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的皇陵,宫殿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陵墓建筑的历代皇陵

据文献记载,秦始皇即位后,便在骊山大规模修建陵墓,至他死时已修建36年;汉武帝的陵墓修建了半个世纪之久;明神宗(朱翊钧)10岁做皇帝,22岁就忙着为自己修建坟墓。西安附近是我国皇帝陵墓较为集中的地方,除了骊山秦始皇墓外,还有西汉11个皇帝的陵墓,唐代18个皇帝的陵墓。其中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是11个西汉皇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埋藏的宝物也是最多的。茂陵还有5个陪葬墓。据文献记载,当时茂陵设置了陵令、园长等官职管理陵园,仅浇树洒扫的人就有5千多。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周围30公里,园内还有17座功臣贵戚的陪葬墓。昭陵地上地下都是珍贵的文物。据记载,墓内“闲丽不异人间”,说明昭陵地官的豪华和富丽。北宋皇陵在河南省巩县境内,整个陵区南北15公里,东西10公里。北宋9个皇帝有7个皇帝葬埋在这里。其中最大的陵墓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 我国皇帝的陵墓中明清两代的皇陵最为完整。明朝皇帝的陵墓主要在北京的昌平县天寿山下,即十三陵。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大最宏伟的是长陵(明成祖朱棣)和定陵(明神宗朱翊钧)。定陵已于1956年发掘。定陵地宫距地面27米,总面积1195平方米,由前、中、后及左右5个殿联成,全部用砌石卷拱。地宫除放置皇帝神宗的棺木外,还有他的两个皇后的棺木。地官石拱结构坚实,四周排水设备良好,很少积水,石拱无一块石头塌陷,充分说明我国建造地下建筑的高超技术。清陵共分三处:辽宁省有老陵三座(永陵、福陵、昭陵)、河北省遵化县的马兰峪有清东陵、河北省易县境内有清西陵。清东陵是我国现存陵墓建筑中规模最宏大、建筑体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寝。这里埋葬着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慧陵)5个皇帝,14个皇后,136个嫔妃,共15个陵墓,占地2500平方公里。东陵宫殿及牌楼217座,建筑面积要比北京故宫大几十万平方米。陵区的北部是昌瑞山的主峰,主峰脚下是孝陵,其它诸陵分列两侧。正对孝陵是一条12米宽,6公里长的神道贯穿南北,两侧排列着石人、石兽等。清东陵地上的建筑以定东陵(慈禧)和裕陵(乾隆)最为考究。定东陵和裕陵地宫全用汉白玉建造,处处是艺术高超的石雕,龙凤呈祥,彩云飞舞。地宫室内墙壁除石雕之外,全都贴金,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仅贴金一项,就消耗黄金4590两。建筑精美壮观,糜费空前。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永宁山下。这里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个皇帝及其后、妃等。陵区占地约800平方公里,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比清东陵规模小得多。陵园是我国古建筑中最宏伟、最庞大的建筑群,陵园内松柏苍翠、树木森森,已成为今天寻古探奇的旅游胜地。我国陵园建筑对旅游者,尤其是对外国旅游者极有吸引力。每年夏天,仅到东陵游览的人就高达数万人。

朝历代政府是有义务保护前朝帝王陵墓的
1、从政权的更替来看,保护前朝帝王陵墓容易获得前朝臣民的支持,对现政权的实施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起到稳定人心,平稳过度的作用。
2、从中华文化的文化传承上看,尊重先人,保护前朝帝王陵墓也是大多数人的共识
3、保护前朝帝王陵墓也是现政权自身的需要,现政权皇帝更替后,先皇也是要埋到陵墓里去的。

不全是。
秦的咸阳宫与阿房宫是项羽入函谷关烧的。皇陵也有被毁的痕迹。
汉宫被烧,皇陵未毁,可现在也许被盗墓者毁啦。
隋未毁,唐承隋。大明宫含元殿被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烧毁。唐灭,宫毁。皇陵多被盗墓者毁。

