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古人寿命短,为何春秋时期有几位年过六十才死亡的国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春秋五霸晋文公真的是六十多岁才当国君的吗?

在春秋五霸中,晋文公重耳的霸业成就最高,人生经历也最为曲折。在成为晋国国君和天下霸主之前,重耳过了二十年颠沛流离的艰苦生活,是唯一真正体验过人情冷暖与民生艰苦的霸主。

但奇怪的是,中国史书对于晋文公重耳的年龄却存在差异很大的两种记载:《史记》记载重耳离开晋国流亡的时候已经年逾四十了,直到六十多岁的时候才回国继位,快七十岁时才当上霸主。

而《左传》、《国语》则记载重耳离开晋国流亡的时候只有二十岁出头,四十多岁时回国继位,快五十岁时当上了天下霸主。与活了七十来岁的霸主齐桓公相比,重耳的寿命甚至有些短。

按照《史记》的记载,晋文公重耳简直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典范;而按照《左传》、《国语》的记载则是春秋成人贵族的平均寿命。那么晋文公重耳真的是六十多岁才当国君的吗?

首先,根据成书年代和作者的三观,《左传》、《国语》的可信度要大于《史记》。更何况《史记》对重耳年龄的记载是孤证,之前和同代都没有类似史料,而《左传》、《国语》则相反。

其次,《史记》对重耳年龄的记载本就存在矛盾之处,比如《史记》记载说:四十多岁的重耳在流亡到翟国后才娶妻生子,所有的儿女都是在流亡后所生,在流亡前足足打了几十年的光棍。

根据当时的礼法,贵族男子在二十岁行冠礼后便要结婚。重耳是晋国公子、高级贵族,按照《史记》的记载,他失去父亲晋献公宠爱时也三十多岁了,怎么可能直到四十多岁还没结婚呢?

按照《左传》、《国语》的记载,重耳在流亡后才结婚就合理了。因为重耳在未成年时就失去了父亲的宠爱,在失宠后才成年,所以重耳的婚事被拖了几年,直到二十多岁逃离晋国后才结婚。

综合来讲,《史记》对重耳年龄的记载没有《左传》、《国语》可靠。但因为司马迁的记载更有传奇性,所以后来很多文学影视作品、网络历史文章和节目都采用了《史记》的记载。


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重耳是指晋献公之子,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各国进行流亡的生涯。重耳在国外颠沛流离了19年,辗转了8个诸侯国,直至62岁才登基做国君。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晋国很快就强盛起来。后来又经过关键性的城濮之战,晋文公重耳终于在花甲之年当上了中原的霸主。

重耳是指晋献公之子,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各国进行流亡的生涯。重耳在国外颠沛流离了19年,辗转了8个诸侯国,直至62岁才登基做国君。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晋国很快就强盛起来。后来又经过关键性的城濮之战,晋文公重耳终于在花甲之年当上了中原的霸主。

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公元前628年,重耳逝世。

现代社会人的平均寿命普遍增长,如今我国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0多岁,但是在古代,人们的平均寿命非常短,平均只有不到40岁。这是由于古代的生活水平落后,生产能力低下,无法保证温饱,再就是医疗水平低,生病治愈率低,新生儿夭折率高,战乱较多,意外死亡率高,这些都是古代平均寿命低的原因。但也有例外,有人说春秋时期好几位国君都活到六十多。

春秋时期有一些国君都活到六十多岁其实是不例外的,因为平均寿命并不代表每个人都寿命很短,主要是因为婴儿夭折还有战乱疾病等影响许多人意外死亡,能够平安逃过这些意外因素的情况下,寿命也不算非常低。而像春秋时期的一些著名的国君,例如齐桓公、秦穆公等,寿命都超过60岁,西周还有姜子牙这样100多岁的老寿星。

这是因为国君一般来说,他们在当时的生活条件是最优越的,所以他们所接受的生活供给、医疗技术等都是最好的,代表着当时最高水平。而像战乱、饥荒这样的意外更不可能找上他们,优渥的生活条件让他们可以免受各种意外死亡,所以春秋时期国君年过60是很正常的。现代社会平均寿命高也是因为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好。

还有就是春秋时期虽然很动荡,随时都可能有战争发生,但国君们有着很好的军队保卫和大量的专门侍卫在身边保护,所以他们受到战争袭击的概率也是比较小的。所以在古代各个时期,贵族阶层的寿命普遍都是很长的,只不过是由于严重的阶级差异和分配不均,导致贫民阶层们生活艰难,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以保全,也是非常可怜的。



