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管”还是该“放”,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教育孩子?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她说,我们要松弛下来,要发现孩子的喜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要引领孩子发现自我,而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

而她说,我们必须拼了,要不停地刷题,要死记硬背,要用填鸭式教育逼孩子走出贫困和大山,要考上浙大、武大、厦大和川大。

她们,一个是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老师,一个是华坪女中的老校长张桂梅。

她们,不仅仅是她们,也撕裂着我们的家长:为人父母,我们到底要怎么教育孩子?

管得多了,是专制,是控制,是裹挟,是 情感 绑架,是过度期待,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的施虐,最终招来叛逆和控诉。

管得少了,是敷衍,是无为,是放任自流,是不负责任,是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输在一条条起跑线上,难免在比较中重返焦虑。

对孩子进行教育,究竟是该“严加管教”,还是“大胆放手”,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对这个问题有他独到的见解。有一次,他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对于小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管什么呢?学习不好,品德不好,没有礼貌……这都要管。什么要放呢?吃苦耐劳的事,经风雨见世面的事,要放手让孩子去干。”他的见解很有道理。

一、教育孩子,家长该管

有管有教有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父母未必都望子成龙,但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一天能变成一个成熟独立的大人,能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可是真正的自由,都很贵。校园之外没有温室,长大之后没有儿戏。你可以溺爱你的孩子,但外面的世界不会。与其等待孩子将来被 社会 敲打得头破血流,不如从小就正确教育孩子。

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也必须先杀出重围,找到立足之地,才能谈自我和尊严。当然,每个孩子的尊严和梦想,都是难得可贵的。但现实的残酷在于,普通人家的孩子,你必须先用实力让别人看见你,你的个性和热爱,才有施展的空间和余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穷孩子的自我和热爱,都是历经一路艰苦跋涉,才能走向开阔之地的重建和重塑。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没有这种历练,注定是要吃更多的苦。

必须死磕,必须硬扛,必须压抑自我,必须放弃快乐,必须用不留退路的决绝和果断,向着那个叫高考和大学的龙门,用劲儿一跳,奋力一跃。不能有半点的松弛,不可有半点的怀疑,不许有半点的懈怠,不该有半点的偷懒,因为这是唯一改命的机会,也背负着一个家几代人的希望。只有苦苦奋斗,考上大学,来到城市,才能摆脱父辈的贫穷和愚昧,才能穿越风雨和疼痛,成为一个看起来不那么艰难的普通人。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必心怀远见,必高瞻远瞩,必能一切从孩子更长远的未来出发。教育孩子,家长该管。

二、教育孩子,家长要管得早

年少时放羊孩子,成年后就很难控制孩子。李玫瑾教授说:教育孩子要趁早,孩子6岁以下,父母的话是黄金,孩子12岁以后,父母的话是垃圾。”李教授举了个例子:“有一个老教授找我,说我这儿子天天跟我要东西,17岁了,只要不满足就扒着窗户说我不活了,我要死。这父亲只能满足他儿子的要求,今天手机、明天电脑、后天 游戏 ,什么耐克鞋、自行车......,总而言之他父亲也没办法,最后问我怎么办,我说晚了,你现在不给也不行了,那你就给吧!他说给不起怎么办呢?我说那你就熬吧。”

孩子3 6岁你不管,长大以后想管也管不了。孩子6岁前,是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孩子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价值观,产生的影响是最深刻,也是最直接的。在这个阶段,父母要给孩子心里埋下规矩的种子,小到做错了事需要道歉,制定的规则需要去执行;大到遵守 社会 规则,坚守道德和意义的约定。只有在孩子叛逆期来临之前给孩子立下规矩,让孩子对父母有敬畏之心,孩子才会从感情上乐于接受父母的教育。然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去决定,相信孩子有能力进行选择和决策。

父母给孩子多少规矩,孩子就给父母多少未来。智慧的父母,是在该管的时候毫不手软,不该管的时候洒脱放手。

三、教育孩子,家长的管教应有方

面对孩子出现问题到底该不该管?答案是:不是单纯的管,也不是单纯的不管,而是科学有效地管。

1、教会孩子独立

对家长来说,如果可能,肯定是希望能够陪伴孩子到永远的,但这是不可能的,孩子终将要学会独立去面对世界,适应 社会 。所以家长不要太过于溺爱孩子,要适当地撒手,给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哪怕孩子受伤了,失败了,遇到困难了,这些都不可怕,反而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勇敢,而父母,就是推动孩子勇往直前的动力。

2、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其实往往体现了我们的生活态度,更会决定我们人生的高度。对孩子也是如此,家长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不管是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比如孩子学会自己整理房间和书桌,养成自律的性格;孩子放学就主动做作业,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孩子喜欢阅读,开拓眼界,还能提升气质。

