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教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师恩难忘 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的情感。
这篇文章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文章。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一片尊师情。

读了师恩难忘,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修改病句为:读了师恩难忘,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病因为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使”,“我”是本句话的主语。
修改病句的方法:
1、补法:多用于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例如:“在这次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缺主语) 改:“在这次比赛中,我得了第一名。”
2、删法:一般用于修改重复累赘、成分赘余、搭配不当和归类不当等病句。
例如:“我断定明天可能会下雨。” 改:“我断定明天会下雨。”
3、换法:多用于修改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指代不明等病句。
例如:“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增长。” 改 :“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扩展资料:
病因
1、定语与中心词语序不当
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改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2、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改为: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主谓搭配不当
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4、主客颠倒
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
5、成分多余
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主语多余“原因”与后“因为”重复,因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修改病句

师恩难忘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两个词语造句。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成长渗透了多少师长的心血,不少同学热情讴歌过辛勤培育自己的园丁。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这篇文章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文章,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一片尊师情。
二、初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带着"是一件什么事使作者难以忘记老师的恩情的"这一问题自读课文。读文时字字入目,读准字音。
3、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姥姥 念叨 戛然而止 引人入胜 身临其境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卡片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是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讲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第二段(第3-7自然段):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4年都是如此。
第三段(第8-9自然段):"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认真诵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段简洁明了,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回忆往事的?("那年")
(3)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4)用陈述语气读这一段。
2、细读第一段(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阅读思考,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① 师:第2自然段的描写虽然简单,但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流露了作者对田老师的敬佩之情:"17岁就开始教书",足见出道早,经验足;"口才、文笔都很好",说明他能说会写,才学出众)
3、细读第二段(第3--7自然段)。
②师: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
生: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他再给一年级上课。
③师:他为学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他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
生:他把《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编成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娓娓动听"是什么意思?(形容田老师说得生动,使人爱听)
④故事与小诗有什么关系?对于刚人学的孩子来说,这故事有意思吗?
(故事巧妙地把小诗的诗句意思串连讲解出来。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个故事有教育意义,教育他们要爱护花草)
⑤从哪儿看出"我"听得"人了迷"?联系上下文理解"身临其境"、"戛然而止"。
生:我听得人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联系上下文"身临其境"的意思是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⑥师(指图):看,一位年轻的老师正在娓娓动听的讲着故事,孩子们听着他的故事甜甜的笑了。从田老师的故事中,我究竟得到了些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
  生交流:
“从田老师的故事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不要乱折花草树木,美好的东西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
  “田老师的故事生动有趣,我不知不觉地就记住了那首小诗。”
  “田老师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听田老师的课一点都不觉得累,是一种享受。”
  “听田老师的课,我感到很快乐。” (板书:快乐 知识 道理)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田老师的故事生动有趣,让我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快乐,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所以,在我的心中,田老师的故事好像是什么?
  出示:“我在田老师那儿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师:田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如果说一个故事让我获得了一份知识,那么上千个故事我就获得了--(生:上千份知识!)
  师:谁能也这样来说一说。
  生1:如果说一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么上千个故事我就懂得了上知个道理。
  生2:如果说一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一次快乐,那么上千个故事我就感受到了上千次快乐。
  生3:如果说一个故事就是一滴春雨,那么上千个故事就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师:读读文中的这句话。(生读)
  师:老师的故事是春雨。还记得那首描写春雨的小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师的教育就像这春雨,悄无声息,飘进我的心田。再来读读。(生再读,找到春雨的感觉)
  师:在密密春雨中,知识的种子在发芽,在长叶,感受到了吗?一起读。(生齐读)
  师:在田老师的故事中,我慢慢地长大,可田老师给我的仅仅是这些吗?老师这儿有一段刘绍棠的介绍请大家看一看。
  出示:刘绍棠简介。
  刘绍棠  简介
刘绍棠,河北通县人,生于1936年2月。他幼年成材,13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蒲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多部中、短篇小说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生对刘绍棠取得的成就不断发出赞叹)
师:你还想说什么吗?
生:刘绍棠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许和田老师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田老师讲了这么多的故事,才使他对文学这么感兴趣。
生:是田老师为我的成功铺平了道路。生:是田老师带我进入了文学的殿堂。
师:刘绍棠给自己的这篇文章原来取什么题目?(《老师领进门》。)
是什么意思?
师:所以,想起田老师,想起田老师的故事,那是感激、是幸福,更是四十年来不能忘记的田老师的教诲之恩!你能再读读这句话吗?
生(齐读):我在田老师那儿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师:这就是田老师,一个把自己的一片心血化成个个故事,点点春雨的老师,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老师。四十年后,我回到了家乡,在村边遇到了老师,望着白发苍苍,恩重如山的老师,我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读读课文的八九自然段。
师:此时的我已是快五十岁的人了,而且已经是个大作家了,为什么还行小学生一样的礼?
生:在我心目中,老师的教诲之恩是永远也忘不了的。见到老师,非常感激,所以恭恭敬敬地行礼。
生:在我的心中,小时候田老师是我的老师,长大了田老师还是我的老师。
师:中国有句古话:一日为师――
 生:终身为父!
生:田老师对我的教诲之恩我永远记在心中,我永远尊敬老师。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小节,感受我对老师深深的敬意。
(5)小结并板书。
难忘: 像40年前 行礼 深深感谢
三、朗读全文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听写词语
2、听写句子。
二、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课文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本文生字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
2、看看左右两半所占比例各有什么不同?
3、指导书写。
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紧凑,注意左右比例。
注意"歇"左半边的写法。
4.学生练习描红。
四、课堂作业
1、读一读,再抄写。
念叨 炊烟 茂盛 邻近 娓娓动听
歇脚 往事 心田 滋润 身临其境
2、照样子,写词语。
例: 歇歇脚
恭恭敬敬 : 春雨点点:
3.读句子,然后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田老师先把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娓娓动听…… “与之搭配的词语有:讲故事、说话、唱歌、歌声、声音)
王林的口才真好,她 ,我们都听得入迷了。
(2) 我听得入迷了,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 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身临其境…… 读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我仿佛 ,直到时钟的"丁当"声把我"唤醒"。 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助你

