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乐显扬,乐凤鸣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4
乐显扬的生平

乐显扬(1630-1688),字梧冈,号尊育,慈城乐氏旅京始祖乐良才四世孙。曾官任太医院吏目,晋封文林郎,赠中宪大夫。其人秉性朴诚,居躬简约,喜阅方书,善辨地道药材疑似,于康熙八年(1669)在北京创办了被后人誉为“大清药王”的北京同仁堂药室。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清朝康熙皇帝统治初年。乐家祖籍浙东宁波府慈水一带。北宋时期,慈城五马桥冯氏已潜心于药材经营,“以药肆为业,后遂饶富”。清代文献《溪上遗闻集录》记载了北宋进士、大词人舒亶在《四明杂诗》内有“药肆万金饶”之句,由衷夸赞过冯氏因经营“药肆”而获得的成功。可见在600年之前,慈城药材商已经有了以药致富的非凡业绩。明永乐年间,乐良才定居北京以后,依旧是手摇串铃,奔走在大街小巷,行医卖药。为了适应在京城的生存,乐良才特别嘱咐儿子乐廷松:居住在大城市,若要发展,就不能总当铃医,必须适应大城市的医药需求,掌握中医经典理论,阅读方药著作,开阔知识视野,向正统的中医药方向转变。乐廷松把父亲的话牢牢记在心里。要想结束铃医生活,彻底完成向正规中医的转变是非常不容易的。冬去春来,年复一年,随着岁月的流逝,乐廷松生子乐怀育,乐怀育生子乐显扬。这时,中国社会也由明朝进入了清朝。乐显扬自幼非常聪敏,勤奋好学。他牢记祖训,努力学习中医药经典,积累医疗经验。乐显扬开始也是铃医,由于他出身铃医世家,在行医卖药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和医疗经验,因此,在中医药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北京地区小有名气,后经人介绍进入了清皇宫,当上了太医院的吏目,结束了乐氏祖传的铃医生涯。乐显扬在清皇宫一段时间以后,目睹了宫廷内部的尔虞我诈和一些官僚的腐败行径。有一年京郊大兴水患成灾,皇帝拨了救济款赈济灾民,但由于中间官僚层层盘剥,到灾民手中的银两不足皇上拨付的十分之一,康熙皇帝异常震怒,严惩了一些官僚。乐显扬在太医院知道了案件的全部过程,在同僚们议论的时候,乐显扬沉默不语。一个同僚问:“乐吏目,你在想什么?”“你还记得今夏水灾后我们为灾民看病的情况吗?”乐显扬没有回答同僚的问题,却反问起来。“时不过半载,怎么会不记得呢?”同僚回答。“当时,我们和户部官员同时奉命,一个去为灾民看病,一个去赈济灾民。同样是济世养生,现在看来,效果是大不一样啊。”乐显扬象是讲给同僚听,也像是自言自语。“你到底有什么想法?”同僚问。“一个良医胜过一群贪官!济世养生,靠当官的没有把握,只有良医用药,才能给众多穷苦百姓带来生存的机会。”乐显扬说。接着,乐显扬又说:“我是医生,我宁愿做良医,济世养生,也不愿为贪官,残害百姓。”说罢,抬头仰望门外远方的天空,许久许久。乐显扬抱定了“济世养生唯医药”的宗旨,从此更加淡泊功名。到康熙八年(1669年),乐显扬辞官回家,开始为百姓治病。刚开始,乐显扬只为病家诊脉、开药方,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乐显扬感到应该有一个药室,既能开处方,又能拿药,会大大方便病人,也能使自己的配药技术得到应用。经过几个月的筹备,乐显扬的药室终于具备制作丸、散、膏、丹的条件了。药室的名称怎样定呢?乐显扬想起了儒家的经典,想起了古代所谓大同社会的标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子其子。……是为大同。”“大同社会是天下为公的,就取一个‘同'字吧!”乐显扬定了药室名称的第一个字。第二个字呢?乐显扬想到了仁字。“仁者,爱人也。”“济世养生,不就是最大的爱人吗?”想到这里,药室名称的第二个字也定了下来。“同仁堂”药室,多么响亮而充满丰富内容的名字。难怪乐显扬对来到他药室的人这么说:“‘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君喜其工而雅,需志之。” 乐显扬说这些话的时候,正是康熙八年(1669年)秋天。后世在北京大栅栏同仁堂找到了一块老匾,成了这段历史的见证。