在大连湾休整十天后,开始向旅顺进逼。当时旅顺地区清军有七统领,道员龚照玙为前敌营务处总办,有“隐帅”之称,共辖三十三营,约一万三千人。18日,日军前锋进犯土城子,徐邦道指挥拱卫军奋勇抗御,将日军击退。是日,龚照玙竟置诸军于不顾,乘鱼雷艇逃往烟台。19日,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三统领也先后潜逃。21日,日军向旅顺口发起总攻。22日占领旅顺口并血洗全城。
随着清军节节败退,在清廷内部,主和派已占上风,大肆进行投降活动。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重要的根据地,从此北洋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威海卫港内,战局更加急转直下。
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其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二十六艘。1895年1月20日,大山岩大将指挥的日本第二军,包括佐久间左马太中将的第二师团和黑木为桢中将的第六师团,共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23日全部登陆完毕。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驻守南帮炮台的清军仅六营三千人。营官周家恩守卫摩天岭阵地,英勇抵御,壮烈牺牲。日军也死伤累累,其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少将中弹毙命。由于敌我兵力众寡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威海陆地悉被敌人占据,“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连日来,日军水陆两路配合,先后向刘公岛和威海港内北洋舰队发动八次进攻,均被击退。在此期间,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昌拒绝。5日凌晨,旗舰定远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继续搏战。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以免资敌,并毅然自杀与舰共亡。11日,丁汝昌在洋员和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等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洋员和牛昶昞等又推署镇远管带杨用霖,出面主持投降事宜。杨用霖拒不从命,自杀殉国。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派广丙管带程壁光送至日本旗舰。14日牛昶昞与伊东佑亨签订《刘公岛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悉数交给日军。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辽东之战持续的时间很长。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后,连占凤凰城、岫岩、海城等地。清政府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授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澄和宋庆为帮办,以期挽回颓势。从1895年1月17日,清军先后四次发动收复海城之战,皆遭挫败。2月28日,日军从海城分路进犯,3月4日攻占牛庄,7日不战而取营口,9日又攻陷田庄台。仅十天时间,清朝百余营六万多大军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
《马关条约》的签订
随着战争的失利,清政府进一步加紧了乞降活动。2月11日,决定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傅文及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
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同时它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下一章会具体讲到)。
马关条约的失败原因
落后的封建主义不是新兴资本主义的对手

1、平壤之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于1894年9月15日在朝鲜平安道首府平壤进行,是日本驱逐清朝在朝鲜的势力的决定性作战。至9月24日,清军全部退回中国境内,日军大获全胜。

2、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3、威海卫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在山东半岛抗击日本陆海军侵犯威海卫(今山东威海)的战役。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本的最后一战。结果日本获得决定性胜利,北洋水师在此战中全军覆没。

4、辽东战役指甲午战争时期日中陆军在奉天(辽宁)辽河以东进行的一系列战斗。 辽东半岛面临黄海,又与山东半岛遥遥相对,共扼渤海海峡,形成护卫京津的门户,也是从海上进入清朝政权发源地——东北的唯一通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扩展资料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日甲午战争



1、平壤之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于1894年9月15日在朝鲜平安道首府平壤进行,是日本驱逐清朝在朝鲜的势力的决定性作战。至9月24日,清军全部退回中国境内,日军大获全胜。

2、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3、威海卫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在山东半岛抗击日本陆海军侵犯威海卫(今山东威海)的战役。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本的最后一战。结果日本获得决定性胜利,北洋水师在此战中全军覆没。

4、辽东战役指甲午战争时期日中陆军在奉天(辽宁)辽河以东进行的一系列战斗。 辽东半岛面临黄海,又与山东半岛遥遥相对,共扼渤海海峡,形成护卫京津的门户,也是从海上进入清朝政权发源地——东北的唯一通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扩展资料: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去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是为甲午年所以故称甲午战争。明治维新的日本就开始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对外积极的去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大陆政策”;

此时的清朝其实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导致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是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是逐步的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是在一定程度上去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1894年朝鲜是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一直节节败退,被迫去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也是乘机也派兵去到朝鲜,蓄意的去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导致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早已蓄谋已久,而清朝是仓皇进行迎战,这场战争是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才得以告终。

中国清朝政府是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的压力,在1895年4月17日去签订了《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结果是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的危机,大大去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一个程度;另一方面则是使日本国力更是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二、甲午中日战争队中国的影响:

