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有什么民俗风俗习惯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5
傣族的风俗习惯

广西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自己灿烂的文化艺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如壮族的铜鼓、花山崖壁画早已闻名中外。各民族的民歌在全国也享有盛名。此外,包括织锦、刺绣、陶瓷、竹编和芒编在内的各色工艺品,具有民族特点的壮族干栏式建筑、侗族风雨桥、鼓楼等民族建筑,瑶、苗等民族的医药,以及丰富多采的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等等,都是广西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至于壮族的三月三歌节、瑶族的达努节和盘王节、苗族的踩花山、仫佬族的走坡节、侗族的花炮节,以及别有风味的打油茶等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情的节日活动,更是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有一些南宁人一般喜欢穿家织的土布,上面有姑娘们亲自手绣的各种精美、复杂的图案,色泽艳丽,款式多样。姑娘们喜戴银制饰物,耳环、项圈、手镯、银钗、银扣等,看上去光彩夺目。人民豪爽、纯朴、热情、友善、崇尚美德,并且能歌善舞,喜欢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每逢节日或者祭祀,会举行各种盛大的活动,人们穿上最隆重的服装,唱歌、跳舞,热烈的气氛会令游人深深陶醉其中。

南宁的民俗风俗习惯有:

1、赛龙舟:

赛龙舟又叫扒龙船南宁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惯。民国23年南宁民国日报记载:扒龙船旧习,行见一年一度,在邕江中游驶竞技。

2、抢花炮:

每年三月三民歌节时,南宁被陈运和诗称为穿彩裙的城市,参加者以各村寨的壮男各组成一队,互相竞赛。

所谓花炮,就是一枚直径约5厘米,用红布缠绕的铁环。将花炮放在装满火药的发射器上,点燃后即轰的一声将花炮射上高空,被誉为东方的橄榄球。

3、板鞋舞:

相传板鞋舞源自明代。嘉靖年间,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率领广西郎兵赴浙江抗击倭寇,她用三人缚腿赛跑的方法训练郎兵,使得军纪严明、同心协力,后来便演变成这种有趣的运动了。

4、狮子上金山:

狮子上金山是壮族的舞狮绝技,有高台舞狮、双狮戏球、狮子梅花椿、过天桥、刀尖狮技、狮子上金山等。

5、打磨秋:

天大旱不雨,庄稼无收,人们陷入恐怖和绝望之中。有两兄弟想出个办法:用木头做成磨秋,荡到天去,求老天爷开恩。

他们打了15个昼夜的磨秋,终于感动了苍天,普降甘霖 ,但兄弟两因过劳而死去。后人为了纪念他们,便在节日时打磨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宁



1、狮子上金山

狮子上金山是壮族的舞狮套路。“金山”是用约35张长条凳叠成17层,高8.5米;表演者扮成“狮子”登上“金山”,在晃荡不定的“金山”上跳跃、腾空、起舞。

2、板鞋舞

相传板鞋舞源自明代。嘉靖年间,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率领广西郎兵赴浙江抗击倭寇,她用三人缚腿赛跑的方法训练郎兵,使得军纪严明、同心协力,后来便演变成板鞋舞。

3、打磨秋

打磨秋时,横杆上两端各有一或二人,两头的人数相等。开始时将横杆摆平,双方交替蹬踏地面,使横杆上下起落旋转,同时,在杆上做回转翻滚,以腹贴杆四肢悬空,在旋转到地面时,进行伸手拾花等许多技巧动作。

4、抢花炮

抢花炮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始于闽粤商人到此经商,由于信奉妈祖,兴建庙宇祭祀。每年在妈祖生日农历三月廿三大型庙会祭祀活动时举行。抢花炮运动每年庙会燃放三枝花炮,第一炮为发财炮,第二炮为添丁炮,第三炮为如意炮。

5、踩高跷踢足球

踩高跷踢足球是壮族的“高脚球”,玩法与足球类似,但不能用脚来踢,所有行动都必须用高跷来完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宁



