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当教师的故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名人老师的故事

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


为一大事来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他有一句名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非常重视国民教育,认为“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因此,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这一大事中来。

1923年,他组织了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奔波于全国十几个省市,致力于平民教育。他把《平民千字课》作为教材,送到平民百姓家里,劝家家户户都要识字读书。他活动的经费多数都是自己写书得的稿费。

一次,他得到了1万多元稿费,拿回家锁在柜子里,承担着所有家务的妹妹看见了,问他:“家里有老有小,钱也不多,能不能留1/4给家里用?”陶行知想了想,温和地说:“我要去南京劳山脚下办晓庄师范,这钱要作为办学的经费。我们家虽穷,粗茶淡饭还能维持。中国34000万农民非但没有饭吃,更没有文化。用这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你在家里省着点用,算是帮我去办大事吧!”妹妹理解了他,默默地点了点头。

1927年,陶行知办起了晓庄师范学校,开展乡村教育活动。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武力封闭了这所学校,还通缉陶行知。

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劳工幼儿园”,继续推行中华普及教育运动。

1939年7月,中国正是抗日战争时期。陶行知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为难童创办育才学校,在普修课外,为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开设音乐、戏剧、绘画、文学、社会、自然、舞蹈等课,培育人才。这个学校办得有声有色,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专门人才。当时政治形势紧张,经济非常困难,为了把学校办下去,陶行知经常要为募集资金四处奔波,自己的生活也非常艰苦。

盛夏的一天,学生高缨听说书店到了一些好书,想去看看。可是自己不认识路,就想请陶行知陪他一起去。他来到先生窗前,那情景使他吃了一惊:先生打着赤膊,脸上、身上流淌着汗水,正在伏案疾书。高缨不好意思地把自己的来意告诉先生,没想到陶行知很快地回答:“现在不成。”高缨失望了,他很奇怪,先生平时最喜欢和学生在一起,也最愿意帮助人,今天是怎么啦?陶行知好像看出了他的疑惑,手指着晾在窗外的衬衫说:“我很高兴陪你去书店,可是我的衬衫还没有干。过一个小时你再来,好吗?”高缨望着那还在滴水的白衬衫,心想:先生找借口吧?他说了一句“那就算了”,不高兴地回去了。

过了一个小时,陶行知穿着还没干透的白衬衫,笑嘻嘻地来找高缨。高缨还躺在床上生闷气呢,见了先生,忙起身一起上街。后来,高缨还是想不通,就去问副校长马侣贤。马先生说:“大家都知道陶行知是个名人,可是有谁知道,他为了你们这些孩子,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为了坚持办学,他把自己的大衣和呢裤子都送到当铺去了,换来的几文钱解决了一天的菜金。夏天,他只有一件像样的衬衫,这也不稀奇呀!”高缨听着马先生的话,眼圈红了,他的耳边又响起了陶先生上课时讲过的话:“为了劳苦大众,我们吃草也干;为了受苦小孩,我们要饭也干!”他的眼前出现了陶先生和同学们一起喝稀饭,鼓励大家“勒紧裤带共度难关”的情景,他仿佛明白了:为了办学,先生舍得一切。


拜人民为老师


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教导师生们与劳动人民相结合,“教人民进步者,拜人民为老师”。

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说起她的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拆坏了,她非常生气,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陶行知听了,连连摇头说:“哎呀,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接着,他讲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喜欢做实验,被学校开除以后,在他母亲的引导下,逐渐成为发明家的故事。他又亲自到朋友家里,把那个小孩请出来,带他到修表店去看师傅修表。他们站在修表师傅身边,看着他把表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着他一个个装起来,再给机器加上油,用了一个多小时,花了一元六角钱修理费。陶行知深有感触地说:“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在钟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功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打跑、赶走。”

山海工学团刚成立的时候,农民的孩子有了读书的地方,烧香拜佛的红庙成了教室,可是没有孩子们用的桌椅。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带来自己的凳子,有大有小,高低不一。一星期以后,学校请来了木匠师傅,他闷着头做凳子,一天能做好几个。陶行知走过来,看见木匠师傅满身是汗,就递给他一杯水,说:“我们不是请你来做凳子的。”木匠疑惑地望着陶行知:“那叫我来做什么?”