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朝各代五代北宋,皇陵均在河南省洛阳,开封,安阳等地

西周秦西汉北朝各代隋唐 皇陵在陕西省西安等地

东吴东晋南朝以及明初 皇陵在江苏南京

金元明清历代皇陵均在北京以及河北一带。

南宋在杭州,
西夏在银川,
还有几个蜀国在四川成都。

宫殿是帝王朝会和居住的地方,规模宏大,形象壮丽,格局严谨,给人强烈的精神感染,突现王权的尊严。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巩固人间秩序,与西方和伊斯兰建筑以宗教建筑为主不同,中国建筑成就最高、规模最大的就是宫殿。

从原始社会到西周,宫殿的萌芽经历了一个合首领居住、聚会、祭祀多功能为一体的混沌未分的阶段,发展为与祭祀功能分化,只用于君王后妃朝会与居住。在宫内,这两种功能又进一步分化,形成“前朝后寝”格局。宫殿常依托城市而存在,以中轴对称规整谨严的城市格局,突出宫殿在都城中的地位。

唐长安宫殿是历史上最宏伟的宫殿,根据遗址作出的大明宫含元殿和麟德殿复原充分体现了当时宫殿艺术的成就。现存宫殿还有北京明清紫禁城(故宫)和沈阳故宫(明末清初)两座,以紫禁城最大也最完整。

宫在秦以前是中国居住建筑的通用名,从王侯到平民的居所都可称宫,秦汉以后,成为皇帝居所的专用名;殿原指大房屋,汉以后也成为帝王居所中重要建筑的专用名。此后的宫殿一词习惯上指秦以前王侯的居所和秦以后皇帝的居所。在首都的主要宫殿是国家的权力中心,外有宫城,驻军防守。宫城内包括礼仪行政部分和皇帝居住部分,称前朝后寝或外朝内廷;此外,还有仓库和生活服务设施。宫殿常是国中最宏大、最豪华的建筑群,以建筑艺术手段烘托出皇权至高无上的威势。

宫殿与都城的关系 春秋以前宫殿同都城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探查。自春秋起,从遗址和实物看,大体分两个阶段。自春秋至唐代,宫城大多在都城中,宫城的一边或两边靠近城墙;有的则在都城外,附着一边城墙或一个城角;甚至有分建两城的。这方面的实例有临淄齐城、郑韩故城、邯郸赵城、西汉长安城、东汉和北魏洛阳城、曹魏邺城、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等的宫城或宫殿区。从北宋起,北宋开封城、金中都、元大都城、明中都、明清北京城、宫城处在都城之中,四面为城区所包围。

自春秋至汉代,都城内多不止一座宫殿,宫殿之间为居民区。自曹魏邺城起,宫殿集中于都城北部,同居民区隔开,宫前干道两侧布置衙署,形成都城的南北轴线。至唐长安城发展成宫城在全城中轴线上,后来宋汴梁城、元大都城、明清北京城继承了这种格局。

宫殿形制 自商迄清,历代宫殿或有文献记载,或有遗址,或有实物留存,其形制和沿革关系大致可考。

殷商宫殿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一组廊庑环绕的院落式建筑,有人推测它是早商宫殿。在郑州商城内也发掘有几处较大的建筑遗址,有人认为是商代中期的宫殿遗址。河南安阳殷墟公认是商代后期的宫殿遗址。这些宫殿都是在夯土基中埋木柱,屋顶未用瓦,可见终商之世,宫殿仍未脱离“茅茨土阶”的状态。

西周和春秋战国宫殿 西周宫殿遗址迄未发现。据战国时《考工记》记述,周代宫殿分前朝、后寝两部分。前部有外朝、内朝、燕朝三朝(又称大朝、日朝、常朝)和皋门、应门、路门三门。外朝在宫城正门应门前,门外有阙。内朝在宫内应门、路门之间,路门内为寝,分王寝和后寝。王的正寝即路寝,前面的庭即燕朝。《考工记》在西汉中期被发现,作为《周礼》中佚失的《冬官》,经东汉末郑玄注释,被正式列为儒家经典。故《考工记》所载宫室制度在汉代宫殿中并无反映,对汉以后各代的宫室却有极大影响。这些宫室大都要依照《考工记》,把宫室严格区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并有明确的中轴线。但《考工记》中所述的三门,经郑玄引用郑众的说法扩大为五门 ,故以后各代宫殿外朝部分都是“三朝五门”。