立匾时为康熙八年(1669),应为同仁堂肇始之时,故乐显扬为北京同仁堂肇始之祖。乐显扬有四个儿子,三人从事他业,唯有第三子乐凤鸣恪守父训,接续祖业,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路南开设同仁堂药铺,并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分别汇集成《乐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同仁堂药目》二书,使同仁堂声誉大振,迅速波及全国,不但一般病家、客商云集赐顾,以至于雍正初清宫御药房用药亦必指令到同仁堂拣选。自从北京同仁堂药室创办以来,不仅名盛于当时,而且历数代而不衰,载誉达三百年之久;不仅流传于口碑,亦屡见诸翰墨,真可谓是中国药业史上一个奇迹 。

乐显扬:同仁堂的始创者
  乐显扬,号尊育(1630———1668),慈城乐氏旅京始祖乐良才四世孙。曾官任太医院吏目,晋封文林郎,赠中宪大夫。其人秉性朴诚,居躬简约,喜阅方书,善辨地道药材疑似,于康熙八年(1669)在北京创办了被后人誉为“大清药王”的北京同仁堂药室。
  堂名“同仁”是由乐显扬亲自拟定的“吾喜其公而雅,需志之”。后世在北京大栅栏同仁堂找到了一块老匾,成了这段历史的见证。立匾时为康熙八年(1669),应为同仁堂肇始之时,故乐显扬为北京同仁堂肇始之祖。
乐显扬有四个儿子,三人从事他业,唯有第三子乐凤鸣恪守父训,接续祖业,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路南开设同仁堂药铺,并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分别汇集成《乐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同仁堂药目》二书,使同仁堂声誉大振,迅速波及全国,不但一般病家、客商云集赐顾,以至于雍正初清宫御药房用药亦必指令到同仁堂拣选。
  自从北京同仁堂药室创办以来,不仅名盛于当时,而且历数代而不衰,载誉达三百年之久;不仅流传于口碑,亦屡见诸翰墨,真可谓是中国药业史上一个奇迹。
来自 ------http://www.nbjiangbei.gov.cn/art/2010/1/20/art_6045_117070.html

  乐显扬字凤鸣(1630年—1688年),号尊育,祖籍浙江宁波府慈水镇,为同仁堂创始者,曾任清。

  明朝永乐年间,曾祖父乐良才举家迁往北京,以走街串巷,行医卖药为生,在当时称为铃医。乐显扬是乐家第四代传人,早期也是铃医,后来清初乐显扬在皇宫太医院出任出纳文书的吏目,收集大量的宫廷秘方、古方、民间验方及祖传秘方,康熙八年(1669年)乐显扬始创同仁堂,位于西打磨厂,同仁堂的由来是乐显扬认为“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吾喜其公而雅,需志之”。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乐显扬去世。
  北京同仁堂创立于康熙8年(1669),创始人乐凤鸣,字显扬,别号尊育,原籍浙江宁波。毕生精研医药,其先世以铃医为业,兼营医药小铺,世代相传,称乐家老铺。雍正元年(1723)前后,同仁堂药事受到朝廷重视,任乐凤鸣为清太医院吏目,服务内府药事。还规定,凡太医院御药房用药,均由同仁堂代制,并享受预领宫银、调制药价的特权。据传,每年祁州药市开市时,首先让同仁堂挑选,然后方可开市买卖。北京同仁堂服务清廷188年,经历八代皇帝,堪称清代的老字号药店。
  同仁堂所制中成药,除乐氏家传秘方及少数民间验方外,尚有清宫秘方。其选料十分讲究,严格遵循祖训:“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因此,所制药品质量优良,疗效显著。其中牛黄清心丸、再造丸、大活络丹、苏合香丸、紫雪丹、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丹、参荣卫生丸、女金丹、药酒等十大名药,誉满中外,经世不衰。光绪33年(1907年)前后,乐氏族人又在上海、天津、汉口、长春、西安、长沙、福州等地开设分店34个,但其店名不以同仁堂称,只在店名前冠以“乐家老铺”四字。