“我们是请你来做‘先生’的。”

“我可不识字。”木匠慌了。

陶行知笑着说:“我是请你来指导学生做木工的。你如果教会一个人,就可得一份工钱。如果一个也没教会,那么就算你把凳子全做好了,还是一文工钱也得不到。”木匠显出为难的样子。陶行知亲切地说:“不要紧,你不识字我们教你。我们不会做木工,拜你为先生。我第一个向你学。”说着,陶行知拿起一把锯,对准木板上划好的线就“吭哧”“吭哧”地锯起来。

第二天,广场上摆着木匠工具,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学做凳子。有个小朋友嘟囔着:“我们是来读书的,不是来做木匠的。”一个大人看见孩子拿起工具,不小心就很容易弄破手,也皱起眉直摇头。这时,陶行知笑着说:“我有一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你们看写得如何?”小朋友都拍手说好,那个大人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从此,每天孩子们都学做凳子,他们也当“小先生”,教木匠师傅认字。3个月后的一天,教室里的50个孩子,都坐着自己做的凳子。讲台上还有孩子们自己制作的杠杆、滑车等玩具和仪器。家长们挤在窗口、门外,信服地点头叫好。陶行知在讲台前,念起了一首刚写好的诗:“他是木匠,我是先生。先生学木匠,木匠学先生,哼哼哼,我哼成了先生木匠,哼哼哼,他哼成了木匠先生。”孩子们看看坐在他们身边一起听课的木匠,大家都笑了。

姚文采是陶行知的同乡,陶行知请他到晓庄学校教生物课。第一次上课,陶行知就让他先把书本摆到一边去,要“随时教育、随地教育、随人教育”。姚老师教了10多年生物课,从来没有不带书本去上课的时候,他弄不懂陶行知是什么意思。傍晚,他看见陶先生与两个叫花子在亲热地交谈。陶先生和那两个人谈完话,就叫学生领他们去洗澡,然后告诉姚文采:“这是我从南京夫子庙请来的两位老师,来教大家捉蛇。晓庄附近有许多蛇,经常咬伤人,让蛇花子来教大家捉蛇,你看怎么样?”姚文采没说话。蛇花子开始为晓庄师生上生物课了,课堂就在山里。几天以后,最胆小的女孩子也敢捉蛇了,她们说:“只要击中要害,蛇并没有什么可怕呀!”大家还懂得了蛇没有脚为什么跑得快,蛇没有耳朵怎么听得见声音,以及蛇是老鼠的克星等知识。姚老师终于理解了陶先生的用心。他带领学生采集标本;把挖草药的老农请来教认草药;请种花木的花匠来教种植花木的方法;请中国科学社的专家来教怎样辨别生物科别及定学名。晓庄附近的花草树木都挂起了学名牌,生物课从此上得生动活泼。

陶行知身为高等学府的教授、全国著名的教育家,却没有一点架子,时时注意拜普通的劳动人民为老师,他是我国千百万教师的楷模,更是知识分子最早和劳动人民相结合的先驱。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陶行知教育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希望自己的学生除了在学业上不断进步,还要多学本领,追求真理,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在育才学校,学生们每天上午上文化课:语文、外语、数学、哲学。下午上专业课:文学、音乐、戏剧等,还要进行劳动、军事训练和社会调查,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有一段时间,有的学生厌烦了这样紧张的生活,在自习时间偷偷地打扑克。老师发现了,上前劝阻,他们还说这是“有劳有逸”。一天晚上,陶行知走过男生宿舍,顺便进去看看,正赶上有七八个男生在打扑克,玩得很带劲。陶行知没作声,站在旁边看着。一个同学突然发现了陶校长,急忙推旁边的同学,几个人慌忙放下扑克,羞愧地站起来,低着头等着挨批评。陶校长一句话也没说,沉默了一会儿就转身走了。

第二天,陶校长在全校会上讲述了抗日战争形势后问:“抗日需要人才,将来建国需要人才,你们难道可以浪费自己的时间吗?你们有多少本领要学啊!我要你们自觉地把扑克牌交出来,像烧鸦片烟一样地把它烧掉!要知道,时光是最可宝贵的。”孩子们低着头,把一副副扑克牌放在台上,堆成一垛。陶校长用火柴点燃了牌,又温和地对孩子们说:“有人说‘有劳有逸’,‘逸’就只能玩扑克?你们可以练琴、写诗、作画,也可以打球、下棋……只有多学一点本领,将来才能建设国家。时光可贵,一去不回啊!”从此,学生们都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了。