春节是南宁地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初一零时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初二亲友带上礼物互访“拜年”。十五元宵节晚上闹花灯。十六县郊农村举行庙会、“抢花炮”。按壮家独特的春节习俗,还要进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狮、舞鸡、舞春牛等活动。大年初一的拂晓之前,壮族的家妇就已纷纷到小河去为全家挑新水了。在挑新水时,还要捡几块与家畜相像的石头回家,并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声。回到家里,就把这些石头放进猪圈、牛栏,祈求六畜兴旺。然后,用新水煮新年茶给全家喝。壮家女要喝伶俐水,就是在汲新水之前,争着喝由村中公认的“伶俐嫂”捧给大家的清水,她们相信这样便可更加聪明伶俐,待嫁姑娘更是借此机会补求在新的一年里找到如意郎君。桂西一带的舞鸡、舞春牛更是别具特色。大年初一,由舞鸡的青年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门鸡,打着锣去各家各户贺年,他们唱起吉庆幽默舞鸡歌,使主家喜笑颜开。主家从“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祈求六畜兴旺。舞牛更是有趣。舞牛人用系作精巧的“春牛”表演,一人在前撑着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由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驱赶着“春牛”,簇拥着春牛的还有敲锣打鼓的,唱春牛歌,浩浩荡荡,喜气洋洋。   舞春牛  桂西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舞鸡的年青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舞鸡歌吉庆幽默,使主家喜笑颜开。送给贺年的舞鸡者红包,从“斗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以祈求六畜兴旺。  舞春牛更为有趣。“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跟着的是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此外,还有敲锣打鼓的,领唱春牛歌的,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笑声。舞罢上村又到下村,从初一闹到元宵节。舞春牛的人们为农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同时,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祥和的祝愿。  打扁担 过新年  “正月舂堂闭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这是广西马山、都安、上林、忻城等地壮家流传的一首古谚。唐代刘询在其《岭表录异》中曾生动地记载了舂堂的舞韵: “春堂者,以深木刻而槽,一槽两边,约排了柠,男女立以舂稻梁,敲磕槽舷,皆有遍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浏亮也。”今天,代替舂竹的是农家的扁担,木板代替了大木槽,古老的舂堂以打扁担的娱乐形式焕发了生机。  从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轻快悦耳的“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打扁担声,响遍了壮族山乡。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扁担在手中运用自如,或正面、或反面、或侧面敲打,发出的声音或脆、或沉,声声相异,形成节奏明快、起伏有致的韵律。在扁担不断相击中,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转动,更使人眼花缭乱。技巧娴熟的各种动作,在声声扁担撞击声中轻松完成。  喜庆佳节的打扁担活动,更是热闹非常。场上长形的竹筒和锣鼓与之伴奏,围观的群众不时地传出唱彩声,节日气氛特别热烈。  在打扁担的人群中,你可以发现两髻斑白的老人和稚气十足的孩子,有的全家挥扁担上阵,有的母子同场打扁担,你赛我、我赛你,整个打扁担活动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赶圩路上,山民们腿走酸了,肩挑累了,就把担子一放,打起扁担,不一会儿疲劳便在扁担声中消失了。赶墟路上的打扁担活动即兴而起,尽兴而散。打扁担真是壮乡的一种轻巧而方便的文体活动。  “打扁担”的舞蹈语汇,具有丰富的农耕文化色彩,舞蹈造型与农耕劳作密切相关,表演内容有:耙田插秧、戽水耘田、收割打场、舂米尝新等。艺术形象的生活化、劳动化特点极为突出,它牢牢扎根于壮家土壤,必将生命长青。

壮族的风俗很多,也很有趣,是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形成的。 节日风俗 壮族的许多节日风俗与汉族相同或相近,但有的节日是特有的。 除著名的"三月三"歌节外,秋天的八月十五和春节期间,也举行聚会唱歌活动。此外,每逢农历的七月初七至七月十五之间,几乎所有的壮族都举行祭祖活动。杀鸭、做糍粑祭祖,出嫁的女儿必须拿鸡、鸭回来祭祖。 婚姻习俗 壮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烟。历史上曾盛行"不落夫家"的婚姻风俗。女子结婚后仍定居娘家,只是在重大节日和农忙时节才回夫家居住一段时间。二、三年后或怀孕后才回夫家居住。 至近、现代,壮族"不落夫家 "的习俗已逐渐改革,但仍然盛行"入赘"的婚俗,即丈夫到妻子家居住,过去丈夫改从妻姓,现在可以不改。 壮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方式,主要是通过对歌、赶圩等活动进行,同意后,即经过媒人进行说合。解放前,一般是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解放后,男女婚姻自由。 丧事习俗 壮族人死后,鸣炮报丧,取水浴尸。葬式有停棺、土葬和捡骨葬等。 居住风俗 壮族人喜欢把村子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后山和村边栽上树木,规定不得乱砍滥伐,以保持村庄的生活安全。 山区的壮族人大多住干栏屋,干栏屋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储藏粮食;下层堆放各种农具、关养牲畜。 这种居俗,过去主要是为了防猛兽和防盗贼偷盗牲畜,现在看来,由于是楼下圈养牲畜,臭气上升,很不卫生。因此,随着社会的进步,干栏式民居已逐渐改变成人畜分居的平房或楼房式建筑。 饮食风俗 壮族的饮食,在种植稻米的地区,喜食大米饭、大米粥,喜欢用糯米制成各种粽子、糍粑、糕饼等食品,爱食酸品。在山区以玉米、小米、薯类为主食。 壮族人都喜欢吃猪、牛、鸡、鸭、鱼肉,有的地方喜欢吃蛇肉、鱼生、豆腐圆等。壮族男子喜欢饮酒,并以酒招待客人。热情好客,是壮族的良好传统。 民族服饰 在历史上,壮族自植棉麻,自织自染,满足自己的衣被需要。最突出的一点是,他们喜欢用蓝靛将布染成黑色或青色,然后缝制成衣服。被子则喜欢用壮锦作被面,以黑色或青色布作被单。喜戴竹制帽子。老年男子喜欢扎黑色或青色头巾和腰带。 壮族的服饰,在两百多年以前,男子下穿宽腿裤,上身着对襟无领短衣,头缠长巾,女子下穿百褶裙,上身着无领、左衽、镶花滚边短衣,头扎绣花巾。 近百年来,男女均改穿有领短上衣,布料均为自纺自织自染的深青色。现在青年人多着时装。在一些边远山区,老人仍穿宽腿裤和有领对襟的上衣。