从已经发现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宫殿遗址得知,通常是在高七八米至十余米的阶梯形夯土台上逐层构筑木构架殿宇,形成建筑群,外有围墙和门。这种高台建筑既有利于防卫和观察周围动静,又可显示权力的威严。影响所及,秦汉大型宫殿也多是高台建筑。如山西侯马平望古城、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邯郸赵城、山东临淄齐城等,都有这种宫殿遗址。其中邯郸赵国宫殿遗址,有一条明显的南北轴线。陕西咸阳市东郊曾发掘出秦都咸阳的一座宫殿遗址,它位于渭水北岸高地上,即史书所说的“咸阳北阪”上。这一带宫殿遗址密集,沿临水高地向东延伸。已发掘的一处夯土台基残高约6米,面积为45米×60米,推测原是一座依夯土墩台而建的高台建筑,其中包括殿堂、过厅、回廊、居室、浴室、仓库等。室内还有火炕、壁炉和供保藏食物用的地窖,台面有较完善的排水设施。通过这些可了解战国后期宫殿的概貌。但它只是宫中一所次要宫殿,咸阳宫的总体布局还不清楚。

秦汉宫殿 秦统一全国后,建造了大批宫殿。据《史记》所载,共计关(指函谷关)内300处,关外400处。关中平原和咸阳周围主要的有:咸阳旧宫,渭水北阪上仿六国宫室的一连串殿宇,咸阳旧宫以南隔渭水在上林苑中建造的信宫(始皇二十七年亦曰咸阳宫,后称极庙,以象天极,是正朝所在,为各处宫殿的中心),骊山北麓为太后所居的甘泉宫,咸阳旧宫北面“北陵”上新建的北宫等 。这些宫殿和周围200里内270所宫观之间,有阁道或甬道相连。后来,又在渭水南另营宏伟的朝宫,别称阿房宫,作为主要朝会之所,但未完成而秦亡。

西汉初期利用秦朝残留的离宫——兴乐宫修筑成长乐宫,随后又在其西面建未央宫,作为正式宫殿,以长乐宫供太后居住。文帝、景帝时期增辟北宫供太子居住。武帝时,在城内北部兴建桂宫、明光宫,并在城西上林苑内营造建章宫。各宫占地大而建筑物布局稀疏,不像明清所建那样密集、严谨。每殿自成一区。汉代的前殿进行大朝会,以东西厢作为日常视事之所。王莽时改未央宫前殿为王路堂,比附《考工记》所载的路寝。建章宫是离宫,是宫与苑结合,兼有朝会、居住、游乐、观赏等多种功能的新宫殿类型。

东汉建都洛阳,先营南宫,后增建北宫,两宫分依都城南墙、北墙,中隔市区,用三条阁道相联,宫中各有前殿。汉末桓帝、灵帝时又增筑东、西宫。

秦汉各宫,由于记载简略,遗址未经探掘,至今未能了解其布局特点。

魏晋南北朝宫殿 魏晋时宫殿集中于一区,与城市区分明确。曹魏邺城和孙吴建康城宫殿都集中于城北,宫前道路两侧布置官署。两晋、南北朝宫殿大体相沿,其前殿受汉代东西厢建筑的影响,以主殿太极殿为大朝会之用,两侧建东西堂,处理日常政务。从南朝建康起,各代宫城基本呈南北长的矩形,有中轴线,南面开三门,隋、唐、北宋、金、元的宫城均如此,至明代又改为南面一门。

隋唐宫殿 隋代营大兴城,于宫城前创建皇城,集中官署于内。宫内前朝一反汉至南北朝正殿与东西堂并列,即大朝与常朝横列的布置,追绍《周礼》古意,比附三朝五门南北纵列的布置方式,在中轴线上,于宫南正门内建太极、两仪两组宫殿。唐承隋制,仅改殿门的名称。唐长安大内以宫城正门承天门为外朝,元旦、冬至设宴会,颁布政令,大赦,外国使者来朝等,均在此举行。门内中轴线上建太极、两仪两组宫殿,前者为定期视事的日朝,后者为日常视事的常朝。五门依次是:承天门、嘉德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这种门殿纵列的制度为宋、明、清各朝所因袭,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宫殿布局的典型方式。

