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鼓楼历史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陇西钟鼓楼

陇西钟鼓楼(bell tower and drum tower)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报时的建筑。钟楼和鼓楼的合称。钟鼓楼有两种,一种建于宫廷内,一种建于城市中心地带,多为两层建筑。宫廷中的钟鼓楼始于隋代,止于明代。它除报时外,


威远楼,旧名雄镇楼,又称钟鼓楼。位于陇西县城内十字街中心。

威远楼始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座落于县城中心,以雄伟的气势,悠久的历史,精巧的造型而闻名。

元顺帝正至元年(公元1341年),设置铜壶滴漏、更鼓于其上。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取名“雄镇楼”。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移置北宋所铸重达4000公斤的铜钟于楼上,无事报时,有事报警,击之声闻四达十余里,所以又名“钟鼓楼”。

扩展资料:

陇西历史:

陇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是古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路桥的必经之地,面积2408平方公里,人口51.32万人。她以悠久的历史彪炳于华夏文明史册,一直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在地,一度成为陇右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甘肃省最早的省会。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置陇西郡(治狄道,今临洮),即有此名,因地处陇山以西而得名,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汉初置襄武县,汉末移金城、陇西二郡治襄武,从此成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在地。唐时初为武阳县,后为陇西县。县名遂沿用至今。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曾诏令天下,李氏郡望是陇西,遂有“天下李氏出陇西”之说。现位于省级森林公园仁寿山内有“陇西堂”传为李氏祖祠,进而有李氏文化之说。

陇西在历史上最阔气的时候是元朝,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改陕西西路巩昌总帅府为巩昌路便宜都总帅府,至此,巩昌成为今甘肃省兰州以东,包括陕西5县、四川4县广大地区的军政中心。



钟鼓楼是古南宁最负盛名的一景,原址在今民族大道39号附近(即共和路与民权路交叉十字街口附近),原名平楚楼。《邕宁县志·古迹志》记载,明嘉靖十年(1531年),南宁卫明威将军军政掌印指挥佥事王佐铸了一口大铜钟,重二千斤,悬挂在平楚楼上,因此叫钟鼓楼。过去的钟鼓楼一带是南宁城内最繁华的街道之一,遗憾的是,钟鼓楼在抗日战争前被拆掉了。

雄伟壮观的古钟。

据《南宁史料》记载,钟鼓楼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底座呈正方形,楼的顶端为葫芦状尖顶;楼下方的四角为4条巨型砖砌方柱,柱的直径约2米。楼内较宽,古时楼下除摆卖小食摊外,还肩负十字街来往交通的任务;在楼的东北面,有座登楼敲钟的楼梯;楼的东西南北面,有题匾4块,东面的叫“宣和”、南面的叫“通明”、西面的叫“应候”、北面的叫“拱辰”。

而钟鼓楼的铜钟高1.8米,口径1.2米,重1000多公斤,现置放于南宁市人民公园镇宁炮台内,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悬挂铜钟,也是南宁难得的珍贵文物和艺术珍品。钟上除刻有重量、铸造年月、铸造人和捐款人的姓名外,还有字体端庄娟秀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字样。

抗日战争时期,南宁沦陷时,铜钟曾被转移到百色、柳州、武汉等地,一度流落他乡。南宁解放后,广西文物工作者在武汉发现其踪影后立即收购回邕,这口饱经沧桑的古铜钟至今仍保存完好,为南宁市现存最大的铜钟。

昔日的钟鼓楼一带如今已成繁华商业地带。

古朴情韵 历史轮回

钟鼓楼洪亮的钟声在邕江边悠悠远扬,之所以号称“晨钟暮鼓”主要原因在于:“晨钟”即每天早上敲三阵,每阵三十六响,共鸣一百零八响,送走108种烦恼;“暮鼓”在晚间敲响,与晨钟对应。破雾的晨钟,穿云的暮鼓,神怡的游人……正所谓晨钟惊梦,暮鼓催归。