  • 南宁有什么民俗风俗习惯
    答:南宁的民俗风俗习惯有:1、赛龙舟:赛龙舟又叫扒龙船南宁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惯。民国23年南宁民国日报记载:扒龙船旧习,行见一年一度,在邕江中游驶竞技。2、抢花炮:每年三月三民歌节时,南宁被陈运和诗称为穿彩裙的城市,参加者以各村寨的壮男各组成一队,互相竞赛。所谓花炮,就...
  • 南宁有什么民俗风俗习惯
    答:杀鸭、做糍粑祭祖,出嫁的女儿必须拿鸡、鸭回来祭祖。 婚姻习俗 壮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烟。历史上曾盛行"不落夫家"的婚姻风俗。女子结婚后仍定居娘家,只是在重大节日和农忙时节才回夫家居住一段时间。二、三年后或怀孕后才回夫家居住。 至近、现代,壮族"不落夫家 "的习俗已逐渐改革,但...
  • 南宁有什么民俗风俗习惯
    答:2、板鞋舞 相传板鞋舞源自明代。嘉靖年间,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率领广西郎兵赴浙江抗击倭寇,她用三人缚腿赛跑的方法训练郎兵,使得军纪严明、同心协力,后来便演变成板鞋舞。3、打磨秋 打磨秋时,横杆上两端各有一或二人,两头的人数相等。开始时将横杆摆平,双方交替蹬踏地面,使横杆上下起落旋转,同时...
  • 在南宁游玩,能体验到哪些民俗活动?
    答:2. 南宁龙舟赛:这是南宁的传统体育活动,每年都吸引大量观众。比赛期间,各支队伍奋力划桨,竞争激烈,同时伴有舞狮、舞龙等民俗表演,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3. 国际民歌艺术节:南宁举办的这项重要文化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到风格各异的国际民歌表演,参与...
  • 广西南宁:地理位置与风土人情
    答:民俗风情丰富多彩。主要的少数民族包括壮族、瑶族、苗族、侗族、回族、满族、毛南族和土家族等。南宁宾阳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是炮龙节,而汉族和壮族文化融合产生的民间节庆活动则是好仔炮龙节。此外,“火狮节”是南宁民间的传统节日,届时雁江镇每条街都会派出一条狮,到家家户户友厅汪拜年。
  • 在南宁游玩,能体验到哪些民俗活动?
    答:首先,你可以去参加广西壮族的“三月三”歌节。这是壮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南宁市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穿上盛装,聚集在一起,通过唱山歌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你可以看到男女老少都参与其中,他们用歌声传递情感,用舞蹈展现生活,场面非常热闹。其次,...
  • 广西南宁千名学生跳扁担舞,三月三有哪些民俗活动?
    答:广西南宁千名学生跳扁担舞,三月三有哪些民俗活动?1. 吃彩色糯米饭:广西的三月三,人们都会享用色彩缤纷的彩色糯米饭。这种糯米饭并非使用工业染料,而是采用天然植物染料,既健康又安全。彩色糯米饭不仅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还带有植物染料的独特香味,色香味俱佳。2. 唱山歌:广西的三月三是一个隆重的...
  • 广西有哪些传统节日,它们各有什么民情民俗生动
    答:9. 九月:重阳节(九月初九)。南宁有登高放纸鸢的习俗,以期祛除灾难。10. 十月:寒衣节(十月初十)。部分地区会杀鸡鸭,祭拜祖先,并送寒衣以示孝道。11. 十一月:冬至节。南宁人民会制作汤圆和肉粽,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12. 十二月:王节(十二月二十三)。乡村人家会打扫房屋,祭拜“五爷”,...
  • 广西有什么民间传统文化节日?
    答:广西的风俗传统文化:1、武鸣壮族三月三 三月三举办歌圩,是壮族人民的传统,在广西各地非常普遍。其中,武鸣三月三歌圩以规模大、特色鲜明著称!从2011年,武鸣区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歌圩晚会,晚会以壮族骆越文化为主线,展示武鸣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三月三这一天,整个武鸣大街小巷都变成歌的海洋、舞的世界...
  • 广西首府在哪个城市
    答:南宁民俗:赛龙舟:又叫扒龙船南宁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惯。民国23年(1934年)南宁民国日报记载:“扒龙船旧习,行见一年一度,在邕江中游驶竞技矣”。1997年,南宁市和坛路乡举办的龙舟赛由于规模大,形式新。被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龙舟协会授予“全国百万群众龙舟通讯赛最优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