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留的土地纠纷怎么解决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对于历史遗留土地纠纷问题,村民委员会应该充分发挥作用进行调解。
一、农村土地纠纷的现状
1、征地补偿纠纷。农户土地被征收过程中因补偿标准、被征用土地的实有面积、土地上种植物的价值评估、补偿费用的发放标准不一致,或兑现补偿不及时等引发的争议。从已发生纠纷的情况来看,此类纠纷是当前土地纠纷中涉及农户多、政策性强、调解难度大的纠纷。
2、土地承包纠纷。主要是关于集体所有的耕地承包问题,在承包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纠纷,对集体成员以外的人发包和关于承包的条件因人而异等问题也可能发生纠纷。
3、土地边界纠纷。当事双方因为所使用土地的边界发生的争议,多发生在直接相邻的两方或者多方土地之间,也可能是发生在不直接相邻的双方或者多方之间,或者由于边界模糊,使得双方难以分辨引发争议。此类纠纷最多最普遍,多发生在收种季节。除了一些多年无法确权的纠纷,一般处置难度不大。
4、宅基地纠纷。因农村宅基地管理比较混乱,违规建房、私搭乱建情况比较突出,容易引发矛盾,再有相邻宅基地之间的边界问题也是宅基地纠纷的发生的重要原因。
5、家庭土地纠纷。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家庭因死亡、搬迁、子女升学、嫁娶、生子等人口变动原因出现变化,或是由来已久的农村“分家”习惯,导致分地不公等情况,致使当前不少家庭内部成员之间产生纠纷。
二、农村土地纠纷多发的原因
1、基层干部法律观念淡薄。一些村委会等基层干部法律意识差,对土地的管理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操作,有的擅自作主买卖集体所有的土地;有的未经多数农民同意就擅自组织土地流转,损害农民利益;有的在村民申请宅基地时,以口头的方式就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许可给一些人使用,致使一些人本该合法拥有一份宅基地,却没有办理合法的使用手续,一直处于非法占用土地状态。
2、农民契约意识不强。
3、立法方面存在不足。
4、土地征用透明度不高。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但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农村的土地日渐减少,农民人均占有耕地量逐渐减少,对于多年来一直靠耕种土地的农民来说,土地就是生活保障,是取得收入的重要来源,对土地十分珍惜。但在征用土地时,有关部门没有向农民宣传好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将各项补偿标准及时、全面地向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公开,甚至没有将土地的各项补偿及时、足额的发放到农民的手中。从而引起占地纠纷、补偿纠纷,增加了农村的不安定因素。
三、农村土地纠纷处置对策
1、处理土地纠纷过程中,要及时冷静。在农村发生的土地纠纷,大部分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接到关于土地纠纷的报警后,我们应尽快赶往现场处置。到达纠纷现场后,民警尽量让土地纠纷双方当事人保持克制,防止事态扩大,同时认真听取当事人发表意见,并注意用词用语,勿将矛盾引到自己身上。在详细了解纠纷的内在原因和当事人纠纷以外的原因后,可以积极调动村干部、当地有威望的人或与矛盾双方关系好的人等各种因素,以合情合理、大致均衡、顾及双方面子为目标才解决纠纷,平息矛盾。遇到可能发生恶性、群体性的土地纠纷事件,要第一时间上报主管领导请求支援。
2、处理土地纠纷过程中,要部门联动。遇到派出所一个部门难以解决的土地纠纷时,就需要我们在稳控局面的前提下,及时向乡镇党委、政府汇报,在其统一领导下,组织综治办、派出所、土管所、司法所、村委会等相关人员,各部门互相配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村规民约进行联合调解,使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化解土地纠纷。
3、处理土地纠纷过程中,要慎用处罚。在农村地区发生土地矛盾纠纷双方多数是亲戚或是邻居,如果只是简单依照相关法律条文,对双方做出处罚,并不利于将双方的根本矛盾解决,因此在处理因土地矛盾纠纷导致的治安案件,应结合实际情况,建议双方在公安机关和村委会的主持下以调解来做出处理,将会对整个事件和村民和谐相处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不能达成调解协议或不愿调解的,依法采用处罚措施,并告知当事人依法解决土地纠纷。
4、处理土地纠纷过程中,要超前预防。根据现有警情分析,现在处理的矛盾往往是前期矛盾的后遗症。有的是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造成的;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未彻底解决而导致矛盾后移;有的甚至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对于现在面对这些土地矛盾纠纷,在处理时需要有不给后人留下后遗症的责任意识。在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强化流转手续办理的主体规范、程序规范,实体规范,强化土地使用的日常监管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纠纷的高发的现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

  • 关于土地纠纷,该怎么解决?
