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会听的不如会沟通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6
时下,沟通在工作、生活、社会交往等领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仿佛每个人都知道沟通的重要性,每个人都重视沟通。可另一种情况也同样常见,人们不善于沟通,不知道怎么沟通,甚至是懒得去沟通。

很多人把这种情况归结为自己的性格使然。其实哪有天生就会沟通的人呢?大家之所以不善于沟通,一方面是因为没掌握沟通的技术,另一方面,也可能只是嘴上重视沟通,心里其实根本就没觉得沟通有多重要。

按照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即便没有很好的沟通能力,生活也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所以提高沟通能力就成了一件锦上添花而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可事实却是,沟通的重要性比想象的还要重要,如果没有沟通,人甚至将会死去。

公元1196年的德国皇帝腓特烈二世想知道一件事,在没有人跟婴儿接触之前,婴儿一开口会说哪种语言?是古老的希伯来语,还是希腊语或者是他的生身父母所说的语言。所以他命令,照看婴儿的保姆可以给婴儿提供成长的全部物质条件,比如食物和清洁。但是,却不允许对他们说话。实验的结果是皇帝对这个问题最终也一无所知,因为在没有沟通的环境下,所有的婴儿都死去了。

另一件事情发生在越战中。在北越的战俘营中,美军士兵被禁止相互交流。如果发现交流,将受到严厉的拷打。为了能够继续沟通,他们发明出一套简单的敲击墙壁进行联系的暗语。

在囚犯被单独监禁时,一旦听见墙壁的敲击声,即便是冒着接受酷刑的危险,他们还是会做出回应。事后这些战俘接受采访时说,与残酷的拷打相比,断绝与其他人的联系根本无法忍受,甚至比死亡还恐怖。

这就是《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为我们重新认识沟通明确的观点。这本书初版至今已经超过30年,在美国拥有超过200万的读者,是畅销榜的常客。目前,他已经出版到第15版。时间证明,《沟通的艺术》无愧于沟通书籍中的经典之作。

作者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都是沟通领域的专家,常年致力于公共演讲,商务沟通,小团体沟通,社交技巧研究和普及工作。书中从认识自我、了解他人、处理沟通的相互关系入手,逻辑清晰地介绍了良好的沟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方法,还加入了大量耳熟能详的电影桥段和小说情节作为补充,增加了书籍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沟通的艺术》认为人们需要沟通源于四个基本因素。分别是生理需求,认同需求,社会需求和实际目标。正如刚才美军囚犯的例子,我们的生理因素决定了人需要沟通,人离不开沟通。研究发现,积极的沟通不但能够让身体更健康,还有助于其他各项生理机能的提高。一个人一天只要进行短短十几分钟的人际沟通,就能显著改善他的记忆能力。

除了有利于健康,沟通还是我们标定自己的唯一方法,是唯一的方法。因为究竟我们自己是聪明的还是蠢笨的,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都只能在沟通中从他人的回应中得到答案。

此外,沟通在社交需求和满足工具性目标中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具性目标是指让别人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去行事。比如你交代发型师怎么修剪你的头发,你争取装修工人按照自己的意图工作,这些都可以说是目标性的沟通。为了表达自己和获得协作,我们同样需要沟通。

明白了我们为什么需要沟通,那么怎样去提高沟通能力呢?《沟通的艺术》明确了三件事情:

一是如何正确表达?

生活中的对话主题散乱,不说事情只表达情绪等现象随处可见。怎么才能把真正的想法表达清楚,在心平气和的氛围中完成交流?怎么才能不引起别人的情绪,实现自己的目的?可以说,采用哪种说话的方式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一种以第一人称为主体,包含行为、结果、感觉、意愿五种要素的句式,在清晰表达自我方面非常实用。

很多人都有催人还钱的经历。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语境,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人财两空的结果。钱没要回来不说,还会得罪朋友。

那么按照推荐的句式我们可以这样表达:我已经几次问你什么时候还钱了 (行为) 。我觉得你似乎一直在回避着我 (感觉) ,对此我感到非常的不舒服( 结果) 。我希望今天我们能拿出一个解决的方案来 (意愿) ,不然这件事情真的要破坏我们之间的关系了。

在这段话中,我们主要说出了客观事实和自己的感受,并且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出发,不断降低对方的防卫心理,从而达到清晰表达的目的。

当然作者也说,并不需要在每次谈话中都涵盖全部五种要素,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对五种要素进行顺序调整和数量增减。

同时,在阐释结果和表达意愿时,我们还可以从自己、他人和第三方三个不同的角度自由选择切换,以达成最清晰的效果。比如陈述事情的结果,可以从说话者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接收者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其他人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三个方向来表述。

还拿催还欠款为例,可以说不还钱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也可以说不还钱对方会面临什么结果,还可以说不还钱对其他人有什么影响。

我们通常认为不用多讲,别人就应该知道这些后果,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明确地陈述出结果,可以保证你的表达不会给对方留下多余的猜测空间,避免理解的偏差。

二是如何有效倾听?

