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许昌与三国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三国许昌的故事

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就发生在许昌。
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就发生在许昌。旧时许昌确有一座青梅亭,相传青梅亭是一座台榭式的圆形建筑,大概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坐北朝南,九级台阶,单檐六角凌空的琉璃瓦盖;四周有曲环走廊,青龙抱柱,白虎架粱;门窗透雕,里衬锦绣帷帐,檐下悬挂宫灯。
亭子十分宽敞,可摆几十桌酒席。亭外有从云南移来的几棵青梅树。当时这里清溪款款,树木葱茏,幽竹叠翠,梅子飘香,风景甚是优美。曹操每每到此,总是把酒畅饮,赋诗作词,以抒情怀,这里也是军营接待贵宾的最高处所。
如今,青梅亭已无原貌,为纪念这段广为流传的三国故事,灞陵桥景区内修建有青梅亭,到此处游玩的人们,可细细品味曹操“望梅止渴”的智慧,以及“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豪迈气概。

扩展资料:
许昌,河南省辖地级市,又称莲城,位于河南省中部,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属北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资源丰富;下辖2个区、2个县级市、2个县,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2017年总人口495.63万人。
许昌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许昌古文化旅游资源有史前文化系列、汉文化系列、三国文化系列、寺庙建筑文化系列、钧瓷文化系列等。许昌交通便利,市区距省会郑州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50公里,311国道、地方铁路横穿东西。
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南北。2017年,许昌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18年3月,许昌成为第一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许昌 (河南省地级市)

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许昌县、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

中国三国文化之乡

许昌为河南省省辖市,下辖二市(禹州、长葛)、三县(许昌、鄢陵、襄城)、一区(魏都),现有面积4996平方公里,人口447万。许昌近几年先后被评定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和“国家优秀园林城”。许昌有“魏都”、“钧都”、“花都”之称。在中原城市群建设中许昌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

一、许地溯源

许昌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据传上古高士许由曾隐居在许昌附近,尧欲让位于他,他坚辞不就;再请他任九州长官,许由不仅不受,反说污染了耳朵。即到颍河边洗耳,以示清明。许由死后葬于鄢陵县许由寨村,墓地犹存。远古人们称许由生存活动的地方为许地。西周、春秋时,此处为许国国都,秦代实行郡县制,许国都城为许县治所。公元220年,汉献帝禅让,曹丕登基建立魏国;因“魏基昌于许”,遂改称许昌,沿用至今。�

许昌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古遗迹、遗址众多。从太昊伏羲到轩辕黄帝,从上古高士许由到音乐始祖葛天氏,从大禹治水到夏启建都等,中华民族发展史在许昌留下了许多闪光的足迹。具茨山上的神秘符号,展示了人类先祖的聪明才智,逍遥观是轩辕黄帝问道的所在,锁蛟井记录着大禹治水的功绩,古钧台昭示着华夏第一都的辉煌。这里还是海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地方……� 许昌作为汉献帝旧都和魏国五都之一,当时即与国都洛阳、西汉故都长安等齐名。在名著《三国演义》的120回中,有51回与172次涉及许昌。建安元年(196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迎汉献帝都许。后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世族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北中国。�

说三国,离不开汉魏;说汉魏,离不开许昌。曹操雄踞许昌25年,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治军理民、屯田积谷、广揽人才、东征西讨、克平群雄、抗击吴蜀,为最终实现“三分归一统”的皇图霸业奠定了扎实基础。“三曹七子”创造出的慷慨悲凉、刚健沉雄的“建安风骨”,使“建安文学”开始了中国文学史的新篇章,使许昌成为中国在“三国”时代的文化中心。

二、三国胜迹�

国内其它地方三国真迹遗存不多,许昌著名的三国遗迹遗址却有80多处,或与三国史实有关,或与三国人物有关,或与三国传闻有关。许昌遗留下不少著名的石刻碑碣,如记录汉魏更迭的“三绝碑”,蔡邕真迹《尹宙碑》和画圣吴道子为关羽造像的《勒马挺风图》等。许昌历来人杰地灵,贤臣名士层出不穷。曹操周围的谋士文人、悍将勇夫,属许昌籍的就有30多位,如郭嘉、荀攸、荀彧等。郭沫若先生曾诗云: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在许昌与三国文化相关的古迹遗址分布于各县(市)区,主要的有:�

