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拉新独立国家为维护民族独立与世界和平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6
二战后亚非拉新独立国家为什么会走上不结盟道路?

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掀起民族解放运动,不少国家推翻了西方殖民者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但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面临的仍然是大国主宰世界的局面,新老殖民主义还在威胁着这些国家的安全。另一方面,美国和前苏联在全球的争夺日益激烈,北约、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不断加剧,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亚非拉新独立国家为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逐步走上不结盟道路。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掀起民族解放运动,不少国家推翻了西方殖民者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但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面临的仍然是大国主宰世界的局面,新老殖民主义还在威胁着这些国家的安全。另一方面,美国和前苏联在全球的争夺日益激烈,北约、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不断加剧,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亚非拉新独立国家为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逐步走上不结盟道路。

所谓“不结盟”就是不参加任何大国集团。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是不结盟运动的先驱。1955年初,铁托访问印度,提出不结盟运动的设想。印度总理尼赫鲁赞同铁托的观点,他在印度独立后,曾宣布不加入任何大国集团。两国领导人在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声明奉行积极的“不结盟政策”。

1955年4月召开的万隆会议,确立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反对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的“万隆精神”,给铁托很大的启发。1956年7月18日,铁托邀请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访问南斯拉夫,三位领导人在布里俄尼岛举行两天会谈,商讨开展不结盟运动问题,他们决定“致力于使所有不在集团内的国家团结起来”。7月20日,三位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又称“布里俄尼宣言”),反对把“世界分成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表示不依附于任何集团,提出应该鼓励奉行不同政策的各国领袖之间进行接触、交换意见。

1960年联合国第15届大会期间,铁托、尼赫鲁、纳赛尔以及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印尼总统苏加诺在纽约举行会晤,酝酿召开不结盟会议事宜。他们还联合提出方案,要求美苏两国举行首脑会议,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1961年2月,铁托走访了9个非洲国家,倡议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纳赛尔、苏加诺、尼赫鲁积极响应,他们达成先在开罗召开筹备会议的协议。6月份,有21个国家代表参加的筹备会议,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制定了参加首脑会议国家的5项条件:1)奉行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独立自主政策、或倾向于支持这一政策;2)一贯支持民族独立运动;3)不参加有大国对抗背景的军事集团;4)没有参加带有大国对抗性质的双边或地区性条约;5)不为大国间的军事对抗提供军事基地。筹备会议即按这5项标准,向有关国家发出邀请。

1961年9月1日至6日,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25个国家出席会议(其中亚洲国家12个、非洲11个、欧洲1个、拉美1个)。

会议通过《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宣言指出,只有根本消除各种形式的殖民主义,才能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办法。宣言要求大国采取谈判手段,解决各种问题;宣布支持世界各国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呼吁禁止核试验、控制军备、裁军。宣言声明,参加会议的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

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也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形成。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共处、非集团政策,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

1964年10月5日至10日,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开罗召开。参加会议的国家增加到47个(亚洲16个、非洲29个、拉美和欧洲各1个),几乎是第一次会议的两倍。本次会议更加鲜明地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还明确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口号。

这时的不结盟运动没有一个常设机构,比较松散。从1965年开始,由于不结盟国家内部发生一些分歧,不结盟运动几乎停止了活动。1968年,铁托给不结盟各国首脑写信,建议召开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直到1970年9月8日,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才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共有54个国家参加会议。时隔6年之后,不结盟运动发生了新的变化,它把斗争矛头指向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并且将实现“经济独立”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本目标之一。

从第三次首脑会议开始,不结盟会议走向制度化,首脑会议每3年召开一次。1973年9月的第四次首脑会议上,设立了不结盟运动的协调机构——协调局,以加强不结盟国家的合作和协调。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从1973年起也每3年举行一次。

不结盟运动的原则和宗旨,代表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愿望与要求,因此,队伍不断扩大。1979年第六次首脑会议召开时,成员国发展为95个。到1989年,成员国达101个(其中亚洲30个、非洲51个、拉美17个、欧洲2个、大洋洲1个)。而到1998年第十二次首脑会议召开时,成员国已有113个。

不结盟运动自诞生以来,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世界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 亚非拉新独立国家为维护民族独立与世界和平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答:亚非拉新独立国家为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逐步走上不结盟道路。所谓“不结盟”就是不参加任何大国集团。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是不结盟运动的先驱。1955年初,铁托访问印度,提出不结盟运动的设想。印度总理尼赫鲁赞同铁托的观点,他在印度独立后,曾宣布不加入任何大国集团。两国领导...
  • 根据材料和有关史实分析,第三世界崛起的政治,经济原因是什么_百度知...
    答:1. 政治原因:在战后五六十年代,由于美苏争霸引发的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以及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希望在国际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以维护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第三世界逐渐形成并崛起。2. 经济原因: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发展上面临共同的挑战,如贫困、落后和依赖性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第三世界国家开始...
  • 万隆会议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没有帝国主义参加
    答:背景:1、国际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地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风起云涌,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事业蓬勃发展。战后初期,东亚、东南亚成为反帝斗争的中心地区,广大前殖民地国家相继赢得独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连同二战前已独立的国家,在亚非两大洲已涌现出30个独立国家。特别是中华人...
  • 1955年亚非国家为什么要召开万隆会议?它有什么历史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
    答:万隆会议为与会国提供了难得的相互接触的机会,使亚非国家能够自由地互相接触,鼓舞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它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和睦邻友好,加强了亚非新兴国家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觉;它推动了日益众多的亚非国家走上和平、中立和不结盟...
  • 万隆会议召开对啊的历史背景给中国的影响
    答: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地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风起云涌,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事业蓬勃发展。由于帝国主义对中间地带的争夺,亚非地区成为世界各种矛盾和冲突集中的地区。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认识到,为维护政治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与文化,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并要求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
  • 高考历史题,请解答
    答:(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潮,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在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下,新兴独立国家在国际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甚至成为美苏争霸的战场;新兴独立国家要求改变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格局,积极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2)标志:1961年,...
  • 二战后,为什么亚非拉要独立
    答:1 资本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殖民体系已不再适应世界新形势。2 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国苏联等革命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被压迫的人们。3 二战使得许多殖民地国家有了自己的武装,从而演化出来了新的政治势力,他们要求独立以便自己掌握实权。
  • 为什么说亚非会议是第三世界崛起的重要里程碑
    答:一 、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1、万隆会议1955年在印尼的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参加会议的共有29各国家(其中亚洲18个,非洲6个)。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而由亚非民族独立国家自己召开讨论有关亚非国家人民切身利益的大规模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案(含反思...
    答: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书资料以及网上搜寻、获取有关亚非拉国家独立与发展的资料;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殖民主义在当今世界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赢得独立的人民要进一步扫除殖民主义的残余,为...
  •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
    答:其一,它直接导致了野蛮的殖民主义制度的最终瓦解,搬掉了阻碍人类社会前进的绊脚石,是个伟大的历史性进步。其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牵制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支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壮大与发展。其三,亚非拉新独立国家普遍奉行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与霸权政策,是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其四,亚非拉新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