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来解读和实施新教材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8
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来解读和实施新教材

在此过程中要把握好“解读”和“活用”二者间的关系。一是正确“解读文本”。包括获得自己所需资源,理解编者编排意图,疏理知识点,确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活用”的根基。二是“活用教材”。将教材中所获得的“资源”,经过转化、整合、思考、简单化、生活化等优化教学活动,创新设计来攻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解读文本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确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关系到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解读文本需注意三方面: 1、读懂文本编排意图,搞清文中插图和旁注文字、提示语。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插图,包括实物图、示意图、表格图、线段图、几何图等,在插图旁还标注文字、提示语,这些有机的编排成分能配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能沟通数学与社会、自然的联系,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着数学的思想方法。例如: “圆的面积”教材编排就把圆的面积计算用“化曲为直”转化为学过的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化归思想”,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教材中常出现解题指导思想、方法等的旁注文字,提示语,它能帮助教师正确分析难点,突出重点、指导教法,启发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导学生学法,掌握知识要领。例如: “可能性”例1插图的旁注文字:①哪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棋子?②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③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绿棋子?这三方面的旁注文字、提示语就指出了教学的授新知识点、重点与难点,它可让学生在比较中不断猜想、把握知识要领、启发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导教师设计比如摸彩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猜测——实践——验证,通过实践活动中的体验,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生活中可能性事件作出描述。 2、读懂例题,弄清例题与习题的关系,疏理授新知识点。 例题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它具有典型性、规范性。它能让学生由例及理、由例及法、由例及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让老师疏理出授新知识点,能让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始终把握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重难点,确立教学目标及构思教学设想。习题的作用及难易,教师要心中有数,弄清习题与例题相配合的基本题、变化题、探索实践题,提高题等的分布情况,正确解读习题不是例题的简单重复,而是必要的补充、发展和延伸。学生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获得的数学信息提出些数学问题吗?来展开创造性的教学构思。 3、解读教材整体结构与新旧知识联系。 解读教材整体结构与新旧知识联系,要把握:①通读全册,理解单元教学内容,理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处理好各年级之间数学知识的衔接。②细读单元,理清知识点,弄清新旧知识联系点,分析数学新旧知识结合点,分析学生学习新知的思维过程:平衡(旧知)——不平衡(不懂新知)——引发冲突(关键)——交流、合作、探究(课堂效果)——新平衡(学懂新知)。解读本单元的目标,在每节课,每个知识点、每个例题怎样才能得到落实,达到宏观与微观,新知识与旧知识,教学目标与达成构思等的统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活用教材” 在解读文本之后,教师应根据解读文本中获得的自己所需数学教学资源,疏理授新知识点,真正确立起“教什么”,确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着手进行构思具体的教学设计,确定教学流程,牢牢把握“怎么教”。设计出简单、实效、生活化的可行的教学流程,真正体现活用教材。创新设计、大胆取舍、整合转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精读活用,设计合作流程。 在活用教材、大胆取舍,构思合作流程中,教师要针对教材预设的一些教学对象和教学情景,分析教材意图、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不宜“照本宣科”沿用这些思路,因为:①教材是一种文本化材料,由于文本条件限制,它并不能完全呈现其丰富、独到的内涵与教学思想,教师应用时必须对其进行合理思考,大胆取舍,分析文本所暗含的精髓,进行程序化、动态化改造;②教材设计思路并不一定能够恰当反映课程标准思想,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合理反思,有必要时,需打破文本禁锢,批判性继承,个性张扬地构思创新设计流程;③教材文本设计中的对象、场景、难度、文字提示、旁注未必适合当时、当地的教学,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教学中对文本进行再加工,真正做到“精读文本、活用教材”。 “可能性”教学一课来说,教材中安排的是摸棋子的游戏,教材编排中两个盒子里的各种颜色的棋子都直接呈现给了学生,如果按教材编排思路,在游戏前预先告诉学生红棋子、绿棋子的个数及盒装情况,再让学生做摸棋子游戏,这样就使游戏失去了悬念。这时我们在教学中就应针对当时、当地及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一些大胆改造,即:把各种颜色棋子换成各种色彩的乒乓球,预先不告诉盒子中装球个数及颜色,然后开展“猜测——实践——验证”的摸球活动,这样就能更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攻破教学重、难点,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渴望。 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交流、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去发现数学问题,去获得数学信息,去大胆创造。数学文本内容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通过结构化,情境化等手段将其融于统一组织中,这不过是课程内容的一种文本化方式,教师要根据教材反映的要求,对其进行重新选择、组织、使数学学习内容更贴近当地学生的生活背景,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有必要时就要大胆创新、合理扬弃、活用教材、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导入教学情境。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适当合理地“活用教材”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凸突显数学教学的效果,提升数学教学水平。例如:连减简便运算一节中,教师在教学中就可大胆舍弃教材中问题情景,舍弃复杂的应用题教学分析,出示较典型算式直击“算法”,让学生自己做,教师用“归纳法”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怎样做才“简便”,要“简便”就要“怎么算(算法)”,这样数学教学就化复杂为简单。 综上所述,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观、新理念,我们只有更新观念,正确到位的解读文本,灵活应变的活用教材,我们的教学才不会偏离方向。在教学中真正达到正确“解读文本”到“活用教材”的至深、至高的境界,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攻破我们的教学重、难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使数学课堂因解读精辟而变得精彩纷呈。