育才学校文学组办了几十种壁报,还在重庆开诗歌朗诵会,很受大家欢迎。他们成立了“榴火诗社”,陶校长专门为诗社题词,文学组的学生们有些飘飘然了。有的人留起了披肩长发,有人特意穿破衣服,自视为艺术家的派头。也有的人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说话尖刻,爱讽刺人。除夕夜,陶校长把文学组学生召集起来,一面吃瓜子,一面对他们语重心长地说:“一个文人应是灵魂干净、品格高尚的人。衣服脏得很,破了也不补,这是乞丐,决不是文人应有的样子。”他又摸着一个男同学乱蓬蓬的头发说:“这是茅草山。我要放一把火,叫‘放火烧山’!”几个留长发的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陶校长拿起剪刀,亲自给他们剪了发,并耐心地给他们讲“要认真做学问,不要做井底之蛙”的道理,学生们听得心服口服。

对自己的孩子,陶行知同样严格要求。他的二儿子晓光没有正规学历。1940年夏,晓光经人介绍去成都一家无线电修造厂工作。厂方要看他的学历资格,他拿不出,就写信给育才学校副校长,请他寄一张晓庄学校的毕业证书来。证明刚刚寄到,陶行知的急电也到了,严厉阻止用这张证明,并要晓光立即将证明寄回。接着,又是一封快信,信中说:“我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之主张……总之,‘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有丝毫的妥协。你若记住这七个字,终生受用无穷。”以后,“追求真理做真人”七个字,便成了晓光的座右铭。

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他的一生百折不挠地“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他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毛泽东为他写了挽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宋庆龄的挽词是:“万世师表”。周恩来的话代表了千千万万革命师生的心声:“陶先生放心去吧,你已经对得起民族,对得起人民。你的未了的事业会由朋友们,由你的后继者们坚持下去,开展下去的。你放心去吧!”

程门立雪,毛泽东感恩老师
1.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帅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2.毛泽东感恩老师
建国之初,毛泽东尽管政务十分繁忙,仍忘不了他与徐特立之间的师生情谊。一次,毛泽东特地派人来到徐特立的住地,邀请他到中南海家中吃饭。席上,还专备了几样家乡风味的菜肴招待老师———一碗湘笋,一盘青椒,这是两人都爱吃的。毛泽东抱歉地说:“徐老,请你来,没有好菜吃。”徐老笑着说:“人意好,水也甜嘛!”主席要让老师坐上席,徐老说:“你是全国人民的主席,应该坐上席。”毛泽东马上说:“您是主席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更应该上坐。”硬是让徐老坐了上席。
3.彭德怀穿便服会见毛泽东感恩老师
195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彭德怀身穿便服,准备接见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代表。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穿军服才好。”彭德怀说:“今天是去见老师,学生见老师应穿便服。如今有些人受旧思想的影响,瞧不起中小学教师,我们应改变这种不良风气。”接见时彭德怀频频向老师们问好。
4.朱德给老师敬礼
1959年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身边观众谈话。这时,一位耄耋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这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匆忙起身上前,破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召唤:“叶老师!”,而后请叶老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才坐下。

周立伟:王大珩先生,青年的良师

周立伟,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电子光学专家,北京理工大学首席专家。?

“假如从我大学毕业后就能一直跟随先生工作,那真是人生最幸福的经历。”周立伟院士回忆说:“大珩先生是科学家兼备组织家的风范,当年他担任过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所长、哈尔滨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技术学部主任等职务,他经常跟青年科技工作者聊天。当时,很多青年学者都认为,听大珩先生说话,感觉好像喝了一杯暖茶,既给大脑‘提神’又令人心情舒畅,所以大珩先生顺其自然地成了大家的老师。”

注:王大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光学家,我国光学界公认的学术奠基人。

濮存昕:老师给我第一次当演员的机会

濮存昕:著名演员?

“可以说,我的成长经历和我的老师都有关系。”濮存昕动情地讲到了在史家胡同小学上学时发生的两个故事。

在他的启蒙阶段,唐贵林老师教他语文,为鼓励孩子写日记,唐老师给表现突出的学生一份奖品。因此濮存昕从唐老师的手中得到人生第一份奖励,“终生难忘”。在念4年级的时候,他从曹怡老师那里得到了第一次当演员的机会。当时他穿着红呢子大衣和红裤子,装扮成圣诞老人的样子,念着朗诵词,到别的班上到处窜。“虽然人过中年,但印象仍很深刻,这是我第一次以角色的身份在表演,是老师给予了第一个机会。”

顾明远:艰难时代,老师带来一丝亮光

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师大教授?

