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糯米糍粑作文600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作文如下:

过新年了,在新年里我们老家都有吃年糕、糍粑的传统习俗,它们有年年高的寓意。它们有各种吃法,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新吃法——烤糍粑。妈妈告诉我,烤糍粑是她们小时候经常吃的东西,烤糍粑需要准备:一盆炭火、一把火钳和糍粑。说干就干,先把火钳架在火盆上,好似天边架起了一道彩虹桥。然后把糍粑放在火钳上,烤上几分钟后会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就说明快好了,我拿起来看一下,亮闪闪的金色中带着一些棕色,香味扑鼻,我都等不及想吃了,就问妈妈:“好了没?”

“早得很呢,别急。”

可是我实在太想吃了,干脆不想了,嘴里念道:“不想、不想……”这时,不可抵抗的香味又直往我鼻子里钻,于是我保佑:快好,快好。妈妈坐在那里,手里不时的翻动着,前后左右。“好了”“啊,太好了。”我仿佛尝到了糍粑外面嘎崩脆,里面软软的嫩嫩的,真香!“耶,终于好了。”我叫道。这时妈妈拿来白糖,我拿着烤好的糍粑粘白糖大口大口的吃起来,那味道真是太美了。

吃完烤糍粑,我深有感触:干什么事都不能心急,要有耐心。

【糍粑作文】作业帮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说到土家人,我们必然会想到糍粑。

糍粑是土家人过年时用以拜年或食用的必备食品,是土家文化和文明的传承,是土家食品中的精品。

有句俗语:“腊月二十八,又打粑粑又浇蜡,还有个小小年猪也要杀”。

因此,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做糍粑。

其实糍粑的做法也不能说容易,但却是融入了一年来的汗水。

首先,将糯米用水反复淘洗干净,再泡好、蒸熟后,舀到碓窝里,由男人用粑粑棍轮番砸打,直至熟烂后,再捞到桌面上,由师傅揉匀,并分成均匀的圆坨,发给参加做粑粑的人,各自用双手揉捏蹭压、精心制作而成。

糍粑的做法不仅是从河南到湖南——难上难,糍粑的纹式花样还是很多。

有的在糍粑上印一条鱼,那是表示人们年年有余;有的再糍粑上点上四个点,那是表示人们四季发财;有的在糍粑上印五个五角星,那是表示人们热爱祖国……糍粑不但样式繁多,而且形状也不拘一格。

圆形代表家人团团圆圆,永不分离;方的则表示土家人方方正正,直直爽爽。

不同的形状代表不同的寓意,不同的颜色代表不一样的意义。

白色代表一个人的纯洁;红色代表土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青色和白色代表土家人清清白白……在过去,糍粑更是土家人拜年不可或缺的礼物,俗话说,“拜年拜年,粑粑上前,”因为糍粑是团圆、圆满、元宝等的象征,表示对主人家的恭喜和朝贺,没有糍粑,再重的礼物似乎也不够分量,不成敬意。

土家糍粑与土家人过年是多么的密不可分。

土家糍粑是土家人团结、文明、友谊、和谐的象征,但愿它与其他土家文化一样世代传承,长盛不衰,但愿土家糍粑给广大人民以美好的祝福,但愿人们借着改革的春风,将糍粑的香味带向五湖四海,更愿糍粑的香味在祖国的春风中越飘越乡……

九寨沟特产洋芋糍粑作文500字

洋芋糍粑算得上九寨沟食品的一绝。

九寨沟阳光充足,日夜温差大,有利植物积存养分,洋芋长得特大。

据好友唐农说,他小时随父辈上山背洋芋不用背蔸装,将几个又长又大的洋芋用绳直接兜在背后,就足够他背了。

高山洋芋特别饱满。

一经蒸煮,都如馒头一样绽开老大的裂口,吃起来又香又糯。

最特别的,是可以用来砸糍粑。

砸糍粑要选大个儿临洮洋芋(特大而长的马洋芋和紫皮洋芋不及临洮洋芋滋糯)洗净,蒸熟,去皮,晾冷待用。

这里没有石碓窝,砸糍粑用的是一段原木刳制的木槽和带有弯头的足足四尺长的大木锥。

先把槽里的洋芋压碎,舂时慢慢加力。

洋芋泥愈来愈粘糯,你不但要使出吃奶的劲儿砸,每次把木锥从洋芋泥的黏附中 *** 更是费力。

最棒的小伙儿砸一槽下来都浑身淌汗,气喘吁吁。

我第一次见到洋芋变成了奶油色的糍粑时,惊奇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洋芋糍粑的吃法很多。