新学期,约五成小学生和六成初中生将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

新教材,新在哪儿

记者 葛亮亮《人民日报》( 2016年08月18日11 版)

  今年9月初新学期开始后,全国将有数百万小学生和初中生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部编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为什么要编写“部编本”?教材内容有何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记者采访了“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

  现有的“一纲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想起到示范作用

  记者:目前语文教材有多个出版社的不同版本,为何还要编写“部编本”?

  温:“部编本”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除了语文,还有德育和历史。现有的语文教材编写出版还是“一纲多本”,小学有12种版本,初中有8种版本。这些版本现在也都做了修订,和“部编本”一同投入使用。“部编本”取代了原来人教版,覆盖面比较广,小学约占50%,初中约占60%。

  实施“一纲多本”,虽然调动了地方和出版社的积极性,教材的编写出版呈现活跃的局面,但也出现一些问题,教材的选择使用受到经济等因素左右,不能真正做到选优。

  另外,教材主要由出版社组织编写,受到一些条件限制,影响到编写出版的质量。为此,中央决定组织编写德育、历史和语文三科教材。“部编本”教材力图在多种教材并存的情况下,起到示范作用,促进教材编写质量的提升。

  记者:能说说编写队伍组成和编写的过程吗?

  温: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和主要编写人员是全国申报遴选、教育部聘任的,编写组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学科专家,包括一些大学教授、作家和诗人,二是优秀的教研员和教师,三是人教社的编辑。前后参加编写组的有60多人,另外还有外围的各学科的咨询专家、学者,人数就更多了。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从2012年3月8日正式启动,到现在4年多了。以往教材编制都由出版社来实施,请个主编,搭起班子,最多也就用一二年。教材编写经过复杂的程序,包括确定大纲和体例框架、拟定样张、选文、进入具体编写等。起始年级初稿出来后,先后经过14轮评审,还请100名基层的特级教师提意见,最后才提交给教育部。

  教材编写不只照顾人文性,还注重训练必需的语文能力、写作口语

  记者:“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是什么?

  温:概括起来有4点。

  一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教材编写实质上是国家行为,所以教材编写立意要高,要立德树人。

  二是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在确定编写方案之前,编写组对十多年来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实施的得失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但对于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某些问题,也注意“纠偏”。比如,现在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新编语文教材注意到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改进办法。

  三是加强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写组学习和继承了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并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实行“编研结合”,还特别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比如,新编一年级教材的识字课文就采纳了北师大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童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教材中,努力体现教材编写的科学性。整个编写过程都是一边研究,一边编书。

  四是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课文的选取、习题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适应社会转型和时代需求。比如,如何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新媒体,如何过滤信息,都在教材中有体现。

  记者:和其他版本语文教材比较,“部编本”的框架体例有何不同?

  温:现有各种版本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主题单元结构,多照顾到人文性,而可能忽略了语文教学的规律。选文也往往只顾一头,只考虑所选课文是否适合本单元主题,难于照顾到本单元应当学习哪些知识、训练哪些能力。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必要的梯度。“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传统文化篇目多了,很多经典课文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少了

  记者:语文教材的选文历来被社会关心,您能介绍一下选文标准吗?

  温:“部编本”的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此外还适当兼顾时代性。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这不能说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

  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记者:部编教材怎么处理语文教学中知识体系的问题?

  温:这套教材注意重新确定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

  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很活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尊重。但又出现另一趋向,就是知识体系被弱化。教材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

  “部编本”语文教材很重要的一点改进,就是让课程内容目标体现的线索清晰,各个学段、年级、单元的教学要点清晰。

  这套新教材的编写一开始就注意这个问题,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来细化哪些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有些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则配合课文教学,以补白形式出现。努力做到“一课一得”。现在不是强调“语文核心素养”吗?“部编本”语文教材就已经在努力建构适合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但这是“隐在”的,不是“显在”的,在教材的呈现和教学中并不刻意强调体系,防止过度的操练。

  记者: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严峻问题是学生读书少,部编教材在鼓励读书方面有何举措?