  康熙丙戌(1706年)乐凤鸣为了方便病人选方用药,用五年多时间,将其生产的中成药整理归纳,分门别类,汇编成《同仁堂药目》一书。书中收录常用中成药487种。按效用分风疾、伤寒、暑湿、燥火、补益、脾胃、泻痢、眼目、妇科、痰嗽、气滞、疡科、小儿、咽喉、口齿等15门,并存录咸丰3年“中城察院告示”和同治八年“中城察院五城告示”。记录清咸丰3年,有人冒充同仁堂名号制造假药骗人。乐凤鸣将此事上告官府:“有无耻之徒,偷刻本堂门票,制造假药,勾串客店、会馆。谬称其药自本堂盗出,自甘认贼,减价骗人。历年来,远近受其害者,不知多少。病人受其耽误者,更不知多少。损人利已,大伤本堂修合济世之心……。”都察院受理此案后,立即展开调查。不久,人赃俱获,将案犯“枷号示众”,并张贴告示:“查该犯等冒充字号,售卖假药,误人病症,性命攸关。且屡经犯案,怙恶不悛,处以枷号示众。如再有知法故纵,仍蹈前辄,经该铺访知或别经发觉,许该铺扭禀送院。本院定将该犯加重治罪,决不宽容。勿违特示。”同治8年,又有人在梅竹斜巷开设同人堂药铺,冒名影射,以假乱真,私刻同仁堂门票,制售假药。同仁堂将其店主告上府衙。主管衙门及时处理此案,并出告示,张贴五城。“……似此影射冒充字号,亟应严行禁止。倘若前项私合伪药假冒该商号票,以及有意混乱该商字号各情,立即严拿惩办,决不宽恕。勿违特示。”
  《同仁堂药目》,除了汇编诸门应症丸散膏丹诸药,还记录保存了清代官府有关惩办制造假药骗人的珍贵医药史料,是一部有一定文史价值的书籍。
  唐朝前期的名臣张说,洛阳人,武则天时应试,被选为太子校书,至玄宗时,升为中书令,封燕国公。他是政治家,又是文学家。张燕公曾写一奇文,名曰《钱本草》,把钱与本草相比拟,既为“本草”,自然就要说明其独特的性味、功能,何时采摘,毒性如何,怎样服用才为合理等。文章内容新奇,对偶、排比句势整齐,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原文曰:“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理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已谓之智。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本短文一百八十七字,含有褒贬,把钱的利弊描写得淋漓尽致。“钱,味甘,大热,有毒。”寥寥数字,简洁而形象地概括了钱的本质,接着作者入木三分地揭示了钱的二重作用:用之得当,利国利人,否则危害社会与个人。那么该如何看待与处理金钱呢?张燕公提出以“七术”来加以调理规范。说到大的方面,金钱要有积有散,要流通,经济才能繁荣,此用“道”也。那么个人该如何积财呢?要讲礼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绝不做非分之想;有了积财,不做钱财的奴隶,在思想生活上也不放纵自己,则“久而服之,令人长寿”。

乐显扬(1630年—1688年),号尊育,祖籍浙江宁波府慈水镇,为同仁堂创始者,曾任清。

明朝永乐年间,曾祖父乐良才举家迁往北京,以走街串巷,行医卖药为生,在当时称为铃医。乐显扬是乐家第四代传人,早期也是铃医,后来清初乐显扬在皇宫太医院出任出纳文书的吏目,收集大量的宫廷秘方、古方、民间验方及祖传秘方,康熙八年(1669年)乐显扬始创同仁堂,位于西打磨厂,同仁堂的由来是乐显扬认为“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吾喜其公而雅,需志之”。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乐显扬去世。

我国在先秦时期就有关于医药方面的商业活动。其后,民间医药代有发展。至明清时,中药店已遍及全国城乡,为人民保健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设在京城正阳门外大栅栏路南的北京同仁堂。
北京同仁堂创立于康熙8年(1669),创始人乐凤鸣,字显扬,别号尊育,原籍浙江宁波。毕生精研医药,其先世以铃医为业,兼营医药小铺,世代相传,称乐家老铺。雍正元年(1723)前后,同仁堂药事受到朝廷重视,任乐凤鸣为清太医院吏目,服务内府药事。还规定,凡太医院御药房用药,均由同仁堂代制,并享受预领宫银、调制药价的特权。据传,每年祁州药市开市时,首先让同仁堂挑选,然后方可开市买卖。北京同仁堂服务清廷188年,经历八代皇帝,堪称清代的老字号药店。
