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白起如何以少胜多,击溃魏韩联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19

公元前293年的某一天,数十万大军在洛阳南部的咽喉之地伊阙相持。年轻的秦国将军白起,在此迎击两倍于己的魏韩联军;他的对手是魏国老将公孙喜。这场战争被后世称作“伊阙之战”。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5eef01f3a292df5873cbcddb7315c6035a8737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人数众多的魏韩联军气势汹汹而来,却突然停滞不前。据斥候回报,联军主帅公孙喜与韩军主将发生了争执。白起感到意外,并肩作战长达十年的魏韩二军怎?会突然反目呢,难道其中有诈?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1f178a82b9014a9022df5675a2773912b21bee11?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要知道,魏国和韩国在伊阙之战前做了整整十年的战略合作伙伴。自前303年开始,魏哀王和韩襄王让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蜜月期,他们同气连枝,共伐外敌。

前301年,魏韩联军助齐侵楚,在垂沙之战中痛击楚师,掠得楚国宛、叶以北的大片土地。前298?296年,两国锐师又佐齐攻秦整整三年,打得不可一世的秦昭襄王忍痛割地求和,魏国和韩国分别获得了封陵、武遂以及河外之地。

这是秦国自变法以来最大的败仗,也是魏韩史上罕见的中兴时期。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d81800a19d8bc3eccf71602898ba61ea9d3457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不料,秦国在割地求和的第二年大举反攻,先后派出司马错、向寿、白起三名悍将分别讨伐魏韩。经过两年激战,两国连丢三城,特别是秦将白起夺取了韩国三川郡重镇新城,眼看就要夺回秦昭襄王割让给魏韩的河外之地了。

前293年,韩魏两国不甘示弱,组织了24万大军反攻。两国联军背靠周王室,驻扎在洛阳的南面屏障――伊阙要塞,封锁了新城秦军北上之路。这便是伊阙之战的缘起。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b7b02087bf40ad19605d72b5c2c11dfa8ecce11?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白起派出斥兵多方打探情报,终于弄清了来龙去脉,意外地发现了克敌战机。

姗姗迟来的联合军事行动

这次合纵抗秦活动是由韩国发起的,魏国官史记作“佐韩击秦”。但联军主帅不是韩国人,而是在垂沙之战和攻秦之役中表现优异的魏国老将公孙喜。此刻,魏国和韩国正面临多年不遇的大危机。

魏韩外交蜜月期始于秦国的威胁。魏哀王与韩襄王曾几次入朝咸阳,可是好战的秦昭襄王并没有放过魏韩,还是屡屡进犯。两人明白独自抗秦没出路,于是结为互助同盟,后来又抱上了强齐的大腿。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000baa1cd11728bd1fd9ceac3fcc3cec2fd2c21?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秦昭襄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

三年前,齐韩魏联军猛攻秦国,秦昭襄王被迫以割地为条件向魏韩求和,魏哀王和韩襄王别提多高兴了。可惜两位老王恶气还没出多久,就双双去世,把抗秦的重担直接丢给了下一代。

两国领导人换届,朝野尚未完成整合,军心不安,民心未定,政令不太畅通,组织战争的能力有所下降。秦国君臣嗅到了战机,才休整了不到一年就再次东征。

秦将司马错攻魏襄城时,魏昭王请求韩国支援,但与他同年即位的韩?王并未主动援魏。第二年,轮到韩国的武始、新城被秦兵围攻,魏国因对秦作战不利,也没出兵救韩。秦国先攻魏而后攻韩,显然是为了各个击破,而魏韩两国都是各打各的,直到第三年才痛下决心联兵抗秦。可见,两国新君之间缺乏有效交流,盟友关系已不如先王在世时那?牢固。

当然,把黑锅全扣到魏昭王和韩?王头上是不妥的。魏韩庙堂一直是抗秦派与亲秦派并存的,给齐国做小弟时是抗秦派得势,两位新君都入朝过秦国的新君,怕是少不了要权衡一下各派系的意见。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31b0ef41bd5ad6e7b0674228acb39dbb7fd3c7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魏昭王和韩?王需要认真考虑,到底是通过俯首称臣来换取和平,还是与虎狼秦国血拼到底?如此一来,双方不可能像已有多年合作经验的魏哀王和韩襄王那?默契。两国的决策过程可能一波三折,只是史书记载不详。