他们年少的时候都进行过保养,在位期间没有骄奢淫逸,才能活过60。

秦昭襄王,74岁时去世。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

因为古人寿命短是平均的寿命,但肯定也有寿命比一般人长的,有几位寿命长的君主也不奇怪。

古人的寿命短主要是指普通人,这些统治者们拥有非常好的生活条件,不能按照普通人的标准去算。

  • 都说古人寿命短,为何春秋时期有几位年过六十才死亡的国君?
    答:春秋时期有一些国君都活到六十多岁其实是不例外的,因为平均寿命并不代表每个人都寿命很短,主要是因为婴儿夭折还有战乱疾病等影响许多人意外死亡,能够平安逃过这些意外因素的情况下,寿命也不算非常低。而像春秋时期的一些著名的国君,例如齐桓公、秦穆公等,寿命都超过60岁,西周还有姜子牙这样100多岁的...
  • 为何一些古人寿命如此短暂?
    答:一、古代战乱不断,很多青壮年都死于战乱,这是古人平均寿命短的第一个原因。 秦朝末年有2000万人,到汉初只剩下600万;西汉末年有5900万人,到东汉初年只剩下2100万;一个安史之乱就使得唐朝人口从5300万减少到1250万,死亡率高达73%;宋朝鼎盛时人口近一亿,元灭宋时只有不到1000万人口。 而太平天国运动更是造成...
  • 历史上,短人是何意,子都、庞涓、韩信、罗成,又为何被称为四大短人?
    答:这个短人意思是不仅寿命不长,且都是些道德败坏思想境界不高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坏人和反派。这个“短”一般更多是指人很坏,手段不高明,心狠手辣,心思歹毒。子都、韩信、庞涓、罗成这四位就都是这样的坏人。先说公孙子都。这个公孙子都倒是长得挺好看的,不怕坏人坏,就怕坏人帅啊。子都兄...
  • ...说上古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是指古代人很容易就活...
    答:1. 《黄帝内经》中提到上古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这并非意味着古代人轻易活到几百岁。2. 许多中外古籍确实有关于古人寿命的记载,但需要审慎对待这些描述,它们可能包含着夸张或神话的成分。3. 例如,犹太教圣经《摩西五经》的创世纪中描述了人类早期的生活环境,但洪水之后人类寿命的确切变...
  • 古代人寿命短,是不是因为医学落后?
    答:二、频繁的战乱自有人类社会以来,战乱就频频发生,从最早的部落之间的争战,到夏、商、周时期诸国争霸,再到春秋战国,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代表着成千上万人在战争中丧生。从历史上来看,没有战乱的朝代极其稀少,边关战争从来没有信息过,每隔百年必定有较大规模的战乱,更不用说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
  • 春秋时期的30岁是什么概念,那时候的人平均寿命是多少?
    答:由此可见,春秋时期,30岁应该是处于一个人人生的前中阶段,属于一个人的青壮年时期。 那时候人的平均寿命有不同的说法,但大体上不超过30岁。但是所谓的平均寿命三十岁不是说那时候的人只能活到30岁,而是由于战争、饥饿、灾荒、医疗落后而导致的人均寿命低。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活到六七十岁还是很容易的。孔子的去世...
  • ...说上古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是指古代人很容易就活几百岁...
    答:是余闻,这个问题真的很有意思,因为不少的中外古籍都有类似的介绍。提到很早之前的人类或部分人的寿命很长,甚至达到我们今天认为是神话的地步。就此犹太教的圣经,人类至今最早的遗留书籍--摩西五经的创世纪透露了人类早期的地球环境,大气的结构,人的身体的健康程度等等都在一个特好的情况之下,但是...
  • 古时候有活100岁的人吗
    答:众所周知,由于医疗水平和科技水平等原因,古人们的寿命大多数都是较为短暂的,英年早逝的情况十分常见,而且“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古话不是平白无故而来的,我们通过这句流传下来的古话也可以知道,在古代,能有70岁的寿命是十分罕见难得的,但从史料上记载的史实看,周朝皇帝平均年龄竟都在100岁...
  • 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是“春秋皆度百岁”的,这是真的吗?
    答:古代人的寿命这个普通人对天师提出的问题中,说到了当时人类寿命下降的现象。根据史书上的记载推测,我国古人的平均寿命大约在40岁左右,现代学者也普遍认为古人的寿命比现代人短,现在人的平均寿命大概在70岁左右。但这并不能排除古代会有很多长寿的人,因为古代发生的战争比较多,很多人十几岁打仗的时候...
  • 古代人从不熬夜,过午不食,为何长寿的人还是寥寥无几?
    答:那么实际上,古人也会有加班烦恼,古人上夜班么?其实,这些问题都与古代的工作方式、政策律令息息相关。 漫长的“加班文化”发展史 1.“加班”起源——未知的“加班”早期 关于古代上班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诗经·齐风·鸡鸣》中记载:“鸡既鸣矣,朝既盈矣”意味着天还未亮,就该准备上早朝了,鸡鸣时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