  温:举措就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比如,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引导读书兴趣。小学中高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初中则加强了“名著选读”,改变以往那种“赏析体”写法,注重“一书一法”,每次“名著选读”课,都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是“名著选读”设置的改革方向。如浏览、快读、读整本书、读不同文体,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导。多数课后思考题或拓展题,也都有课外阅读的提示引导。这就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

  这可能是一个突破,让语文课更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包括课外阅读,努力做到课标所要求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新教材虽然力图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但也还需要老师们去“加码”。建议老师们采取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

  记者:写作教学比较难,历来语文教材的写作部分容易引起争议。“部编本”的写作教学安排有何新意?

  温:我们力图突破既有的模式,在突出综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的设计编排照顾到教学顺序,让老师能够落实,克服随意性。但也注意到避免应试式的反复操练。写作课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简明扼要,有可操作性。初一两个学期一共12次写作课,每个单元1次。分别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与想象,写出人物精神,学习抒情,抓住细节,怎样选材,文从字顺,语言简明。每次都突出一点,给予方法,又照顾全般。和以往教材比较,现在的编法是希望有一个系列,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比较有“抓手”,比较方便教学实施。

在此过程中要把握好“解读”和“活用”二者间的关系。一是正确“解读文本”。包括获得自己所需资源,理解编者编排意图,疏理知识点,确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活用”的根基。二是“活用教材”。将教材中所获得的“资源”,经过转化、整合、思考、简单化、生活化等优化教学活动,创新设计来攻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解读文本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确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关系到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解读文本需注意三方面: 1、读懂文本编排意图,搞清文中插图和旁注文字、提示语。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插图,包括实物图、示意图、表格图、线段图、几何图等,在插图旁还标注文字、提示语,这些有机的编排成分能配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能沟通数学与社会、自然的联系,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着数学的思想方法。例如: “圆的面积”教材编排就把圆的面积计算用“化曲为直”转化为学过的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化归思想”,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教材中常出现解题指导思想、方法等的旁注文字,提示语,它能帮助教师正确分析难点,突出重点、指导教法,启发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导学生学法,掌握知识要领。例如: “可能性”例1插图的旁注文字:①哪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棋子?②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③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绿棋子?这三方面的旁注文字、提示语就指出了教学的授新知识点、重点与难点,它可让学生在比较中不断猜想、把握知识要领、启发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导教师设计比如摸彩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猜测——实践——验证,通过实践活动中的体验,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生活中可能性事件作出描述。 2、读懂例题,弄清例题与习题的关系,疏理授新知识点。 例题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它具有典型性、规范性。它能让学生由例及理、由例及法、由例及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让老师疏理出授新知识点,能让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始终把握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重难点,确立教学目标及构思教学设想。习题的作用及难易,教师要心中有数,弄清习题与例题相配合的基本题、变化题、探索实践题,提高题等的分布情况,正确解读习题不是例题的简单重复,而是必要的补充、发展和延伸。学生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获得的数学信息提出些数学问题吗?来展开创造性的教学构思。 3、解读教材整体结构与新旧知识联系。 解读教材整体结构与新旧知识联系,要把握:①通读全册,理解单元教学内容,理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处理好各年级之间数学知识的衔接。②细读单元,理清知识点,弄清新旧知识联系点,分析数学新旧知识结合点,分析学生学习新知的思维过程:平衡(旧知)——不平衡(不懂新知)——引发冲突(关键)——交流、合作、探究(课堂效果)——新平衡(学懂新知)。解读本单元的目标,在每节课,每个知识点、每个例题怎样才能得到落实,达到宏观与微观,新知识与旧知识,教学目标与达成构思等的统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活用教材” 在解读文本之后,教师应根据解读文本中获得的自己所需数学教学资源,疏理授新知识点,真正确立起“教什么”,确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着手进行构思具体的教学设计,确定教学流程,牢牢把握“怎么教”。设计出简单、实效、生活化的可行的教学流程,真正体现活用教材。创新设计、大胆取舍、整合转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精读活用,设计合作流程。 在活用教材、大胆取舍,构思合作流程中,教师要针对教材预设的一些教学对象和教学情景,分析教材意图、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不宜“照本宣科”沿用这些思路,因为:①教材是一种文本化材料,由于文本条件限制,它并不能完全呈现其丰富、独到的内涵与教学思想,教师应用时必须对其进行合理思考,大胆取舍,分析文本所暗含的精髓,进行程序化、动态化改造;②教材设计思路并不一定能够恰当反映课程标准思想,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合理反思,有必要时,需打破文本禁锢,批判性继承,个性张扬地构思创新设计流程;③教材文本设计中的对象、场景、难度、文字提示、旁注未必适合当时、当地的教学,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教学中对文本进行再加工,真正做到“精读文本、活用教材”。 “可能性”教学一课来说,教材中安排的是摸棋子的游戏,教材编排中两个盒子里的各种颜色的棋子都直接呈现给了学生,如果按教材编排思路,在游戏前预先告诉学生红棋子、绿棋子的个数及盒装情况,再让学生做摸棋子游戏,这样就使游戏失去了悬念。这时我们在教学中就应针对当时、当地及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一些大胆改造,即:把各种颜色棋子换成各种色彩的乒乓球,预先不告诉盒子中装球个数及颜色,然后开展“猜测——实践——验证”的摸球活动,这样就能更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攻破教学重、难点,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渴望。 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交流、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去发现数学问题,去获得数学信息,去大胆创造。数学文本内容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通过结构化,情境化等手段将其融于统一组织中,这不过是课程内容的一种文本化方式,教师要根据教材反映的要求,对其进行重新选择、组织、使数学学习内容更贴近当地学生的生活背景,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有必要时就要大胆创新、合理扬弃、活用教材、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导入教学情境。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适当合理地“活用教材”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凸突显数学教学的效果,提升数学教学水平。例如:连减简便运算一节中,教师在教学中就可大胆舍弃教材中问题情景,舍弃复杂的应用题教学分析,出示较典型算式直击“算法”,让学生自己做,教师用“归纳法”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怎样做才“简便”,要“简便”就要“怎么算(算法)”,这样数学教学就化复杂为简单。 综上所述,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观、新理念,我们只有更新观念,正确到位的解读文本,灵活应变的活用教材,我们的教学才不会偏离方向。在教学中真正达到正确“解读文本”到“活用教材”的至深、至高的境界,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攻破我们的教学重、难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使数学课堂因解读精辟而变得精彩纷呈。

