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哲学基础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5
经济人假定的哲学基础是功利主义吗

哲学是世界观的学科,经济学也是一种世界观,经济人假设是这个世界观的基础。不属于什么其它主义。
这个假设很简单,不能说这个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还包括了伦理以及道德方面的思考。而经济人假设并没有完全包括其中的所有。
这个假设只是一个定义而已,经济学是在此假说上成立的。就好像万物都是由微小粒子组成是化学的基础一样。

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实现国家意志所预期目标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也可以简化为:经济法是调整国家经济调节关系,实现国家经济调节意志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该定义的特征有:
第一,定义由两部分构成:前面揭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后面揭示其任务与作用。
第二,这是经济法最一般性的、较为宽泛的定义,只揭示经济法最基本的属性,适用于各个国家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法。

经济哲学基础

摘要:
本文认为经济哲学基础有两个:一是知识论基础,即一般知识论原则;一是存在论基础。知识论基础主要有四个基本原则:物质代谢论,普遍联系论,生态法则论,生态效率论。生态存在论是一种以“内在关系存在论”为基础而不否认“主客体外在关系”的存在观。生态存在论的基本命题是:“人以自然而存在,自然以人而存在”。“人以自然而存在”说的是人源于自然,以自然之“生”性为自己的“根性”,或“类本质之根性”;“自然以人而存在”,说的是自然靠人的生存显现其存在,自然以人为其自组织演进的最高目的和价值,人是自然价值的最高体现。

关键词:经济 一般知识论内在关系存在论

西方发达国家十年前就开始发展循环经济,目前我国也开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要求社会科学研究者进一步探讨“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问题,以便于对现实循环经济实践进行理论指导。目前学术界一般的观点认为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有两个:一是生态学,一是经济学。我们认为除此之外,还应该有哲学基础、政治学、法学和伦理学基础。对此我们已经作了一个初步的综合的研究报告《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1〕现在我把其中的一部分展开,着重探讨循环经济的哲学基础问题。一旦把这个问题展开,我发现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首先何谓哲学这是有争论的,需要研究者进行化约,以确立基本的研究视角,然后才谈得上探索经济哲学基础问题。

一、经济哲学基础的基本含义

就哲学而言,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哲学观,哲学的定义因人而异,智者言之谓之智,仁者言之谓之仁,要说明什么是哲学必须研究一部哲学史,所以黑格尔讲:哲学就是哲学史。但一般而言,哲学作为诞生于西方的所谓“爱智慧”的理性反思之学,不管是古代的本体论之学,还是近代的“科学的科学”,主流是一种是基于认识论的一般知识论哲学或理论哲学,是从最抽象最一般的意义上用理性反思世界整体是什么的运思方式。从康德开始,哲学发生哥白尼革命,开始转向探讨主体的人的存在,不管是研究“我可以知道什么”,“我应该做什么”,还是“我可以希望什么”,总可以归结为海德格尔所说的一点:“人是什么”,也就是通过揭示人的生存把握存在的问题。当代西方哲学尽管发生了语言学转向问题,把语言看作是存在之家,乃至把哲学看作是语言的游戏之学。但只要不否认哲学是人的一种理性反思,归根结底以人的生活实践生命体验为基础,就难以否认哲学的基本内涵是研究人的存在之学,是为人的生存实践服务的,是可以与人的一切生存实践活动相结合,并指导人的生存实践的。因而统观哲学主要有两个基本的研究维度:一般知识论(认识论)与人的生存论(实践论)。因而这为我们把握循环经济的哲学基础,提供了基本的运思方向:
首先,我们所说的“经济哲学基础”最基本的含义是指:经济所遵循的一般的知识论原则。为此,一是要把握经济活动的基本的经验事实,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一般的知识原则;二是要研究基本的生态科学知识,把握生态科学所揭示的一般生态规律,并用之指导循环经济的运作,并把二者结合起来,从而确立经济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更好地指导现实的经济实践。
其次,我们说的“经济哲学基础”,另一个基本含义是揭示循环经济的存在论基础,也就是揭示循环经济作为人的一种现实的生产实践活动,与传统的工业经济相比,更本真地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自己“生”的类本性,人与人之间的本真和谐关系和生存方式。从而理解循环经济对人类生存的更为深远的意义。