魏国只丢了一座边城,未伤筋动骨;韩国丢失的新城则是一座堪称边郡核心的大县,损失要大得多。秦军若是从新城东征,攻入嵩山地带,则韩国都城新郑危矣。

最终,韩?王向魏昭王提议组建联军。魏国都城大梁有韩国做屏障,但西线的河东郡同样受河外秦军的威胁,于是同意合作。韩国是合纵的发起方,但魏国出兵多,所以魏将公孙喜获得联军的指挥权。但两位新君没料到,这个人事安排却为联军埋下了隐患。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ab5c9ea15ce36d3fcb093f831f33a87e850b14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老将公孙喜的困惑

24万大军意味着魏韩分别投入了国内将近一半的主力兵团,对驻扎新城的白起部秦军形成了数量优势。可是,公孙喜在接到出任联军统帅的命令时,对战局并不感到乐观。他很清楚,魏韩两国新君急于树立威信,不甘丢失父辈刚赢回来没多久的土地,才会下如此血本做一次豪赌。这一仗背负了太多政治考量,只许胜不许败。

尽管公孙喜久经沙场,与韩军多次协同作战,但对这次击秦还是心里没底。他曾经在垂沙之战中遵照联军主帅――齐将匡章的号令行动,在函谷关之战中又听从齐相薛公的指挥,率领魏武卒冲锋陷阵、破军拔城,但他缺乏做24万大军主帅的战斗经验。打顺风仗问题不大,一旦碰上硬仗,联军恐怕就会同床异梦了。

眼下,伊阙关南面驻扎了大约10万秦军。战国人所称的“伊阙山”是由伊河西岸的龙门山与东岸的香山共同组成的。韩魏联军主力南下,驻扎于龙门山和伊河之间,在对岸的香山通道也有布防;秦军北上进攻,东临伊河,西靠龙门山以南的丘陵山地,封堵住了伊阙关的南出口。魏韩南下不得,秦军也难以上攻,双方就这样进入了对峙状态。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2f082025aafa40f8a16de15a064034f79f01921?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该如何打破僵局呢?公孙喜感到棘手。

魏韩联军不仅兵力是对方的两倍有余,又占据了伊阙要塞,饶是秦国虎狼之师敢死善战,也很难正面突破联军防线。魏昭王与韩?王投入那?多兵马,显然是希望公孙喜能一口气吃掉10万秦兵。可是,两国官兵被秦军痛扁了两年,士气十分低落,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并不能消除心理上的劣势。

魏军和韩军早已没有了三年前攻破函谷关的求胜欲望,公孙喜心知此战的胜负取决于初战。倘若初战告捷,联军会重拾信心,充分发挥兵力优势;假如初战告负,联军的斗志大概会一蹶不振,被白起小儿一举击垮。为此,公孙喜打算利用数量先发制人,由韩军打头阵,不断消耗秦军的实力,再让以逸待劳的魏军寻机发起总攻。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a64034f78f0f736682e5cc90155b319eac41321?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别看韩国是七雄中最弱的一国,其兵器制造业在战国也是数一数二的。大纵横家苏秦曾经指出,天下强弓劲弩皆出于韩,利剑长戟可以“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韩军凭借“被坚甲,?劲弩,带利剑”的重装步兵一度获得“劲韩”之名,公孙喜认为韩军锐卒适合充当先锋。谁知韩军主将拒绝执行这一作战方案。

魏韩分歧:谁啃骨头谁吃肉?

就实而论,公孙喜的决策还是比较合理的。魏国投入的应是离伊阙最近的河东军(伊阙战败后,秦兵横行魏国河东郡多年与此有关),他们南渡黄河下洛阳,最佳集结位置在洛河以南、伊河西岸。而韩国兵马主要来自新郑都城附近,从嵩山地带进入洛阳盆地,渡过伊河与魏军会师。魏军主要从北来,韩军大多从东来,自然地形成了“魏军在后,韩军在前”的格局。