新钟鼓楼给人们带来无限遐想的同时,旧钟鼓楼的盛衰也让人握腕感慨。据史料记载,钟楼鼓楼是中国古代寺院园林文化不可缺少的一景,古有“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轻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之说,钟声鼓声的交织敲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礼乐精神。如今,老南宁谈起钟鼓楼时最为津津乐道的是“一根稻草能挂大铜钟”、“番鬼佬偷宝草”、“钟鼓斗龙王”等传说。家住大同街、现年76岁的卓秀兰阿婆神秘地告诉记者:“听我妈说,钟鼓楼的铜钟一根禾秆草吊得起来,它还会自己半夜滚下邕江和水龙王斗得天翻地覆……”而今年86岁的南宁市退休干部周孝先老人则愉快地回忆起钟鼓楼的钟声:“我们家住民生路,虽然听得不是很清楚,但每逢国家发生什么喜庆大事,都要在白日鸣钟祝贺;其他时间一般是晚上7时到第二天凌晨6时敲钟打更,然后是每条小街巷的更夫传更。我十一二岁的时候,经常去钟鼓楼耍,我记得是座两层的木板楼,平时无人守钟,晚上有政府派人值班敲钟,经常有乞丐在楼下过夜……”为此,周孝先于2004年在南宁市政府举行的关于南宁古迹的座谈会上提出修复钟鼓楼的意见。

一根稻草 悬挂铜钟

明朝嘉靖年间,南宁的盐埠街口(即现在的共和路与民权路交叉十字街口附近)建了一座钟鼓楼。

老南宁相传,钟鼓楼上有两个木架,一条草绳,挂着一口大铜钟,搁着一面大鼓。话说有一年南宁天旱成灾,牛皮大鼓被晒得熬不住了,就跟铜钟告了个假,从通向水闸门的那条水沟滚到邕江洗澡。

话说邕江有条独角蛟龙,口中能喷黑烟,经常污染江水,还把江边洗衣妇女卷入河中,百姓因此怨声载道。这日,独角蛟正在宫中饮酒作乐,被大鼓搅了雅兴,盛怒之下,它率领一千人马直奔江面声讨大鼓,正玩得高兴的大鼓结果不明就里被独角蛟勾破了一个大窟窿。大鼓寡不敌众,只好慌忙逃回钟鼓楼。铜钟知晓后怒火冲天,就直奔邕江给大鼓讨回公道。正在宫中论功行赏、饮酒作乐的独角蛟闻到铜钟的叫骂声迎上江面,只见铜钟把虾兵蟹将杀得片甲不留,独角蛟上前招架,仅战了几个回合,节节败退,它转身就逃,结果被眼明手快的铜钟用钟顶一扣,擒住了独角蛟,拖回钟鼓楼。

正当铜钟和大鼓要将独角蛟痛打一轮出气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上楼,铜钟急忙念咒,蛟龙立刻变成另一根草绳,挂在架上……

暮鼓晨中 呼之欲出

广西建设厅原总建筑师傅博告诉记者,他1961年到南宁工作的时候,就住在人民公园镇宁炮台前的宾馆里,出入经常见到钟鼓楼的那口大铜钟。后来他从一本《南宁志》上看到钟鼓楼的图片和资料,就萌发了用钟、原楼资料特点做一个钟亭的想法,“把古老的东西唤回来一部分,不是完全新造,增加历史韵味。我吸取自己以前口头提意见失败的教训,开始以文字的形式呼吁!”傅先生说到做到,2004年春节,他给南宁市长去信建议重建钟鼓楼,信的全文如下:林市长、陈副市长:两位春节好!有个建议,看来要惊动两位才能落实。

南宁在明清时代有座钟楼,楼在民国时毁,留有照片,但钟仍在;因此建议恢复钟楼,找回南宁市发展过程中的记忆。

……当然,如果恢复的话,选型、选址当可众议而定。

可以在民生广场上,可以在国际会展中心前;只是希望在明年元旦时能闻市长在楼上敲钟报晓。

另外,市政协凌斌同志曾提及把新华街古城墙能显露出来,也是显示城市经历的好建议,望能一并落实;此两意见在讨论“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控制性保护规划”及清华主笔的“南宁市旧城区改造重新规划研究”讨论时均有提出,但这样提可能不解决问题,必须专案立项,交由规划、城建部门进行。

具体原钟亭内容已编由陈副市长主持的《南宁市建筑志》已详载。专此,致礼建设厅原总建筑师傅博敬上2004年春节傅先生的信一石激起千重浪,林国强市长随后批示:“请陈瑞贤副市长阅后安排相关部门提意见,这个钟在哪里?如何展现?确值研究。”陈瑞贤副市长也批示“请规划、建设局拿意见研究”。

2004年3月,南宁市文化局在市博物馆召开了恢复钟鼓楼的论证会,特别邀请了与此同时提出重建钟鼓楼的周孝先老人。最后拟定在邕江河畔建设和恢复南宁名景钟鼓楼。

2005年,市文化局还同时提出拟修建包括钟鼓楼在内的5个历史文化景点,南宁的文化名城保护意识被再次唤醒。

古井虽无 盛名依旧

双孖井位于人民东路与友爱南路交汇处、人民东路63号门前10米左右地方,曾有两口并列的水井,以前是周围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上世纪80年代初建道路后将此井填埋。但市民一直把西到民族商场,北到友爱桥,南至沙井码头这一路段称为“双孖井”。“双孖井”相传为宋代时狄青将军南征时所掘(但无史料记载),又传是民国初年才挖。