二.经济哲学一般的知识论基础

经济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与传统的工业经济相比,它除了遵循物质运动的因果规律以外,还要遵循生态规律。而生态学所揭示的生态系统的规律性的知识,经过理性思维的进一步抽象概括,可以作为经济的一般知识论基础。换言之,循环经济的一般知识论是对科学知识特别是生态科学知识的概括与总结。这符合我们通常熟知的哲学知识与科学知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哲学知识是对科学知识的概括与总结,并对科学研究和知识的运用具有指导作用。
生态主义者康芒纳在《封闭循环》中揭示了生态学的四个法则,从最一般知识论意义上揭示了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或一般知识论原则:每一事物都与别的事物有关;一切事物都必然要有其去向;自然所懂得的是最好的;没有免费的午餐。下面展开论述,看它对循环经济的一般知识论的指导作用:

1、一切事物都必然要有其去向:物质代谢论。这个法则涉及辩证唯物论所讲的物质客观存在,以及物质以运动和时空两种具体方式存在的哲学原理。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段宁博士在山东省2004“生态省建设高级论坛”的报告《物质代谢与循环经济》中指出:世界由物质组成,经济来源于物质运动。循环经济的本质是要改变经济系统中物质的运动模式,物质代谢是循环经济的本质问题。物质代谢是自然界存在、演替和进化最基本的过程和最本质的原因,也是人类在自身发展和完善中与自然界最基本的沟通形式和交流界面。传统工业经济所面临的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人类生存质量下降、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等问题,是表面现象,其深层次和本质原因是人类的物质代谢出了问题。生态系统在长期的演进中,其物质代谢是良好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功能和谐配套。〔2〕但由于传统工业经济只考虑资源的来源、生产的过程和生产的效益,而未考虑“废物”对自然生态破坏的“去处”,“大量的物质成为地球上的多余物,他们被转化为新形式,并且被允许进入到尚未考虑到‘一切事物都必然有其去向’的法则的环境之中。结果大量的有害物质在自然状况下,在并不属于他的地方积累起来。”〔3〕循环经济作为传统工业经济的一种否定形态,它是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循环利用资源和环境为物质基础,充分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高效协调的经济形态。〔4〕循环经济的操作原则被称为“3R原则”:减量化(reduce):减少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都节约资源和污染物排放;再利用(reuse)产品和包装容器反复使用:再循环(recycle)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就是充分考虑工业生产废物对大自然污染的有害去向,在传统工业生产的末端截断废品的趋向,最大程度减少对自然的污染,恢复生态系统正常的物质代谢。

2、每一事物都与别的事物有关:普遍联系论。传统的工业经济只考虑工业生产过程本身的线性联系,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把资源不断变成垃圾的运动,通过反向增长的自然代价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与此不同,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closing material cycle),它倡导一种与地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都要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而持久的利用。〔5〕 “循环经济”充分考虑到工业生产整体及其各个环节的整体关联,考虑到工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关联,预设着一种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规律论”部分的辩证规律是一致的。

