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阙之战中,白起为何能大败数倍于秦的韩魏联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9-11

提起战国名将白起,大家首先能想到的就是伤亡惨重的长平之战,而其实,白起的成名之战是伊阙之战。这一战中,白起斩首24万,这个数据就和长平之战中斩首45万一样,数据可能存在作假,但仍旧让人心惊。

白起的活动期基本都集中在秦昭襄王时期,也正是这对君臣对秦国的开疆扩土立下了汗马功劳。白起应该是平民出身,在秦国实行军功爵制后,白起在战场上以一个普通小士兵的身份不断建立军功。

到了公元前294年,白起被当时的权臣魏冉推荐担任左庶长,并第一次担任将领领兵攻打韩国的新城,不久取得战争的胜利。

白起的这次胜利刺激了韩国,韩国向邻国魏国求援,而唇亡齿寒,秦国的东进对东方六国都没有好处,因此魏国答应出兵支援韩国,共同抵抗秦国的东进,而秦昭襄王则派左更白起领兵攻打韩、魏联军,于是就有了著名的伊阙之战。

《史记》对这一战的记载比较简略:“白起为左更,攻韩、魏於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

也就是说,白起领兵攻打韩、魏联军(还有部分东周军),战于伊阙,其结果就是韩魏大败,白起斩首24万,还斩杀了魏国的大将公孙喜。这一战同样是以少胜多,是白起歼灭对方有生力量的惯常做法。

那么,这样的一场大战,韩魏兵力在两倍秦兵的基础上却打出这样的结果呢?

《战国策》中有一句话说的比较好:“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韩魏之间虽然组成了强大的同盟军,但他们之间的心却是不齐的。

正如战国时期秦国的东进明明有东方六国的阻隔,却依旧攻灭了六国。东方各国数次合纵,却往往因为各有各的心思而做不到齐心协力。

在伊阙之战中,韩军认为自己兵力较弱,因此希望魏军担任先锋,主动进攻,而魏军则认为韩军弩强兵锐,因此希望韩国担任先锋,主动进攻秦军。其实大家就是都想保存实力,谁也不愿意做出头鸟,损兵折将。而白起正是利用了联军的这个特点,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击败了联军。

白起先是针对兵少的韩军采用了故布疑阵的策略来迷惑韩军,牵制住韩军之后,白起领主力大军出其不意从后侧围攻魏军,魏军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溃败而散,看着魏军溃散,韩军也没了打的心思,随即溃败。

当然这是韩魏联军战败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自然是秦军的强大。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开始实行军功爵制,秦之锐师是当时最为强大的军队,再加上白起作为主将,组成了一支拥有强悍战斗力的军队,在这样的一支队伍进攻下,韩魏联军是很难获胜的。

而在秦军强大起来的同时,实际上韩军也好,魏军也好,早就已经没落了,魏国是战国初期第一个强大起来的诸侯国,魏文侯带领魏国成为当时的一大强国,但随着魏文侯的去世,魏国就开始走了下坡路,更是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没落。

而韩国本身在整个战国时期就不怎么强大,更不用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颓势不可避免,可以说,韩国还没有强大就已经没落。

伊阙之战中,秦军攻占了伊阙外加五座城池,并继续渡过黄河攻取了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白起可谓是一战成名,很快就被授予国尉的官职。

公元前292年,白起担任大良造,再次攻打魏国,并夺下魏国的大小城邑六十一座等等。在伊阙之战后的三四年时间内,白起和司马错攻下了韩魏的很多城池。

可以说,经过白起这一战后,韩魏两国元气大伤,势力范围越来越小,已经越来越没有能力与秦国一战,唯一与秦国一战的就是北边的赵国,赵国在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之后,军事能力增强,战斗力提升了好几个点。

但赵武灵王灵王去世之后,赵国也在逐步衰落,只不过与秦国还是可以一战的。魏韩之外,秦国东进的最大阻碍就是赵国,所以也就有了后来的长平之战以及那45万的死亡。

这一战直接导致赵国衰落,秦国东进之路基本没有什么阻碍了,而白起的作用似乎也走到了尽头,尤其是长平之战中和长平之战后白起的表现,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

虽然白起死了,但秦昭襄王时期的秦国却达到了真正的拓地千里,为后来秦始皇攻灭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这一点来说,白起对秦国是功不可没的。



