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试验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初一生物实验

http://baike.baidu.com/view/703984.htm
链接里有图

大变形虫
学名

Amoeba proteus Pallas

分类地位

原生动物门肉足纲

生境与形态

大变形虫分布很广,生活在清水池塘或在水流缓慢藻类较多的浅水中。通常在浸没于水中的植物上就可找到。

大变形虫是变形虫中最大的一种,直径约200μm~600μm。活的变形虫体形不断地改变。结构简单。体表为一层极薄的质膜。在质膜之下为一层无颗粒、均质透明的外质(ectoplamsm)。此外质之内为内质(endoplasm),内质流动,具颗粒,其中有扁盘形的细胞、核伸缩泡、食物泡及处在不同消化程度的食物颗粒等。内质又可再分为两部分,处在外层相对固态的称为凝胶质(plasmagel),在其内部是液态的称为溶胶质(plamasol)。

运动与伪足

变形虫在运动时,由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称为伪足(pseudopodium),它是变形虫的临时运动器。伪足形成时.外质向外凸出呈指状,内质流入其中,即溶胶质向运动的方向流动,流动到临时的突起前端后又向外分开,接着又变为凝胶质,同时后边的凝胶质又转变为溶胶质,不断地向前流动,这样虫体不断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变形运动(amoeboid movement)。变形运动的形式在不同肉足动物有所不同。

变形运动的机理:有人认为凝胶和溶胶的变化是和细胞质的蛋白质收缩有关。在凝胶状态时蛋白质分子伸展开形成网状。形成溶胶时蛋白质分子折叠卷曲起来,形成可溶性的紧密分子。近年来一些学者不断地从大变形虫和其他变形虫的提取物中发现有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通过实验,现在比较一致的倾向认为,变形虫运动的机理可能与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有密切关系。

摄食与营养

伪足不仅是运动器也有摄食的作用。变形虫主要以单胞藻类、小的原生动物为食。当变形虫碰到食物时,即伸出伪足进行包围(吞噬作用phagocytosis),随着食物也带进一些水分,形成食物泡(food vacuole),与质膜脱离进入内质中随着内质流动。食物泡和溶酶体融合,由溶酶体所含的各种水解酶消化食物,整个消化过程在食物泡内进行。已消化的食物进入周围的细胞质中,不能消化的物质,随着变形虫的前进,则相对地用于后端,最后通过质膜排出体外,这种现象称为排遗。

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自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顶,这种现象很像饮水一样,因此称称为胞饮作用(pinocytosis)。即在液体环境小的一些分子(一般是大分子化合物)或离子吸附到质膜表面,使膜发生反应,凹陷下去形成管道,然后在管道内端断下来形成一些液泡,移到细胞质中,与溶酶体结合形成多泡小体(在一个膜内可有几个胞饮小泡),经消化后营养物质进入细胞质中。胞饮作用必须有某些物质诱导才能发生。

水分平衡

在内质中可见一泡状结构的伸缩泡,有节律地膨大、收缩,排出体内过多水分(其中也有代谢废物),以调节水分平衡。由于变形虫的细胞质是高渗性的,因此淡水通过质膜的渗透作用不断地进入体内,同时随着摄食也带进一些水分。海水中的变形虫一般无伸缩泡因为它们生活在与细胞质等渗的海水中,如把它们放在淡水中它们能形成伸缩泡。如果用实验抑制伸缩泡的活性,则变形虫膨胀、最后破裂死亡。由此可见伸缩泡对调节水分平衡的重要作用。

呼吸

变形虫和其他动物一样需要和利用能量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所需O和排出 CO,主要通过体表进行。

生殖

变形虫进行二分裂繁殖,是典型的有丝分裂,一般条件下约进行30分钟。在分裂过程中,虫体变圆,有很多小伪足,中期时核膜消失,体伸长,然后分裂分成两个子细胞。在一般条件下,变形虫约需3天达到再分裂的大小。

某些变形虫在不良环境下能形成包囊,伪足缩回,分泌一囊壳,在包囊内虫体也可进行分裂繁殖,并在适宜的条件下从包囊中出来进行正常生活。

假设金鱼为了呼吸氧气
2个鱼缸标号12 每缸2鱼
1缸自然放置 2缸通入空气
一段时间后
1缸鱼靠近水面的地方停留
2缸鱼靠近空气管口停留
实验结果:假设成立
自己在改改 我生物最差