  • 小学三年级语文《师恩难忘》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答:【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师恩难忘》原文 1942年春天,我不满六周岁,便到邻村小学读书。 这个小学设在一座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四个年级四个班,四个班共有四十人。 老师姓田,私塾出身,后来到师范速成班受训三个月,十七岁就开始教书了。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叩拜大成至圣先师...
  • 语文四年级上册《师恩难忘》教案
    答:语文四年级上册《师恩难忘》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1、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连贯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感悟作者对教师的难忘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
  • 《师恩难忘》优质教案
    答:2、是啊,是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茁壮成长;是老师让我们认识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去神奇的天地玩耍,探索一个个未知世界;是老师让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给我们的生活抹上绚丽的七彩之色。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怀念老师的文章——(板书课题)《师恩难忘》。 3、介绍作者,激发兴趣: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
  • 师恩难忘教案
    答:生(齐读):我在田老师那儿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师:这就是田老师,一个把自己的一片心血化成个个故事,点点春雨的老师,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老师。四十年后,我回到了家乡,在村边遇到了老师,望着白发苍苍,恩重如山的老师,我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读读课文的八九...
  • 感恩母校主题班会教案
    答:感恩母校主题班会教案1 【班会背景】: 如今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一家人围着,疼都疼不过来,在一些孩子的心中认为父母等对自己的关心、养育都是理所当然的,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忘记对父母的付出说一声:“谢谢”。孩子对父母的养育变的冷漠,在家任性、霸道。人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世界才会充满爱。针对当前孩子...
  • 师恩难忘的演讲稿
    答:师恩难忘的演讲稿 篇1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师恩难忘。难忘的是老师的恩情,老师的恩情永不忘。 明天就是教师节了,教师节是一个神圣的节日,是老师们自己的节日。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同学对老师们道一声:“亲爱的老师,你们辛苦了!节日快乐!”(鞠躬)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有几位良师,良...
  • 看作文提纲,写一篇文章(400字左右)』题目:师恩难忘』提纲如下↓_百度知 ...
    答:篇一:师恩难忘 教师,是神圣的,是伟大的,是纯洁的,是高尚的。教师为我们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日日夜夜地操劳着,夜以继日地忙碌着。每一次,当我们踏入失望之中,您都会尽力帮助我们;当我们成功地办好一件事,您都会同我们庆贺,同我们欢呼,告诫我们不要骄傲……不错!老师就好似一名园丁,每天辛勤地培育着我们这些...
  • 教师节主题班会教案和主持稿!!!谢!!!
    答:AB:师恩永存,师恩难忘!!A:此时此刻,歌声与微笑不能忘记所有辛勤耕耘、泼洒青春的教育者。B:此情此景,\鲜花与掌声必须记起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老师们。A: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艰辛。 B:诗词歌赋,颂不完您作出的贡献。A:忘不了您和风细雨般的叮咛,荡涤了我心灵上的尘埃。B:忘不了您...
  • 小学语文一年级 乌鸦喝水教案
    答:『小学语文教案』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案 师恩难忘 ·1,师恩难忘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4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苏教版小...
  • 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领进门》精品教案
    答: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领进门》精品教案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老师引导下,发展学生的语言,能联系上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 1、谈话:“记得诗歌《爸爸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