    答:引言:现在人们对于土地纠纷越来越少,毕竟从前的人们务农,每一块土地都视若珍宝。但是即使是现在,也会产生一些土地纠纷,那么面对土地纠纷的时候,怎样解决才是公平又公道的呢?才能维护好自己的权益呢?一、河里的商讨。万事千万不要动怒,先提前的商讨好结果这是最好的,倘若能够将这件事在商讨讨论...
  • 如何做好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工作
    答:第三,处理决定书由人民政府下达或经人民政府批准后下达.。第四,在案件管辖上,要严格遵守国土资源部(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方法)中有关管辖权的规定。4 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历史、面对现实、有利生产和生活、有利社会稳定的原测 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是指对历史遗留土地权属争议,只要符合当时规定...
  • 土地权属争议处理的原则
    答:土地权属争议产生的原因很多,但多数是因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所引起的,这种情况在集体组织之间的土地权属关系中十分常见。引起这类争议的主要原因有:①历乡、村、社、队、场因合并、分割、改变隶属关系等行政建制变化遗留的权属未定、权属不清;②因过去的土地开发、征地退耕、兴办或停办企事业、有组织...
  • *** 历史遗留问题
    答:通过这次检查,也引发了笔者对如何做好新时期 *** 工作的若干思考。 从对各地各单位检查的情况来看,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所反映和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分为普遍性和特殊性两大类: 一是普遍性来信来访。 这些来信来访占整个人民 *** 工作总量的95%以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土地二轮延包遗留下的土地纠纷;2、城市建设和...
  • 土地的历史遗留问题
    答:但对于集体土地来说,未发包到户并且由村集体统一进行经营的这部分,流转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个难题,这个难题就是土地的四至界限不清晰,村集体总是拿不出强有力的权属证明,进而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土地纠纷。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六十条 中有明确规定,宅基地及土地等非私人财产,是...
  • 怎样处理土地山林权属争议
    答:山林土地权属纠纷主要是指争议当事方因林地上林木尤其是其所占用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的归属而发生的争执。《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这就表明与土地有关的权属纠纷的确权主体是...
  • 土地登记代理人辅导知识讲解:土地权属争议处理的原则
    答:第二,处理决定书由人民政府下达或经人民政府批准后下达;第三,在案件管辖上,要严格遵守国土资源部《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中有 关管辖权的规定。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原则 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指对历史遗留的土地权属争议,只要符合当时规定的历史事实,不能轻易地改动和否定;对现在实际存在的客观...
  • 老坟地现在在别人地里,他们要钱合理吗?怎么能解决这事呢?
    答:3、已经修建的坟墓,一般不会迁坟。农村是非常忌讳迁坟的,有句话叫“挖祖坟”,建好的坟墓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迁坟的。如果占用了别人的田地,可以协商,可以出钱买地也可以土地置换等方式解决。这种纠纷不是很多,一般在修建之前就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在农村,先祖的坟墓选址都是认为是风水宝地才会确定修建...
  • 农村有纠纷的土地怎么确权
    答:村民小组之间的土地纠纷,可以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处理好之间后,可以按处理结果确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十四条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
  • 如何理解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的规定
    答:关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从法律上来讲应当非常明确,但是由于地界不清、土地权属紊乱和因政策、体制的变更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便产生纠纷、使得争议各方各持已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法律处理的原则和程序。三、关于土地权属争议,本条规定了三种解决的办法:1.争议发生后先由当事人之间协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