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儿童是成人之师,成人之父”?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儿童是成人之父”如何理解?

儿童是成人之父,这句话引自意大利儿童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方法》一书。蒙台梭利年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卒于1952年。她的儿童之家创建于上个世纪初。可奇怪的是,这本书读了几遍,我都没觉得它过时,相反,对中国绝大多数父母和教师来讲,我认为她所倡导的观念不但不过时,甚至很先进,或者说很超前。儿童是成人之父,我想我引用这句话做标题,就很能引起争议。因为对于儿童与成人的关系,包括读过此书的大多数父母和儿童教育家们,比较同意的说法是:父母和儿童共同成长。(当然,这种说法也已经是很先进了)可我想说,那是我几年前的看法。读这本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法数遍之后,我认为儿童和成人的关系应该是:儿童是成人之父。我先说说我现在这样提出的这个观念的来由。我们大家现在知道,而且都不否认这样的一句话: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对这句话想的深入一些,我们可以说:这个社会,如果能够为每个人都提供适当的条件和机会,我们每个人就会成为当世的天才。只是没有这样的条件,我们失去了成为天才的机会。但,孩子们是天才,我们现在要做的,只是要尽力让更多的孩子成为天才。也许,因为我在心中树立了这个观念,所以我对每个人心存敬重和合作之心,对孩子们更是心存景仰之情,这种景仰之情甚过对大多数的成人,特别是对占绝对多数的中国成人。而且,我认为每个成人都应该怀此景仰之情来对待孩子和他们的世界。比如说玩宪政。我们中国人为之奋斗都一个世纪了,现在宪政实现了吗?!比如:你一定看到过有一群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忽然闯进来个孩子,拿着棒子对大家说:我看见有人在骂人。为了大家玩好,谁再骂人我就用这个棒子赶他走。这时候,有些听觉比较灵敏的孩子可能会抬起头来看看是谁,他要玩什么样的新游戏;大多数孩子可能连头也不会抬起来看他一眼的——他们继续游戏。你见过这个拿棒子的孩子把谁赶走了吗?没有,大都是,他看大家玩,很快就加入进去。而这个棒子大多是丢在一边,或者在游戏中被派上了新用场。而这要是在成人的世界,保证会因为这个棒子棒子的出现,把他们划成官和民或者说主和奴两种阶层进行倾扎。也许有人说,你举的例子只是种理想状态,孩子们玩的时候,还是有些孩子不守规矩,让别人玩不成,需要大人把他清场出去的。听你这样讲的时候,我就知道你又把大人的平庸无能世界打量观运用在天才的孩子们的世界了。而孩子们的天才是上天赋予的。他们运用上帝的智慧。为了让你了解这种智慧,蒙台梭利的这本书是该介绍给你了。在介绍这本书的内容之前,先说说我对这本书理解和认识上的几个步骤,以便读此书的人能够尽快的上升到能够理解上帝智慧的高阶段。第一个步骤是我初为人师的时候。刚刚走上讲台的我,认为孩子们对我应该言听计从:对我所讲任何一句话,应该象海绵一样,都汲取到他们的小脑袋瓜里。可就那么几次测验,一次大考,让我认识了“人有贤愚之分,智力有高下之较”。当然,我有这样的思想不奇怪,我们老祖宗就有这个传统:史记里就记载了黄帝东游,遇见了一个牧马的孩子,这个孩子对他讲了牧马之道就是要剔除害群之马。我们的老祖先点头认可这样的方式。而且在中国,做过“管理人的工作的人”大都有这种意识。你看许多政府的官员,说为了经济、为了治安、为了反腐所制定的文件纪律法规法律,其指导思想,和我那时“治理班务”实在是没有什么高下之分:人不会真的当做人来看,只是作为管理的对象的。而且,中国向来只有官和民两种的划分,只有有权,哪怕他是个看大门管厕所的,都可以很象回事的管人,因为除了上峰,他认为制定规则的权利都在他哪儿。不同的是,我还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而且,我知道天才都是不一样的。可我只能安慰自己:我在心中放弃一部分,只不过是上天也顾不上的孩子罢了。我想,那就只能顾大多数,放弃甚至剔除少数害群之马了。所以说我一个教师,有这样想法只不过是继承了传统思想罢了。但这难却是违背上帝的智慧。现在我想到那个阶段过渡时间那么长,还万般惭愧。所以,现在看到的我懊悔的指导思想的英魂不散,我不能不感到痛惜,而且要给大家讲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了。第二步骤是我发现一部分孩子很努力学习了,却怎么也学不会,或者说学不好的时候。我认为自己应该帮助他们。我找来许多的书籍,当然,对这些书,我大多时间只看操作性的:比如说,有孩子学了英语单词,怎么也记不住。我看蒙台梭利讲:让孩子触摸感受这些字的形状,然后让他们自己写,再让他们读自己写的东西,就能很好的引导他们识记单词。