这些好的习惯是可以伴随孩子一生的珍贵礼物,能够使孩子受益终身,家长不能忽略。

3、计较孩子的学习成绩

成绩是通往各条大路的敲门砖。不管孩子学什么,将来都要通过学习才可以达到目的。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和孩子有一定程度的计较成绩。因为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且孩子本身的定力也不足。孩子一旦因为自己的失误走错一步,那时我们再和孩子计较就已经晚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做最大限度的努力,这就是父母计较成绩的原因。

总之,家长对孩子不能只是一味地“管”,该放的一定要“放”;同样,也不能只是一味地“放”,该管的一定要“管”。要有“管”有“放”,“管放结合”。这才符合教育的辩证法。

作为平凡人家的父母,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

我们没有那么多平台和资源,但该陪伴时,绝不偷懒;该引领时,绝不推责;该奋力一举时,绝不错失机会。

而作为普通人家的孩子,少年们也早晚会懂得:

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公平的,学习也从来不是轻松的,你想要得到更多尊重,创造更多价值,获得更多自由,就要在一路跋涉中,走向更高平台,碰撞更大自我。

  • 该“管”还是该“放”,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教育孩子?
    答:总之,家长对孩子不能只是一味地“管”,该放的一定要“放”;同样,也不能只是一味地“放”,该管的一定要“管”。要有“管”有“放”,“管放结合”。这才符合教育的辩证法。作为平凡人家的父母,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没有那么多平台和资源,但该陪伴时,绝不偷懒;该引领时,绝不推责;...
  • 家长对孩子教育,严管还是放养?
    答:我认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放养。但是对于从小严加管教和放养的孩子,长大后谁更孝顺父母这个问题我觉得提的有点没水平,因为孩子孝顺的选择,跟他或她所受的教育和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关,跟管教无太大联系。首先,孩子选择放养,不仅是对孩子天性的尊重,还是对自己的尊重和友好。就像你觉得画画好,...
  • 儿子结婚了我应不应该再管他了?
    答: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就应该自己吃饭,自己走路去上学了,开始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会独立生活,孩子进入初中,就应该知道自己的职责担当,未来的目标,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了,到了年满18岁的时候,那家长就不应该再去管教孩子了,孩子应该已经是一个完全具备独立行驶个人公民权力的人了。从18岁开始,作为家...
  • 男孩子是严管比较好还是自由放养比较好?
    答:所以还是严管,比自由放养的好。否则稍不注意命就没了,我就多次差点被害没命,对2~3岁的孩子进行绑架和恐吓威胁说要把我给杀了2~3岁,最小的两岁。好几个孩子。然而我根本就不认识他们。我告诉老师和正校长与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他们却叫我买零食和饮料与水给他们。他们还怕我在里面下毒,叫我尝...
  • 教育孩子,在管与不管之间到底该如何选择?
    答:该不该管、要怎么管,需要具体到每个孩子的不同年龄段和学习阶段来分析。在我看来,教育孩子用"管"的方式,远不如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得有效。模仿大人的言行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家长重视承诺,孩子往往也会重视承诺;家长贪小便宜,往往带着孩子一起养成贪小便宜的习惯,而家长懒惰闲散也会影响到...
  • 究竟该不该管
    答:老师有自己的原则,你不要管。有一些东西你是看不见的,所以不要认为自己是尖子生就有很强的正义感,这不是正义。如果真的想帮她,就帮助她改正毛病,比如借钱和成绩,不要交往过深。
  • 我才不管,到底是管还是不管
    答:正当别人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小吴的一句话提醒了在场的所有人。老周太爱管事了。对,老周这人太爱管事了,甚至把领导该做的事也统统揽了去,刚开始领导还觉得自在悠闲,到了后来,便觉得厌恶起来,再者是生怕自己的权利威望会统统被老周抢了去,便随便找个理由“下放”了老周。这在其他公司里可并...
  • 在教育的过程中,到底是该“管”还是该“教”
    答:二、 教与管的区别 管的意思是“管理、约束、管制”,体现了一种批评惩罚的机制。而教的意思是“教导、启蒙、讲授”,是一种更为温柔、引导式的机制。在管控孩子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感到束缚,缺乏探索和发现的机会,限制了孩子在学习和成长方面的自由发展。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从知识...
  • 我们的人生到底应该放下什么
    答:我们的人生到底应该放下什么 心里装的东西太多了,自然装不进去其他的了,可是说放下,我们的人生到底又应该放下什么呢?1、放下争论对错 有许多人不能认识到自己也是犯错的,而是希望自己永远正确,殊不知,这对我们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巨大风险,也给我们或别人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痛苦。仔细想想,这真...
  • 孩子的教育,到底该不该管?
    答:培养孩子的最终目的,其实是为了放手 “我们养孩子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拥有足够的能力,然后离开我们”,这句话我们听着很伤感,但是这就是人间真实,即使我们是孩子的父母,也只是孩子人生漫漫长路中的一个过客,不可能陪孩子走到尾。所以我们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也一定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