同仁堂所制中成药,除乐氏家传秘方及少数民间验方外,尚有清宫秘方。其选料十分讲究,严格遵循祖训:“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因此,所制药品质量优良,疗效显著。其中牛黄清心丸、再造丸、大活络丹、苏合香丸、紫雪丹、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丹、参荣卫生丸、女金丹、药酒等十大名药,誉满中外,经世不衰。光绪33年(1907年)前后,乐氏族人又在上海、天津、汉口、长春、西安、长沙、福州等地开设分店34个,但其店名不以同仁堂称,只在店名前冠以“乐家老铺”四字。
康熙丙戌(1706年)乐凤鸣为了方便病人选方用药,用五年多时间,将其生产的中成药整理归纳,分门别类,汇编成《同仁堂药目》一书。书中收录常用中成药487种。按效用分风疾、伤寒、暑湿、燥火、补益、脾胃、泻痢、眼目、妇科、痰嗽、气滞、疡科、小儿、咽喉、口齿等15门,并存录咸丰3年“中城察院告示”和同治八年“中城察院五城告示”。记录清咸丰3年,有人冒充同仁堂名号制造假药骗人。乐凤鸣将此事上告官府:“有无耻之徒,偷刻本堂门票,制造假药,勾串客店、会馆。谬称其药自本堂盗出,自甘认贼,减价骗人。历年来,远近受其害者,不知多少。病人受其耽误者,更不知多少。损人利已,大伤本堂修合济世之心……。”都察院受理此案后,立即展开调查。不久,人赃俱获,将案犯“枷号示众”,并张贴告示:“查该犯等冒充字号,售卖假药,误人病症,性命攸关。且屡经犯案,怙恶不悛,处以枷号示众。如再有知法故纵,仍蹈前辄,经该铺访知或别经发觉,许该铺扭禀送院。本院定将该犯加重治罪,决不宽容。勿违特示。”同治8年,又有人在梅竹斜巷开设同人堂药铺,冒名影射,以假乱真,私刻同仁堂门票,制售假药。同仁堂将其店主告上府衙。主管衙门及时处理此案,并出告示,张贴五城。“……似此影射冒充字号,亟应严行禁止。倘若前项私合伪药假冒该商号票,以及有意混乱该商字号各情,立即严拿惩办,决不宽恕。勿违特示。”
《同仁堂药目》,除了汇编诸门应症丸散膏丹诸药,还记录保存了清代官府有关惩办制造假药骗人的珍贵医药史料,是一部有一定文史价值的书籍。
唐朝前期的名臣张说,洛阳人,武则天时应试,被选为太子校书,至玄宗时,升为中书令,封燕国公。他是政治家,又是文学家。张燕公曾写一奇文,名曰《钱本草》,把钱与本草相比拟,既为“本草”,自然就要说明其独特的性味、功能,何时采摘,毒性如何,怎样服用才为合理等。文章内容新奇,对偶、排比句势整齐,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原文曰:“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理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已谓之智。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本短文一百八十七字,含有褒贬,把钱的利弊描写得淋漓尽致。“钱,味甘,大热,有毒。”寥寥数字,简洁而形象地概括了钱的本质,接着作者入木三分地揭示了钱的二重作用:用之得当,利国利人,否则危害社会与个人。那么该如何看待与处理金钱呢?张燕公提出以“七术”来加以调理规范。说到大的方面,金钱要有积有散,要流通,经济才能繁荣,此用“道”也。那么个人该如何积财呢?要讲礼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绝不做非分之想;有了积财,不做钱财的奴隶,在思想生活上也不放纵自己,则“久而服之,令人长寿”。
这篇短文《钱本草》,构思精巧,比喻精当,语句精炼,细细品味,确为一篇难得之警世奇文也。D4
《中国中医药报》

  • 介绍乐显扬,乐凤鸣
    答:乐显扬字凤鸣(1630年—1688年),号尊育,祖籍浙江宁波府慈水镇,为同仁堂创始者,曾任清。明朝永乐年间,曾祖父乐良才举家迁往北京,以走街串巷,行医卖药为生,在当时称为铃医。乐显扬是乐家第四代传人,早期也是铃医,后来清初乐显扬在皇宫太医院出任出纳文书的吏目,收集大量的宫廷秘方、古方、民...