防止有其他细菌或者细胞,或者尘土手印什么的污染视野
2.洋葱水环境,生理盐水保证了口腔细胞的环境和在人体时候相类似,防止口腔细胞吸水过多破裂
3.清楚容易看
4.表皮取下来后很容易失水干瘪,先补充一下水分,回复原来状态
5.放盖玻片的时候从一边慢慢斜着放下。细胞有细胞壁,洋葱还有大液泡,气泡只是简单的泡一个
6.临时装片前几步都做好后,将染色剂嘀在盖玻片一侧,然后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7. 倍数大,看到的少,明亮。倍数小,看到的多,阴暗。

1.防止有其他细菌或者细胞,或者尘土手印什么的污染视野
2.洋葱水环境,生理盐水保证了口腔细胞的环境和在人体时候相类似,防止口腔细胞吸水过多破裂
3.清楚容易看
4.表皮取下来后很容易失水干瘪,先补充一下水分,回复原来状态
5.放盖玻片的时候从一边慢慢斜着放下。细胞有细胞壁,洋葱还有大液泡,气泡只是简单的泡一个
6.临时装片前几步都做好后,将染色剂嘀在盖玻片一侧,然后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7.不知道

这么简单的你都不会??怎么这么多上来问作业的??唉··你们这些90后的········

  • 初一上学期生物课本中关于植物有哪些实验?要求详细。能否再帮我设计几...
    答:一,实验题目:观察种子的结构 实验目的:认识种子结构 实验仪器及设备:刀片,放大镜,滴管 实验对象及材料:浸软的菜豆种子,浸软的玉米种子 实验方法与步骤(一)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1,取一粒浸软的大豆,观察他的形状 2,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薄皮—种皮,分开合拢着的两片子叶.3,对照课本辨认子叶,胚根,...
  • 求初一生物实验过程
    答:把鲜苹果榨汁,得到澄清汁液.把汁液放入两支试管,一支不加操作,另一支通入氧气.可以观察到:通入氧气的那支试管里的液体变成了暗红色,说明被氧化了.验证方法:向暗红色液体里滴加NaOH,可以看见红褐色沉淀,说明里面有3价铁离子.向澄清试管里滴加硫氰化钾,液体变血红色.说明里面有2价亚铁离子.所以,苹果里...
  • 初一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七个
    答:一、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拖住镜座,置于胸前,镜筒朝前,镜臂朝后,把显微镜放在实验 二、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三、转动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像目镜内注视,同时转动反光镜,使视野亮度均匀合适 四、把所有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
  • 初一生物实验题(横线才是我要问的问题)
    答:解答:解:(1)假设不是随便作出的,应有一定的依据:草履虫通过表膜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水体表层含氧量丰富;而水表层的草履虫数量比深层的多,据此可以作出这样的假设: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2)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
  • 如图27题,初一生物,要详细讲解
    答:伸长区 因为等距离划线就是做一个标记,看根尖部位哪个区生长的最快,生长最快的部位,横线之间的距离越大。探究实验:根生长最快的部分 【实验原理】 根尖是根生长的最活跃的部位。根尖的分生区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它是根生长的关键部位。伸长区的细胞能迅速伸长,使...
  • 要做一个初一生物小实验 ,高手帮忙!!
    答:啊???什么啊???初一,生物,实验??就观察动物细胞吧...(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壁轻轻地刮几下即可。)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 活动目标 ·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辨认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活动准备 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
  • 初一生物实验问题
    答:实验设计方案:1、将等量的西瓜和橘子分别放到研钵中研磨,并挤出其中的汁液。2、在漏斗中垫2-3层纱布,将西瓜和橘子的汁液分别过滤到四个烧杯中,编号依次为A、B。3、用滴管吸取不同的汁液分别滴定到盛有20ML0.01%高锰酸钾溶液中。4、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所用汁液的滴数。5、把剩余的汁液分别防在...
  • 初一生物黄豆实验设计,用(水)这生态因素
    答:1.实验材料:泡涨的黄豆、竹签、玻璃杯、清水。2.实验过程:在竹签上栓三个黄豆(黄豆与黄豆之间的距离一厘米),把竹签放在玻璃杯里。要求一个黄豆在水里(下面的一个);一个黄豆刚好接触水面(中间的一个);一个黄豆不接触水(上面的一个)。给于适当的温度。3.实验结果:刚好接触水面的黄豆能...
  • 初中生物实验怎样操作显微镜
    答:1.低倍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时从柜中取出,右手紧握镜臂,左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2)对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当转动...
  • 初一生物【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报告
    答:每天都进行实验并观察5个瓶子有什么变化,再把每天的变化都纪律下来。分析结果 1号瓶大部分能发芽;2号瓶的种子皮破了,但不能发芽;3号瓶只有少许发了芽;4号瓶和5号瓶没有发芽 得出结论 想要种子发芽,一定要有适宜的光度,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光度太强种子会被晒死,光度太弱种子就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