  • 白起成名之战伊阙之战,10万秦军是如何大败24万魏韩联军的?
    答:韩国和魏国的联军之中,韩国军队势单力薄,韩军主将希望魏国盟军军队打先锋,魏军主将希望韩军为前锋打头阵。两军摇摆不定,失去了共同出击的战略条件,白起站在伊阙的缓山坡上,眺望韩魏两军。看到韩魏两军军队的部署情况,情报兵带来消息,韩魏两军主帅貌合神离,军互相推诿、各自保存实力,谁都不愿...
  • 白起在伊阙之战时,是怎么用12万大军击败24万韩魏联军的?
    答:一.伊阙有着不可或缺的优越地理条件。“伊”表示伊水,“阙”则表示门,通过了解我们可以知道伊阙之战发生在伊水与如今的龙门山之间一带。天然的山水相间,使得该地形成了一个天然屏障,而险要山水地形地势则帮助白起所在的秦军在地理位置上就占据了先天优势。二.韩魏之间存在不合...
  • 战国时期的白起,为何能保持将近七十连胜的不败战绩呢?
    答: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将军,而其在秦昭王时期一直征战六国,一生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早在伊阙之战大破韩魏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长平一战更是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歼灭近百万敌军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为什么白起可以保持将近七十连胜的战绩,这跟时势有没有关系,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就...
  • 十万破二十四万,战神白起何以取得伊阙之战的巨大胜利?
    答:次年,韩厘王决定与魏昭王结盟,联合抗秦。魏昭王欣然同意,果断任命公孙喜为主将,率领韩、魏、周三国联军对抗秦国。秦国丞相魏冉举荐白起代替向寿为主将,并擢升白起为左更,全权指挥此次伊阙之战。最终白起不负众望,在伊阙之战中以十万秦军大败二十四万韩魏联军,并俘虏魏国主将公孙喜,攻克韩魏两...
  • 伊阙之战双方兵力 伊阙之战白起为何兵力不足?
    答:这样坐失战机之举,在几国联合出兵的时候时常会出现,但是公孙喜和暴鸢至少合作有八年了,按理说配合应该相当娴熟,他们居然还像首次合作一样生疏。 后来, 白起 就是抓住了魏韩联军这唯一的弱点,各个击破,先击败魏军的。 伊阙之战的结果是,秦军生擒魏军主帅公孙喜,斩首联军达二十四万,相当于每个...
  • 手握重兵的白起,为何不反戈一击?
    答: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这个问题是不能成立的。白起是根本不可能反戈一击的,因为当时他手中就没有一兵一卒。白起是我国战国时期最有名的战将。在他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打过败仗。白起是秦国的本国人,他最初是以左庶长的身份率领秦军攻打韩魏。不久就升任左更。在周赧王二十二年,在伊阙之战里,...
  • 秦将白起如何以少胜多,击溃魏韩联军?
    答:公元前293年的某一天,数十万大军在洛阳南部的咽喉之地伊阙相持。年轻的秦国将军白起,在此迎击两倍于己的魏韩联军;他的对手是魏国老将公孙喜。这场战争被后世称作“伊阙之战”。人数众多的魏韩联军气势汹汹而来,却突然停滞不前。据斥候回报,联军主帅公孙喜与韩军主将发生了争执。白起感到意外,并肩...
  • 伊阙之战秦国12万兵力胜三国24万兵力
    答:伊阙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吗 在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役数不胜数,以多打少不是本事,以少胜多才是最妙的,那么就有人问“伊阙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吗?”秦军十二万对阵韩、魏、东周联军二十四万,并且战而胜之,当然属于以少胜多的战役。在兵力悬殊的伊阙之战中,白起能率领秦军打败韩、魏...
  • 战神白起的用兵诀窍
    答:两国一口气组织24万大军,企图一举击溃兵力较少的白起部秦军。但韩魏两军同床异梦,都希望对方打头阵,反而被白起在伊阙之战中各个击破。 白起在鄢郢之战中以数万兵横行楚国腹地。究其原因,楚国当时朝政腐败,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就是一盘散沙,战斗力是按负数计算的。这种“无道之国”攻打起来阻力小...
  • 歼灭战很难打,但秦将白起为什么能多次得手?
    答:因此,古今中外的名将只要一有机会就会精心部署一场歼灭战,给敌军致命一击,加速胜利的脚步。 但是,歼灭战不是说打就能打的。哪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歼灭战大师――被誉为“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的秦国武安君白起,也做不到每次都大量歼灭敌军。 根据《史记》和《战国策》的记载,从秦昭王十三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