甚至做到引导他们读书。说真的,我认为这些方法很奏效:我“教”孩子们克服了学习英语入门的难题。当时,我认为操作当然是教育的最重要的环节了。我为此穷搜各类教育书籍中介绍的操作手法。也因为此,我认为自己是个很高明的师长:我认为自己能够对学生发号施令。现在想想,那时的我,就象我在关天看到许多我很喜欢的写手们,他们用一种很“高傲的”或者说,是用一种“不耐烦的”口气,呵斥一些他们实在“看不上”或者是“不能认同”的马甲一样;那时的我,也很象一些不可一世的官员们,他们傲视一切“刁民”的态度一样。可我现在认为,我那时的高傲最为愚蠢:因为我认为,我这种方式极有可能毒害许多孩子的心灵。我不能平等的对待他们,是我一直认为的最不可饶恕的罪过之一。就象我们如果打着民主的旗号滥施暴力最终只能使民主更加受伤,打着改革的旗号倒行逆施,更加伤害人们的改革信念一样。第三步骤就是我逐渐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操作层面上的问题,更是我们认识上的误区让我们一直徘徊,造成现今的局面。但说到我加深对了对教育的认识,竟然是因为在网上看到各种思想讨论和交锋的过程中,每个马甲的做法让我很自然的联想到以前自己的学生。因为我惊奇的发现:我竟然很熟悉这里面的许多处世和思维方式。而许多这样的思维方式,才使我一直对以往的教育持否定态度,而且,我越来越认为,现今的教育才是我们这个社会和国家存在的最大的隐患。这样的隐患比之宪政的实施、法治的建立完善,更加迫切需要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补救。介绍了我的认识步骤,我想我可以介绍我的读到的这本玛利亚-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方法》。其实我现在的想法,我更想把这本书更名为《儿童是成人之父》。这本书整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孩子们的世界,是一个完全有别与大人世界的“新世界”。书的前半部分对这个新世界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首先孩子们在他们成长的每个年龄段的天才表现: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他们的创造力、他们对于世界探索能力,他们爱成人世界的能力-----等等等等,这些完全不是成人能够比拟甚至说可以及万一的。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书的作者不是先验的,她每一项结论都是经过观察和体验得到的。她给我们展示了她所看到和了解到的孩子世界不同凡响,她也提示我们思考可注意那些她不曾观察和了解到的信息。说真的,我对孩子们的世界感到神往:我记得一位网友讲过这样的一句话:孩子是上帝派来纠正人类的错误的。我同样认为:孩子的世界是运用上帝的智慧形成的。我们所要做和应该做的,只是去帮助孩子们运用这些智慧,而不是支配儿童的成长,让他们丢掉这些人类的最高智慧。成人们,因为未能完全了解的天才世界的智慧,就应该用一种敬畏的心情来对待孩子们的各种表现。是啊,我们谁在知道了孩子们的世界之后,还不是提供天才的儿童需要的帮助,成天对他们指手画脚而呢?!我们又有谁能用自己的平凡的智慧来指挥和支配上帝?!有谁能够不对上帝的智慧保持敬畏之心呢?!第二部分,书的作者对她所创办的儿童之家的具体的操作和实践进行了介绍。这里面我看到天才的孩子们是如何展现他们各自的天分。 我们可以随便问我们身边的父母,而再迟钝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在某方方面的表现的聪慧,都有零星的记忆。但,又有几个父母能帮助孩子保持住他们最初的天分呢?!我想,许多动辄对孩子打骂指责,如同我们现在看到动辄对人施加大棒的做法,冷言恶语相加的人们又有什么差异?!我想,人们看到这些内容都会对自己深深进行反思。这是一本提供给每个人自行改错创造环境和思想的书籍:我们能够提高自己对拥有更高智慧的孩子的认识,反思我们对待上帝智慧上所犯的错误。而且我们能够自行改错。应该说,书还有第三部分对我们成人世界的忠告、建议和补救。我想这是为着纠偏孩子,更是为了纠偏大人部分。我们周围,充满了问题儿童,更充满了问题大人。但我们可以肯定,问题儿童是问题大人造成的。而问题大人的问题也是他们从儿童时形成的。问题大人在有意识和更多的无意识中继续造就新的问题儿童和问题成人。孩子的世界是天才的世界,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敬畏之情,孩子们用上帝给予的智慧,我们要做的只是提供给他们必需的帮助。《儿童是成人之父---读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方法〉儿童是成人之父---读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方法〉》