通常是盛在酸浆水里,加些红油蒜泥或其他调料吃;爱吃甜食的则加上乳白清香的高山药花蜂蜜。

也可把洋芋糍粑分成小团,裹了黄豆面、白糖、芝麻,做成点心。

当地有一种油料作物叫荏子,籽儿比芝麻略小,文火炒熟,略为加力碾碎,清香四溢;再加上一点盐,就是绝好的佐料,“洋芋糍粑蘸荏子——你啥话都不要说了”,用现在广告的语言来说,“哇,真正的帝王般的豪华享受”。

而这种享受,只能在九寨沟县才能得到。

说“九寨沟人善饮”,指的不只是九寨沟人能饮白酒,他们还能用当地特产的原料配制出风味独特的酒来。

九寨沟的青稞酒,是用青稞按内地作醪糟的方法制作的,酒味和香味远比醪糟浓得多,喝时非常爽口,舒筋活血生津解乏的功能特别明显,但后劲儿大。

妇女生了小孩儿,吃青稞酒煮鸡蛋,既营养下奶,又通筋络化淤血。

唯一的缺点是它的糟没有糯米醪糟细腻化渣。

九寨沟县盛产柿子,以永丰乡下寨的最负盛名。

现在已成为九寨沟县的“县树”。

霜降前后,经霜的柿叶红胜枫叶,与满场金黄的玉米串交相辉映,妆扮得山乡村寨一派火红热烈的丰收景象。

买柿人从不用秤称,任捡一百个,保准超过一百斤。

当地把收获柿子叫“下柿子”。

机灵的小青年手执前端绑了叉子的长杆,像猴一样地在树上纵来蹿去,用叉子钳了柿子递到树下收拣。

但总有不少柿子,特别是长在远端枝头的,会跌到地上,摔得鼻青脸肿。

这些带伤的柿子,就是作柿子酒的材料。

洗净切碎,装在缸里,加上酒麴,封口。

存放半月,清甜醇香的柿子酒就可以启封了。

九寨沟有悠久的养蜂渊源。

原来都是旧式养蜂,用一二尺粗的原木对剖两瓣,刳空后又用藤、篾箍紧,是为蜂桶。

将之放在房檐下、大树上、岩洞口,招蜂酿蜜。

高山蜜蜂多采各种野生药材的花蜜花粉,流蜜量不大,一年只能取一次蜜。

药花蜜营养成份和医药作用都远非一般蜂蜜可比。

那时的取蜜方式十分落后,甚至可以说是有些野蛮。

在晴天的夜深,把蜂桶集中起来,取蜜人用衣物把头脸包裹严实,燃放浓烟把蜜蜂熏跑,打开蜂桶,用刀把巢皮——当地叫做蜡扇子——统统割下,连蜜、幼虫、巢皮一起压碎,滤出大部分蜂蜜,再用山泉水反复冲洗蜡渣。

把这些溶了蜂蜜和大量蛋白质的糖水加麴子封存,不久就成了香醇的蜂蜜酒。

九寨沟的男子汉,除了回族,天生海量,爱的是度数高的白酒。

柿子酒和蜂蜜酒的酒精含量都低,是可口且营养极为丰富的饮料,特受小孩和妇女喜爱。

其实,这几种酒醇厚香浓,营养丰富,完全有资格登上大雅之堂,作为最具九寨特色的饮料拿上宴席。

无论老少男女,都可开怀畅饮,恰如著名川派艺人刘德益的名句:“纵然过量,也醉而不翻”,宾主皆大欢喜。

可惜至今没见九寨沟人把它纳入开发九寨沟旅游产品的计划,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些特产。

烤糍粑的做法作文500

盼呀盼,总于盼来星期五外出活动这天。

星期五早上九点,我们朝气蓬勃地乘车来到四九教育基地,我们参观过一圈后,大约11点,就在到了烧烤场地。

这里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动手动脚。

平常不依赖父母的同学,就大显神威,依赖父母的同学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怎么下手。

于是,我们很快地分配了工作。

大家手忙脚乱地开始了,之间朱丽红在篮子内找的翻天覆地就找出一盒火柴,她熟练地把火柴在和盒边刮了一下。

“刷”的一声,火柴点燃了。

可不到一分钟,火柴就随风而去——灭了。

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不能放弃!一根、两根……总于到了第6根,火柴点燃了。

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因为这是大家齐心协力的成果啊!可能我们不够老练吧,或不够旺。