沟通是两个人的事,说好了自己的事,还得能听懂别人的事。左耳进右耳出,这不叫倾听,顶多也就算是听见。《沟通的艺术》提出倾听应该满足五个要求:听到、专注、理解、回应、记忆。

值得我们引起注意的是回应和记忆。沟通在本质上是双方的交流,所以即便是听别人说话,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到交流中去。如果没有保持眼神的交流,适当的面目表情或者是语言的回答,其实我们根本就没有在听。

研究发现:大部分人对刚刚听到的信息,只能记住50%的内容,八小时之后,这个数值会降到35%,两个月后,会继续降到25%。所以我们听到和记住的信息,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

无效倾听的原因可能来自超负载的信息、先入为主的态度、外在噪音、缺乏训练、听力问题等等因素。想要排除这些干扰,《沟通的艺术》介绍了四个提高倾听能力的方法。

首先要 少说话 。虽然我们都知道那句著名的哲言。“人有一个嘴巴,两个耳朵,就是为了让我们少说多听”,但事实上,我们还是要比自己以为的要说的多。

其次要尽量 摆脱注意力分散 。在交流时,外部环境的改变,比如电话铃声、电视节目、朋友造访等等,都会打乱我们的交流。而内心沉浸于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是身体上的不适感也同样会干扰我们的交流。所以,对于重要的沟通,应该尽量安排在安静的场所,并且做好内心的准备。

再次是 不要过早评断 。大多数人都知道,在别人说话时,不要过早下结论,但正如和明白少说话的道理一样。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导致本应交换观点的谈话,很容易变成唇枪舌剑。

最后有效的倾听,应该 寻找重点 。人们在说话时,大部分都有一个中心思想。沟通时,需要利用思维快于语言的特点,不断去提取别人话语中的主题,即便是对方说的含混不清,我们也应该不断去提醒他,把思路转到重点问题上来。

三是怎样处理人际冲突?

说清了自己的事,听懂了别人的想法,还得懂得协调人和人的不同。在人际交往中,冲突不可避免。大多数人对冲突的印象往往都是厌恶,因为冲突会让人想起争吵、抵触、纷扰、挣扎、麻烦、暴力等等负面信息。不过,仔细想想其实冲突并不是一无是处,《沟通的艺术》就提出,用正确的沟通模式处理冲突,不但会减轻冲突的伤害,甚至还有可能成为增进彼此关系的契机。

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五种处理冲突的沟通模式。有回避问题,不去努力处理冲突,最终导致双输局面的“逃避模式”;有按照别人的意思行事,不再坚持己见,形成一输一赢局面的“调适模式”;也有更多的在乎自己而较少关切别人,造成带来报复的“竞争模式”;还有各让一步,和平共处的“妥协模式”;最后是在冲突中寻找双赢解决之道的“合作模式”。

每种模式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情况。对于最能体现处理冲突智慧的合作模式,《沟通的艺术》为我们介绍了它的六个操作步骤。

第一步,确认自己的问题和需求。 在冲突中,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比如,在催朋友还钱这件事上,表面上我们需要金钱,可实际上,我们的内心需求可能是不想成为被朋友利用的受害者。找到真正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第二步,订立约会。 良好的沟通必须建立在双方都有准备的基础上。破坏性的争吵,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其中一方没有做好准备就被迫进入了对抗之中。所以,在解决问题之前,要尽可能的留给双方平复心情准备交流的时间。

第三步,描述自己的问题和需求。 这里需要借助前面所讲到的如何表达和阐述的技巧,通过行为、结果、感觉、意图的表达,把自己真正的需求向对方说清楚。

第四步,思考对方的观点。 在处理冲突时,思考对方的观点,会让对方觉得比较公平,从而使对方更加愿意配合去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第五步,商讨解决之道。 在这一步中,我们需要和对方进行头脑风暴,想出尽可能多的、潜在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评估出一个可操作的方案去实施。