唐高宗时在长安城东北外侧御苑内建大明宫。前部中轴线上建三 组宫殿,以含元殿为大朝,宣政殿为日朝(又称“正衙”),紫宸殿为常朝(又称“内衙”)。内廷殿宇则自由布置,并和太液池、蓬莱山的风景区结合,这是汉、魏以来宫与苑结合的传统布局。隋、唐两代,离宫也很兴盛,重要的有麟游仁寿宫(唐改为九成宫)、终南山太和宫(唐改为翠微宫)、唐时的华清宫等。在赴离宫的沿途又建有大量行宫。

宋金元宫殿 北宋汴京宫殿是在原汴州府治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宫城面积仅及唐大明宫的1/10左右,官府衙署大部分在宫城外同居民住宅杂处,苑囿也散布城外。宫廷前朝部分仍有三朝。但受面积限制,不能如唐大明宫那样前后建三殿。其宫城正门为宣德门,门内为主殿大庆殿,供朝会大典使用,相当于大朝。其后稍偏西为紫宸殿,是日朝。大庆殿之西有文德殿,称“正衙”。其后有垂拱殿,是常朝。三朝不在一条轴线上。宫城正门宣德楼,下部砖石甃砌,开有五门,金钉朱漆,雕刻龙凤飞云,上列门楼,左右有朵楼和阙,都覆以琉璃瓦,可见北宋宫殿气局虽小,但绚丽华美超过唐代。为了弥补宫前场面局促的缺陷,宣德楼前向南开辟宽阔的大街,街两侧设御廊,街中以杈子(栅栏)和水渠将路面隔成三股道,中间为皇帝御道,两侧可通行人。渠旁植花木,形成宏丽的宫城前导部分,也是金、元、明、清宫前千步廊的滥觞。

金中都宫殿位于明北京城西南,因袭北宋规制,但中轴线上建筑分皇帝正位和皇后正位两大组,由于广泛使用青绿琉璃瓦和汉白玉石,建筑风采绚丽。元大都宫殿在都城南部,分3部分:大内宫城是朝廷所在,在全城中轴线上;宫城之西有太后所居的隆福宫和太子所居的兴圣宫;宫城以北是御苑。宫内继承金中都宫殿在中轴线上建大明殿、延春阁两组,为皇帝、皇后正位。其他殿宇也有不少特色,如在传统汉式殿宇内用毛皮或丝织品作壁障、地衣、不显露墙面、地面和木构架,保持了游牧民族毡包生活习尚;琉璃瓦当时已发展成黄、绿、青、白等多种色彩,又喜用红地金龙装饰;还有畏吾儿殿、棕毛殿和砖石结构建筑,显示了汉、藏、中亚等多民族建筑因素的影响。

明清宫殿

明代曾在三处建造皇宫:南京、中都临濠和北京。南京宫殿始建于元末(1366),宫城在旧城外东北侧钟山西趾的南麓下,填燕雀湖而建,地势有前高后低之弊。但北倚钟山,南临平野,形势显敞,且与旧城区分明确,互不干扰,也无官署与民居杂乱交混的弊病。皇城正门称洪武门,门内御道两侧为中央各部和五军都督府,御道北端有外五龙桥,过桥经承天门、端门,到达宫城正门午门。宫内中轴线上前后建两组宫殿,前为奉天、华盖、谨身三殿,是外朝主殿;后为乾清、坤宁两宫,是内廷主殿左右有东西六宫。这种在中轴线上前后建两组宫殿的布置与金中都、元大都宫殿相同,但它又以外朝三殿比附三朝,以洪武门至奉天殿前的五座门比附五门。明代三朝与唐、宋时期每朝各为一所独立宫院不同,只是在一所宫院中前后相重建三座殿而已。明南京宫殿今只存午门和东西华门的基座。

明北京宫殿建于永乐十五年至十八年(1417~1420),清代时虽屡加改建、重建,但基本格局未变,迄今尚有许多殿宇属于明代遗构,是中国现存最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群。