老师走过来说:“扔下叶子试试。

”我们照做了,火立刻变旺了。

红红的火苗好像在跳舞!开始烧了。

我把常在串好,放在火里,左翻右滚,翻来覆去的,一直转来转去,别人都吃完了,我还没得吃,我这只“小馋猫”当然口水早就“飞流直下三千尺”。

我急急忙忙地有模有样学起余宝莹,她翻我也翻。

“嘿!这样保证有得吃,我多放几分钟,会更好吃!”我眼骨碌一转,就照做了。

等再翻一次看时,我两眼发楞,肠仔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黑炭!”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后来,经过明雅的指点,我总于烤熟了。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烧烤,不知让我的自立能力增强了,还让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

这次烧烤我永远忘不了!

洋芋糍粑作文300字家乡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成都市华阳镇。

我的家乡很美那里有一条府河,这条河从成都通过九眼桥来到华阳,恰好从我家门前流过,最后汇入长江,河面上一艘艘游船来回行驶。

河两岸绿树成荫,河堤又宽又平,在河堤旁边有许多住宅小区,房子有各式各样的,有欧式和亚洲风格的,也有古典和现代的。

那里的人很休闲,爱娱乐。

没事就在河边打扑克、聊龙门阵。

府河两边有许多名小吃:夫妻肺片、担担面、钟水饺、白家米粉、赖汤圆、糍粑、桃片、三炮台。

我的家乡是名小吃的故乡。

爸爸常带我去河边游玩,领略成都人的风采。

打糍粑作文

“腊二八,打糍粑”,这是恩施土家族的民间习俗。

每到农历腊月二十八,农家庭院热闹非凡,几家人合伙打糍粑。

为什么要几家人合伙呢?因为打糍粑必须多人合作才能完成。

几家人在一起打糍粑,你一定会担心弄错吧?别担心,他们自有办法。

他们把自家的糯米放在自家的甑子里蒸,做完一家,再做下一家。

这一天,院子里的男女老少都十分高兴,大家先分好工:妇女们负责蒸米,力气大的男人负责把蒸熟的米捣烂,老年人则负责定型,至于小孩子嘛,主要是帮忙递东西,或者在一旁“捣乱”。

分工完毕,大家各司其职。

妇女们将头天晚上泡好的糯米用大甑子蒸熟,然后用瓢或盆把蒸熟的糯米端到碓房里,倒进碓窝,两个大力士各持一根棒杵,你一杵我一杵使劲捣。

待捣烂成泥之后,两人人完成后续工作——定型和印花。

值得注意的是,糯米粘性很强,容易粘在手上或搁板上,所以必须准备一些芡粉防沾粘。

眼看糯米捣好了,几位老人连忙抓点芡粉放在手心里搓一搓,准备做糍粑。

一位老人像揉面粉似的把米泥揉成条状,分成小团,几位老人连忙各抓一团去做。

他们把米泥放在搁板上揉揉,拍拍,就像变魔术似的,几下子就把糯米团变成了圆溜溜的大糍粑。

然后把糍粑交给“美容师”印花。

给糍粑印花的盒子叫印盒,印盒底部雕刻着各种图案,有花鸟,双喜和“福”字,还有“龙凤呈祥”等,既漂亮又吉祥。

只要把糍粑放在印盒里,用手板按一会儿,精美的图案就印在糍粑上了。

正月里拜年,别的可以不带,但糍粑少不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拜年拜年,粑粑上前“,意思是说拜年带上糍粑才成敬意。

糍粑的吃法跟年糕差不多,煎烤炸都行。

土家人尤其喜欢把糍粑切成火柴盒般大小,放进甜酒里煮了吃。

糍粑的储藏方法也很简单,直接把糍粑泡在清水里,过几天换一次水,好几个月都不会变质。

如果实在担心时间太长糍粑会坏,就把它切成薄片晒干,再用食品袋装着,放进冷藏室,以后炸了吃。

正月来到恩施,走进土家人的厨房,你一定能看到家家户户的水缸里,躺着白花花的糍粑,馋得让人流口水。

袁家家村洋芋糍粑的作文

文章作者:兰小芳 | 网站: | 来源:中国作文网请您到我们畲家来体验畲乡家家田园风情吧,我的家乡在石别下.县城到这里还不到一小时的路程。

车在盘山公路上蜿蜒着,会让你沉浸在穿行山野的欢乐中,这里青山环绕,碧水长流,路边田里成片的油菜花和桃花不时映入眼帘,空气中弥漫着花的清香。

到了,眼前的风景豁然开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假山上的“畲家园”三个大红字,喷水池里喷出的水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一道彩虹,湖里水波荡漾,屋舍错综其间,勤劳的畲民在田里播种。