秦军大营设在伊阙关以南,首当其冲的正是韩军。魏军在韩军阵营之后,并不与秦军直接对峙。所以,主帅公孙喜才想让位置靠前且装备精良的韩军先同秦军交战。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c345982b2b7d0a24c7d1455c0ef76094a369a4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问题是,韩国主动提议组建联军,本来就是怕自己势单力孤,现在魏军人多反而要让韩军士兵先流血。打赢了,韩军啃骨,魏军吃肉;万一形势不利,位于后阵的魏军也能弃韩逃生。在韩将看来,凭借有利地形防守要比跟虎狼之师打野战安全多了,至少能保持不败。所以,他坚决反对由韩军先出战,除非魏军能起带头作用。

那?韩魏二军兵分两路同时进攻秦军行不行呢?如果是在洛阳南边的广袤大平原交战,也许行得通;但在伊阙山地,则做不到。伊阙山谷的东岸和西岸都只有狭长的数里平地,中间有滔滔伊河相隔,山谷大概可屯兵7、8万,容不下24万韩魏联军。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2cc7cd98d1001e9728804c7b30e7bec55e7974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位置靠前的韩军几乎填满了山谷,而魏军处于伊阙山谷以北的地段,背后是通往周王畿洛阳的平原。假如是宽阔地带,两军可以从不同方向分头进攻;可惜伊阙山地及往南的地形都比较狭长,只能容下一方打头阵。24万联军就只能轮流上阵,无法充分展开优势兵力。魏韩联军既无法两路同时出击,又不能全部挤在伊阙山谷,剩下的选择唯有让一军先出击,另一军随后扩大战果。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1e30e924b899a901a1ca4bfe16950a7b0308f57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然而韩军不愿先用其众,公孙喜又不肯把魏军调换到前阵打主攻。两军没有必胜的把握,都想保存实力,于是魏帅韩将双双按兵不动,打算耗到对方先让步为止。

地理上的误判

魏韩二军之所以在过去十年中配合默契,是因为甘愿接受齐国盟主的统一指挥。有骁勇善战的齐技击做主力,魏韩两个小弟就有了打赢的信心,敢为大佬赴汤蹈火,以求瓜分更多战利品。换言之,魏军与韩军单独联合作战的经验其实很少。

在齐将的运筹调度下,三国联军坚决执行作战计划,才没有给楚军和秦军留下可乘之机;而韩魏两国实力相当,骨子里不服对方,一旦没了共同认可的主心骨,双方很难保持行动一致。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5eef01f3a292df58777bcddb7315c6035a8734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身为主帅的公孙喜指挥不动韩军,只好舍弃先发制人的计划。他判断秦军必定会先攻韩军,自己依然能见可而进、知难而退。韩将虽不听公孙喜的将令,抱怨魏军兵多胆怂,却又不得不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来戒备秦军,一旦白起来袭,位于前阵的韩军不想打也得打。不过,韩军只是周密布防,连试探性进攻都懒得做。

公孙喜此刻还不知道,自己与韩将争执不下的情报早已被秦军斥兵获得。白起据此决定故布疑阵牵制韩军,再集中兵力先打毫无防备的魏军。伊阙关南面那支让韩军百般警惕的秦军,其实只是虚张声势的疑兵,秦军主力早已金蝉脱壳,悄悄通过长途奔袭迂回到了伊阙山以北的魏军身后。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8ee3d6d55fbb2fb45d548da444a20a44723dc7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魏军以为自己在韩军背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岂不知山川是死的,人是活的。秦军绕道联军背后杀出,魏军退路被彻底斩断,兵败如山倒,主帅公孙喜也被白起俘虏。韩军得知人数众多的友军惨败,惊慌失措,纷纷溃逃??滔滔伊水被染得血红,伊阙关下尸横遍野。

24万魏韩联军被不足自己一半的秦军全部消灭。败军之将公孙喜恍惚地望着堆积如山的首级,有魏武卒的,有韩国武士的。阵亡的秦人得以马革裹尸,自己的部下们却死无全尸。他悔不当初。

纵观整个伊阙之战,魏韩联军虽数量占优,但士气反而落于下风。连续失败让魏韩士兵都有强烈的畏战情绪,双方都想让别人多出力,害怕被友军当成冤大头。两军主帅更缺乏地理想象力,头脑简单地认为挡住秦军一条北上之路就万事大吉,此战不输才没有天理。



