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认识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如何理解语文核心素养阅读理解

具体分析如下:
从逻辑上来讲,“语文核心素养”既可是语文素养的下位概念,也可是核心素养的下位概念。相对前者来说是突出“核心”二字,即指语文素养的核心;相对后者来说是强调“语文”这门学科。在目标上,核心素养的概念指向的是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回答。在性质上,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共同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在内容上,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在功能上,核心素养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培养上,核心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综合后天环境的影响而获得的,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在评估上,核心素养需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测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1、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何愁教不好?他们自己也会学了.
2、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
3、教师自己要有文本解读能力,课堂上要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4、要重视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用“我手写我心”.文章不在于技巧,关键在于富有真情实感.
5、掌握一些实用的语文教学法,多向名家学习,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技能和方法,比如老一辈的语文教育家一些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特级教师的教学方法."

通过一段时间对语文科新课程标准相应内容的学习培训,交流研讨,对当前的新课改下语文课的学科核心素养有了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核心概念。

语文素素所包含的六个层次分别是:

一、必要的语文知识,即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

二、丰富的语言积累,即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

三、熟练的语言技能,即培养学生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朗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把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加工表述,具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根据语言材料和语境使用语言技能,形成语感。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勤查工具书,勤动手、勤动脑、勤读书,认真听讲,自觉完成作业,书写整洁规范。

五、深厚的文化素养,即高尚的情操和趣味,优秀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汉字形象美,祖国语言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民族性、文化多元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六、高雅的言谈举止,即儒雅的气质,文明的举止,态度大方,谈吐文雅,善于口才,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耐人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承认自己不足,欣赏他人优点,文明交流,礼貌待人,与人为善,和谐共处。

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丰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注重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准确、简明、实用、人文,注重创新思维、人文精神、完美人格的平衡调养。

语文核心素养源于语文素养,既保留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八个维度,又涵盖了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换言之,语文核心素养更集中更明确更精致,更强化人性功能,包含了知识、能力、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

语文变成全语言,曾是笔者的课题研究,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语文的双基性、人文性、实用性得以充分发挥,在当前及今后承载着新的使命,让我们在教学改革中携手合作,走出光明灿烂的路子。

  • 怎样理解“语文核心素养”?
    答:部编本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是这么说“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第一,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这是语文学科独有的,具有本质意义的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建构语言运用机制,增进语文学养,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第二,是“思维发展与提升”。强调学...
  • 2022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如何理解?
    答: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 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 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从四个方面凸显文化自信:一...
  • 如何理解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理念?
    答:1、注重情感熏陶感染与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与文本心心相印的认同,是一种生活阅历的接轨、知识的融合、情感的共鸣)。2、注重语文教育中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3、把握汉语言文字特点,注重语感与整体把握能力培养(学习方法上,强调实践、感悟,吸取母语教育...
  • 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认识
    答: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 如何看待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
    答: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一、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指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良好的语言能力意味着能够准确理解他人的意思,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具备正确的语法和词汇使用能力。这是语文学科独有的...
  • 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
    答: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总共四个方面。“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
  • 怎样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答:语文核心素养是隐性的,如小学阶段主要“隐在”单元导语、选文系统、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四个领域。在语文核心素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语言的构建和作用,在语言构建的基础上才能延伸出思维发展的提升、审美鉴赏以及对文化的传承理解。语文教学绝不是照本宣科,符合当下的发展观,树立语文教学专业化、...
  • 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
    答: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分别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
  •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
    答:1、语言建构与运用 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语言建构与运用”这项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精确妥帖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进行最有效的交流。2、思维发展与品质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
  • 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内涵解读
    答:1、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语言规律,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这其中包括对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掌握和运用,以及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的训练。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的基础,是其他核心素养的基础和载体。2、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