当你欣赏完这美丽的景物,好客的畲民会用畲家特色的饭菜热情地招待客人,特别是糯米糍粑,这可是畲家所特有的。

每年到了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家家户户便忙起来了。

舂糍粑的撞击声,男女老少的欢笑声响成一片,热闹极了。

糍粑是把糯米清浸泡后搁蒸笼里蒸熟,再放在石舀里一人用、青石杵舂,一人翻动,一下一下,舂到绵软如泥状,挑起不断为止,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或压成圆饼状,搁芝麻炒香磨粉,即可取食,口感香甜。

是餐桌上的一道好菜。

最爱吃糍粑的要数我们这群孩子了,用口咬住一小块,再用手轻轻拉开,立即牵出长长的白丝,伙伴们围着那纤长的白丝欢呼雀跃。

重庆的中秋节习俗作文 600字 比如要写打糍粑

中秋作文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在这天,人们坐在月亮下赏月光、吃月饼。

这不,趁着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也开始赏月光、吃月饼了。

我们全家人围站在阳台上,把大团圆月饼分成几块,分着吃。

这时,我望向了远处的月亮。

虽然说“月到中秋分外美”,可今天的月亮似乎周身围绕这一股叫做“思念”的愁云。

这时,我想起了远在他乡的好朋友----苗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句话描述了我此时的心情,不知她现在是否也在望着月亮,思念着远在他乡的我呢?只是月亮似乎读懂了我的心思,那股愁云已经消失了,仿佛在告诉我不要太悲伤。

现在的月亮特别明亮,圆月像一只雪球高悬中天,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

几朵灰白色的、轻纱似的云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动纱巾翩翩起舞。

月光洒满了我的衣服,温暖着我的心。

我觉得太阳的温暖过于热烈奔放;星光又孤寂清冷了些;只有这温柔恬静的月光,才能这般地恰到好处。

我的周围被月光照得雪亮。

月光透过斑驳的树隙丝丝缕缕地挂下来,在地面上铺了一层碎银。

月光照得树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婀娜多姿的柳树的稀疏的倩影,别提有多美了。

爸爸告诉我: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那天,相传,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那里面有黑色的影子,那就是广寒宫里的嫦娥、吴刚、玉兔和桂花树。

我凝神望着月儿,口里嚼着香甜的月饼,听爸爸讲着月亮的传说,我又想起家乡的好朋友,直到很晚很晚……...

四川的滋粑作文

四川的糍粑我的家乡四川有许多美味,如酱板鸭、米糖、腊肉、猪血丸子等等,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糍粑。

每年春节前夕,我的家乡家家户户都有打糍粑的习俗,因为糍粑象征着丰收、团圆和吉祥,也是送给客人的最佳礼品。

别看糍粑小小的一个,做出来可不容易。

首先,把米放在水中浸泡一天以上;接着把米放进木桶中蒸熟,然后把蒸熟的米饭放入机器中搅拌成泥;再在干净的容器上洒上干米粉,把搅拌成的泥放在容器上揉搓,分成一小团一小团的,放在有印花的圆圆的模具里压一压,等压出形了再把它倒出来,这样,一个糍粑就做好了,如果觉得不好看,还可以在糍粑中间用可食用的红 *** 素点上几点。

这时,你肯定想吃了吧?可是还不能吃,还要放阴凉干燥处风干,风干后放在水中泡起来,就能保存上几个月。

做糍粑也是聚会的好时机,大人们不停地忙碌,小孩子也不闲着,忙来忙去地帮大人拿东西,这个场面可真是热闹得无法形容。

糍粑做好了就要吃了,吃糍粑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煮着吃、蒸着吃、煎着吃等等,其中最过瘾的就是烤着吃了。

冬天的湖南很冷,一家人经常在火炉旁坐着烤火,在火炉上搭个铁架子,把糍粑放在铁架子上烤,烤糍粑时火不能太大,要不就会只把外皮烤焦,而里面还是硬的,要慢慢地烤,不停地翻,不能太急,等到糍粑胀得像个包子时就烤熟了,如果你要吃甜的,可以在糍粑里加些糖,这时你也不能急于下口,要不会烫到口舌的。

咬一口糍粑,那真是里软外香,色香味俱全,让人百吃不腻。

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嘴馋了吧,那就快来我的家乡品尝美味的糍粑吧!