  • 白起有多牛?他在30年间是如何屠掉六国百万大军的?
    答: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白起是秦昭襄王时期的秦国名将,在年轻的时候就因为过人的军事天赋在秦军中做了将军,后来在帮助秦昭襄王亲政得到了秦昭襄王重用,开始率领秦军进攻六国。白起领军出战的第一场大战就是在伊阙之战时期,率领秦军击败韩魏联军,斩杀24万大军,至此秦国东出之路没有阻碍;后来白起又...
  • 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答:秦昭王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后继续贯彻商鞅的变法国策,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顺应时势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担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国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 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韩魏联军扼守崤函以阻秦东进,秦国的丞相魏冉推荐白起为主将,出兵攻打韩...
  • 军神吴起的魏武卒,所向披靡差点灭秦,为什么就被白起一举歼灭?_百度知 ...
    答:秦当时为了打开东进中原的通道,有大将白起率秦军与韩国魏国还东周的三国联军战斗,但是这三个国家的联军面对秦军都不愿意先搬出自己国家的军队来迎战,于是白起就有了可乘之机,他用少量的兵力牵制住军队的主力韩军,然后秦国的军队的主力猛攻魏国军队,并将魏国军队击败,当韩国军队逃跑的时候,白起乘胜...
  • 秦朝四大名将是谁
    答:秦朝四大名将分别是白起、王翦、廉颇、李牧。1、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他在伊阙之战中大破魏韩联军,斩首二十四万,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在鄢郢之战中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城与楚别都鄢城,重创楚军。在长平之战中重创赵国,斩首五万,坑杀降卒四十万。白起一生历经大小七十余战,从无败绩,为秦国统一...
  • 在伊阙之战中,白起率领的秦国兵力在多少万人左右?结果如何?
    答:伊阙之战是以弱胜强的战争吗古代历史,大大小小战争不计其数,以多打少并不是本领,以弱胜强才是最妙的,那就有人会问“伊阙之战是以弱胜强的战争吗?”秦军十二万对阵韩、魏、东周联军二十四万,而且战而胜之,自然归属于以弱胜强的战争。白起在军力差距的伊阙之战中,白起能带领秦军击败韩、...
  • 伊阙大战是怎样引起的呢?
    答:前294年秦国出兵进攻韩国,出于唇亡齿寒的考虑,魏国和东周出兵援助韩国。公元前293年,秦军和魏韩联军对峙于伊阙,当时韩国的主将是暴鸢,魏国的主将是公孙喜,这两个人都是当世名将、战功赫赫,谁都不服谁;再加上魏韩两国明面上结盟,私下还都有自己的小算盘。秦将白起把握住了韩魏两军貌合神...
  • 歼灭战很难打,但秦将白起为什么能多次得手?
    答:经过激战,赵将贾偃被俘,两万赵卒被沉入黄河中。 华阳之战以秦军全歼十五万魏赵联军而告终。仓促行动却获得超出预期的效果,与白起的正确指挥以及秦军的战略布局有直接关系。 秦朝大军 白起在三年前就拔魏二城,次年魏冉斩首魏军四万,这次胡阳连拔数城。秦军奔袭华阳前就在韩魏边境上控制了多个据点,重创了魏军不少...
  • 历史上白起的官仕之路是怎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答:第二年,韩魏联军扼守崤函以阻秦东进,秦国的丞相魏冉推荐白起为主将,出兵攻打韩、魏二国。白起不负重任,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让秦军主力绕到了敌军的后方,杀得敌军措手不及,最终一战成名。在后面的日子里,白起仿佛开了挂一般,先后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
  • 杀神将军白起
    答:魏军以为前方有韩军抵挡,自己可以躲在后面,白起的突然袭击让他们毫无防备,仓促迎战。魏军军心已经大乱,自然不敌秦军,而前方的韩军本以为自己拖住了秦军主力,没想到自己后侧的魏军已经快要不敌了,韩军看到这种情况,心中也是一慌,更加害怕,最后这场战争以白起的胜利告终。这一战,白起以少胜...
  • 人屠白起文言文
    答:2. 白起为什么叫人屠 因为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的时间里攻城70余座,歼灭了近百万敌军,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杀死的人占了二分之一。 白起善于用兵,与来自楚国的秦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