抗战时期,顾先生就读于江苏江阴南菁中学。顾先生回忆说,当时既教音乐又教美术的胡森林老师给他印象很深刻。

胡老师可谓多才多艺,不仅把课堂气氛调动得生动活泼,而且把课外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当时顾先生班级40多人,个个会练书法、刻图章,动手能力很强,暑期寒假期间,胡老师组织起来的口琴队、歌唱队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于音乐的兴趣,打好音乐的一定基础。

60年过去了,每当回忆起童年的时光,顾先生都会深深惦记那段饶有兴趣的学习经历。“在当时条件艰苦的时代,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丝亮光。”

陈来:他的人格让我感动

陈来(北大哲学系教授)

“无论是在学问上道德上,张岱年先生都是我们的表率,他忠厚诚恳的人格最让我们感动。很多学者过了70岁学术生命就基本结束了,但张先生的主要著作基本都是晚年完成的,这种创造力在学界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别人也许不知道,张先生90岁还亲自上街买菜。”(记者/田小满)

注:张岱年:我国著名哲学家。
王旭:我和教练的父女情

王旭(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摔跤72公斤级的冠军)

在奥运赛场夺得金牌后,王旭和许奎元教练紧紧拥抱,这个北京姑娘更是表示:“这块金牌实现了我们两个人的梦想。”王旭给教练争气,而教练也对王旭非常疼爱。在摔跤队,几乎人人都知道,王旭和许奎元的关系情同父女。许奎元教练有一个和王旭年龄差不多大的女儿,也有人因此打趣说,如果许教练有一块巧克力,肯定也是掰为两块:自己的女儿一块,王旭一块。毕竟,许教练从王旭13岁的时候开始带她练习摔跤,如今,已过了6个春秋。

王旭是个不折不扣的北京女孩,这也令许多人奇怪的。这样一个城里姑娘,怎么能吃这么多苦去练习摔跤,而且还取得了这么优异的成绩呢?王旭淡然一笑:“没别的原因,可能是我和教练有缘吧。”的确,金牌就是王旭对教练最大的回报。(记者/周萧)

阎连科:最初的启悟

阎连科 知名作家?

“写作需要有最为原初的启悟,把这原初的启悟,追溯到老师身上,我想于我,应该是30多年前,在初一的一次作文课上。因为课文中有斯大林写给列宁的祭文,很长,老师张梦庚先生用三天时间讲完了那篇课文,要求每个学生,模仿课文和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写出一篇作文。

于是,我也就用通宵的时间,写出了一篇记人的作文,5000多字,同样用‘一’、‘二’、‘三’界分出三个大段。一周后作文发下来时,我才发现,我用全班最长的作文,换回了全班最短的评语:‘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就是好文章。’这个评语,表面没有给我带来褒奖的喜悦,然而‘思路’二字,却长时间萦绕在我白纸样的脑海里,直到今天,几十年过去,我还总是要对‘思路’二字不断地进行品嚼和回味,如同回味、品嚼年少时偶然得到的一枚天果。”

郭峰:钢琴演奏权威 慈祥的老太太

郭峰:著名歌手?

“我在四川艺校学钢琴时,有一年的时间是和周广仁一块学习。周老师当时50多岁,是钢琴演奏界的权威。她是一位很慈祥的老太太。对她的教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教育方法科学。周老师在指导学生钢琴时,十分耐心,不骂人,也不责备人,却能让你下决心一定要改掉自身的毛病。”

王卫国:谢先生对学问有纯真的追求

王卫国?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谢怀轼先生是比我大一辈的老师,一般来说,和这样的师长在一起很容易毕恭毕敬。但和谢先生在一起,我感觉我们之间没有任何障碍,彼此很容易沟通。我们过去经常讨论学术问题,从谢先生那里我受益匪浅。我们说话的口音都接近重庆话,一起聊起来很亲切。最重要的是我们讨论问题时都很投入,对学术有纯真的追求。”

注:谢怀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民法学家,被誉为“中国民法三杰”之一。

苗圃:难忘大学班主任

苗圃 知名演员?