  • 同仁堂的创始人是谁?
    答:同仁堂的创始人是乐显扬。乐显扬,号尊育,祖籍浙江省宁波府镇海县(今宁波市北仑区),明永乐年间迁居北京。尊育是乐氏北京同仁堂创始人,乐氏同仁堂药室创办人,乐氏家族第二代传人。乐显扬出身于医药世家,自幼勤奋好学,颇受父母喜爱。青年时期在府衙当文书,后弃文从医,拜御医为师,苦读三年后...
  • 乐氏同仁堂的始祖是谁?
    答:1702年(康熙四十一年),乐显扬之子乐凤鸣将同仁堂搬迁到北京前门大栅栏,改名为“同仁堂乐家老铺”。1723年(雍正元年),乐凤鸣编印《同仁堂药目》被雍正帝钦定为宫廷供奉御药,由此独办官药188年从未间断。1907年,乐镜宇在济南创办宏济堂;1926年,乐笃周创立(南京同仁堂);1953年,乐崇辉创立台湾...
  • 同仁堂创始人
    答:同仁堂创始人是乐显扬。乐显扬是乐家第四代传人,早期也是铃医,后来清初乐显扬在皇宫太医院,出任出纳文书的吏目,收集大量的宫廷秘方、古方、民间验方及祖传秘方。康熙八年,乐显扬始创同仁堂,位于西打磨厂,同仁堂的由来是乐显扬认为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吾喜其公而雅,需志之。康熙二十七年,乐显扬...
  • 乐显扬的生平
    答:乐显扬(1630-1688),字梧冈,号尊育,慈城乐氏旅京始祖乐良才四世孙。曾官任太医院吏目,晋封文林郎,赠中宪大夫。其人秉性朴诚,居躬简约,喜阅方书,善辨地道药材疑似,于康熙八年(1669)在北京创办了被后人誉为“大清药王”的北京同仁堂药室。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清朝康熙皇帝统治初年。乐家...
  • 同仁堂是如何创立的?它有哪些传奇故事?
    答:到了清朝顺治初年,沿袭明制设立了太医院,这时的乐氏家族终于出了一位正儿八经的太医,其名乐显扬,他在清朝宫廷的太医院任吏目,官职一般为九品或从九品。乐显扬毕生致力方药,有着丰富的从医经验,他共育有四子,其中第二子为乐凤鸣,也是他最为疼爱的儿子。乐凤鸣最初一心想考取功名,但先后两次...
  • 乐凤鸣的介绍
    答:乐凤鸣,字梧岗,祖籍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今江北区慈城镇),同仁堂创始者乐显扬三子。
  • 北京同仁堂创始人和《大宅门》有什么关系?历史是怎样的?
    答:康熙二十七年,乐显扬在创办了同仁堂不久后,便因病去世了。乐显扬的三子乐凤鸣继承了衣钵。他谨记“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父训,对制药始终精益求精。同时他还将前人的验方加以总结,将其汇集成《同仁堂药目》。由于书中集有古方、宫廷方及民间验方等,因此深受国人推崇。此外...
  • 北京同仁堂和大宅门有什么关系?
    答:康熙8年,乐显扬秉持着悬壶救世的心,在北京城里创办了同仁堂药室。康熙27年,乐显扬去世,在他的几个儿子中得到的父亲真传的,唯有乐凤鸣一人。现在的同仁堂 相较于其他的众多兄弟,乐凤鸣是真的喜爱中医。他不想辜负父亲的期望,想继续将家族企业发扬光大。因此在康熙41年,乐凤鸣将当时的同仁堂药室...
  • 北京同仁堂药店历史
    答:在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乐显扬的遗产由其子乐凤鸣继承,乐凤鸣凭借幼年时的家学深厚,对医药有着深入的理解。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他决定在京都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街路南开设了一家药店,名为同仁堂药铺。他专注于药品的精细制作,特别是丸散膏丹等各种剂型的配方。他将这些秘方、古方、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