1、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和民族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战败告终,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台湾等地的割让,使中国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同时也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华民族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2、促使清政府调整政策。

甲午战争的失败的同时,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为了能够转危为安,做出了一些政策调整。

3、客观上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日甲午战争



§2-5 【甲午中日战争】
一、识记:
1.1894年7月,甲午中日战争开始。1895年4月结束。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2.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1894)、黄海战役(1894)、辽东战役(1894)、威海战役(1895)。
3.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及意义:丘逢甲、徐骧率台湾义军,刘永福的黑旗军联合抗日。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反侵略典范。
二、分析: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①日本为吞并朝鲜,侵略中国,实现其“大陆政策”而蓄意发动。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态度。③朝鲜东学党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契机。④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不认真备战。⑤日不宣而战。
2. 《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
⑴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⑵影响:①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加剧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并便利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③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④投资设厂,进一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总之,《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平壤之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于1894年9月15日在朝鲜平安道首府平壤进行,是日本驱逐清朝在朝鲜的势力的决定性作战。至9月24日,清军全部退回中国境内,日军大获全胜。
2、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3、威海卫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在山东半岛抗击日本陆海军侵犯威海卫(今山东威海)的战役。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本的最后一战。结果日本获得决定性胜利,北洋水师在此战中全军覆没。
4、辽东战役指甲午战争时期日中陆军在奉天(辽宁)辽河以东进行的一系列战斗。 辽东半岛面临黄海,又与山东半岛遥遥相对,共扼渤海海峡,形成护卫京津的门户,也是从海上进入清朝政权发源地——东北的唯一通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1894)、黄海战役(1894)、辽东战役(1894)、威海战役(1895)。

  • 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是?
    答:1、平壤之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于1894年9月15日在朝鲜平安道首府平壤进行,是日本驱逐清朝在朝鲜的势力的决定性作战。至9月24日,清军全部退回中国境内,日军大获全胜。2、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
  •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三场主要的战役
    答: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5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但未沉一舰。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威海卫之战是中日甲午...
  • 浴血奋战,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是?
    答: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这是甲午战争中继丰岛海战后第二次海战,也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
  • 甲午战争主要五大战役按先后排序
    答: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4个,不是五个的,平壤战役(1894)、黄海战役(1894)、辽东战役(1894)、威海战役(1895)。
  • 甲午战争都有哪些重要战役?
    答: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七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战场。晨三时,...
  • 甲午战争经历的四次战役是什么?
    答:三、辽东半岛战役:1894年10月24日发生在我国辽东半岛的辽东半岛战役,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这场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英、美等国支持下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非正义战争,自1894年10月24日开始,到1895年3月9日结束,历时近5个月,中经鸭绿江防之战、金旅之战、辽阳东路之战、辽阳南路与规复海城...
  • 甲午中日战争的详细过程。
    答:甲午中日战争是在中国境外的朝鲜半岛及黄海北部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战役,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1894年7月下旬,中日两军在朝鲜境内开战。清军在丰岛海面被日军偷袭之后,很快也被在陆上的成欢驿的日军偷袭,由于朝鲜政府已被日本控制,叶志超、聂士成等部驻牙山的清军被迫绕道汉城,北撤到朝鲜北部重镇、平安...
  • 中日甲午战争是哪一年?光绪20年1894年25日爆发
    答:中日甲午战争的经过 中日甲午战争主要包括五次大战役,分别是丰岛战役、威海卫战役、平壤战役、辽东战役以及黄海战役。丰岛战役 最初中国为了尽到宗主国的义务,在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时,派出了援兵,但日本认为中国和朝鲜不是宗藩关系,于是也立即出兵,正巧在朝鲜的丰岛附近的海面相遇,日本兵船竟然...
  • 甲午中日战争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爆发的?
    答:甲午中日战争是光绪皇帝在位时爆发的。1.1894年7月,甲午中日战争开始。1895年4月结束。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2.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1894)、黄海战役(1894)、辽东战役(1894)、威海战役(1895)。3.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及意义:丘逢甲、徐骧率台湾义军,刘永福的黑旗军联合抗日...
  • 中日甲午战争简介50字左右?
    答: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7月25日,结束于1895年4月17日,历时九个月,整场战役的过程被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爆发的是平壤战役、黄海海战;第二阶段爆发的战争主要在辽东半岛进行的,有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第三阶段爆发的战争是威海卫之战。中日甲午战争以日本取得胜利、中国溃败为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