双孖井是南宁市最新公布的21处文物点之一,一些线路的公交车都沿用这一地名。双孖井旁边开有“孖井小食店”、“孖井旅社”、“孖井冷饮店”等。

回望古井 灯火阑珊

城市的滚滚车流,往往会在人民东路与友爱南路丁字路口一个叫做双孖井的路口短暂停留。十几秒的红灯,或许可以暂时连接起这个城市至今有名无井的历史。

不知从何时起,双孖井被现代交通中断了内部联系,而作为南宁市最有名的地方,它的消失,更多体现了一种标本意义。

检视邕城“城市化”历程,人们或许可以发现,像双孖井这样根植于市民心中的古迹并不多,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它的生命周期,而在南宁市的历史轨迹中,至今已有名而无井的双孖井一直在见证她这种巨变或渐变。

如今,作为首府难得的古迹之一,双孖井与其他名胜古迹一起构成了邕城的文化源头。或许正因为这种文化上的完整性,使得这个处于城市黄金商圈的古迹,虽已消失多年,人们依然念叨着它的好。

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正在步步浸染着双孖井的文化风味,水井不得不接受“现代化”的最直观刺激。然而,对于怀旧者来说,双孖井依旧有载不动的乡愁,人们也发现,灯火阑珊处,双孖井的容颜正逐渐清晰。

威远楼位于陇西县城中心, 威远楼是陇上著名古建筑,它巍峨壮丽,气魄非凡,屹立于陇西大城什字中心。因其年代久远和构造精妙,成为陇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   威远楼始建于北宋仁宗年间。皇佑四年,出于加强武备,韩琦在城东一里处建一楼,起名威远楼,是威震远方之意。到了元初,汪世显父子扩建城桓时,将威远楼移建城中。公元1341年,官府把计时的铜壶滴漏及报时的更鼓置于楼上,因此俗称鼓楼。   明初,因楼木朽败,施工重记建。首先砌一巨型砖墩台基,台基之上架木构筑高楼,其外观更加雄伟,故改名为雄镇楼。清康熙55年加以扩建,改修为砖基三层木构楼,成为现今模样。并将错就错1102年所铸铜钟移置楼上,击之声闻四达十余里,俗明钟鼓楼。   威远楼至今有900多年历史,经历代维修和扩建,现该楼基座高11米,长27米,宽17米,楼高15米,通高26米。前后高悬“巩昌雄镇”“声闻四达”巨匾。整座三层四面,飞檐如翼,雄伟壮丽。   1958年以来,陇西县政府组织人力多次对威远楼维修,雕梁画栋,丹青彩绘,焕然一新,为陇西一雄伟建筑。逢年过节,游客可登楼远眺,鸟瞰县城全貌。威远楼为省级保护文物。

,,,,,,,,,,。。。?????!!!!!😱😖😖😪😪😉😉😉😣😣😉😏

  陇西鼓楼位于陇西县城中心, 陇西鼓楼是陇上著名古建筑,它巍峨壮丽,气魄非凡,屹立于陇西大城什字中心。因其年代久远和构造精妙,成为陇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   
  陇西鼓楼始建于北宋仁宗年间。皇佑四年,出于加强武备,韩琦在城东一里处建一楼,起名 威远楼,是威震远方之意。到了元初,汪世显父子扩建城桓时,将威远楼移建城中。公元1341年,官府把计时的铜壶滴漏及报时的更鼓置于楼上,因此俗称鼓楼。
  明初,因楼木朽败,施工重记建。首先砌一巨型砖墩台基,台基之上架木构筑高楼,其外观更加雄伟,故改名为雄镇楼。清康熙55年加以扩建,改修为砖基三层木构楼,成为现今模样。并将错就错1102年所铸铜钟移置楼上,击之声闻四达十余里,俗明钟鼓楼。威远楼至今有900多年历史,经历代维修和扩建,现该楼基座高11米,长27米,宽17米,楼高15米,通高26米。前后高悬“巩昌雄镇”“声闻四达”巨匾。整座三层四面,飞檐如翼,雄伟壮丽。1958年以来,陇西县政府组织人力多次对威远楼维修,雕梁画栋,丹青彩绘,焕然一新,为陇西一雄伟建筑。逢年过节,游客可登楼远眺,鸟瞰县城全貌。威远楼为省级保护文物。