清入关前,于1636年在今沈阳市区建宫殿,规模较小,分3路建筑(见沈阳故宫)。入关后虽沿用明故宫,但清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处。苑囿即成为清帝主要居止场所。所以都设外朝、内廷,建有大量殿宇,规模虽不及大内宫阙,但也很可观。秦始皇、汉武帝所开创的离宫制度,在清代苑囿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 皇宫里各宫殿的名称和作用等
    答:1. 太和殿,明朝时称奉天殿、皇极殿,民间俗称“金銮殿”,是紫禁城中的主殿,高35.05米,东西宽63米,南北长35米,面积达到2377.00平方米。太和殿的形制最高,装饰最华丽,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如即位、生日、婚礼、元旦等庆祝活动都在此举行。2. 中和殿,明朝时称华盖殿、中极殿,位于太和殿之...
  • 皇宫里各宫殿的名称和作用等
    答:1、太和殿(明朝称奉天殿、皇极殿),俗称"金銮殿"。(1)太和殿高35.05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面积2377.00㎡。长宽之比为9:5,寓意为九五之尊。面积是紫禁城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规格,最富丽堂皇的建筑。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从东到西有一条长脊,前后各有斜行垂脊两条,...
  • 著名的皇陵有哪些?
    答:从今日的残砖断瓦、土石遗迹尚能想象出当年宫殿建筑的豪华壮观。陵西侧紧靠内城西墙是守陵人和侍奉宫人的住处,此外还有车马坑、马厩坑和珍禽异兽坑,完全是帝王生前的排场。近年来,始皇陵周围陆续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有两乘彩绘铜车马,这是我国考古史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铜质车马。
  • 历朝的皇陵,宫殿
    答:不全是。秦的咸阳宫与阿房宫是项羽入函谷关烧的。皇陵也有被毁的痕迹。汉宫被烧,皇陵未毁,可现在也许被盗墓者毁啦。隋未毁,唐承隋。大明宫含元殿被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烧毁。唐灭,宫毁。皇陵多被盗墓者毁。
  • 中国历代皇陵的名称和位置
    答:从这以后后,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历代帝王不仅生前营造豪华的宫殿,还要建造死后够享乐的宏大的陵墓。 夏商开始,历代的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缘关系,实行"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埋葬制度,集中在一个地区。在陵墓和附属建筑的周围通常还划出一定的地带作为保护、控制的范围,称为陵区。陵区占地非常惊人,通常少则十数里,...
  • 皇宫里的宫殿名称
    答:皇宫属于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们生前居住的地方,传文,玉皇大帝居所有10000个宫殿,而皇帝为了不超越神,所以故宫修建了9999间半宫殿。中国历史两千多年间,产生了数百位皇帝,差不多每个皇帝都营建了规模宏大、气派豪华、富丽堂皇的陵寝。在世人的心目中,似乎往往更注重皇宫,而轻视皇陵,但如果从历史...
  • 历史上唯一在地上的皇陵是什么?永陵是谁的陵墓?
    答:陵墓一般都是修建在地下的,我国古代的帝王陵墓,基本上都是在地底下、山里,外面有山林的保护,而里面就是一个巨大的地下宫殿。但是在历史上,却有一个皇帝选择了与别的皇帝都不一样的道路,那就是他在地上修建了自己的陵墓,永陵。永陵也是唯一一个地上皇陵,它到底是谁的陵墓?为什么要建在地上?
  • 十三陵中,为什么只挖开了定陵?这座地下宫殿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
    答:这16位皇帝,除了建文帝朱允炆和明代宗朱祁钰没有皇陵外,一共建有14座皇陵。它们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一个是南京,另一个是北京。位于南京的明孝陵葬有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而位于北京的明十三陵,则是葬有明王朝迁都北京后的13位皇帝。北京昌平明十三陵乃明代皇家陵园,其首陵长陵葬有明成祖永乐皇帝...
  • 古代皇陵的地下宫殿的顶部如何支撑的,古代没有钢筋水泥之类的,地宫上...
    答:1、所谓的“皇陵地宫”,往往就是一个很小体积的坑穴,甚至是使用各种材质的盒子来代替。根本不是顾名思义的“宫殿”,既然是一个盒子或者小坑穴,也就不存在耐压问题。2、最早期的墓穴是采用树木作为支撑柱防止塌陷的。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有一些墓穴的顶部采用了“砖砌穹顶”一类的技术,这些技术...
  • 皇宫里有什么建筑?
    答:北京的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两朝的24个皇帝都在那里居住过,前后用了500年,紫禁城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所以皇宫可以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相沿承袭。最能代表皇权的的是宝玺,明朝宝玺二十四方,清朝宝玺二十五方。皇陵则不然,一个皇帝一座陵,营建的时代不同,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