3、自然所懂得的是最好的:生态法则论。这个法则是强调自然界的自组织自演化自调节的生态规律。自然生态系统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内在稳定的有机联系和必然趋势,这就是生态规律。生态系统内在有机规律就蕴含着生态系统的自为目的性和价值,是人的活动包括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传统的工业经济是一种遵循因果规律的经济,而循环经济则不仅遵循因果规律,更主要是要遵循自然生态系统长期演化而来的自组织法则,以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的有机联系为前提和基础。自然生态系统基本的生态规律有哪些呢?有人认为有如下几个规律:生态系统普遍的有机联系规律、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生态系统开放性规律、相互适应和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人工生态系统调控规律。〔6〕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命科学的张录强博士认为有如下几个原理,并与循环经济结合起来〔7〕:
其一、循环再生原理:循环经济本质要求是重新耦合生态复合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自然经济条件下,全球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称:具有完整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结构;可以自我完成“生产—消费—分解—再生产”为特征的物质循环;能量和信息流动畅通,系统对其自身状态能够进行有效调控,生物圈处于良性的发展状态。工业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全球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破缺;发展循环经济、构筑循环型社会的本质要求是重新耦合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所谓“耦合”也就是循环经济的运作程序,要“法自然”,效法生态系统,经济活动也要形成“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循环,还要形成生态循环与经济循环的超级循环关系。
其二、共生共存、协调发展的原理:经济体系与生态系统共生。“社会—经济—自然”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的复合生态系统;循环经济,在复合生态系统中三个子系统之间,强调其相互依存、共生的因素,而传统工业经济发展模式下则成为互为制约的因素,导致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恶性循环,复合生态系统走向衰退,甚至崩溃。
其三、生态平衡与生态阈限原理: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遵循的基本生态规律。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在这种状态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从而使之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范围内,通过制约、转化、补偿、反馈等作用,处于最优化的协调状态,表现为能量和物质输入和输出动态平衡,信息传递畅通和控制自如。在外来干扰条件下,平衡的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可以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循环经济的闭环物质循环模式,本质上也是在建立输入与输出平衡,结构与功能稳定,自调节、自组织增强的复合生态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如过大,超出了生态系统本身的调节能力,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这个临界限度称为生态阈限。在经营管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时,我们必须严格地注意生态阈限,使具有再生能力的生物资源得到最好的恢复和发展。
其四、复杂系统的整体性层级原理:经济循环的整体层次性。生命系统从微观到宏观就包括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组成了具有多层次、多功能的复杂结构层次。〔8〕当由小的单元组成大的单元时,随着结构的复杂化,而附加新的性质,产生了新的功能和新的特征,这就是整合层次理论,认为:整体规律大于局部规律之和。局部的规律只有在整体的调节下才有意义。
发展循环经济、构筑循环型社会,同样应该从系统、整体的角度着眼,综合调节和控制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统筹整体功能和局部利益,从不同层面把生产、消费、循环再生体系纳入社会的循环的框架之中:在企业的层面上建立小循环模式;在区域层面上建立中循环模式,也就是在共生企业、共生产业之间建立工业生态网络,实现区域范围内的规模循环;在全社会层面上建构完整的循环社会体系,即大循环。
其五、生态位理论:经济发展适当定位才有比较优势。生态位就是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拥有稳定的生存资源,进而获得最大或比较大生存优势的特定的生态定位。生态位的形成减轻了不同物种之间恶性的竞争,有效地利用了自然资源,使不同物种都能够获得比较的生存优势。人类社会活动的诸多领域均存在“生态位”定位问题,只有正确定位,才能形成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减少内耗和浪费,提高社会发展的整体效率和效益。利用生态位理论可以为我们的寻找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机遇。比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产业生态位空缺外在化。比如,回收产业是传统经济体系中的弱势产业,而在循环经济体系下该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六、生态系统服务的间接使用价值大于直接使用价值的原理:循环经济与传统工业经济基本的价值分歧。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是指对人类生存与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产品是指在市场上用货币表现的商品,服务是不能在市场上买卖,但具有重要价值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如净化环境、保持水土、减轻灾害等。〔9〕传统工业经济比较重视生态系统的直接使用价值,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如中国经济成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10〕因此,在建设循环经济和循环型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把保护和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作为重点工作。

  • 经济哲学基础
    答:首先,我们所说的“经济哲学基础”最基本的含义是指:经济所遵循的一般的知识论原则。为此,一是要把握经济活动的基本的经验事实,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一般的知识原则;二是要研究基本的生态科学知识,把握生态科学所揭示的一般生态规律,并用之指导循环经济的运作,并把二者结合起来,从而确立经济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更好地指导现...
  • 哲学里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经济基础是同物质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以上两个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结构的分析的主要哲...
  • 哲学上说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具体指什么?
    答:回答:生产力是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三要素:生产者、生产对象和生产资料,即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并作用于生产对象所产生的能力。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又称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
  • 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答: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运行基础,调控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内容。 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等内容。 哲学基础知识—— 世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 一、世界的构成及其本质 二、自然...
  • 高中政治经济学哲学的所有知识
    答:(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发展公有制经济,...
  • 哲学为什么被经济基础所决定?
    答:1一般来说,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哲学在这里作为意识,作为社会意识,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当时是被其基础决定的。2具体来说:首先,经济基础决定哲学的产生。亚里士多德说,哲学起源于闲暇和惊异。只有当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造就了有闲阶级,使他们从生产劳动中...
  • 哲学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
    答:上层建筑 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表现在:①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②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由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因而它必然在上层建筑...
  • 经济比知识更重要,用哲学观点来辨析
    答:哲学还说,经济基础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生产力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就是说知识会提供一个关于生产关系的规律,从而才能获得一个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简单的说,知识对经济的作用就是一种正确的指导,更直白的说,就是要有一套做“正确的事”的机制,如果是在生产力与...
  • 经济哲学到底是什么?
    答:(p)亚当·斯密,这位18世纪的经济学巨匠和哲学家,以其经典之作《国富论》展现了经济哲学的魅力。作为“经济学之父”,他的理论深刻影响了市场机制、分工、竞争、利己主义与公共利益的关系,以及供给与需求的基本理念。他的思想,如劳动分工和“看不见的手”,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革命性的启发价值。...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体现了哪些宝贵的唯物主义思想?
    答:1,行动的主体思想。2,阶级分析。3,劳动本体论。4,揭开存在的秘密。5,以人为本。新世纪迎来保卫资本论时代!总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说明了马克思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唯物主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可以说是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对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本质进行的哲学分析。唯物辩证法不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