在中国传统的儿童教育中,儿童是作为“假想敌”而出现的。他们顽劣捣蛋,是等着被大人修理的对象。“棍棒底下出孝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俗语都鲜明的说明了人们对儿童的负面看法。实际上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成人在心灵层面上并没有多少优于儿童之处。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孩子是真正率性而为的,他听从自己内心的精神的召唤,遵循自己的美好的天性生活。你接触过孩童天真无邪的目光吗?那种清澈、那种纯净让你感到孩子的童心似乎来自遥远圣洁的天国,凝视着孩子的双眼,每一个成年人都会觉得内心变得更为纯净和宁静,确实如此,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孩子的心还没有被污浊的社会所污染;只有孩子才能真正毫无保留地保持内心的真实而做到表里如一;只有孩子心中存有美好的情感,而不像成人那样早已淡漠了人与人之间的清纯之爱;只有孩子对万事万物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不像成年人早已麻木了对一切事物的兴趣,关闭了对美好的追求的心门,只有曲径通幽,回到童年,成人才会发现自己的美好的性格都来自童年,而随着年岁的增长才增加了不少恶的因素。
你可能会说,儿童天性这么美好,那我们观察到许多儿童顽劣难教,又怎么解释呢?儿童的天性美好,这是毋庸讳言的,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注定将来会成为坏蛋的。儿童表现出来的让成年人感觉很不耐烦的顽劣表现,主要是儿童生理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儿童自我控制系统发育较迟,儿童的心理的无意性明显,这些特点,让成人觉得孩子存心捣乱,但这些都是孩子的特点,并不是缺点,如果把孩子的特点完全当作缺点,就当然觉得孩子顽劣难教了,孩子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正是考验教育者的素养的时候,正需要父母和老师用人性化的方法正确引领,并耐心等待孩子的美好天性破土而出的那一天。实际上每一个成人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时期,在他们曾经是孩童的时候也委屈地觉得成人并不了解自己,但他们往往也很健忘,当自己做了成人以后忘记了自己曾经的委屈,对孩子实施训斥。责骂,种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正是造成孩童日后心理问题的源泉,也正是造成孩子难教的怪圈。而如果我们从孩子一出生起就怀着一种敬畏和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以拳拳爱心、纯洁的童心理解孩子,孩子的美好的天性势必会悄悄地绽放,并逐渐茁壮成长,在某一天发出夺目璀璨的光芒,照亮这个世界!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观点认为人的胚胎发育是人类产生以前整个生命史的复演。而黑格尔的精神进化论认为个体儿童期的十几年时间复演了人类的文明史,完成了人的本能、潜意识层面的形成,可见,童年是人类精神的胚胎期,童年为人一生的精神奠基,是人精神的底子,童年的经历将影响人一生。童年是成人精神的发源地,是成人心灵的故乡,每一个在人生路途上迷失了方向的人,每一个感到行进的道路充满迷惘的人应该尽可能让心灵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让心灵重新经历一番美好的童年,去除成年以后世俗凡尘带给自己的心灵的迷雾,这样他就能一点一点重新获得心灵的亮光,指引自己人生的方向。
好好地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重新以欣赏和谦恭的心态去发现儿童,教育将走出日益异化的恶性循环的怪圈,你会重新在心中建立一个新的天地!人类也将走出现代社会对人的奴役和盘剥,从而获得美好的生活!