  • 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来解读和实施新教材
    答:一是正确“解读文本”。包括获得自己所需资源,理解编者编排意图,疏理知识点,确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活用”的根基。二是“活用教材”。将教材中所获得的“资源”,经过转化、整合、思考、简单化、生活化等优化教学活动,创新设计来攻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解读文本...
  • 怎么用新课改理念整合使用教材?
    答:用新课改理念整合使用教材的方法较多,以下为您推荐:内容整合型学材开发。若课时与课时之间、内容与内容之间是并列关系,可依据学情进行顺序更换;若是递进关系则不能更换。拓展资源脉络重续式的学材招展开发。包括主题教学、课内与课外、选篇与整本书整合等。结构重建式学材开发。考虑换情景、换活动、...
  • 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来解读和实施新教材
    答:综上所述,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观、新理念,我们只有更新观念,正确到位的解读文本,灵活应变的活用教材,我们的教学才不会偏离方向。在教学中真正达到正确“解读文本”到“活用教材”的至深、至高的境界,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攻破我们的教学重、难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使数学课堂因解读精辟而变...
  • 如何用新课标解读小学数学教材
    答:我个人认为持课标理念解读教材是一条有效的方法途径。 一、 用课标理念作支撑点解读教材 新教材与传统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新教材大多数有情境图、例题、练习题几个部分组成。从层面上看,似乎很简单,而照本授课,效果却很差。究其原因,原来新教材身后蕴含着诸多的教育功能和新理念,如果不深在其中,就很难发现作者的...
  • 课标理念在教材中的体现,新课标理念在人教版物理教材中如何体现?编者全 ...
    答:新课程标准为态度和责任增添了科学的本质内容,对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观非常重要。因此,教材要注意在适当的地方体现科学的本质。例如,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是人类有目的的探究活动”的科学本质,教材从前言中写道:“人类自古以来就对自然界抱有好奇心。请参阅。请参阅。这种好奇心和提高人类生产力水平的需要,构成...
  • 如何落实新课标,用好统编教材
    答:1、统编教材是依据新课标的精神编写的,重视核心素养的养成,以学习任务群为线索组织单元,就落实了学习任务群的要求。要想用好统编教材,必须深刻理解学习任务群的实质。2、学习任务所涉及的语言学习素材与运用范例、语文实践的话题与情境、语体与文体等,覆盖历来语文课程所包含的古今‘实用类’‘文学类...
  • 如何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答:一、 课标中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建议 第一学段:1.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
  • 教材更新!关于课标解读中对于新、旧教材的内容分析——选择性必修篇_百...
    答:主题二关注烃衍生物的性质,生物大分子和合成高分子的学习,聚合物概念的整合,融入了绿色化学的理念,引导学生理解结构与环境的可持续关系。总的来说,新教材和新课标以更加科学、实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现象背后的原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 小学数学新理念新方法_用新理念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答:从这一例子来看,真正体现了新教材的好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这样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既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五、用“动态生成”理念,实施课堂教学 “生成”是新课程...
  • 新课程理念是什么意思?
    答: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适当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数学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