汉魏故城:位于许昌县张潘镇古城村,距许昌市18公里。据民国廿二年《许昌县志》记载:“许昌古城(即汉魏故城)在城东30里,围九里一百二十九步。相传曹操所筑,今存遗址。”至今城垣轮廓依稀可辨,夯地土层清晰可见,汉砖瓦块俯拾皆是。据考,当时城内建筑除街道、民宅、官署外,著名建筑有许昌宫、景福殿、承光殿、永始台、丞相府等。三国魏人卞兰作的《许昌宫赋》和韦诞、何晏作的《景福殿赋》流传至今。1986年,该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受禅台:位于许昌市西南17公里的繁城镇。公元220年,汉献帝在文武百官的请求下,宣告愿意让位。曹丕在此接受献帝禅让,代汉立魏,改年号为黄初,称魏文帝,自此开始了我国魏、蜀、吴三国时代。 受禅台原为青砖护坡,两侧砌有台阶,台顶四周有石雕栏杆,平台中央有一遮阳凉亭,上设龙墩宝座。经千余年风雨侵蚀,至今仍有20余米之高,30余米长宽的二层凸状台基存在。由汉御史大夫王朗撰文、礼部尚书梁鹄书写,大理寺武亭侯钟繇镌刻的《受禅表》和《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具体详实地记述了献帝禅让、曹丕称帝的历史事实,俗称三绝碑。现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更多去http://tieba.baidu.com/f?kz=341043617� 看看吧。

  • 历史许昌与三国
    答:许昌为河南省省辖市,下辖二市(禹州、长葛)、三县(许昌、鄢陵、襄城)、一区(魏都),现有面积4996平方公里,人口447万。许昌近几年先后被评定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和“国家优秀园林城”。许昌有“魏都”、“钧都”、“花都”之称。在中原城市群建设中许昌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一、许地溯源 ...
  • 河南省许昌市在三国时期叫什么?
    答:三国时期, 魏称颍川郡,属豫州,许昌县、颖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 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改许县为许昌
  • 请问许昌有什么关于三国的历史遗址呢???
    答:回答:许昌起源】许昌之名始于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而考其沿革,则更为悠久。相传,“许”源于尧时,因许由牧耕此地而得名。夏王朝建立后许地是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夏启建都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钧台在今禹州市三峰山东麓)。【殷商时期】殷商时期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今禹州市境内),...
  • 许昌三国文化
    答:许昌,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尤其汉魏时期的辉煌历史早已成为许昌独特的人文资源。曹操“挟天子以令大臣”,迎汉献帝都25年,“修耕植以蓄军资”,使许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了弘扬许昌的三国文化,许昌建立了曹丞相府,曹丞相府位于许昌市老城中心的繁华地带,是在原来...
  • 三国时期的许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答:三国时期的许都位于现在的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东部15公里张潘镇古城村。许都,又名许昌。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洛阳残破”为由迁都于许都,并兴建皇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立魏国,并迁都洛阳。次年(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以“汉...
  • 许昌历史简介许昌历史内容
    答:1、许昌之名始于三国曹魏政权,而考其沿革,则更为悠久。相传,“许”源于尧时,因许由牧耕此地而得名。夏王朝建立后许地是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夏启建都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钧台在今禹州市三峰山东麓)。2、殷商时期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今禹州市境内),有熊氏(今长葛市境内),...
  • 许昌三国文化征文
    答:篇一:许昌三国文化征文范本模板 一段历史,一种文明,总可以追寻出一些起源,一个发源地。而三国文化中 —— 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位重要的人物里,由于民间诸多朴素、美好的传说,加之罗贯中笔下的演义,刘备已然是最受人们同情,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今天,在这条路上,一座小城中最普通的农田包围的路上,我们一行人正...
  • 哪个城市,三国文化大盛,承载的三国文化最多?
    答:许昌,东汉王朝末代帝都,曹魏集团大本营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处,郭奉孝 郭图 荀彧 荀攸 水镜先生 陈群 徐庶 钟繇 钟会等三国人物都为许昌人士。曹丕在许昌正式称帝,故许昌又称魏都,三国史上著名的汉献帝衣带诏事件 曹刘青梅煮酒论英雄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许昌,许昌三国古迹众多,据不...
  • 三国的许昌是现在哪个地方
    答:三国的许昌是现在的河南省许昌市。历史沿革: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建安区、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国魏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两晋,西晋沿袭魏制。东晋时期,北方十六国混战,许地先后为后赵...
  • 许昌三国文化
    答:许昌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 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在许昌留下了许多印痕。东汉末年建安元年,曹操至东汉京都洛阳迎汉献帝,迁都许都许县,汉朝末代都城。公元 221 年,魏文帝曹丕废汉立魏,因 " 魏基昌于许 ",遂改许县为许昌,许昌因此而得名。隋、唐、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