关于打年糕的作文

我在过年时最想看到的就是打年糕了,这不,我刚一听到老家又要打年糕的消息,就一定要拉着爸爸妈妈去看。

车一停,我马上向农家小院飞去。

原来,这个村里的几十户人家都在这里打年糕。

“咚、咚”,大木棰敲击石臼的声音,像打雷一样震耳欲聋。

我好奇地四下张望,只见晒场上并排垒起了两个“老虎灶”,锅子上面是两个大蒸笼。

蒸笼里热气腾腾的。

里面蒸的是什么东西?张家大伯看出了我的疑惑,走过来,打开了蒸笼,笑着说:“小秀才,城里人还没看过打年糕吧。

来看看里面是啥?” 蒸笼一揭,一股白汽像潮水般涌了出来。

原来,里面蒸的是白白的糯米粉,平平地铺在蒸笼里的纱布上。

缕缕的热气白雾,夹杂着米香,迅速裹住了每一个人。

炉下的火烧得旺旺,把我的脸蛋照得通红。

“好了,起锅了!”那边李家二叔揭开了另一个蒸笼,我赶紧钻过去看。

李家二叔与张家大伯一起紧紧地攥住纱布的四个角,就像打渔人提起满澄澄的鱼网一样。

“来喽,让让!”他们两个稳稳地向屋内的石臼奔去,我奶奶顺势往糯米粉上抹冷水。

“啪”一声,那大粉团子就翻个身,滚进了石臼。

随后,李家二叔举起了10多斤重的大木棰,涨红了脸,一下一下地使劲向石臼里的大粉团子砸去。

“啪—啪—”粉团子像顽皮的孩子一样,似乎跳了起来。

紧接着,奶奶用手醮了凉水,猛地将粉团子翻了过来。

在一砸一翻之间,粉团子变得越来越富有弹性。

“噗!”转眼之间,粉团子被捧进了圆匾之中。

边上的大婶们用线切下一小块,醮上桂花和白糖。

一股甜甜的味道,让口水像放开闸门似的汩汩往外冒。

在我张家大伯用一块醮了点水的白布,盖在上面,他用力地压,转眼之间,一个超级大年糕就出来了。

那可是一个大圆匾似的大年糕! 我作为“特别嘉宾”,有幸受邀在年糕上“点花”。

你可能不知道什么叫点花吧?我来告诉你,,“点花”就是用一把大人手指粗的小稻草束,醮上胭脂红,在年糕上轻轻点。

年糕上就会留下一个个红色的像梅花一样的印记。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草束,轻轻地在年糕上一下一下地点。

呀,一朵朵红梅花绽放在年糕上了!我欣赏完了自己的“作品”,就用毛笔醮了胭脂红,在一些年糕上写上一些户主的名字。

过两天,这些大年糕被分成小块年糕后,就会到这些人的家里去,为大家增添新年的喜气。

听大家说,以前村子里打年糕是一件头大的喜事。

光是看打年糕的人,进进出出可真不少。

现在,除了打年糕的师傅外,不多的只是几个老人或者孩子,而且很多是不过看会儿热闹的。

不知道再过多少年,这样的热闹还有没有?...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在这天,人们坐在月亮下赏月光、吃月饼.这不,趁着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也开始赏月光、吃月饼了.我们全家人围站在阳台上,把大团圆月饼分成几块,分着吃.这时,我望向了远处的月亮.虽然说“月到中秋分外美”,可今天的月亮似乎周身围绕这一股叫做“思念”的愁云.这时,我想起了远在他乡的好朋友----苗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描述了我此时的心情,不知她现在是否也在望着月亮,思念着远在他乡的我呢?只是月亮似乎读懂了我的心思,那股愁云已经消失了,仿佛在告诉我不要太悲伤.现在的月亮特别明亮,圆月像一只雪球高悬中天,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几朵灰白色的、轻纱似的云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动纱巾翩翩起舞.月光洒满了我的衣服,温暖着我的心.我觉得太阳的温暖过于热烈奔放;星光又孤寂清冷了些;只有这温柔恬静的月光,才能这般地恰到好处.我的周围被月光照得雪亮.月光透过斑驳的树隙丝丝缕缕地挂下来,在地面上铺了一层碎银.月光照得树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婀娜多姿的柳树的稀疏的倩影,别提有多美了.我凝神望着月儿,口里嚼着香甜的月饼,听爸爸讲着月亮的传说,我又想起家乡的好朋友,直到很晚很晚……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家乡的糯米糍粑作文600字