  • ...出师中诸葛亮不死于五丈原,而是顺利占取陇西历史会改变吗?_百度知 ...
    答:如果在第五次出师中诸葛亮不死于五丈原,而是顺利占取陇西历史会改变吗?  我来答 11个回答 #热议# 在购买新能源车时,要注意哪些? 湛蓝之辉 2007...由山门而入进到第一座院子,东西两侧耸立着钟、鼓楼,左右对称,相互呼应。由此往里,步入宽敞典雅的献殿。献殿左右墙壁上,保留着清代的彩色壁画,分别绘着草...
  • 定西自驾游最佳路线推荐
    答:更鼓置于楼上,因此俗称鼓楼。现威远楼为砖基三层木楼,基座高11米,长27米,宽17米,楼高15米,通高26米。一楼有廊柱24根,三楼均为正面飞檐,檐下斗拱彩绘102朵,楼内梁架扶持制约,结构紧密,垂脊兽头,昂首高蹲,设脊套兽,栩栩如生,为陇西一雄伟建筑。门票:10元 三、玉湖公园位于甘肃中部...
  • 陇西堂的主要景点
    答:1958年改建陇西四中时古建筑全部简易改修。1993年9月对李家龙宫西主殿、北天第一门做了恢复原貌的维修,现存于古建筑物上的雕龙栩栩如生、活龙活现,绕梁盘脊,雄姿昂然,同龙形树一样,刻上了岁月流逝,记述着中华陇西李氏文化发祥地的变迁。仁寿山仁寿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素有“天边仁寿...
  • 陇西董家
    答:任由诗篇散落随风去。这种洒脱也就悄然的流进我们后辈们的血液里,从而不受名利拖累。后来从我的父辈们身上也就自然的流露出来,我的伯父人过七十,依然向往风风火火踏遍祖国山河。我的叔父鸿文身患高血压,那晚我们一起走进鼓楼广场,依然与人谈笑风生,耍枪舞剑一番…… 
  • 陇西八景是哪八景
    答:根据查询陇西县人民政府网得知,陇西八景名曰:鼓楼燕阵、文峰塔影、龙宫朝晖、保昌遗风、十方古刹、渭滨夜色、桦林雪韵、首阳药香。《鼓楼燕阵》西出长安第一楼,巍然雄镇耸千秋。晨钟暮鼓声威壮,画栋雕梁岁月稠。自昔黎元多疾苦,而今燕阵也风流。归来轻语呢喃客,更待药都兴远猷。《文峰塔影》巍巍...
  • 陇西堂的简述
    答:广大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对祖国的认同感越来越强烈,到大陆寻根、敬祖、认宗的活动越来越多,这充分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近年来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李姓同胞不远万里,多次来陇西寻根敬宗。荣幸的是经 过探根、认寻,他们均称根在陇西,共同尊陇西郡为...
  • 宁夏沙坡头到陇西有多远
    答:驾车路线:全程约498.7公里 起点:沙坡头区 1.中卫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沿鼓楼北街行驶30米,朝鼓楼南街方向,右前方转弯进入鼓楼北街 2) 沿鼓楼北街行驶70米,在第2个出口,左前方转弯进入鼓楼南街 3) 沿鼓楼南街行驶2.2公里,左转进入平安东路 4) 沿平安东路行驶2.1公里,...
  • 陇西是哪里
    答:陇西县的景点:1、威远楼:威远楼又名雄镇楼、钟鼓楼,位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巩昌镇东大街以西100米处,占地面积459平方米,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威远楼为砖基三层木楼,通高26米,座基高11米,楼高15米,长27米,宽17米。一楼有廊柱24根,三楼均为正面飞檐,檐下斗拱彩绘102朵,...
  • 作文《名胜古迹——户县钟楼》450字
    答:参考前天,我和爸爸妈妈去美丽的古城西安逛钟楼。从高处看钟楼时,它就像被一个巨大的“花环”包围着,显得格外气派,雅致。它的下部是正方形的基座,上面是具有明代风格的双层楼体。顶上是一个钟形的“金顶”,在微微上翘的屋檐上各挂着一个小钟,随风飘摆,声音清脆动听。走进钟楼的第一层,里面陈设...
  • 张掖有哪些好玩的?值得去的?
    答:景点三 张掖城内镇远楼;俗称鼓楼,位于张掖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鼓楼。楼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建在一座砖包的高台上,...景点十 张掖城外黑水国遗址; 黑水国古城,民间亦称甘州老城,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黑水国遗址位于甘州城区西北12.5公里处,南北长15公里,东西长10公里,是集...