第六步,持续追踪解决方案的后效。 即便是我们在用心去寻找方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还是会暴露出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需要留出一些时间,去观察方案的执行情况。然后对方案持续改进,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

沟通非小事。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沟通的艺术》无论是在学理涵养,还是在现实操作层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正如他的译者,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博士黄素菲所说,这是一本让学生可以信赖又实用的教科书,也是一本公司或机构主管提升的工具书,还是父母、妻子、家人之间沟通的参考书。从个人提高,追求事业和家庭和谐来看,沟通当然不是小事,而是需要我们真真正正,付出艰辛,努力去提高的一项必备技能。

  • 沟通的艺术
    答:往往选择分离和独立的不如选择传统的沟通方式来得更有安全感。要建设性地处理冲突,首先要确认你的问题和未满足的需要。把重点放在你为什么不满意,提出你本质的需求,而不是去情绪化地给别人贴标签。其次,你需要提前预约沟通时间。哪怕再生气,可以先对对方说我们今天晚上聊一聊,或者等你有空我们谈谈。让对方有所...
  • 《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
    答:《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评价我们和别人关系亲密程度的一个方法就是看我们能和对方分享多少信息...
  • 沟通艺术的心得体会
    答:沟通艺术的心得体会范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沟通艺术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沟通艺术的心得体会1 寒假里,我有幸读了《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从中受益匪浅...
  • 有哪些提高沟通能力的书籍推荐?
    答:第三本:《高能量姿势》,人类沟通只有7%是语言内容,剩下的93%都是靠非语言信息在进行沟通。这也是为什么说开口说话之前,先会看人识人。在沟通中,不只听他说了什么,更多要观察他在做什么。这本书和《沟通的艺术》结合着看,会发现身体语言的精妙所在,如何靠身体状态的调整改善内心状态,如何通过...
  • 人与人沟通的技巧书籍
    答:4、《沟通的艺术》 盛安之 和叛逆期孩子谈心,他却当做耳旁风; 向老板汇报请示,他却不胜其烦; 要求下属临时加个班,他却沉默以对; 让朋友还钱,他却各种推脱搪塞; 希望对象浪漫些,他却呆若木鸡; 指望客户尽快签单,他却一拖再拖…… 这是怎么了?如何说,对方才会听?如何听,对方才肯说? 别以为他们故意跟你过...
  • 《工作中的沟通艺术》:职场上不善于倾听的人,从一开始你就输了_百度...
    答:在沟通上,千万不能不懂装懂。真诚的提问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有效信息。在沟通中也可采用费曼学习法,即倾听者后,对自己组织语言重新阐述讲述者的观点,以确保正确理解所听的内容,并能够正确的陈述给他人。赫兹里特说:谈话的艺术是听和被听的艺术。只有做到有效的倾听,才能做到高效沟通。会听比会说更...
  • 三本书帮你解决沟通问题
    答:不论和要好的朋友,还是亲密的恋人间,都可能因为沟通问题造成关系的损害甚至是破裂。曾经,我们会把这些问题归因成“人的问题”,而且是多数情况是“别人的问题”,但实际上这些问题的根源,绝大部分都是沟通方式的问题。 最近,读了三本有关沟通的书,分别是《沟通的艺术》《非暴力沟通》以及《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
  • 与人沟通交流说话的技巧书籍
    答:沟通技巧的书籍推荐:《非暴力沟通》、《沟通的艺术》、《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1、《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是2009年1月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
  • 《沟通的艺术》
    答:如果把意见和推论当成事实来说,就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论或者误会。八,在一个沟通的场景里,有人说,就有人听。我们一般对“怎么说”很重视,却常常会忽略该“怎么听”。我们一般的直觉是,我长着耳朵呢,对方说,我听着不就好了吗?其实不是这样。书里说,我们一直都在听,却不一定在倾听。但是倾听又特别重要。有一项...
  •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经典语录读书笔记摘抄分享
    答:一段良好的商务关系经常建立于宴会的帮助,有时友谊的建立也是出于一种非正式的交易“我不介意听你谈论你的爱情生活的高潮和低潮,因为当我的房子需要修理的时候你救了我。”就算在亲密的关系中,也有交换的元素存在。朋友和情人通常会容忍彼此的怪癖,因为相较于他们所得到的舒适和愉快感来说这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