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永边界苏维埃政府旧址位置在哪里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1

莆仙永边界苏维埃政府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莆仙永边界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游洋镇鲁头村汪洋自然村。
1933年1月,中共莆田中心县委贯彻福州中心市委的指示,布置开展抗捐抗税和抗债分粮斗争。中心县委派陈建新、张兆汉(王贝)等人从莆田常太,由邹汉带路,来到古邑(今游洋镇)鲁头村曾桐家,建立联络站,并介绍曾桐参加革命活动。
同年5月4日晚上,陈建新、曾桐、曾金魁、陈光隆、邱涂、邱茂、蔡炳雄、林务生、林玉雄等49人,在鲁头村顺天宫召开会议,宣布成立莆(田)仙(游)永(泰)边界苏维埃政府,推行曾桐为苏维埃政府主席。莆仙永边界苏维埃政府隶属中共莆田中心县委,成立后的工作主要是团结、发动群众,开展抗捐、抗税、抗债斗争。
莆仙永边界苏维埃政府旧址为顺天宫,单层砖混结构,是供奉吴圣天妃的宫庙,占地面积160平方米。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鲁头村:鲁头村位于游洋镇东部,与城厢区交界,离镇政府所在地21公里,距里莆田市区28公里,全村分为五个自然村。176户总人口748人,共有耕地450亩,山地面积9000亩,其中毛竹3000亩,优质橄榄300亩,枇杷300亩。气候与物产:气候优越,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摄氏18.7度,无霜期325天,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


  • 莆仙永边界苏维埃政府旧址位置在哪里
    答:莆仙永边界苏维埃政府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莆仙永边界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游洋镇鲁头村汪洋自然村。1933年1月,中共莆田中心县委贯彻福州中心市委的指示,布置开展抗捐抗税和抗债分粮斗争。中心县委派陈建新、张兆汉(王贝)等人从莆田常太,由邹汉带路,来到古邑(今游洋镇)鲁头村曾桐家...
  • 莆仙永边界苏维埃政府成立旧址地址在哪里?
    答:莆仙永边界苏维埃政府成立旧址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游洋镇鲁头村汪洋自然村。这一历史遗址见证了土地革命时期莆田地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该旧址不仅是革命历史的见证,更是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它承载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在这里,游客可以...
  • 里洋村位于哪里
    答:里洋村位于仙游县游洋镇北部,距离游洋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是莆、仙、永三地交界的革命老区村,全村面积13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9000亩。盛产毛竹,有毛竹林4000多亩,特产苦笋,苦竹林分布在本村所辖的大山林里。耕地面积820多亩,主要种植单季中稻,距村5公里有一座小二型水库(后溪林水库),水库上...
  • 龙溪村位于哪里
    答:龙溪村附近有中共仙游山坪洋支部遗址、古邑乡人民政府旧址、莆仙永边界苏维埃政府旧址、古邑破仓分粮旧址、兴角宫、攻打古邑乡公所战斗旧址等旅游景点,有度尾文旦柚、仙游书峰枇杷、仙游郑宅茶、金沙薏米、莆田龙眼等特产。
  • 河星村属于哪里
    答:鲁头村、天马村、龙山村、金石村、沽山村、梧椿村、里洋村、游洋村相邻。河星村附近有中共仙游山坪洋支部遗址、古邑乡人民政府旧址、莆仙永边界苏维埃政府旧址、古邑破仓分粮旧址、兴角宫、攻打古邑乡公所战斗旧址等旅游景点,有度尾文旦柚、仙游书峰枇杷、仙游郑宅茶、金沙薏米、莆田龙眼等特产。
  • 天马村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答:一、自然资源⑴地理位置:游洋镇天马村位于仙游县东北部,莆仙永中心点,与涵江区庄边镇相邻。距离莆田市区53公里,距离仙游县城53公里,距离游洋镇8公里,系革命老区村。全村有2个自然村(内石门村和外石门村),10个村民小组,林地总面积12000亩,其中:山地面积10080亩,耕地面积752亩。⑵气候特征:...
  • 兴山村位于哪个省
    答:兴山村位游洋镇东南部,距镇政府15公里,平均海拨650米,是仙游县第一个基层党组织的诞生,是省定革命老区基点村,行政区域5.7公里,全村由9个自然村(上宫、下宫、山头、圳顶、洋山、内池、外池、院口、潘斜、美林)组成;辖区内有一所小学、多所卫生所,还有一座兴角祖宫(省级文物保护)。总...
  • 桥光村位于哪个省
    答:桥光村位于福建省仙游县游洋镇西北部,境内植被良好,山清水秀,是福建省省级生态村。总人口1397人,2013年人均纯收入11178元。该村先后被评为“省级人民调解先进集体”、“市级文明村”等称号。村情简介2007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统一规划实施新村建设并坚持发展生态经济,先后投入了520...
  • 梧椿村位于哪个市
    答:梧椿村在游洋镇驻地东1.5公里处,村委会设在洋埔,聚落在东山头、马头寨南麓丘陵之间,是大漳溪后溪支流发源地。由林尾、过埔、东埔_、宫东、椿下、后洋、洋埔、顶灶、吴宅9个自然村组成。有17个村民小组,村民816户3268人。民国年间以吴宅及椿下各取首字为“梧椿”保,解放初称梧椿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