在苗圃的记忆里,让她特别难忘的老师就是在她上大学时的班主任老师,也是她们表演系的主任朱老师。因为苗圃的性格本来就很直爽,所以这位女老师的男性化性格让苗圃十分的喜欢。苗圃回忆着说“想起上大学的时候,班里的同学很多,而且经常出事,那时候朱老师总是板着个脸横眉冷对的。其实,在我了解了她以后,她也是一个非常和善的老师。尤其在我的功课方面给了我很多指引。现在我工作了,终于体会到朱老师的不容易。”借此机会,苗圃向朱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记者/和璐璐 文字 罗德宏)

毛泽东向教师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的老师毛禹珠一起吃饭。席间毛泽东热情地向老师敬酒,毛禹珠老先生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笑着回答:“敬老敬贤,应该应该!”

周恩来向老师赠款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突然患脑血栓逝世,周恩来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伯苓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苓逝世后,周恩来一直掂记着张家的生活。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周恩来给张伯苓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币,并嘱咐交际处要加倍关照张夫人和子女。

朱德给老师敬礼

1959年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身边观众谈话。这时,一位耄耋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这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上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然后请叶老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才坐下。

中华名人经典读书故事:《凿壁借光》



?太多了!差评!!!!

  • 名人当教师的故事
    答:濮存昕:老师给我第一次当演员的机会 濮存昕:著名演员?“可以说,我的成长经历和我的老师都有关系。”濮存昕动情地讲到了在史家胡同小学上学时发生的两个故事。在他的启蒙阶段,唐贵林老师教他语文,为鼓励孩子写日记,唐老师给表现突出的学生一份奖品。因此濮存昕从唐老师的手中得到人生第一份奖...
  • 名人老师的故事
    答:姚老师教了10多年生物课,从来没有不带书本去上课的时候,他弄不懂陶行知是什么意思。傍晚,他看见陶先生与两个叫花子在亲热地交谈。陶先生和那两个人谈完话,就叫学生领他们去洗澡,然后告诉姚文采:“这是我从南京夫子庙请来的两位老师,来教大家捉蛇。晓庄附近有许多蛇,经常咬伤人,让蛇花子来教大家捉蛇,你看怎么...
  • 袁隆平的励志故事
    答:这个励志故事从袁隆平年轻的时候开始讲起。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那时国家实行毕业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到穷乡僻壤的安江农业学校当教师,负责教三门课。然而就在这个落后的湖南乡下,袁隆平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18年岁月——这些日子里,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业科研,积累了大量...
  • 老师成就名人的经典故事简短
    答:老师成就名人的 故事 篇1:华罗庚 华罗庚,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在他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他在金坛作数学...
  • 当代名人艰苦求学的故事
    答:海伦凯特是美国的着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弄得她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当海伦七岁时,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帮助她学习。可是,海伦看不见,也听不见,怎么学呢?所以这位教师想了一个办法:先拿一个洋娃娃给她玩,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写上洋娃娃这个词儿。这样海伦...
  • 举几个严师出高徒的古代名人得例子
    答:莫泊桑跟福楼拜学了一段时间,觉得收获很大,忍不住又动笔写了几篇小说,拿去向教师请教。福楼拜看了之后,连连摇头说:「你现在不应急於把这些故事写出来,更不应忙於把它们拿去发表。马上应该做的事:学会用眼睛观察。你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见的一切记在心里,回来时,再把看到的东西写出来。
  • 名人的老师的故事
    答:马先生说:“大家都知道陶行知是个名人,可是有谁知道,他为了你们这些孩子,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为了坚持办学,他把自己的大衣和呢裤子都送到当铺去了,换来的几文钱解决了一天的菜金。夏天,他只有一件像样的衬衫,这也不稀奇呀!”高缨听着马先生的话,眼圈红了,他的耳边又响起了陶先生...
  • 名人励志故事
    答:名人励志故事 篇1 她在音乐方面独具的天赋和他人难以企及的家学,似乎没有人能够轻易地否认。 小时候素有“神童”之誉的她,从小就跟着当小学音乐教师的母亲弹钢琴,4岁时就开了第一个独奏音乐会。不但学习成绩极其出色,跳了两次级,而且还把网球和花样滑冰玩得特别出色。16岁时,进入丹佛大学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她梦想...
  • 教育名人故事
    答:教育名人故事 陶行知:甘为骆驼 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不料,这位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