  • 家乡的糯米糍粑作文600字
    答:糍粑的做法不仅是从河南到湖南——难上难,糍粑的纹式花样还是很多。 有的在糍粑上印一条鱼,那是表示人们年年有余;有的再糍粑上点上四个点,那是表示人们四季发财;有的在糍粑上印五个五角星,那是表示人们热爱祖国……糍粑不但样式繁多,而且形状也不拘一格。 圆形代表家人团团圆圆,永不分离;方的则表示土家人方...
  • 麻糍写作文
    答:6. 家乡的糯米糍粑作文600字 作文如下: 过新年了,在新年里我们老家都有吃年糕、糍粑的传统习俗,它们有年年高的寓意。它们有各种吃法,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新吃法——烤糍粑。妈妈告诉我,烤糍粑是她们小时候经常吃的东西,烤糍粑需要准备:一盆炭火、一把火钳和糍粑。说干就干,先把火钳架在火盆上,好似天边架起...
  •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小学六年级优秀作文
    答:篇一: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小学六年级优秀作文 按我们家乡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中旬就开始了。每当要到春节时,气氛就会变得格外热闹。 在腊月十几的时候就要到每家自己储存食物的地方把之前储存的大米,腊肉,什么的都预备充足。整理好过年吃的,用的,就把屋子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 到了腊月二十一,我们村里每家...
  •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合集5篇)
    答:篇1: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爸爸妈妈带我到爷爷家玩耍。一进门,我就看见了一个个挂在桌角的粽子。看着爷爷细心的包粽子,我不由自主的问爷爷:“爷爷,我能包粽子吗?”爷爷笑哈哈的说:“当然可以啊!” 我洗完手,激动地跑到爷爷身旁,模仿着爷爷的样子,拿起两张用水泡过的粽叶,围着手...
  • 醉我心的初一作文
    答:醉我心的初一作文1 每年快过年时,奶奶都会忙着筹备年货,什么糍粑啊,豆腐啊,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奶奶的拿手好戏——甜酒了。 奶奶做甜酒时,我总是喜欢在旁边看着,奶奶却总是笑着说我就像是一只小鱼儿,“游”过去,“游”过来,老是碍她的事儿。奶奶会选一些上好的糯米,用水洗尽,然后放在锅里蒸,蒸熟后就放入...
  • 贵州的吃写作文
    答:3. 关于贵阳小吃作文600字左右 《贵阳小吃》贵阳的餐饮以“酸、辣”为特色。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酸汤鱼”。贵阳的风味小吃种类繁多,仅地方传统的风味小吃就达100多种。 如花溪王记牛肉粉、肠旺面、凉粉、碗耳糕、雷家豆腐圆子、丝娃娃、破酥包、荷叶糍粑、黄粑、怪噜饭、烤臭豆腐等。无论白天黑夜,街头巷尾的...
  • 初二.沙县小吃网作文(说明文)600个字
    答:一口咬下,黏黏的糯米,粘在牙齿上,又咸又甜的味道交融于口中,让人吃了一个就还想再吃第二个。馅多皮薄,清香可口的烧麦在在中国土生土长,历史相当悠久。沙县小吃,这个历史悠久的著名品牌,在中国这个文化大国里,源远流长。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去吃一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泸州民风民俗,中秋节作文600字
    答:通常人们把过中秋看成仅次于春节的农历节日,素有“小年”之称。泸州的中秋节打糍粑吃是一种传统民风民俗。香喷喷的糯米饭倒进石碓窝里,在糍粑棒的作用下,不一会,粒粒糯米饭就变成了黏糊糊的白色“胶体”,“胶体”黏着木棒下端,难分难离,男士们也累得汗流浃背直喘粗气,糯米已变成糍粑料了。这...
  •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答:#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篇1】# 我的家乡在里商乡洞坑口村,那儿十分优美,山美,水美,山会在不同的季节绘制出不同的景色,水会在不同的季节向你展现出不同的舞姿,人们也是十分热情好客。 在我们老家,到端午节就十分热闹,每家每户都早早起了床,忙了起来。我们家也不例外,奶奶准备好了糯米、粽叶,粽绳与...
  •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如何写
    答: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如何写篇1 我家乡的风俗习惯可多了,有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但我觉得最特别的还是大年初一的拜年。 拜年的由来是什么呢?原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顶长独角,口如血盆,每逢腊月三十晚上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为此,人们只好准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