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哥品宋词】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是他人生遇到的第一个特别大的打击,也让苏轼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也发出过“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的感慨。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有着文人特有的浪漫主义气质,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看破了世间的纷纷扰扰,读懂了人生的真谛,苏轼便更加潇洒自如,乐观旷达,泛舟江上,享受生活。《临江仙·夜归临皋》就是苏轼在黄州时生活的写照。

这首词以夜饮醉归这件小事入手,由景抒怀,广为传诵。

·夜饮东坡醒复醉·

词的开头交代了词人夜饮的地点,在东坡。用“醒复醉”点明了醉酒的程度。醉而醒,醒又复醉,这一定是一场一醉方休的畅饮,持续了很长时间。“归来仿佛三更”则是对前一句更进一步地解释。三更是指晚上11点到次日1点,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代,三更已经很晚很晚了,凸显出宴会的时间久。而“仿佛”二字更耐人寻味。仿佛不是确定的,好像是又好像不是,刻画出此时此刻词人醉眼朦胧之态,连时间都记不清楚了,可想而知词人的醉酒程度,真切传神。

这么晚回家,家里的人早就睡了,就连家里的门童也睡着了,还打着雷鸣般的呼噜声。苏轼尝试敲门,结果并没有弄醒门童,自己被关在了外面。苏轼并没有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因为没有人为他开门而踹门,进不了家门,就倚着拐杖听江水的声音吧。“倚仗听江声”化用了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诗句。敲门不应便坐听江涛声,五个字写出了苏轼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以及乐观旷达的精神世界,更体现了苏轼当时随和的心境。借助家童的鼾声、词人的敲门声和江水的声音,以动衬静,突显出当时环境的安静,极富画面感。苏轼在“倚仗听江声”时会想些什么呢?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下阙的感慨之中。

·江海寄余生·

苏轼一边听江水的声音,一边思考自己的人生。

下阙的开头两句妙用庄子的语意: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是我自己的,什么时候能忘掉为功名利禄而奔走钻营。“营营”是为功名利禄而奔走劳神的意思。苏轼自参加科举考试以来,在官场沉浮二十多年。功名本是身外之物,但身在官场不可能对功名置之不理。苏轼也曾追逐功名,也会为了功名苦恼。被贬黄州后,苏轼反而有了更多的时间反思自己,在这段时间里不断升华自己的心灵。这两句词表现了苏轼要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追求精神自由超脱的心愿。夜深之时,江天风平浪静,苏轼坐在那里静静观景,隐寓着词人对静谧空阔的理想天地的向往与追求,苏轼希望自己能像范蠡一样,驾一叶小舟,远离尘世的喧嚣,在江海的深处安闲地度过自己的余生,不再为世间之事而烦恼。

整首词语句平易,流畅精炼优美,叙事、议论、写景、抒情一气呵成,写出了真景致、真性情。飘逸旷达与悲凉伤感交织在一起,这正是词人贬居黄州时复杂心境的真实写照。

传说这首词写成后的第二天就传遍全城,全城老百姓都以为苏轼坐船离开黄州了。当时的黄州知州徐君猷听到传闻,又惊又怕。他与苏轼私交甚好,但又负有监管之责。跑了犯官朝廷一定会严加追查。徐君猷急忙亲自带人去苏轼家查看,谁知苏轼尚在梦中,鼾声如雷。徐君猷哭笑不得。这件事后来还传到京城,引起了宋神宗的关注。

  • 【哲哥品宋词】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答:当时的黄州知州徐君猷听到传闻,又惊又怕。他与苏轼私交甚好,但又负有监管之责。跑了犯官朝廷一定会严加追查。徐君猷急忙亲自带人去苏轼家查看,谁知苏轼尚在梦中,鼾声如雷。徐君猷哭笑不得。这件事后来还传到京城,引起了宋神宗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