书上说:“儿童是什么?是弱小无力,任由我们成人支配的附属品吗?不,儿童是成人之父。是懵懂无知,任由我们承认填充的空容器吗?不,儿童是成人之师。”

 只有怀着对儿童的敬意,以一颗谦逊之心认真地向儿童学习,与儿童共同成长,才能真正造福于我们的未来。

华兹华斯:儿童是成人的父亲。鲁迅说:游戏是孩子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孩子的天使。



心境纯净,以不惑人的心对待世间万物。是成人所不能及的。

儿童的想象力很好,不象成年人那样已经定格了!而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应该也有种类不同的思想!

  • 如何理解“儿童是成人之师,成人之父”?
    答:只有怀着对儿童的敬意,以一颗谦逊之心认真地向儿童学习,与儿童共同成长,才能真正造福于我们的未来。
  • 为什么说“儿童是成人之父,是现代人的教师”
    答:儿童是未知力量的拥有者。自出生后,他就一刻不停地进行着无意识的创造性活动,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造就成人。成人所有的力量都来自于上帝赋予儿童所要完成的秘密使命。因此,从进化论、复演论的观点,可以说“儿童是成人之父”。其二,儿童是个完整的感官体,具有超强的模仿能力,童年的经历将影响人的...
  • “儿童是成人之父”如何理解?
    答:因为对于儿童与成人的关系,包括读过此书的大多数父母和儿童教育家们,比较同意的说法是:父母和儿童共同成长。(当然,这种说法也已经是很先进了)可我想说,那是我几年前的看法。读这本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法数遍之后,我认为儿童和成人的关系应该是:儿童是成人之父。我先说说我现在这样提出的这个观念的来由。我们大家现...
  • 蒙特梭利教育是帮助我让我自己做对这句话有什么看法
    答:这是蒙台梭利教育中对于孩子作为个性个体的尊重,对孩子生命的尊重,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成人的老师 蒙台梭利博士指出,“没有儿童对他们的帮助,成人将颓废。如果成人不努力自我更新,一层硬壳就开始在他心脏的周围形成,最终会使他变得麻木不仁”。事实上,蒙台梭利博士将儿童看做“基督...
  • 儿童是成人之父!这句话到底该如何理解呢?
    答:这首诗的中心在后面诗人说:“儿童是成年人的父亲。”这句话成了教育的名言,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都通过课外说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根据华兹华斯的这句话,孩子应该向父母请教。是的,你知道的。诗人就是这个意思。因为我们很多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我们美丽的世界不再好奇,...
  • ​教育学名著|“儿童是成人之父” ——读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_百...
    答:蒙台梭利强调,儿童是永恒的创新者,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需求。她观察到儿童内在的吸收性心智和敏感期,如同生命的乐章,需要我们耐心等待和正确引导。她提倡的"儿童是成人之父"观点,呼吁我们尊重儿童的个体潜能,理解他们的自我发展规律,而非急于塑造。在《童年的秘密》中,蒙台梭利提出了一系列关键...
  •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一本儿童心理经典读物
    答:童年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儿童是“成人之父”,只有发现和解放儿童,我们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蒙台梭利认为,人有两个胚胎,一个身体胚胎。一个精神胚胎,精神胚胎通过敏感性的方式来指引成长的路径。正常情况下,孩子的心理都能在敏感性的指引下沿着轨道正常发展,但若是在成长过程中遭到成人的阻碍和压抑,...
  • 简述蒙台梭利的“儿童生命”。
    答: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帮助儿童发展其生命。她对于儿童有新的认识。她不把儿童看作是未长成的“小大人”,而是把他们看成是与成人互为相反的两极:“儿童是成人之父,而且是现代人的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所能做的,只是为儿童预备一个适当的工作...
  • 蒙台梭利说未来是儿童的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一)儿童是成人之父 蒙台梭利对儿童的“崇拜”源于她对成人精神倒退现象的痛惜,她所倡导的和平社会是理想型社会,这样的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来构建与维系。毫无疑问,物质文明的发达与人类自身的智慧分不开,但是,如果精神倒退,物质文明无疑也终将毁在人类自己手里,人类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并应有所...
  • 童年的秘密
    答:儿童是成人之父 蒙台梭利的名言"儿童是成人之父"深刻揭示了理解儿童的重要性。如果成人不能理解并尊重自己的童年经历,就无法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无法消除与孩子的冲突,可能导致儿童心理畸变。因此,父母和教师需要深入观察,用心思考,与孩子共享成长的点滴,共同塑造他们的精神世界。蒙台梭利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